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的发展史

电能表的发展史电能表是用于测量和记录电能消耗的仪器。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能表经历了许多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第一台电能表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朗福德于1888年发明的。
这个早期的电能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它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电能消耗。
这种电能表的原理和设计为后来的电能表奠定了基础。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能消耗的增长,人们对电能表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世纪初,一种新型的电能表被引入市场,它使用了电动机作为能量转换装置。
这种电能表通过电动机驱动一个旋转的铝片,铝片产生的电磁力与电流成正比,从而实现了电能的测量。
这种电能表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能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
在20世纪30年代,电能表开始采用静电耦合器来替代电动机。
静电耦合器是一种新型的能量转换装置,它使用电容器和电阻器来测量电能消耗。
这种电能表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对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更敏感。
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能表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机会。
电子电能表的出现使得电能的测量更加精确和可靠。
电子电能表使用电子器件来测量和记录电能消耗,它们具有更高的精度、更长的寿命和更多的功能。
电子电能表还可以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连接,实现电能数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能表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智能电能表是一种集计量、通信和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仪器。
它可以实时监测电能消耗,提供用电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支持电力调度和负荷管理。
智能电能表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连接,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利用。
总结起来,电能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
从最早的电磁感应原理到电动机、静电耦合器和电子技术的应用,电能表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电能计量技术》王鲁杨主编 第2章 电能表

0.2S、0.5、0.5S、1.0、2.0、3.0 级电能表
2020/10/27
6
2.1 电能表基础知识
三、电能表的铭牌知识
2020/10/27
图2-1 单相电能表
图2-2 三相四线电能表
7
2.1 电能表基础知识
三、电能表的铭牌知识
1、名称、型号
安装式电能表的型号代号
2020/10/27
8
2.1 电能表基础知识
2.2 感应式电能表
二、单相感应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
★ φU、φI共3次穿过转盘
★ 交变的工作磁通φI、φI´和φU穿 过转盘时,各产生相应的滞后
90°的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iPI、
iPI´和iPU,
图2-7 三磁通型电能表的磁极分布
图2-8 转盘内磁通和感应电流示意图
★ iPI、iPI´与 φU 相互作用形成电磁力 fI,产生瞬时驱动力矩m1、
4)最大电流Imax:额定最大电流,是电能表能满足其制造标 准规定的准确度的最大电流值
2020/10/2710(60)A、3× Nhomakorabea.5(6)A
11
2.1 电能表基础知识
三、电能表的铭牌知识
3、电能表常数 有功电能表常数:r/kW·h、imp/kW·h 无功电能表常数:r/kvar·h、imp/kvar·h
4、准确度等级:如①、②
5、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China-Measuring instruments-Certificate of license
6、计量单位:kW·h,kvar·h
7、电能表的防护类型:
2020/10/27
——表示电能表的防护类型为Ⅱ类防护绝缘封闭。
12
感应式电能表工作原理_概述及解释说明

感应式电能表工作原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电能表是测量电能消耗的重要设备,也是各个领域电力供需管理的基础工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感应式电能表作为一种主流的电度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感应式电能表通过利用电流线圈和磁场线圈之间的相互感应作用来进行电能测量。
本文将对感应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解释感应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构造、主要部件以及各个部件在测量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感应式电能表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设备在实际中如何准确测量并计算出所消耗的电能。
1.3 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感应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 引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述和说明。
- 感应式电能表简介:介绍感应式电能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其发展历史。
- 感应式电能表的主要部件:对转子、定子、电流线圈、磁场线圈、刻度盘和齿轮等主要部件进行概述和解释。
- 感应式电能表工作原理详解:详细解析感应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流线圈的感应产生转矩、磁场线圈在测量中的作用以及计量机构对功率测量的影响。
- 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感应式电能表在家庭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并探讨新型电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感应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并深入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前景。
2. 感应式电能表简介2.1 电能表概述感应式电能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电功率消耗的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商业领域,用于计量和收费。
感应式电能表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确定电能的消耗。
它是一种精确可靠的仪器,可以准确地记录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实际用电量。
2.2 工作原理概述感应式电能表采用了基于法拉第对感应定律的原理工作,通过使用转子和定子之间产生的磁场来测量和记录消耗的电功率。
当交流电通过线圈时,会在转子上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将与定子上的线圈中的磁场相互作用,导致转子开始旋转。
电压表的历史发展

电压表的历史发展电压表作为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电压表的不断改进和升级。
以下从几个方面概述了电压表的历史发展。
1.静电系数的发现静电系数的发现为电压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8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电荷的性质和作用,并发现了静电系数这一重要物理量。
这一发现为后续电学实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早期电学实验的发展在静电系数的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开始进行电学实验研究。
早期电学实验主要研究电荷的分布、电场、电流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在这个阶段,使用了许多简单的器材和实验方法,如验电器、莱顿瓶等,这些器材的使用为电压表的发明提供了启示。
3.莱顿瓶和电学实验的兴起莱顿瓶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容器,它的发明为电学实验提供了稳定且可控制的电源。
随着莱顿瓶的改进和应用,电学实验逐渐兴起。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电路、电磁等复杂现象,电压表在这个阶段逐渐出现。
4.电学实验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电学实验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研究更为复杂的电磁现象。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如西门子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等。
这些发现为电压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5.电压概念的提出在电学实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压概念的提出为电压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电压表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电势差,从而进一步研究电路的性质和功能。
6.电势与电动势的出现电势和电动势的概念在电压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两个概念的推导和应用,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和分布情况,进一步优化电压表的性能。
7.电位计的发明电位计是在电压表发展过程中发明的另一种重要仪器。
它可以帮助人们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势差,从而更好地理解电路的性质和功能。
电位计的发明为电压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8.电压表的初步设计随着电压概念的提出和电位计的发明,人们开始初步设计电压表。
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

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摘要:电气测量技术是电气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安全运行的必要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标尺。
本文简述了电气测试技术方式、方法,比较了国内外电气测试技术发展情况,得出了虽然我国电气测试技术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的结论。
另外,本文还就电气测试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简单分析和叙述。
关键词:电气,测量,现状,发展0 引言测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用数量概念描述客观事物,进而达到逐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揭示自然规律的一种手段。
其中,电气测量是当代工业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电气测量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手段。
它融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元件新材料的现代测量技术等,是现代工业中新技术应用做多、最快的方向之一。
电气测量的对象主要反映电和磁特征的物理量,如电流(I)、电压(U)、电功率(P)、磁感应强度(B)等。
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等方面,许多新的思想和概念不断涌现,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衍生新的研究领域,迅速改变着传统电气设备制造业的面貌,产品更新换代极为频繁。
由于现代工业电气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气测量技术的内容更加体现现代化和自动化的要求。
电气测量与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密切,因此,电气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1 电气测量技术的现状1.1 电气测量仪表与方式目前,电气测量仪表多种多样,测试技术也层出不穷。
电气测量仪表(electr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s)用于测量、记录和计量各种电学量的表计和仪器。
电气测量仪表按被测电流的种类分为交流仪表和直流仪表两大系列;按结构特征分为模拟指示仪表、数字仪表、记录仪表、积算仪表和比较仪表,此类仪表可为安装式固定在屏、柜、箱上,也可为携带式;按测量功能分,常用的有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能表和多种用途的万用电表等.此外.还有电量变送器和变换器式仪表;试验用的仪表和仪器有:电桥、绝缘电阻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用互感器、谐波分析仪、电压闪变仪、示波器等。
电能表发展历程

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二〇一〇年七月
主要内容
一 电能表的技术起源 二 感应式电能表发展 二 机电式电能表发展 三 电子式电能表发展 四 智能电能表发展 五 我国电能表的发展
一、电能表的技术起源
1、1880年美国人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 制成了直流电能表(即安时计)。
2、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 布勒泰制作成总重量为36.5kg的世界上 第一块感应式电能表。
统一规范----所有智能电表必须采用统一的外形 和相同的功能指标,打破了原来由各省级电网公 司自主制订技术规范、分散招标的传统,实施集 中招标
全覆盖----国网智能电表的技术规范覆盖了“发 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全过程。
全抄读----所有智能电表必须具有统一的通信方 式和模块化的通讯接口(目前要求支持RS485, PLC低压电力载波,GPRS和CDMA无线网络) ,全部采用DL/T645-2007版通讯规约。
经过不断努力,电力行业形成了完善的内部计 量管理体系,电能表作为法定电能计量器具的广泛 应用,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
2003年,国家在保持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 提下,大力推行峰谷分时计电价,鼓励用户合理移 峰填谷用电。为多费率和多功能电能表带来了广阔 的应用空间。
超过90%的电能表使用了专用电能量计量芯片。研 究方向转向电能表智能化。
本课程仅介绍了电能表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各种电能表 发展、特点、及常见类型。
问题1:电能表发展经历了哪几 个阶段?
问题2:智能电能表智能的含义 是什么?
2010年4月,智能电网示范小区—越富豪庭“浓 妆素裹”正式对外迎接各方来客的参观。由国网公 司信通公司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小区 的雏形,包括了智能电表与智能家居的大合成.
电能计量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电能计量知识,希望大家喜欢目录一、电能计量基本概念 (2)1.1 电能的概念 (3)1.2 电能计量的意义 (3)二、电能计量的历史与发展 (4)2.1 国内外电能计量的发展历程 (5)2.2 当前电能计量的技术水平 (7)三、电能计量的方法与设备 (8)3.1 电能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9)3.2 电能表的选用与安装 (10)3.3 互感器的作用及选型 (11)四、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13)4.1 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的因素 (14)4.2 提高电能计量可靠性的措施 (15)五、电能计量的应用与实践 (16)5.1 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整与控制 (17)5.2 电力市场的运营与管理 (19)5.3 节能减排与电能计量的关系 (20)六、电能计量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21)6.1 国家对电能计量的相关法规 (22)6.2 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电能计量的要求 (23)七、电能计量知识普及与教育 (24)7.1 青少年能源意识培养 (26)7.2 能源专业人才培养 (27)7.3 社会各界对电能计量的关注与支持 (28)八、结语 (29)8.1 电能计量知识的重要性 (30)8.2 大家共同推动电能计量行业的发展 (31)一、电能计量基本概念电能计量是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消耗进行准确测量和评估的一种手段,它对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电能计量不仅仅是对电能量的测量,还包括对电能质量的评估和对用电设备的性能监测。
电能计量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相位角等。
这些参数是电能计量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计算出电能的消耗、传输效率和功率因数等关键指标。
电能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组合测量法等。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的物理量测量得到电能值,如使用电能表进行测量;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与电能相关的其他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然后通过公式转换得到电能值;组合测量法则是结合多种测量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能表发展史

电能表发展史
电能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能消耗量的仪器,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电学研究时期。
最早的电能表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7年发明的,它采用了磁效应原理来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
随着电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探索电能表的改进和发展。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电能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于1881年推出了一种新型电能表,它采用了铁磁材料来测量电能消耗量,相对于法拉第的电能表更加准确和稳定。
此后,各种新型电能表开始相继出现,如磁力式电能表、电感式电能表等。
这些电能表的发明和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随着电能表的发展,其结构和功能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升级。
20世纪中期,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能表的精度和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了数字式和智能型电能表等新型产品。
这些新型电能表除了可以测量电能消耗量外,还具备数据采集、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等多种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电能表的发展史是电学研究和应用的历史,也是电力行业发展和现代化的历史。
随着新型技术的出现,电能表的功能和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和扩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从十九世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开始,随着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通用能源。
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其他形式的能源总是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
在信息化时代,大到运算能力超强的巨型计算机,小到集通讯和娱乐等众多功能与一身的智能手机都离不开电能的使用,可以说电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命脉。
但是不同于阳光、蒸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电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在电能投入使用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度量电能。
于是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不同原理,不同工作方式的电能表。
一.电能表的出现
由于电能在最早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使用的是直流电,因此1880年(或1881年)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能表(安时计)。
由于年代久远,网络上查找不到爱迪生发明的直流电能表的具体模型,究竟电解原理是怎样使用来计量电能的也无从查证。
因此,我们只能猜测爱迪生将电解装置接入电路,通过电解过程中某种化合物的生成量来计算电能转化。
但是这种理论存在一个问题:根据高中所学的电解知识,在已知电解质种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荷转化量,进而得到电流,但是电压是怎么测量的资料说安时计本身就是用来测量电量的,那么仅测得电量,怎样得到电功率
二.感应式电表
随着工业进程不断加快,受技术的限制,直流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交流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又向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布勒泰制作成总重量为的世界上第一块感应式电能表。
感应式电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当把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时,
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流过,这两个交变电流分别在它们的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磁通穿过铝盘,在铝盘中感应出涡流;涡流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铝盘得到转矩(主动力矩)而转动。
负载消耗的功率越大,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越大,铝盘中感应出的涡流也越大,使铝盘转动的力矩就越大。
即转矩的大小跟负载消耗的功率成正比。
功率越大,转矩也越大,铝盘转动也就越快。
铝盘转动时,又受到永久磁铁产生的制动力矩的作用,制动力矩与主动力矩方向相反;制动力矩的大小与铝盘的转速成正比,铝盘转动得越快,制动力矩也越大。
当主动力矩与制动力矩达到暂时平衡时,铝盘将匀速转动。
负载所消耗的电能与铝盘的转数成正比。
铝盘转动时,带动计数器,把所消耗的电能指示出来。
在感应式电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方面,导磁材料性能差,增大了电能表体积和质量。
另一方面,转盘材料产生涡流过程中电能消耗太大。
因此,之后感应式电表又得到了逐步改进。
1905年出现了增加非工作磁路改进成九十度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电能表各项参数。
随后性能较好的高导磁材料的出现,大大地减轻了电能表的重量并缩减了其体积。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电能表釆用铬钢、铝镍合金代替原来的镍铜,并通过降低电能表转盘的转速来降低其损耗,同时改善了电能表的负荷特性。
感应式电表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操作安全在电能计量中得到了广泛引用。
但是感应式电表也有自身的缺点:消耗人力、准确度低、功能扩展困难、防窃电能力差。
三.电子式电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时分割乘法器并提出了其测功率原理,实现了全电子化测量装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电子式电表原理:被测量的电压、电流经电压和电流转换器转换后送至乘法器,乘法器完成电压和电流瞬时值相乘,输出一个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成正比的直流电压U,然后再利用U与关系,将电压转变为表示频率的信号。
经计数
显示控制显示在显示器上。
其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到数电和模电的转化,因此电子式电能表的原理并不好理解。
电子式电能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感应式电表的一些问题:功能强大、准确度高、防窃电能力强。
但是由于全部由电子元件构成,电子式电表最大的缺点就是使用寿命短,除此之外,维修复杂、抗干扰能力弱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四.机电一体式电表
上个世纪末,针对电能表实现多功能、高精度及便于自动抄表、具有先进通讯接口等诸多功能扩展需要,出现机电一体式的特种电表,且功能完善。
机电式电表采用感应式电能表作基表,同时应用电子电路来实现新的功能。
例如机电式长寿命电能表一体化程度高,各零件均采取了特别工艺处理,既克服了电子式电能表由于电子元件容易老化寿命短的问题,也克服一般机电式电能表工艺的不足,并可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但是既然机电式电表以感应式电表作为基表,就还存在着感应式电表的缺点。
五.智能化电表
随着全球性“智能电网”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开始,电能表,不再仅作为单一计费仪表而存在,而是正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发展。
自动抄表系统与负荷控制系统逐步合并升级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向高级测量体系过渡,且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工仪器仪表产品之一。
在此影响下,当前感应式电表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两成不到,而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电子式电表将呈现出完全取代感应式电表的趋势,并逐步向“智能电表”过渡。
智能电表是一种新型全电子式电能表,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支持双向计量、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分布式电源计量、双向互动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的技术基础。
它还能对居民用电负荷情况自动示警,避免超负荷导致的短路及火灾等严重事故。
另外,居民可以使用充值卡或网上充值两种方式缴纳电费,方便快捷。
因此可以预见,将来电能表的发展必将是以智能化作为最终目标,成为覆盖全国的智能化电网的系统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