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合集下载

不同阶段恶性肿瘤患者的心里特点及护理

不同阶段恶性肿瘤患者的心里特点及护理
所 患 疾病 是 恶 性 恶 性 肿 瘤 , 心 理 上 常会 产 生很 大 的压 力 , 在
爱护 和帮助, 给予 患者精心 、周到的护理 , 鼓励患者抓 紧时 间及时治疗, 使患者感受到 医护人 员认 真 、负责 的工作精 神。同时让患者家属 陪伴 在患者身边, 让患者有一种安全 感, 通过 家属与之交谈, 对其进行有关知识 的教 育, 或邀请
常生 活 的 精 力 。
[ 李付 华. 2 ] 心理护 理的语言 艺术与技巧 [ . J 中国实用神经疾 病杂 ]
志 ,0 7,0()1 3 2 0 1 1 :7 1
此时期心理护理尤 为重要,加其信心, 提高其应对 能力 , 减轻其恐惧程度 。 当患者存在某 些幻想时, 容易接受别人的
劝慰, 良好 的遵 医行 为, 有 一旦幻想破 灭, 患者就会失 去治 疗信心, 产生绝食 、 拒绝治疗等行 为。因此 , 于一切不切实 对 际 的奢望 , 只要不影 响治疗 计划, 不必 干预, 至可以适当 甚 保护。 由于恶性肿瘤治疗 手段 很多, 向患者讲解治疗计划 时 应给予治愈 的希望, 无论手术治疗, 还是化疗 、 放疗, 应将 都 疗效 、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解决方法讲 清楚, 使患者 和家属 有思想准备, 于患者 因知识缺乏而出现的不遵医行为, 对 首 先应检讨 医护人员工作方 面的缺 陷, 而不应过分责备患者 。 当出现严重并发症 时, 患者会 急躁 和缺乏信 心, 此时应鼓励 患者坚持治疗。 24 期望期 恶性肿瘤得到根治性治疗后, . 机体器官和组 织 的器质性变化已基本消除, 疾病 的痛苦也 已过去, 进入 了 恢复健康 的时期。这一时期, 如不注意治疗 、 护理 、 自我调 理、 修养 、 锻炼 , 病情可能复发或 出现遗 留症状。 时患者表 这 面上乐观, 精神十分脆弱, 易受 刺激。 同时, 于未来 的生活 对 抱有较高的期待, 有的在家属 的协助下 四处求 医, 寄托于灵 丹妙药和医学奇迹 的出现。 当病情恶化时, 又期望这一次反 复后出现好 的转机 。 当患者进入危 险期时依然有所期望, 希 望 起死 回生, 转危为安, 这是患者 的精神支柱 , 是一种积极 的心理状态, 治疗 和护理十分有益。 对 实际上恶性 肿瘤并不可 怕, 只要 早发现 、 早诊断 、 早治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PPT课件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PPT课件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6.预感性悲哀
原因:与疾病晚期 、对疾病治疗上丧失信心有关 预期目标:1. 病人能表达其悲哀情绪
2. 病人能与有关人员分担悲痛 3. 病人能够接受别人的帮助 护理措施 1. 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倾听并鼓励病人表达悲哀; 2. 确认悲哀的不同阶段,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告诉其随着医 学的发展,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通过手术放、化疗可延长人 的寿命,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3. 经常与病人交谈,以了解病人的想法; 4. 鼓励病人进行自我护理; 5. 经常与病人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护士应鼓励患者恢复信心和自尊,让患者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3. 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一个或多个模糊的、非特异性的 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 统激活状态。如:心悸、失眠、疲乏、易激动、 缺乏耐心、自责和谴责他人等。
护理措施有: ①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②尊重患者所采取解除焦虑的应对措施; ③采取适宜的放松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 ④进行卫生知识宣教,解除应激原对患者的刺
激与困扰。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4.抑郁
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我评价降低,自身感 觉不良,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消极厌世,甚至萌生自 杀念头。恐惧、焦虑和抑郁都属于人对应激原的情绪反 应。
护理措施有: ①观察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反应; ②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找出引起抑郁的因素; ③及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④用适宜方式是患者发泄负性情绪; ⑤做好家属知识宣教,帮助调动患者与疾病抗争的积极
情绪; ⑥警惕患者发生意外。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5.恐惧
原因 : (1)预感或感觉到体内长有肿瘤;(2)感到死亡威胁 预期目标 :1. 病人能认识到恐惧的来源;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做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一: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不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及某些个性特征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催化剂”,而患病后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身患肿瘤不仅意味着面临死亡,还意味着将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治疗过程,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

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心理护理就是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对策,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

因此,心理护理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 肿瘤患者常存在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诊治过程的不同时期,肿瘤患者的心理一般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一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适应性的,而另一些有可能是异常的/适应不良的。

掌握了不同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就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护理。

1.1 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

(4)治疗后: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特征有哪些?

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特征有哪些?

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特征有哪些?对于肿瘤患者,通常具有比较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负担。

很多肿瘤会导致患者形象的改变,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紧张等心理。

肿瘤病人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病情性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心理情绪对疾病的进展、治疗等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患者可以保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治疗充满信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

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特征,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能够减少心理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那么,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特征有哪些呢?一、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一)对病情持否认态度肿瘤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一般会出现震惊的心理,知觉淡漠、眼神呆滞。

然后就会出现极力否认,希望诊断错误,进行复查,或者更换多个医院进行诊断、咨询等,企图能够否认诊断。

患者出现这些心理主要是由于对疾病的应激反应导致的保护性心理反应。

如果患者长时间保持这种心理,不承认现实,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治疗,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

在这个阶段,医生、家人等要对患者进行非言语陪伴,满足患者的生理和情感需求,给予病人安全感,以增进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这样可以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接受现实。

要让患者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但是要注意预防意外时间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主要保持态度的一致性,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避免患者产生怀疑和逃避现实。

同时告知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生活关心,让患者感觉到有依靠,增加安全感。

(二)愤怒情绪很多肿瘤病人在被迫承认自己患病以后,会出现愤怒、恐惧、烦躁、哭泣等情绪。

由于无法发泄内心的痛苦,很多患者会将不良情绪迁怒于家人或者医护人员,以及咀嚼治疗,或者出现冲动性行为,这是一种处于适应阶段的正常心理反应。

肿瘤病人护理知识点总结

肿瘤病人护理知识点总结

肿瘤病人护理知识点总结肿瘤病人护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护士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肿瘤病人护理中,护士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肿瘤病人护理的知识点总结。

一、肿瘤的基本知识1.1 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1.2 了解各种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1.3 了解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二、肿瘤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2.1 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隐私权2.2 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2.3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2.4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三、肿瘤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3.1 化疗和放疗的护理3.2 癌症相关疼痛的护理3.3 恶液质的护理3.4 肿瘤相关压疮的护理3.5 肿瘤相关贫血的护理四、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4.1 了解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4.2 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4.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4 提供关爱和支持五、肿瘤病人的营养护理5.1 了解肿瘤病人的营养需求和特点5.2 积极进行营养评估5.3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5.4 监测和评估营养治疗效果六、肿瘤病人的疼痛管理6.1 了解肿瘤病人疼痛的特点和原因6.2 评估疼痛程度和影响因素6.3 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6.4 定期评估和调整疼痛治疗方案七、肿瘤病人的身体护理7.1 了解肿瘤病人的身体特点和护理需求7.2 进行坚实的护理学基本功,包括洗澡、更衣、清洁等7.3 预防和护理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恶液质、压疮、感染等八、肿瘤病人的家庭护理8.1 了解肿瘤病人家庭的特点和需求8.2 提供家庭护理教育和指导8.3 建立家庭护理团队,与医生、社工等多学科协作8.4 提供情感支持和家庭关爱九、肿瘤病人的康复护理9.1 了解肿瘤病人的康复需求和特点9.2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9.3 开展家庭护理续管和社区康复护理服务9.4 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十、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10.1 了解肿瘤病人末期的特点和需求10.2 提供临终病人的身体护理、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10.3 开展临终关怀和家庭悲伤支持工作10.4 尊重患者的意愿,提供人性化的关爱和支持以上是关于肿瘤病人护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护士同仁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有所帮助。

肿瘤护理知识

肿瘤护理知识

肿瘤护理知识
肿瘤病人的护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等。

心理护理:肿瘤病人可能会经历恐惧、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肿瘤病人的饮食应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此外,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皮肤护理:肿瘤病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和化妆品。

同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出门时涂抹防晒霜。

口腔护理:肿瘤病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口臭、口腔溃疡等问题,应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漱口、刷牙,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护士。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PPT课件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PPT课件
对于护士来说,我们面临的不是疾病,而是一 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在注重疾病的同时还要注 意对病人的支持和理解,即心理护理。
精选ppt课件
3
肿瘤患者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眩晕、心慌 惊恐、木僵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精选ppt课件
4
常见的心理问题
恐惧心 理:
01
怀疑心 理
精选ppt课件
17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6.预感性悲哀
▪ 原因:与疾病晚期 、对疾病治疗上丧失信心有关
▪ 预期目标:1. 病人能表达其悲哀情绪
2. 病人能与有关人员分担悲痛
3. 病人能够接受别人的帮助
▪ 护理措施: 1. 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倾听并鼓励病 人表达悲哀;
2. 确认悲哀的不同阶段,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告诉其随着医学的发展,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
03
尊重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04
精选pp人一般资料及生理健康水平 评估病人心理健康水平 评估病人社会支持系统
精选ppt课件
8
生理方面评估
运用临床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 病人一般资料
年龄 职业 性别 经济 文化程度等
生理健康水平
疼痛(疼痛量表) 生活功能受损 外表形象等
精选ppt课件
▪ ③及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 ④用适宜方式是患者发泄负性情绪;
▪ ⑤做好家属知识宣教,帮助调动患者与疾病抗争 的积极情绪;
▪ ⑥警惕患者发生意外。
精选ppt课件
16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5.恐惧
原因 : (1)预感或感觉到体内长有肿瘤;(2)感到死亡威胁 预期目标 : 1.病人能认识到恐惧的来源;

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方法

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方法

肿瘤患者心理健康护理指导方法一、现状分析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而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4倍。

焦虑、抑郁障碍作为肿瘤的常见共患病,可能导致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预后转归,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癌症患者和一般人群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意义。

一项包含261万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精神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患者有较高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且癌症存活率更低[1]。

二、发病特点不同癌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具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在肿瘤标准化治疗的同时关注不同癌种特点,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倾向明显受疼痛、化疗的影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研究发现,高文化程度、低收入、独居患者更易发生抑郁[2]。

乳腺癌患者的高抑郁、焦虑发病率(66.6%、60%)大多与独居、卵巢功能抑制有关,且年轻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更高,其他影响因素有:乳腺癌术后第二性征的缺失导致患者自觉丧失女性魅力、术后上肢肢体功能恢复不佳、担心疾病复发、害怕受到歧视等[3]。

对不同妇科肿瘤患者研究发现,抑郁评分在4分(国家癌症中心心理症状问卷,NCC-PSI)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的可能性是宫颈癌患者的4.72倍,而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是宫颈癌患者的8.26倍[4],更呼吁我们重视不同癌种抑郁焦虑特点,尤其放疗、化疗以及侵入性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家属均要关注其心理变化,积极心理疏导及药物干预等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症状,降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

三、发病机制肿瘤与精神心理障碍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外已有诸多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但这种关系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2012年在20至39岁的成年人中,有100万新确诊癌症的患者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长期压力(焦虑、抑郁、逆境或孤独、社会孤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一、肿瘤疾病与人格特征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与理化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明显相关。

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削弱了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成为肿瘤的活化剂。

而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身心处于良性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

因此,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专家主张将肿瘤列入心身疾病范围。

所谓心身疾病,主要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和疾病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

当然,由于肿瘤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有关心理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在临床实践中,也不乏见到情绪乐观,未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肿瘤病人。

因此.不能排除生活条件、社会习惯、自然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所致的发病。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肿瘤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及康复的不同阶段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

病人被告之患了恶性肿瘤,往往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肿瘤治疗出现的副作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抑郁、愤怒、罪责、绝望的情、家人、社会给予积极疏导,佳的治疗效果。

二、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肿瘤认知程度有关。

(一)肿瘤病人主要心理变化期当病人被告之病情后,其心理反应可分为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

1.体验期病人看到化验结果或得知患了肿瘤,顿时呆住了,霎时间思想紊乱,麻木不仁,甚至昏厥,这种震惊称为“诊断休克”,很多病人回忆当时情景时都有共同的感觉,不知当时是怎样过来的,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

此期的护理目标是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

此时,病人往往无力主动表达内心的痛苦,对提供帮助的医务人员或家人表示拒绝。

护士应动员家人为病人做出具体实际的帮助,如陪伴在病人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并非在独自面对不幸。

护士的体态语言很重要,不要在病人面前手忙脚乱,表情紧张,而应表现的态度温和,行为得体,使病人受到积极的影响。

2.怀疑期病人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甚至去几家医院看病或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咨询,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

此时,病人与医生并未建立信任关系,既希望确诊,又希望断到的不是癌的诊断。

对病人的否认态度不能简单评价为一种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或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属于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意外打击。

当然,这种否认不是病人主动的行为,病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回避,护士不受太大的打击。

当然,是采取适合此病人的策略,使他能逐渐了解事实真相,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

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维护其自尊,满足病人在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要,提供能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3.恐惧期当极力否认仍不能改变诊断结果时,会产生恐惧。

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离开家人和朋友的恐惧,对身体缺损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感等。

恐惧感觉与危险的明确来源有关。

病人表现为恐慌、哭泣、警惕、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以及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颤抖、尿频、心悸、血压高、呼吸急促、晕厥、皮肤苍白、出汗等。

恐惧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恐惧可以让人对于危险期因素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采取逃避或进攻来降低危险性。

只要将应激原除掉,病人的恐惧便可以减少或消失。

护土通过与病员交谈,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讲述出来,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已成功对付了同样的恐惧情景.使病人增加安全感。

恐惧虽属人类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但恐惧感长期存在,会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

4.幻想期当病人经历了得病后各种痛苦的体验时,已能正视现实,但存在许多幻想,如希望出现奇迹,希望能发明一种新药来根除自己疾病,希望手术后的化验能推翻原诊断结果等。

甚至对自己的主管医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也存在幻想,希望医生能带回根治自己疾病的方案。

当然,幻想不一定对病人产生负性影响,相反,可以支持病人与疾病抗争,增强信心,提高应对能力,改善恐惧、焦虑程度。

我们在临床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当病人存在某些幻想时,容易接受别人的劝慰,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一旦幻想破灭,病人会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绝食、拒绝治疗行为,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5.绝望期当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当病情进的并发症时,当出现难忍的疼痛时,都能使去信心,听不进医护人员和家人、朋友的劝病人表现为易怒,对立情绪,不服从,不遵医嘱等。

此时应多给予病人抚慰,允许病人发泄,让病人最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

6.平静期病人已能接受现实,承认了病人角色,情绪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已不太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处于消极被动应付状态,不再考虑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义务,专注自己的症状,处于无望无助状态。

护土就多与病人交流,满足病人要求。

向其提供充满生活希望的信息,与病人共同制定生存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变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出现顺序也有所不同,在护理中应因人而异,注意个体化差异。

(二)肿瘤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1.角色紊乱“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专业术语之一,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一个特定的位置。

它具有特定的权力和义务。

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经常发生转换的。

在转换过程中,易发生角色紊乱。

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常态的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角色。

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去照顾家庭,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

这种转换不能瞬间完成。

许多病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角色,使自己担负的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家庭亲人的眷恋,对所患疾病的担心,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

护士在病人角色转换过程中,应起积极作用。

应倾听病人诉说,不能简单生硬地训斥病人,帮助病人接受现实的健康状况,鼓励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探讨生活方式改变的应对方法,取得家庭支持系统的帮助,使病人很快适应角色要求,配合医生治疗。

2.退化和依赖出于对疾病的担心,病人在行为上产生退化,自己能做的事也要让家属来做,不愿让家不能很快适应,情感脆弱,意志衰退,家人出往愿意多为病人做事。

依赖是一种消极情绪可降低病人自身免疫功能,缺乏抵抗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不利于疾病康复。

护士应在认真评估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让病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些事情,如刷牙、洗脸、吃饭等,病人自己做一些事,护士给予支持鼓励,使他在自理中恢复信心,找到自尊。

有的病人出现“返童”现象,像小孩子一样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特别是在夜间,常表现为一种害怕被人冷漠和抛弃的孤寂感。

希望家人守在身边。

若家人不在,病人难以入睡,设法引起护士注意,此时,护士不应认为是病人故意找麻烦,而表现出厌烦和冷淡。

应主动解决病人的需要,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应请家人在夜间陪护,使病人得到慰籍。

3.焦虑是个体对一个或多个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状态。

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为多数肿瘤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体验。

恐惧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除,会发展为无法克制的焦虑。

病人在生理上和情感上都会出现多种症状,如心悸、出汗、坐立不安、失眠、头痛、眩晕、疲乏等。

病人往往对行为失去控制,容易激动,缺乏耐心,发脾气,自责和谴责他人。

焦虑的强度会随个人对威胁的感知情况而变化,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成熟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影响他人,护士应防止将焦虑传播给病人及家属,也应及时有效解决病人焦虑,以免波及到其他病人。

同时,护士应对病人的亲属做好宣教,以防止家人的焦虑情绪传给病人。

如:面对病人的疼痛,家人表现的恐慌,不知所措,会加重病人的疼痛。

对焦虑的护理措施主要有:①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减少对病人感官刺激.如病室内光线柔和,减少噪音,护士态度和蔼,语速适中。

②尊如来回踱步、哭泣、愤怒、诉说、按摩、深呼吸、听音乐等。

④进的刺激与困扰,如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解除因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

当然,焦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有区别,此文不赘述。

4.抑郁指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我评价降低,自身感觉不良,对日常生活的兴趣缺乏,消极厌世,甚至萌生自杀念头。

抑郁、恐惧和焦虑都属于人对应激源的情绪反应。

抑郁可导致食欲、睡眠障碍。

抑郁反应强度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弱,耐受力低,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不善于表达和发泄的人较易发生抑郁。

抑郁尚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如:对于肿瘤病人诊断缺乏思想准备,肿瘤恶性度高,晚期较晚等均会加重病人抑郁反应。

焦虑、恐惧得不到及时解除,持续时间过长易造成抑郁。

家庭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抑郁发生与转归。

家庭负担重或家人缺乏关心.经济负担重,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交流与沟通的渠道,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均能加重抑郁反应程度。

对抑郁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有:①必要时用抗抑郁药物治疗;②护士要了解病人个性心理特征,找出引起抑郁的因素;③及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不同治疗阶段或重要的检查、治疗前均要向病人讲解,解除疑虑;④与病人交流,用适宜方法使病人发泄负性情绪;⑤做好家属知识宣教,使其帮助病人调动与疾病抗争的积极情绪,让病人感到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⑥警惕发生意外,密切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及生理反应指标,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心理与药物治疗。

三、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特点(一)不同治疗阶段心理需要及护理1.确定诊断阶段由于肿瘤尚未被彻底征服,“谈癌色变”也不是少数人的反映,因此,在结婚搜一系列检查过程中,病人心理反映复杂而强烈。

肿瘤对病人生命的威胁是多数病人首先考虑的问题。

主要护理措施:1、语言恰当,不要随意向病人和家属透露可能是肿瘤的言辞。

医务人员不要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使病人怀疑是在谈论自己的病情,如果已有确切诊断,应先与家属说明情况,共同商讨向病人告知的时间与方式,隐瞒病情不值得倡导,因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真实病情而又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会产生受骗的感觉,引发愤怒、恐惧、委屈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甚至会出现意外。

但告知的时候应注意,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以适合的时间、恰当的方式向病人讲清病情,同时向病人讲解治愈的希望,使病人及早摆脱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无论病期早晚,都应将争取最好疗效的希望给予病人。

②各种检查前做好知识宣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