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
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
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大单晶研究最新进展

r t fh g u l yda n rie t2 1 mg h b d p i g a s mb y a h p r p it aeo ihq ai imo d a rv da . / y a a t s e l t ea p o rae t 6 n t
qu ntt t o e e t r The hi al y Ⅱa ge dimon .3 m n s z r a iy ofnir g n g te . gh qu i t m a ds of 4 m i ie we e s n he ie y t sz d. The nir ge on e r ton n t e dim o d t o n c c nt a i i h a n wh c wa me s e FTI ih s a ur d by R ( ure a f r I r r d)i e s t n 0. pp . Fo ir Tr ns o m nfa e s l s ha I m Ke ywor s:n tog n e t r; t e d ir e g te yp
( . to a bo Su e h r trasJi nUnv ri Ji n 1 0 1 1 Nain lLa f p r a d Maeil , l ie st i y, l 3 0 2 i
2 H e a 1 c n cUn v r i H e a 4 4 0 ) . n n Po3 e h i t i e st y。 n n. 5 0 0
中 图分 类号 : Q14 T 6
文 献 标识 码 : A
Hale Waihona Puke 文 章 编 号 :6 3 43 2 0 )5 O 2 一O 1 7 —1 3 (0 7 0 一 O 7 3
R e e tpr g e s i h y h ss o y e I a g m l s a o d s n l r s a c n o r s n t e s nt e i f t p I e c a sdi m n i g e c y t l
立方氮化硼(C-BN)薄膜的红外光谱.

立方氮化硼(C-BN)薄膜的红外光谱赵永年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12C-BN像金刚石一样是聚许多优异性能於一身的多功能材料,它的硬度、热导率仅次於金刚石;而化学稳定性和抗高温氧化性却优於金刚石,尤其是它不像金刚石那样与铁元素有亲合性,是加工含铁元素材料的最硬工具材料;它在很宽的光谱范目内有很高的光透过率;它还是即能n型掺杂又组P型掺杂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由於它有负表面亲合势,所以是电子场发射材料。
C-BN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至合在在自然界还没有找到它。
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的C-BN颗粒粒度小硬度高又不易改变形状,因此应用受到限制。
人们把广泛应用的希望寄於薄膜。
一、C-BN和h-BN的表征C-BN薄膜的沉积过程中经常有另一种构象的h-BN同时出现,红外光谱是区别两者的最好的工具,如图所示1380cm-1和780cm-1两个红外吸收峰分别是h-BN的拉伸振动模和N-B-N 的变形振动模,而1085cm-1附近的吸收峰是C-BN的特征吸收峰,由此我们可以在沉积的薄膜中区指认h-BN和C-BN。
图1 h-BN的红外光谱图2 C-BN的红外光谱图3 BN薄膜的红外光谱图3中上面吸收峰表明薄膜中只有C-BN,而下边的谱表明薄膜只两构象混合即有C-BN 也有h-BN。
二.C-BN的制备图4 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基板负偏压情况下制备的BN薄膜的红外光谱图4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基板条件下制备的薄膜中h-BN和C-BN的含量有变化。
负偏压在-100伏以下薄膜是纯六角相,在-160伏时薄膜是h-BN和C-BN的混合相,当负偏压达到-220伏时薄膜是纯立方相。
当负偏压达到-260伏时由於离子能量过大,反溅射结果造成薄膜减薄,最后无法生长。
图5 BN薄膜生长的相图图5是一张相图,图中园点表明纯六角相,三角表明混合相,方框代表纯立方相,由此可以看到C-BN生长区很少,也就是它的生长条件是十分苛刻的。
三.C-BN薄膜的内应力C-BN薄膜制备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薄膜的内应力,由于内应力的存在,薄膜非常容易爆裂,多则几天少则几分钟就可能爆裂,而且C-BN的含量越高薄膜越易爆裂。
吉林大学杰出校友!

张 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浙
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并曾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196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 1967 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业治铮
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朱光亚
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经福谦
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宋家树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窦士学
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国外被评为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西南威尔士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为澳大利亚五龙港(WOLLONGONG)大学教授。
面对荣誉心如止水 邹广田院士瞄准新高
2003-09-18 14:02:01
□《吉林大学报》记者 秦 抒 段 为 面对荣誉心如止水的平静,对待事业孜孜以求的坚韧,这是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教授给本报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12月17日,记者在我校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参加国家重点学科答辩归来的邹广田院士。 邹广田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性质与天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曾连续四次当选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执委,1997年当选为该协会副主席,他是协会中惟一的中国学者。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拔尖人才,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管优秀专家。 回首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艰难历程,邹广田院士感慨万千。丰富的阅历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沧桑,辛勤的付出浇灌了他事业的花朵。1938年7月18日邹广田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高中时代,他最难忘的是在东北师大附中学习时得到了物理老师房思廷教授及他的妻子化学老师赵秀珍的鼓励和指导,使他喜爱上了揭示物质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物理学;又是学校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和注重素质教育,使他得到全面发展。除了科学知识的汲取,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品德的粹砺、人文素养的熏陶和积极向上精神的培养,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1957年至1965年邹广田在吉大物理系接受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他确立了高压物理研究的方向。邹广田在他的导师--我校物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苟清泉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高压物理领域的研究。他以《高压下铜的电子能谱和状态方程》为题,完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显示了他在高压物理领域研究的悟性和才能。196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物理与力学学术讨论会上,邹广田在会上报告论文时,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来参加了。会后,邹广田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送给了钱学森先生,并说,我是一个还没有入伍的新兵,请先生指教。钱学森先生称赞他,没有入伍就写了这么厚一本论文,入了伍还了得!老一代科学家的殷切希望化作邹广田坚定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信念。 历经政治风云变幻,邹广田热爱事业仍痴心未改。1972年邹广田从农村回到吉林大学,在苟清泉教授的带领下到工厂去进行人造金刚石的研究。1976年打倒"四人帮",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邹广田满怀激情,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1981年,他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他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被科学界誉为“高压泰斗”的毛河光博士和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时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副主席的彼得·贝尔博士的引导下,进入了世界高压物理领域的前沿。在异国他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拼搏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一年半后,他担任了副研究员。他做出了一些被科学界所称道的工作:“地幔物质高压行为”的研究成果,20年后仍被国际科学领域所引用。邹广田成为我国地幔物质高压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氧化亚铁是地幔的主要组成物质,在1981年11月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邹广田报告了"高压下氧化亚铁的相变"的论文,在高压界引起了广泛争议,直到1985年,日本东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实验证实了他的结论,这个创造性的成果才得到公认。 在接受美国之音的记者、英语900句的主讲人何丽达女士的采访时,面对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学成后有什么打算?邹广田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学成后回到中国,回到吉林大学,我要与我的同事一起建立高压实验室和发展高压物理。1982年8月,邹广田婉言谢绝了毛河光和彼得·贝尔两位科学家的再三挽留,回到吉林大学。他说:老一辈物理学家余瑞璜院士最爱唱岳飞的《满江红》,"精忠报国"四个字在我的心中早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当年,余瑞璜院士闻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时,立即乘船从美国回到祖国;吴式枢院士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没有跟随父母去台湾,而毅然回到了祖国;苟清泉先生告别山川秀美的家乡,来到这冰天雪地的东北……这一切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热爱祖国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国家培养了我,我当然要回国报效!这番话,令记者钦敬有加、为之动容。 回国后,学校对他非常器重,委以重任。1982年10月邹广田担任了吉林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后来又担任了所长。1983年他成为吉林大学第一个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的中青年教师。1986年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科继余瑞璜院士之后的又一个博士生导师。八十年代初,国内的实验条件相当困难。但是,在困难、挫折面前,是坚韧的毅力、对事业的追求和老一辈科学家的鼓励,使邹广田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止地攀登。八十年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建立实验室、培养学生、组织队伍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上。他和他的同事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以进行高压原位研究的超高压物理实验室。 九十年代初,邹广田教授带领他的同事们创建了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条件大大改善了,培养的研究生也多了,更重要的是,邹广田教授长期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至今为止,发现了100余个新的高压相,揭示了一些相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压力效应。其中,掺杂钙钛矿纳米晶体中的压致弥散型铁电相变及其相变机制,赝钙钛矿天然超晶格物质的软模和非晶化相变,在高温高压下富勒碳转变成金刚石的物理机制,压致分阶相变等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发展了百万大气压下静水压的产生、标定和激光加热中的一些关键实验技术,促进了高压物理的发展。他的论文已被17本国外专著、手册和文集引用,还被300余篇SCI论文引用。1994年以来,连续在重要的国际高压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他的两名学生获得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的优秀青年论文奖--Jamieson奖。他培养的学生中不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科技精英。2001年7月,他作为会议主席又成功地在北京召开了第18届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这是该领域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表明了邹广田教授在国际高压界的影响。回望崎岖不平的山路,哪里有艰辛,就有快乐,有成就,当然更有坎坷。他在劳顿中砥砺意志,在艰苦中雕塑品格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宽以待人的品德。他的精神也同样感染了实验室里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慕国外的优厚待遇,出国学习后按期回国。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把大家凝聚到一起。 邹广田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喜讯传来,来自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吉林省委组织部和吉林省知识分子领导小组,中国物理学会,一些院士、同行、老同学和国内外的学生们以及他的母校东北师大附中的贺电像雪片一样飞向邹广田教授的办公室,其中的祝贺、赞扬和鼓励让邹广田教授更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他表示,一定高度珍惜和维护院士的荣誉,积极履行院士的义务,严格遵守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面对院士这一科学界最高头衔,邹广田教授十分平静,他说:"不慕虚名,多做实事。今天的我和昨日的我没什么两样!"他认为,获得院士最高学术称号,是国家和科学界对我们实验室的承认,是对吉林大学物理学科的承认,是对国内高压物理学界的支持。荣誉属于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属于吉林大学。我只是我们集体的一个代表,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一位科学家恬淡平静的人生态度和殷实的人生积淀。 面对院士这一科学桂冠,邹广田院士没有沉浸在获得院士崇高荣誉的喜悦之中,而是把当选为院士作为他的事业的新起点,他想得更多更深更远。"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和我的同事、学生们一起,扎扎实实地作出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促进物理学与材料、地学、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组建国家高压科学与技术中心,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科学,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高压科学领域的影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大力促进科学成果的产业化。为培养我、给我荣誉的国家、吉林省和吉林大学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祝福邹广田院士再次扬起远征的航帆,铸就新的辉煌。 (原载于《吉林大学报》2001年12月20日第40期)
粉体行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

粉体行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中国粉体网 2013-03-24 点击:528次粉体行业研究比较宽泛,覆盖了化工、医药、食品、橡塑、建材、矿业等众多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是大多数制造业的基础,也是持续性科技进步的关键。
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家在不同学科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笔者就与粉体行业相关的国家实验室进行了汇总,以供参阅!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5名,其中院士2人, 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0人。
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 学术委员会顾问为黄培云院士。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促进我国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高性能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影响,1988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198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9年,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发展基地。
2001年,实验室与原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开放实验室整合。
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以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科研人员为主要学术骨干、具有国际学术水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队伍。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东生研究员任实验室名誉主任,施剑林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景坤研究员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茜、陈立东研究员任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超硬材料

一个实验室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得力的领军人物。崔田教授作为实验室主任,对科研、管理、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以身作则,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2001年以来,崔田发表了80余篇论文,包括PNAS、Adv Mater、Phys Rev Lett、Appl Phys Lett、Phys Rev B 等影响因子3.0以上论文30余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曾获“吉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还是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执委会委员、亚洲高压学术会议组委会中方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四、五届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担任2006年第三届亚洲高压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2006年第13届中国高压学术讨论会组委会主席、第一届中国金刚石与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副主席、第一届高压下材料科学NLSHM-KYOKUGEN研讨会组委会主席。
同时,《纲要》对于极端条件下物质科学和功能材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为实验室开展高压与超硬多功能材料研究展示了宏伟的蓝图。实验室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国家需求,确立了三大研究方向——
其一,超硬与新型功能材料高温高压合成研究。探索高温高压下合成超硬材料的物理问题和关键技术,探索高温高压条件制备新型功能材料及常压下难以制备的新材料,推动超硬材料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诸多优越性能,使金刚石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既可用作高档音响扬声器振膜、太阳能电池防反射膜、光学透镜保护膜;也是车用高硅铝合金缸体材料加工的最佳刀具材料;既可用作心脏瓣膜的医学生物体植入材料,还可用于宇航高速旋转特殊轴承、军用导弹整流罩、原子能反应堆耐辐射器件……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实验室之一,致力于超硬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超硬材料是一种硬度极高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机械加工、矿山开采、航空航天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超硬材料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能够开展超硬材料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试,具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全方位能力。
实验室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超硬材料的研究领域,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超硬合金、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的合成制备方面,实验室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制备工艺和方法,提高了超硬材料的制备效率和性能。
在超硬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实验室利用先进的表征手段,揭示了超硬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超硬材料的性能优化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验室还在超硬材料的应用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如超硬刀具、超硬磨料等领域,实验室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超硬材料制品,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
实验室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实验室与国际上多家知名的超硬材料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促进了我国超硬材料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之,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超硬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超硬材料在国际上的地位。
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超硬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参会对象 1、国内外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超硬行业教学、研究、工程技术人员。 2、国内外超硬行业(金刚石原辅材料、制品、工具)、冶金(钢铁)、建材(玻璃
工业、石材工业等)、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3、国内外各种超硬行业配套设备的生产厂商和供应厂商。
三、大会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席:邹广田 主 席: 崔 田 吕 智 副主席: 贾晓鹏 刘冰冰 谢志刚 秘书长: 李红东 牛春雷 副秘书长:朱品文 王进宝 李志慧 胡月华 委 员(按拼音顺序排名): 陈立学 冯吉富 高春晓 郭 桦 何 志 王智慧 杨海滨 周 强 郑小霞
与会专家、学者和行业内相关企业家将围绕中国超硬材料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 展开积极充分的讨论。本次会议为超硬材料行业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管理者们提 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为超硬材料行业提供了互相了解和交流的平台。
为了加强本次会议的交流效果,热诚欢迎国内外广大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及 产业界管理、研发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
为了办好本次研讨会,特向全国超硬材料行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征集会议论文。投稿者请注明是否做口头报告,做口头报告者须准备 PowerPoint(报告时间:大会邀请报告:25 分钟左右;大会报告 10-15 分钟)。投稿 论文经会议专家组评审后,优秀论文将推荐刊登在《超硬材料工程》杂志上。
五、参会方法 为保证会议有组织有计划进行,请各单位或个人认真填写回执单回传至会务组,
并在将所收费用汇至指定账号,会务组收到回执及汇款后做好相关事宜安排。 (因 7 月为旅游高峰期,食宿紧张,希望参会代表能尽量提前通知组委会,以免由
于食宿问题影响参会效果)
六、论文征集要求 会议将出版缩编论文集,现场对参会代表免费发放。
一、会议主要议题及征文范围 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研究和应用及其现状和发展,征文范围与要求如下: A.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高温高压合成与性能; B.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相关各类制品、工具及应用; C.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膜材料制备及应用; D.超硬功能陶瓷、热电材料及应用; E.高压(高温)科学实验技术及设备; F.新型超硬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G.其它相关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十 汇款方式: 户头:唐山市联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中国银行唐山市建设路支行 帐 号:847515313808091001 联系人:胡月华 电话:0315-5929598 [注:汇款时请注明超硬论坛会务费]
3
第3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回执表(一)
姓名 单位 联系地址 邮编
是否做口头报告
九、会议赞助和冠名 1、论坛总冠名价格:标准 20 万,限 1 家(具体双方可协商,详细资料备索) 2、协办赞助:起价 15000 元,限 6 家(具体双方可协商) 3、礼品赞助:可赞助实物(酒水、礼品、背包、帽子等) 4、具体联系人: 中国超硬材料在线:胡月华 0315-5929598;郑小霞 0371-65322278/9; 传真:0315-5929596;0371-65322205
报名单位:(加盖公章)
经办人:
年月日
请务必将此回执与回执(一)一起于 6 月 20 日前发至电子邮箱 sklshm@ 和 zgmlmjzx@ 或传真至:0315-5929596 Nhomakorabea5
乘车赴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旅顺,参观百发不中的电岩炮台,世界著名的五大 港口之一——旅顺军港,外观胜利塔,参观亚洲最大的蛇类爬行馆,博物苑景区: 中苏友谊塔、火炬松、历史博物馆外景,东鸡冠山 ,洋信鳄鱼园,土特产批发市场, 返大连。星海湾广场,华表,百年城雕,星海会展中心外景,车游滨海路风光、燕 窝岭、北大桥、群虎奔海雕塑、车游人民广场、友好广场、中山广场,俄罗斯风情 一条街,结束愉快旅程!
0371-65322205
4
宣传服务等项目回执表(二)
单位名称
网址
地址
邮编
经办人
电话
传真
手机
参会人数
冠名:□大会总冠名(仅限一家)
宣传服务 赞助: □协办赞助 □礼品赞助
选择(请将 □现场演讲:1500 元/场(20-30 分钟)
所选服务 前□涂成 ■)
现场宣传:□拱门 □氢气球 □横幅 《论文集》广告:□封面 10000 元 □封底 6000 元 □封二 5000 元
林峰
刘燕
马红安
四、会议时间、地点及议程
1、时间:2009 年 7 月 12 日至 7 月 15 日
2、地点:白云山庄酒店(准四)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华泰街 68 号 电话:0411—82401088 乘车路线:机场乘 710 路至青泥洼桥转乘 5 路至三环大酒店站。 码头乘 13 路至大连火车站转乘 5 路三环大酒店站。 火车站乘 5 路至三环大酒店站。 机场打车到本酒店约 35 元左右,30 分钟。
1
码头打车到本酒店约 22 元左右,25 分钟。 火车站打车到本酒店约 19 元左右,20 分钟。 3、日程安排:(报告人员名单及主题) 7 月 12 日 全天报到 7 月 13 日 主题报告 7 月 14 日 上午 主题报告
下午 技术交流、新品交流 7 月 15 日 参观考察
4、考察线路(可二选一): A 线:大连、旅顺一日考察
□封三 4000 元 □彩插 1500 元 □黑白 500 元
代表姓名 民族 性别 部门与职务 电话
手机
注意事项: 1、报到时间 2009 年 7 月 12 日全天报到,13 日- 15 日正式会议 2、请于 2009 年 6 月 20 日前将报名回执传真 至组委会,并将相应款项汇入以下帐户,并及 时将汇款底单传真至: 0315-5929596/0371-65322205 以便款项查询 入账。 汇款方式: 收款单位:唐山市联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唐山市建设路支行 开户账号:847515313808091001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
侨
大
学
中国超硬材料在线
第 3 届中国金刚石与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 中国超硬材料发展论坛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
由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国家特种矿物材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共同主办,中国超硬材料在线承办的“第 3 届中国金 刚石与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定于 2009 年 7 月 12 日至 2009 年 7 月 15 日在 大连白云山庄酒店召开。
经过我们前期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已邀请到我国超硬材料领域内 20 余位专 家做大会主题报告。本次大会已得到了超硬材料领域内各专家、学者、相关人士的 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目前已确认有 100 余家企业及相关人士参加本次会议。
详情请登陆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页() 以及中国超硬材料在线主页()查看。
性别 电话
年龄
手机 E-mail
职务 传真
姓名 单位 联系地址 邮编
是否做口头报告
性别 电话
年龄
手机 E-mail
职务 传真
姓名 单位 联系地址 邮编
是否做口头报告
性别 电话
年龄
手机 E-mail
职务 传真
请将此回执务必于 6 月 20 日前发至电子邮箱 sklshm@ 和 zgmlmjzx@ 或传真至:0315-5929596
具体论文征集要求如下: 1、凡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投稿。 2、论文摘要:用 Word 文档编排,不超过一个版面(A4 页面;页边距:上 2.5cm、 下 2cm、左 2.5cm、右 2cm),内容包括题目(加粗楷体三号字)、作者、单位、 地址、邮编(均为楷体小四号字)、摘要正文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均为楷体 五号字)等。 3、论文全文: 本次会议全文将择优推荐发表在<<超硬材料工程>>上。请参会代 表在2009 年6月10 日(超过此期限不再受理)前将论文摘要、全文和回执
2
用电子邮件传送至sklshm@。全文请按照<<超硬材料工程>>的投 稿格式来书写。 4、投稿专用 E-mail:sklshm@ 联系人:朱品文:0431-86660705,李红东 0431-85168095
七、注册费(含资料费,食宿费,考察费等) 标准:1400 元/人,现场交费:1600 元/人; 学生价:1000 元/人(注册时请出示学生证)
B 线:金石滩一日游考察 早乘车国家赴 AAAA 级旅游风景区——金石滩,狩猎场(可免费打 2 发口径步枪),
世界名人蜡像馆,大连金石滩地质博物馆,毛泽东像章陈列馆,金石缘公园,万福 鼎,金石高尔夫球场(免费打三个练习球),中华武馆外观,恐龙探海,贝多芬头 像,黄金海岸,聚鑫阁购物,晚赠送大连夜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