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新版)湘教版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介绍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节水技术。
《全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及趋势》: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调查家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库、污水处理厂等水资源设施,加深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水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水资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水资源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水资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2.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3.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1. 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具体实施方法。
3.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解决办法:
1. 通过地图、图表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学会阅读水资源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爱水资源的意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水资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地图、图表、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2.呈现(15分钟)呈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讲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2.掌握中国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关注和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中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等流域内。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三条大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的60%以上。

2.中国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1.长江流域•水资源充沛,流量大,水质好。

•利用情况:长江上游电站为主要利用水能发电地区,中下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2.黄河流域•河川年径流量少,年变化大,水质较差。

•利用情况:黄河上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中下游主要用于工业、城市供水和电力生产。

3.珠江流域•水流湍急,水流丰富,水质好。

•利用情况:珠江上游主要用于电力生产,中下游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水产养殖。

4.淮河流域•河水稍少,不稳定,水质较差。

•利用情况:淮河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5.辽河流域•水量较少,不稳定,水质一般。

•利用情况: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3.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在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污染水环境的事故发生,加大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2.班级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关中国水资源保护的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视频欣赏:通过播放有关中国水资源的纪录片等视频,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着重介绍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各地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情况,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心放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水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2.了解中国流域划分及其特点;3.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2.中国流域划分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中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2.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课件讲解;2.示范授课;3.课堂讨论。

五、教学步骤1. 水资源分布状况1.讲解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包括面积和分布);2.分析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3.讲解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2. 流域划分1.讲解什么是流域,它的特点以及对水资源的影响;2.讲解中国流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长江流域:水源丰富,水文地理条件优越;–黄河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水文地理条件较差;–珠江流域:水文地理条件较优秀,地形起伏较大;–淮河流域:水文地理条件较差,水源不足。

3. 水资源保护措施1.讲解中国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分析水资源受到的污染、浪费、过度利用等问题;3.讲解现有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制定法规、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监测等。

4. 水资源的持续利用1.讲解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了解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的重要性;3.分析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和水资源利用的道德问题。

六、教学评估1.设计小组课堂讨论,讨论中国流域划分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见解;2.练习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3.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谈话,了解其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围绕中国的水资源展开,着重讲解了水资源分布状况、流域划分、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件讲解、示范授课和课堂讨论等。

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中国流域划分及其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方法,例如与学生的谈话、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以提高教学效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

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

故而,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地图叠加分析和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地理现象原因的初步探究。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现状即解决对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流程与知识点
师生双边活动及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导入:播放《小水滴》动画。
学生观看后,师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动画所展示的内容。
引出本课主要探讨水资源。
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身边没有了它,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一个人没有水,能活几天?
通过引导,让学生感知水是宝贵的资源。水是生命之源过渡: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星球,我们应该叫它“水球”,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水很多。提问:你知道全球有多少水资源?它主要储存在哪里?
师:结合课本地图,找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看一看他们位于中国的什么水带?
(4)浪费水现象:
小结: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自然原因——水资源的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人为原因——水浪费:水污染
设疑:
师: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除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水资源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浪费水现象;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分析,点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章节课题
第三章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
2、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
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与P78图3.19,通过读图指导,引导学生感知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呈现出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更严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对于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布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以及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表、案例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水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宣传材料,以便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图表和数据,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等基本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贫乏的地区。

初中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3中国的水资源 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3中国的水资源 教案

第十二周课时教案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京津唐地区
5、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表现为
A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B 东部少西部多,南方多北方少
C 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 山地多平原少,内地多沿海少
6、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 夏秋多、冬春少
B 秋季多,春季少
C 冬春多、夏秋少D夏秋多、冬春少
7、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
A 解决我国江水季节分配不均
B 解决东北平原的淡水缺乏问题
C 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D 南水北调即把珠江水调到我国北方地区
8、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答复以下问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
___________〔城市〕取长江水沿___________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

〔4〕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___________水库引水,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市。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6〕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知识
回忆知识
做练习、稳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2)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3)从生活实例出发,了解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温故知新等多种方法,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和浪费的现象,让学生明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2)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
第一张是三峡大坝,第二张是我国江南地区,第三张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人们到很远的地方用驴运水,第四张是华北地区春旱的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很明显。

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水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地区分布不平均
展示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图
提问: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分为哪几个带?这几个带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水资源分为五个带: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

在地区上的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展示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填表:
对照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表格。

展示我国北方、南方、黄淮海地区的耕地和河流径流量的比较图
提问:说说哪个区域用水最紧张?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黄淮海流域用水最紧张,该区域耕地比重大,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总量较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十分紧张。

明确:人口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总量是不会增加的。

展示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大漫灌、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图
提问:我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与世界相比,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为30%,而世界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为70%。

展示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与世界比较图
提问: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与世界相比,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而世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75%。

(二)时间分配不均
展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图
提问:这几条河流水量较大的季节是?水量较小的季节是?(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夏秋季节水量大,冬春季节水量小;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是夏秋多,冬春少。

展示长江夏季丰水期与冬季枯水期的差异
提问:我国水资源分布为什么夏秋多,冬春少?(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展示北京市年降水量变化图和黄河径流量年变化图
明确:北京市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说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进而影响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大。

思考: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明显,不仅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还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带来困难。

(三)兴建水利工程
提问: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主要的工程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青济青、南水北调。

提问:说一说这些工程都是把哪里的水引到哪里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引滦入津:将滦河水引入天津,以缓解天津的缺水问题。

引滦入唐:将滦河水引入唐山,以缓解唐山的缺水问题。

引黄济青:将黄河水引入青岛,以缓解青岛的缺水问题。

展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探究: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为几条线路?
2.中线方案起点的水库是哪一座?依次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3.东线方案是沿哪条河流调水?联系了哪些水系?
4.西线、中线、东线方案主要解决哪个地区的缺水问题?
(学生探究回答)
明确: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三条线路:西线、中线、东线。

2.中线方案是从长江中游调水,从丹江口水库,依次经过湖北、河南、河北,到达北京、天津。

3.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调水,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联系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4.西线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和东线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播放视频:南水北调
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那么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明确: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填表:
展示图片:小浪底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
展示两幅漫画:“熟视无睹”和“就地取材”
提问: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明确:“熟视无睹”反映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就地取材”反映了水污染问题。

下面来了解一下地球上水资源概况
展示图片,请一学生看图描述。

明确: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是海洋水,2.5%是淡水;2.5%的淡水中,有98%是冰川和深层地下水,而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仅占0.3%。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过渡: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如何呢?
展示我国年径流总量排位图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图,请一位同学描述。

明确: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可见,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四)节约用水,防止污染
提问: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节约用水?(学生回答)
明确:
农业节水:喷灌、滴灌
工业节水:废水回收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节水:安装节水器具、淘米水洗菜浇花、洗衣水擦地板、洗澡关掉水笼头擦香皂等
拓展延伸:
展示中国节水标志
提问:你能说说这个节水标志的含义吗?(学生发言)
明确:绿色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白色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拼音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

播放视频:1分钟回顾中国的水资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现状、分布特点和解决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但最有效的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四、课堂练习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C)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东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2. 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A)
A.夏秋多,冬春少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少,冬春多
3. 下列地区,缺水严重的是(C)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4.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B)
A.植树造林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建防洪大堤
5.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B)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6. 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B)
A.华北和东北
B.华北和西北
C.东北和西北
D.西北和西南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使课堂形式更加形象、直观,通过读图、析图、讨论使学生对中国水资源的认识由浅入深,这样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