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合集下载

浅谈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谈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

进矿 山生态环境 的综合 整 治 , 做好 矿产 品精 深加工 , 推
进矿产综合利用 。
坚持 “ 以优并 差 , 以大并小 , 先关闭后整合 ” 的原则 , 采取 收购 、 兼并 、 重组 和联 合 等方 式 , 行矿 山 资源 整 进
合 。要引大联强 , 大靠强 , 倚 着力组 建一批 采 、 、 选 冶炼 、 加工 于一体 的企业集 团 , 真正 实现规模规 范开采和集 约 高效发展 。在黑色及有 色矿 加工方 面要有 新突破 , 现 对
15 90年 , 采掘业 占全市 工 业总 产值 的 2 . 9 , “ 3 1 % 从 一
五 ” 四五” 采 掘业 的 比重 上 升到 2 .9 。18 到“ , 99% 90年 以后 , 采掘业 的比重逐 年下 降 , 20 年不足 1% 。经 到 08 1 过多年的开采 , 石市 矿 产资 源面 临枯竭 , 黄 已经进 入衰 老期 , 黄石这座工 业城 市 而今 被 国家列 入全 国 4 个 资 4
究员张 以诚先生对资源枯 竭的定义是 : 当地 已经探 明 指
二是离 、 休职工人 数多。全市 现有离 、 退 退休 职工 1 3万 多人 , 古市区人数的 比重 达 2 %左 右 , 老保 险供养 系 0 养 数 为 2 1l对社会保障资金收不抵 支 , 05 以来 , . :, 自20 年 黄石每年 新增退休 人员 80 余 人 , 养老 保险基 金 00 企业 收支缺 口 累计高达 35 . 亿元 。三是城 镇职工 收入低 , 贫
为有 了黄石而诞生和发展 ; 石 , 因为 曾经 孕育 了“ 黄 也 汉
冶萍 ” 而有 了“ 中国钢铁工 业摇篮 ” 的美誉 】并成 为名 ,
其 中矿工达 86 . 万人 , 是说每 1 名下 岗职工 中就有 也就 0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型 中起着核心作用 。文章从黄石这个资源枯竭 型城市 的发展现状人手 , 分析 了金融支 持资源枯竭型 城市经济转型存在 的若干问题 , 并从制定具体 的金融政策 、 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金融服务体系 、 有效发 挥资源配置功能等方面 , 提出了相应 的建议。
[ 关键 词 ] 黄石 ; 资源枯竭型城市 ; 经济转型 ; 融支持 金 [ 图分类 号 ] 292/ 82 [ 中 F 9.3 F3 文献 标识 码 ] [ A 文章 编号 ]6 1— 42 2 1 ) — 0 5— 17 72 (0 1 0 0 0 0 4 4
i ee o o rn f r ain o e o re—e h u td ct s n t c n myta som to frs u c h x a se ii .An o u g sin r rs ne n tr so e d s mes g e t sae p e e td i e f o m
i n ils p o f a ca u p r 一 一fr u ai gs e i cf a ca oiis r a e igfn n il o re ,e tbih n n — n t o m lt p cf n n i i n ilp l e ,bo d nn a ca u c s sa l i gf a c i s s i n ca e vc y tm ,bi gn e o re alc t n fn t n it ulpa i s r ie s se l rn ig rs u c l ai u c o nof l ly,ec o o i t.
poet f a ca s p ot s i lntersuc l ct na ds utr a s r a o .T i p p r icse rjc , n i u p r i vt eoreal a o n t c et fm t n hs a e suss in l a i h o i r u r o i n d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跨越的生动实践——黄石、潜江、大冶、钟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跨越的生动实践——黄石、潜江、大冶、钟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现 了在发展 中转型 、 在转型 中跨越 。借鉴 四个试点城 市的转型经验 . 促进全 省其他地 区突破 资源瓶 颈, 及早预见谋 划, 在发展 中促 转变 , 在转 变 中谋发展 , 力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 努 是湖北发展 的又一次“ 弯道 超越” 是 湖 ,
北经济社会跨越 式发展 的重要 内涵和根本要求 。 关键词 : 湖北; 跨越式发展 ; 源瓶颈 ; 资 转型 中图分类号 : 172 3 F 2f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7 (0 10 — 0 5 0 10 — 4 7 2 1) 7 0 6 — 4
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 高。资源瓶颈约束越来越 突出。 如何突破 资源瓶颈 。 实现可持续 又好又快发展 , 推进湖北 是 “ 十二五 ” 跨越式发展的重大 现实 问题 。 带着这个 问题 , 近 , 最 我们对黄石 、 潜江 、 大冶、 钟祥等 四个 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发展情况进行 了调研 。 我们认 为: 黄石 、 潜江 、 大冶 、 钟祥 四市抢抓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 型城市转 型试点 的机遇 , 积 极推进经济 、 社会 、 生态全 方位转 型 , 实现 了在 发展 中转 型 、 在转型 中跨越。 这对 于推 动“ 十二五” 时期全省经济发展方式 突破 性转变 , 以及在资源约束突出的情 况下实现 经济社会 跨 越式发展 , 具有很强的启示 和借鉴 意义 。
( 大冶市) 含
地 区生 产 总值( 元) 亿 60 9


20 7 9. 1- 62
158 9. 1. 69
1 861 50 . 1. 48
增幅( ) %
工业 增 加 值
l. 57
33 5

实施“三大战略” 大力提升区域经济

实施“三大战略”  大力提升区域经济

阳新县创建 湖 在“ 中国特色” 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 、 工矿 废弃地与建设用地增 极 支持 大冶 市创建湖北省城 乡统筹发展排头兵 ,
能分区 、 互补发展 的原则 , 大冶市依 托利达 、 使 合兴纺 织 、 晨 茂
铝业 、 山力板带 、 武汉重 冶 、 力重型数控机床 等项 目, 宏 形成 纺
台东贝高效无氟压缩机 、 与比利时 L D公 司合作 功 能化
在区域竞争中 , 黄石市既树 立武汉城 市圈 内“ 济传动力 经 越来越强 , 同城化步伐越 来越 快” 的机遇意识 , 又强 化“ 不能功 能化 , 就会边缘化 ” 的危机意识 , 千方 百计确立其在国家和全省 区域发展格局 中的战略性功能地位 。一是着力在实施 国家战略
上发挥示范作用。以黄石 、大冶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 转型等 6
10 2 0台( ) 套 大型精密数控机床等项 目, 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 展。 二是招商引资兴集群 。 近三年 , 实际利用外资 8 12万美元 , 82 实施了 1 亿美 元的宝成 3 0 00万双 品牌运动鞋 、5亿元 的合兴 1 5 o万锭高档精梳纱 、16 1 .亿元 的安达 55 . 亿片汽车轴瓦 等一批
发的黄石新港( 物流 ) 工业 园、 与新兴铸管合作 开发 的沿江重化
深 入落实湖北 省委 、 府“ 省政 两圈一带 ” 的发 展战略 , 力 着
构 筑起 黄石与武汉城 市圈对接融 合 、 中心城 区与大冶 、 阳新对 接 融合的大 园区 , 形成 依托 “ 圈 ” 武汉 城市 圈 ) 一 ( 开发 “ 一带 ” ( 黄石沿江经 济带 )依托 “ 、 一带” 展“ 园” 黄金 山工业园区 、 发 三 (
’ 当 济2o o【 4 《 代经 > 1年1 ( 0 上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Ⅲ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2)C【考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图中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主要对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因此该自动处理系统的原料是厨余垃圾。

而不是肥料、能源和产品,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图中的自动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应该是:首选对厨余垃圾分选,分拣处杂物和提取生物油脂,生物油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工业油脂(可以利用),另一部分是有机渣,然后把有机渣放到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可以发电,剩余的沼气渣(废渣)可以返田,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四个选项中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点评】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

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2.(2018·天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

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

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

如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A. 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B. 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C. 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D. 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2.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

如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 B.C. D.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 ①B. ②C. ③D. ④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中断层()A. 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 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 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 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5.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此时①地最可能()A. 暴雨倾盆水难排B. 细雨蒙蒙衣难干C. 烈日炎炎似火烧D. 黄沙满天车难行7.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A. 航程最短B. 风阻最小C. 逆水最短D. 岛礁最少8.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如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A. 避开南极冰山B. 减少西风带影响C. 远离热带风暴D. 便于沿途补给9.《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为中巴合作带来新机遇。

12月地理(1)

12月地理(1)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高三(23届)地理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每题2分,共25题,50分)“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①湖北南部②江西中部③云南西部④浙江西北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2.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是()A.冷气团影响范围广 B.暖气团影响范围广C.冷气团势力较强 D.暖气团势力较强3.此次锋面过境后当地人发现()A.气温年较差变大 B.暴雪强度加大C.苹果树落叶纷飞 D.体感温度很低泥沙还原即在水库附近建沉淀前池,再将池中淤积的部分泥沙通过人工机械方式,搬运到水库下游归还于河流中。

读日本三春水库泥沙还原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泥沙还原能够改变水库以下河段的()A.水位季节变化 B.水系特征C.河床沉积物结构 D.通航里程5.修建前池的主要目的是()A.节省建设费用 B.缓解下游洪涝灾害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水库运行效率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7.图示区域()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8.Q岩石形成前,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至少有()A.1次 B.2次C.3次 D.4次城市用地是城市常住人口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承载合理的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是衡量城市扩张合理性的重要测度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市: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时间:2012年7月19日∙嘉宾:湖北省黄石市市长∙访谈摘要:黄石市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黄石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三大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7月19日,黄石市市长杨晓波作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敬冉。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黄石市市长杨晓波。

杨市长,欢迎您!杨市长:各位网友大家好!“3451”总体发展规划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主持人:黄石市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黄石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也就是说,黄石要从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变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您认为这样的转变怎么进行?杨市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鸿忠书记在会上作报告时明确指出,支持黄石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同时,在省党代会之前,省委、省政府黄石现场办公会和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鸿忠书记指示:黄石要成为“全国示范、区域领先、跨越率先”。

国生省长提出:黄石要打造全省“双加快”的试验田,“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中三角”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这些重要战略部署,既明确了黄石未来发展的方向、转型跨越的目标和路径、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也标志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推进黄石转型跨越,是“国家战略、省级工程、黄石实施”,必将为黄石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落实好省党代会和黄石现场会精神:总的要求是:努力做到“全国示范、区域领先、跨越率先”。

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超六十、跨双百、过双千、达一万”。

“超六十”,就是城镇化率超过60%;“跨双百”,就是城镇建成区面积跨200平方公里、人口跨200万,形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过双千”,就是打造有色和黑色金属两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达一万”,就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

发展战略是:“3451”。

“3”,就是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即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战略;“4”,就是强化港口辐射、产业聚集、示范引领、生态宜居“四大功能”;“5”,就是建设建设现代产业名城、生态宜居名城、创新创富名城、矿冶文化名城、和谐幸福名城等“五大名城”;“1”,就是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重点举措是:四个突破。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在发展现代型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发展“千亿元产业、千家规模企业”的目标,着力抓好大产业、大集团、大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重振黄石工业雄风,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带动全市经济的跨越。

同时,按照“集群化、高新化、低碳化”的要求,积极改造提升黑色、有色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物流、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和生态建设,在强化枢纽型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以战略的眼光、“全域”的理念,站在武汉城市圈、全省、中部“中三角”乃至全国发展大局,来谋划黄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真正把黄石建成“中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湖北省的门户城市和国内最具特色的城市。

重点是加快推进“双百”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形态,实现多点支撑、组团发展。

加快推进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努力把黄石建成辐射范围广、集散能力强、水陆公铁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推进生态黄石建设,进一步加大沿江、沿山、沿路、沿湖绿化景观力度,深入推进磁湖、青山湖等“四湖”水生态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开山塘口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秀美宜人的城市风貌。

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示范型体制上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用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始终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不松懈,以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为目标,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努力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潮中。

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推进“大部制”、“两集中一代办”等改革,减少管理层级,加快形成精干协调、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构建共享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主要是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民生优先的导向,就是在部署工作、谋划项目、推进建设时,首先想到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如何才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坚持为民解忧的导向,就是从解决群众致富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子女上学难等具体问题出发,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坚持服务基层的导向,就是以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来提高人民的满意度,特别是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更大幅度地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

“依赖资源”发展向“超越资源”发展转变主持人:嗯。

“四个突破”分别从经济、环境、体制和民生方面重点入手,很全面也很有力度!黄石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几年黄石的转型可谓是风生水起、成效斐然,获得了全国十大转型示范市,在国内国际网友心目中的形象也得到全面提升。

杨市长,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黄石市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下开始转型的?杨市长:非常感谢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各位网友对黄石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我也很乐意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为大家介绍关于黄石资源城市转型的情况。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享有“矿冶名城”、“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秀”的美誉。

黄石也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我们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长期开山挖矿,也使黄石走到了“矿竭城衰”的边缘,特别是07、08年的时候,由于资源枯竭,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伴生问题陆续涌现,发展面临着“六大告急”。

一是矿产资源告急。

到2007年,我们的优势资源煤、铁、铜的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不足三分之一,采掘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由最高时期的30%下降到不足11%,黄石“富矿城市”的优势基本殆尽。

二是产业结构告急。

主要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的企业少。

特别是传统工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三高三低”突出问题,使黄石的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加之,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使黄石更是“雪上加霜”,曾一度有70%左右的企业减产停产。

三是发展空间告急。

黄石是由一个滨江小镇发展起来的“狭长”城市,到08年市区剩余可用建设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

项目往哪里摆、增长点何处生?一度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最棘手问题。

四是生态环境告急。

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黄石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矿山、灰尘弥漫的山道、伤痕累累的土地,曾被誉为“光灰城市”,2007年黄石万元GDP综合能耗位居湖北省第一,减排指标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

五是民生问题告急。

尤其是下岗失业人数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08年底,下岗职工人数累计达到10万多人,其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80%。

六是财力保障告急。

一方面,因矿产资源枯竭,资源型企业“吃不饱”、甚至是“没饭吃”,导致税收收入大幅下滑;另一方,失业人员增多,困难群体增多。

“一减一增”,导致财政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主持人:杨市长,刚才您以“六大告急”为黄石转型前的状况“画了一个像”,那么经过这几年的转型变化,能否为现在黄石的发展再“画一个像”?杨市长:针对“六大告急”问题,近年来,我们“背水一战”,积极探索,抢抓列入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试点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通过大力实施“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全方位推进各方面转型,长期制约我们的“城市发展无空间,工业发展无园区、产业发展无集群”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形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主要体现为“三大转变”:一是产业发展实现由资源产业“一业独大”向优势产业“多业并举”转变。

主要体现为“两升一降”,即: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四大”接续替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提升近10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下降近5个点。

黄石先后被评为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二是城市格局实现由“沿江布局”向“两湖”(磁湖、大冶湖)融合、城乡统筹转变。

黄石市区与大冶城区已经融为一体,以黄金山工业新区为主体,八个省级工业园联动发展态势已经形成,成为转型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城市形态实现了从“光灰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结束了半个世纪“光灰城市”的历史、结束了能耗持续攀升的历史、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历史,先后荣获水治理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以及国家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三是思想观念实现从“依赖资源”发展向“超越资源”发展转变。

通过举办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黄石矿冶文化魅力不断彰显,“精神资源”与日俱增,干部群众“精神区位”持续提升,转型压力正转变为向体制机制创新要资源、要空间、要发展的强大动力。

反映到经济发展指标上,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25亿元,同比增长15.8%,过去最好的年份年增长100个亿左右,去年增长超过200亿元;财政收入从71亿元到9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34.1亿元到54亿元,双双净增长20个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的增长量是前年的2倍;主要经济指标均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取得了“十一五”圆满收官和“十二五”良好开局。

“五项抓手”强化积累精神资源提升转型水平主持人:从刚才您介绍的情况看,黄石的转型成效显著,实属不易,那么我们整个城市转型的思路和路径是什么?杨市长您能给我们简要谈一下吗?杨市长:好的。

在推进城市转型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自然资源渐趋枯竭,精神资源永不枯竭”的理念,主动转型,积极作为,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三大战略”,明确转型路径。

坚持着眼于从战略高度,结合黄石实际,适时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千方百计汇集一切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新资源”。

同时,坚持“借助外力、凝聚内力”,近年来先后争取到9个国家级试点,尤其是通过成功举办中国?黄石首届矿冶文化旅游节暨建市60周年庆典活动,有力彰显了“包容、创新、唯实、自强”的黄石精神,将悠久的矿冶文化转化为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黄石的精神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