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第六章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3、语言符号及其特点:A、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注意语言符号通一般符号的区别。

B、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理解语言的层级体系2、重点掌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了解)第二节音响了解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第三节发音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注意元音舌位图。

第四节音位1、掌握音位的定义2、掌握归纳音位的原则:对立、互补、语音相似第五节音位的聚合(掌握理解)第六节音位的组合(掌握理解)掌握语流音变的四种情况: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理解语法规则(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什么样的语法能够和单位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

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功能上相同,能够相互替换。

2、理解掌握语法单位(句子、词、语素)第二节组合规则1、掌握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2、掌握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手段的概念3、掌握常见的几种语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4、理解组合的递归性和层次性第三节聚合规则1、掌握词类划分的标准2、掌握形态的概念:附加词尾、内部曲折、异根3、掌握常见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第四节变换(理解掌握)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重点掌握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掌握基本词汇的特点(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和一般词汇(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语、外来词)2、掌握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第二节词义的聚合1、掌握理解单义和多义,多义词是怎样产生的,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语言学纲要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新

语言学纲要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新

(二)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 事,用什么样的形体去记录语言, 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 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 字母。 而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如南斯拉夫的赛尔维亚文有拉丁字母和斯 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
五、汉字和汉语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 文字。
2、它们不是拼音,而是表示语言 的意义。这些字是用三种不同的 方法创造出来的。
(1)表形的方法,即直接描绘词 语所代表的事物。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许慎 《说文解字 叙》)
(2)表意的方法 就是有些词语的意思无法直接描 绘,人们就用图形去间接提示。
(一)早期文字(表意) 我们现在知道的世界上比较古老的文 字是我国的甲骨文、苏末人的楔形文 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以及中美洲的玛 雅文字。
我国的 甲骨文
甲骨文是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郊 小屯村发现的,那儿是殷王朝的都城 遗址,统称殷墟。甲骨文是刻在骨头 和龟甲上的,它们几乎全是用于占卜。 甲骨文的全部单字4600个左右,其 中已认识的约1000个,尚未认识的 字多是人命、地名、族名。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流域的苏末人(sumer)于 公元前3000年初创立的。
古埃及的圣书字
圣书字是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 创始的文字 。有3种字体 :碑铭体、 僧侣体和大众体。 碑铭体是装饰性的正体,僧侣体是实 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 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 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 ,它是僧侣体的 简化形式。
刻木
(4)具体的事物 就是用具体的实物代表说话或表 达各种观念。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

记事图画不原始的图画文字关键性的区别: 是否用借音的办法夸大文字所能够记录的语词的 范围。 • 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型和语词 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丏有些语词(特 别是虚词)还没不造出字来表示。这样的文字工 具当然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这种文字经过漫长 的収展过程才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成熟的文 字体系。
• 为了克服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収明了文字。
文字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 ①文字的収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使一収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不异地,留亍异时” • ②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促迚了文化的传承不収展。 • ③文字能促迚思维的収展。有利亍丌断提高脑力的素质和 潜力
• 总之,文字的出现丌仅使人类可以通过文 字文本迚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更连 续地传承文化,而丏还使人类加深了思考 的深度,提高了大脑的能力。
三、汉字和汉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文字以自己的“形”表达语言的“音”和“义”,这 种关系在采用拼音文字的民族中丌会引起疑问,但是在我 国,却由亍方块汉字的构造特点而有好些复杂的情况。 • 2、汉字丌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 相连。 • 3、一般来说,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所 以写亍读的距离大多丌会太进,语音变了,拼写法一般也 跟着变。汉字的情况不此丌同,字形丌限亍和一种读音挂 钩,读音尽管变了,字形可以丌变。
二、图画记事
• 图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用 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的一个女子的情书来说明。
熊:发信人(女子) 泥鳅:收信人(男子) 十字架:表示信奉天 主教 曲线:应该走的路 三个湖泊:提示如何 从收信人住处到达发 信人住处。
特点
与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 富。图画记事的能力更接近自然有声语言。图画 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 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 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第五节-书面语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第五节-书面语

三、书面语的规范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 的用法。其中有些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不 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规范的任务,就是要 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 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 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 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 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 妥善地加以处理。
一、口语和书面语
1.概念: 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 口头形式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 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 “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注意: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是体现书面语 的一种物质形式,但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区别 表达 媒介 口语 用词 句子结构 其他
书面语在口 语的基础上 产生,是口 语的加工形 式,两者的 基本系统是 一致的。它 们是同一种 语言的不同 的风格变异。
联系
听(说) 范围比较 比较短、比 可以有重复、 窄 较简单 脱节、颠倒、 补说,也有起 填空作用的 “呃, 呃”“这个, 那个”之类的 废话
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约定俗成” 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至于那些不 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 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词语,在它们 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 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语言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应该随着语言的发 展不断地进行调整。
书面 语
看 范围较大 比较复杂 (写)
尽量排除废话, 讲究篇章结构、 连贯照应等
注: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是由表达媒介的不同决定的
3.汉字的特点给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带来一些不 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1)汉语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 法却是一样的,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 (2)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汉语书面语就 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汉语 的书面语的词语不是通过“读”的方式,而是直 接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不同的方言区,与当地 的方音挂钩,它的读音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各不相 同。碰到不认识的字,方言区的人只要知道它读 如某字,就用自己方言里那个字的音去读它。

语言学纲要(引言至第六章)全套

语言学纲要(引言至第六章)全套
靠社会科学。 语言内容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点,语言学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科学
。 所以,在学科体系中,语言学属于社会科学。
0.1.2 语言学的作用
语言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带头学科。
(1)语言学的基础作用: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教学。
(2)语言学的带
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古代印度:公元前4世纪,波尼尼《波尼尼经》(《梵语语法》 )。
古代希腊:公元前2世纪,特拉克斯《语法术》(《语法艺术》 )。
古代中国: 特点:从语义入手。 特有的名称:“小学”。 三门学科: 训诂学:公元前2世纪《尔雅》; 文字学:公元100年,许慎《说文解字》; 音韵学:《广韵》(1008年); 语法学: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
其它学科的研究进程。
0.2 语言学的分类
0.2.1 从研究范围的角度分类 0.2.2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类 0.2.3 从研究目的的角度分类 0.2.4 从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结合的角度分类
0.2.1 从研究范围的角度分类
1、从涉及语言种类的范围分类: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 2、从涉及语言结构部门的范围分类:整体语言学和部门语言学。 3、从涉及语言存在的时间范围分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20世纪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
言理论研究。 诞生的标志: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主要观点: 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种系统
性表现在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当中。
0.3.3 结构主义语言学(2)
三个学派: 布拉格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学派 。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 代表著作:《语言论》,1933年出版,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纲领性著作。 美国学派认为语言学应该描写活的语言事实,而不用语言的历史知识来影响共时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n:1.The object of study in linguistics is language.2.The three main origins of linguistics are China。

India。

and Greece-Rome.XXX:1.The study of Sanskrit and its grammar.2.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XXX.Ancient Greece:1.The study of language by XXX.China:1.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XXX.2.The use of XXX.3."Xiaoxue" refers to the study of character shapes in phonology。

the study of n in ics。

and the study of XXX。

XXX Confucianism.4.Linguistics XXX century。

XXX.Chapter 1: The ns of Language1.The ns of language can be XXX ns.2.The social ns of language include n XXX.Chapter 2: Language as a Symbolic System1.A XXX.1)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a symbol are inseparable。

and the XXX.2)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a symbol are general.3) There is no essential or natural n een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a symbol.2.XXX system because it contains both form and content。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大全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大全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大全导言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古印度宗教典籍梵文古希腊拉丁语语法学中国文言文典籍小学3. 什么是“小学”?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统称“小学”。

4. 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 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个方面。

2.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 什么是符号?符号的特点是什么?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 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性?1)语言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2)音义的不可分离性。

语言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均有意义,也均有发音。

3)形式指示意义的一般性。

4)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任意性。

3.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4方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2)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语言符号在形成初始,音与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然形成。

但一旦形成,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改动。

也即初始的任意性,使用的强制性。

4.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学纲要(文字)

语言学纲要(文字)

• 尽管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比一般拼音文字的
关系特殊,但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 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不要 以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就能够"看"的符号 系统。 • 汉字之所以能够“看懂”,归根结底还是 因为每个汉字和汉语中的语素或词有直接 的联系,汉字的排列顺序和汉语中语素或 词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
• 表意文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只靠表意字
不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因为很多抽象的 词和虚词是不可能通过表意字来记录的,表音字 的出现以及由表音字和表意字的结合而形成的意 音字解决了这个困难。 因此,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表音字是 文字能够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的关键一步,是 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展。 文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完全表音化。 语言中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十个。由音 位组合而成的音节,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如果 能用适当的形体只记录语言中的音,就可以大大 简化文字体系。这就是表音文字。
•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 拼音文字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
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即通过字母 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和拼音文字相 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几点特别的地方: • 1、汉字尽管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 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一个字的具 体读音,有些字只是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 类或大致的读音。
• 第二个阶段是表音字的出现。 • 当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后,
就可以借用同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 言中的另一个同音词,比如用“之”(去) 来记录表示偏正关系的虚词“之”。这就 出现了单纯的表音字,中国传统文字学把 这样的表音字称为假借字。
• 假借字都是由早期的表意字转变过来的,如古埃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写反映出语言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到(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即形声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
(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文化。

(×)
(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
(无论的拼音文字还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有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
(非拼音文字同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5.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
(如果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
(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
(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
(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
(书面语是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出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的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词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本题可以从赞同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否定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自己的观点。


口语和书面语相互依存,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共同发展。

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口语是活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动力。

没有口语的存在,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书面语是不能离开口语而独立存在的。

第二,书面语又不是被动地记录语言,它对口语的发展变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形式,选词用句十分规范,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使得口语也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汉语,方言众多,差别很大,统一的汉语书面语对限制方言分化、沟通各地人民之间的交际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