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双语教材的编著探讨

交通工程双语教材的编著探讨

为任 课 老 师 , 根 据 本 专业 课 程 的 知识 点 、 关 键 内容 的要 求 ,

积 极 思索 双语 教 材 的必要 性 ,结合 学生 对 双语 教材 的需 求 分析 , 结合 8 年课 堂 教学 的 实践 中收集 的学生 反馈 意见 , 在 全面 、 深 入进 行所 采 集 的 2 4次 的双 语教 学反 馈 调查 问卷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总 结交 通工 程专 业 的教 学特 点 , 总结 该 讲议 材 料 的 5年试 用 中 的经验 与教 训 ,任课 教 师杨 孝 宽与 贺玉 龙 开展 了《 交 通 工程 导论 ( 双语 ) 》 教 材 的写 作与 出版 工作 。 三、 《 交通 工程 总论 ( 双语 ) 》 双 语教 材 的编 写 1 . 双 语教 材 的 编写 思 路 。编 著者 首 先考 虑 的 教材 的语 言选 择 , 通 过对 本 专业 相关 双语 教 材 的调研 发现 , 不少 双 语 教材 是 在各 种原 版教 材 的基 础上 , 挑选 相关 章节 组 合 , 提 供 中文 翻译 的双语 教材 。 但 是对 于交 通 工程 总论 来说 , 其 中文 教材 是我 国“ 十一 五 ” 国家 级 规划 教材 , 北京 市精 品 教材 , 但 是 学 时安 排不 适 用 于双语 教 学 ;对美 国原 版 教材 翻译 的 方 法 也 不适 用 于此 双语 教材 , 笔者 考 虑 : 双语 教 学 的 目的是 提 高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 ,提供翻译版的教材只能让其继续 依 赖 于 中文 而非 有利 于其 专业 英 语知 识 的拓展 。基于 上述 因素 , 笔 者确 定 了《 交 通工 程导 论 ( 双语 ) 》 的 编著 思路 , 以英 文 作 为本 教材 的 主要 语言 , 兼 顾 双语 教学 与便 于学 生 理解 , 对 于其 中的关 键词 汇 与用 语进 行 了双 语对应 。 2 . 注重 国 际 国内 的规范 与标 准 的对 比 。 《 交通 工程 总论 ( 双语 ) 》双 语课 程 的建 设 的 目 标 之 一是 增加 学 生 的 国际视 野 与专 业 知识 交流 能力 。在此 目标 指导 下 , 《 交通 工 程 总论 ( 双语 ) 》 教材 中加 强 了 国内外 行业 标 准与规 划 的对 比分 析 。 例 如 ,美 国的道 路分 级 标 准与 中 国道路 分级 标准 的对 比分 析。 同时 , 在道 路 服务 水平 中 , 也 增加 了对 比分 析 , 美 国将 道 路服 务水 平 划分 为 6 级 服务 水平 ,而 我 国 目前是 将 道路 服 务水 平划 分 为 4级 , 为便 于学生 的理解 与掌 握 , 在 教材 编 写 中提 供这 两 者划 分标 准 与等 级 的对 比 。 3 . 补充 行业 发 展 中 的重 点 知识 。《 交通 工 程 总论 ( 双 语) 》 双语 课程 的建设 的 目标 之一 是跟 踪行 业 发展 的最 新 趋 势与热点 问题 。 在此 目标指导下 , 《 交通工程总论 ( 双语 ) 》 教 材 中增 加 了 目前 国 内专业 教材 中少有 的 “ 犹豫 区” 的概 念及 其 计量 方 法 的 内容 。该概 念对 交叉 口交通 信号 黄灯 配 时 与 路 口交 通 安全 起着 重 要 的影 响 。 目前 , 我 国 已经在 全 国范 围 内开始 探 讨 闯黄灯 的执 法 可行 性 与有效 性 的讨 论 。 而“ 犹豫 区” 正是 闯黄 灯行 为 出现 的关 键 因素 。 本教 材所 补 充 的相关 重 点知 识 ,旨在实 现此 教材 在 行业 的最 新 发展态 势 下具 有 前 瞻性 与 时新 性 。 4 . 设立 中英文专业词汇表 。《 交通工程总论 ( 双语 ) 》 双 语 课程 教材 建设 的 目的是 为学 生提 供方 便地 感触 英 语教 学 环境 ,考虑 到交 通 工程 专业 英语 词 汇与 生活 英语 词 汇有 交 叉, 存 在着 一 词有 不 同专业 技术 方 面 的含义 , 为加 深学 生 对 交通 工 程 的专业 词 汇 的理 解 ,在 编写 《 交 通 工程 总论 ( 双 语) 》 的双语 教材 的时 , 特增 加 了一 份专业 词 汇 附表 , 将 交 通 工 程专 业 中的 部分 关 键专 业 技 术 词汇 进 行 了与 中文 解 释 ,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摘要:课程思政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将之融入至课程教学中,赋予课程新的灵魂,实现专业课程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教育职能。

本文以《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叙述课程基本情况后,着力讨论《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思路、重点举措推进步骤以及创新点,对同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课程思政;《交通工程专业英语》一、《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情况《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是铁道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亦是大学英语的延续课程。

课程内容基于专业特点,在全面兼顾读、听、写、说、译的前提下,重点放在专业阅读能力的提升。

专业英语不仅是整个大学英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专业课程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加入WTO,它将对学生服务于社会及交通土木工程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核心思想的体现,课程教学活动均应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性的开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1(育人目标):通过《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专业常用的英语词汇,能够熟练完成交通工程领域英文文献的读、听、写、说、译,课程通过典型轨道交通案例的引入,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伦理观,通过引入国内知名学者经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教学目标2: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应用问题;教学目标3:以国内外实际工程案例为对象,鉴于已学的知识,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与文化的影响,讨论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学目标4:通过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学生了解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的重要性。

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思路《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是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纲,是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课程组在总结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设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主要包括课程思政的文件与文献学习,课程思政纲领性内容确立、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分析、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挖掘与积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与反馈、课程思政的改进与延续。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

Unit1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交通工具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 has been closely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kind throughout the earth’s history.Transport’s early functi on was to meet the basic need of hauling food suppli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But with the formation of tribes,then peoples,and finally nations,the societ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of transport beca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At first there was mobility required for individuals,clans,households,and animals to protect them against,and to escape from,the danger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tribal aggressions,and in the search for the best places to settle.As tribal groups formed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ir geographical identity,transport was increasingly needed to open up regions for development,to provide access to natural resources,to promote intercommunal trade,and to mobilize territorial defense.When the first nations came into being,transport played a major role in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tegrity.交通工具的演变紧密相连的人类在整个地球的历史发展。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英文版)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英文版)

Urban Rail Transit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traffic congestion is rapidly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constrain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ity.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transport systems, the paper aims at expl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l transportation and discussing the great advantages that it has brought to urban construction o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iciency, safety and so on .Keywords:Rail Transportation Metro Light Rai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transport has promoted large improve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to meet the growing consumer demand for transport, and to boost the city's prosperity to mankind,thus has brought great wealth。

But road congestion,accidents, air and noise pollution,energy shortages and other issues come accordingly。

交通工程英语翻译

交通工程英语翻译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English in Traffic Engineering姓名: 刘笑笑班级:交工一班10号指导老师: 常丽君Driver Behavior and AccidentsSome types of improper driving as related to accidents can be the results of either willful or inadvertent errors. Unfortunately, it is not easy to discover which type of behavior has caused an accident.An October 1970 report by the U. 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deals with this difficult problem and concludes: "the negligence law usually treats 'driver error' both avoidable and unreasonable, and imposes liability pursuant to an objective standard to which all drivers are held. But a review of the availabl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 significant gap exists between the standard of behavior required by the negligence law and the average behavior normally exhibited by most drivers."The report also says: "You will note that the standard of care required is that exercised by a person of reasonable and ordinary prudence, rather than that exercised by a person of extreme caution or exceptional skill. While exceptional skill is to be admired and encouraged, the law dose not demand it as a general standard of conduct. "Many programs of driver improvement seem to be based on an assumption of willful misbehavior and therefore concentrate on the multiple violator and accident repeater. However, studies by Campbell show that there 13 little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position. Most accidents involve drivers with good records who have not had any previous serious crashes. In other words, the old concept of the ' accident-prone' driver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facts.Each year traffic accidents seem to be distributed among the states m about the same proportion per millions of vehicle-miles driven. Raw numbers of fatal crashes occur more frequently during the summer and fall when there is more travel. These facts all seem to point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ore driving we do, the more the chance of an accident occurring increases, the more do occur. This would seem to argue for the major role of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atal crashes. Undoubtedly, chance factors are acting, but each accident was caused and therefore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Since the majority of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occur in daylight on dry roads with sound vehicles, the causes seem to be with the driver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interact with the roadway. The more that is understood about drivers, the more likely are traffic control and remedial efforts to be successful. Burg deal with this question and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Biographical descriptors: A justification exists for differential licensing for both young and old drivers,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program is feasible. Not feasible, however, isdifferential licensing on the basis of such factors as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or annual mileage, although research results would suggest such a move.(2)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s: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relating certain serve medical conditions to accidents to suggest that short-term licensing of such individuals might prove beneficial. However, final action of this sort should not be taken without confirmation of present findings through a carefully controlled study?Hearing: Pres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deaf driver may be at a disadvantage, and that special training programs and/or special aids might be of benefit; however, additional research again is needed before action is warranted.?Loss of limb;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justify taking any action in this area.?Vision: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vision is indeed related to driving.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the relationship appears to lie small, and the question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rises; however,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Shinar found that "nighttime accident involvement is related to poor visual acuity under nighttime levels of illumination, but unrelated to visual acuity under high (daytime) levels of illumination ."Burg states: "How much improvement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picture can be effected by more effective vision screening? By the same token, of what value are present licensing techniques such as written examination and driver tests? These are questions that have no clear-cut answers, for definitive research has yet to be done,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face validity' and 'tradition1serve to confound the issue ."Drivers can become involved in accidents even as innocent victims and yet be included in some records. Because of legal implications, many such records do not distinguish the 'at fault’ driver from those not at fault, which makes research in group behavior very difficult. Therefore, care must be exercised when examining studies of driving accident records to know what criteria were used.翻译: 行为与交通事故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司机故意或者疏忽造成的,但是不幸的是,要明确到底是哪种情况引发了交通事故却并不容易。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 Reading
课程编号:0900650 学分: 1 学时:16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轨道交通专业英语阅读课程是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轨道交通车辆后续课程和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维护、检修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磁悬浮技术,编组站,轻轨,铁路车辆,单轨,列车,高速列车,火车站,地铁,地铁信号,重庆轻轨,广州地铁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阅读。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原理、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16 )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闵丽平.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六、课程考核方式
结合平时作业及综合应用和设计(或小论文)综合评定成绩。

浅谈高职铁道类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

浅谈高职铁道类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

学术论坛-269-浅谈高职铁道类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马东旭(110032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辽宁 沈阳)摘 要:我国铁路业的国际化发展对高职院校铁道类英语课程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铁道类英语课程的缺陷,从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全新的铁路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探索铁道专业特色英语课程的新模式。

关键词:铁道英语;任务型教学;课程开发一、引言随着全球铁路交通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输出活动的增多,铁路建设与运营服务的各个领域对员工整体素质,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作为为铁路输入人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视,高职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发生了变革。

目前,高职院校多采用基础英语加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

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课程是对公共英语基础课的补充和延伸, 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良好得语言应用方面的迁移能力,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铁道类专业铁色英语课程开发已初步具备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仍存在着课程结构单一、缺少有个性、特色的专业课程、缺乏与企业接轨等缺陷,这大大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从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全新的铁路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旨在完善本院铁道类专业特色英语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探索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开创性的铁道专业特色英语课程模式。

二、高职铁道类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为了明确高职铁道类专业英语特色课程的性质和定位,笔者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与普通高校英语课程进行了比较。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城轨车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探究

城轨车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探究

城轨车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探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国现已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城轨车辆多以进口为主,专业英语在车辆采购、使用、维修维护等方面作用非常突出,能否熟练运用专业英语为工作服务,已经成为衡量技术人员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

城轨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多以不同城市的地铁公司车辆部门为主,从事现场技术工作,期间需要接触大量的外文资料,能够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与国外供货商进行交流,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校掌握良好的专业英语知识,以实现学以致用、有效沟通的目标。

城轨车辆专业英语课程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电子电气、空气动力系统等几大方面,内容广泛,综合性强。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完善。

一、当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内相近专业英语开设情况概述和现状分析由于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所以有些院校的专业英语只是专业知识的英文讲授,相当于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难度。

另外,因为相关教材的缺乏,很多时候专业英语教师是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来进行课程教学的。

而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多以阅读和翻译原文为主,上述情况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乏味。

2.城轨车辆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为新兴专业,目前市面上专业英语教材都是关于电气化铁路的,比如《机车车辆专业英语》,不适用于城轨车辆专业英语教学,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自2006年1月开始使用自编讲义。

但是该讲义是以DC01型直流机车为主进行讲解的,而这已不是当前地铁列车的主流车型了,不适应现在的需求。

另外,此讲义缺少必要的图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佳木斯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教研室制订(修订)
附件2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Special English
课程编码:09416215
总学时数:60
学分:3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教研室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适用对象:大学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课。

为了能够及时地通过各种信息源,了解交通管理的新动态及发展现状,促进与世界的交流,作为交通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与翻译汽车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

专业外语是与专业基础课密切相关的课程,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本科生的外语水平,阅读能力,及对专业词汇的掌握。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交通专业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本课程分七章,包括第一章:交通工程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ffic Engineering),第二章:交通系统的特性和组成(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nents of Traffic System),第三章:交通流特性(Traffic Stream Characteristics),第四章:交通调查(Traffic Studies),第五章:交通管理与控制(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第六章:交通规划(Traffic Planning),第七章: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其中交通工程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ffic Engineering)讲述交通工程的定义,研究范围,功能;交通工程的研究目标;交通工程的构成要素,交通工程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第二章:交通系统的特性和组成(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nents of Traffic System)讲述交通四要素中的道路使用者、车辆、道路以及环境的特性。

第三章:交通流特性(Traffic Stream Characteristics)讲述交通流的微观参数、宏观参数、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交通流的类型。

第四章:交通调查(Traffic Studies)分别讲述常用的交通调查,如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交叉口延误调查、停车调查和事故调查等的调查方法和要求。

第五章:交通管理与控制(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讲述交通控制设备、交叉口控制以及交通系统管理等内容。

第六章:交通规划(Traffic Planning)讲述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关系,交通需求分析,交通规划四步骤规划方法以及常用的交通规划模型介绍。

第七章: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讲述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各个子系统的构成,主要支持技术等。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Traffic Engineering
1.1 Traffic Engineering Definition, Scope and Functions [3]
1.2 Research Objective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2]
1.3 Element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2]
1.4 Modern Problems for Traffic Engineers [1]
Reading Material △
Chapter2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nents of Traffic Systems 2.1 Road Users [3]
2.2 Vehicles Characteristics [3]
2.3 Street and Highways [2]
2.4 General Environment [1]
Reading Material 1 ○
Reading Material 2 △
Chapter 3 Traffic Stream Characteristics
3.1 Macroscopic Parameters [2]
3.2 Microscopic Parameters [2]
3.3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Parameters [3]
3.4 Types of Traffic Flow [1]
Reading Material 1 ○
Reading Material 2 △
Chapter 4 Traffic Studies
4.1 Objectives of Traffic Studies [3]
4.2 Types of Studies [3]
4.3 V olume Studies [2]
4.4 Speed and Travel Time Studies [2]
4.5 Intersection Delay Studies [2]
4.6 Parking Studies [1]
4.7 Accidents Studies [1]
Reading Material 1 ○
Reading Material 2 △
Chapter 5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5.1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3]
5.2 Intersection Control [2]
5.3 Traffic System Management [2]
Reading Material 1 ○
Reading Material 2 △
Chapter 6 Traffic Planning
6.1 Fundamentals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1]
6.2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2]
6.3 Transportation Demand Analysis [3]
6.4 Trip Generation Model [2]
6.5 Trip Distribution Model [2]
6.6 Modal Split Model [1]
6.7 Trip Assignment Model [3]
6.8 Introduction to Disaggregate Model ○
Reading Material 1 ○
Reading Material 2 △
Chapter 7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7.1 Introduction to ITS [1]
7.2 GIS and GPS in ITS ○
7.3 Network Optimization ○
7.4 Sensing Traffic Using Sensors ○
7.5 In-Vehicle Routing, and Personal Route Information ○7.6 Commercial Routing and Delivery ○
7.7 Dynamic Assignment ○
7.8 Intelligent Vehicle ○
7.9 Development of ITS [2]
Reading Material 1 ○
Reading Material 2 △
四、学时分配表
4 4 总计56 4 60
五、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方法:笔试;
3.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100分=平时40分+期末考试60分
平时成绩:平时40分
考勤考纪:20分
作业20分——每次作业占5分;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书(资料)
教材: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邬万江,马丽丽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
参考书目:
1.《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裴玉龙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年出版
2.《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英语》.王文智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