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3美国重返亚洲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对中国有何影响,请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洲?

一是挑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二是大力扶持中国国内的亲美势力,三是大力向中国周边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军售。
早在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时便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
但事实上,美国自二战后就从未离开过该地区。
美国一直在日本和韩国驻军,还同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维持着盟友关系,同时与中国的台湾地区保持非正式的军事同盟关系并持续对台军售。
“9·11”后,美国在全球的反恐以中东为中心,牵制了其大量的外交军事资源。
但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相继结束,美国终于可以腾出更多的外交军事资源来正面应对中国的崛起。
国务卿克林顿在最近一期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明确阐述了美国未来十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在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断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将留在亚太。
他积极倡导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试图就亚太自由贸易区另起炉灶,进而将中国排除在外。
美国官员指出,如果中国能够达到该自由贸易框架的规定便会被欢迎加入。
但是,这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更好地保护外国产品在中国的知识产权、限制或者停止对国有企业的补助……凡此种种都将中国加入的门槛提得极高。
奥巴马还一改昔日的温和态度,对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发起猛烈抨击。
在澳大利亚,奥巴马大谈强化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除计划澳洲驻军以外,美国政府还宣布向印尼出售24架加装先进仪器的F-16战机,以及向文莱出售黑鹰直升机。
紧接着,奥巴马又在巴厘岛强调:美国作为太平洋强国、贸易强国、海上强国,航道自由、商贸自由及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关系到美国的利益,但美方在南海争议上没有预设立场。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1.在军事上与多个盟国进行联合军演;美军进驻澳达尔文港;在新加坡部署四艘濒海战斗舰;鼓励印度帮助阿富汗的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出口先进的F35战机给日韩等国;希望国会通过美国加入海洋法公约的决定,进而在南海问题上争取到更多话语权;美军图谋重返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2.面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封锁中国东部地区、海域,中国加强同中亚各国的联系,特别是加强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西部地区同中亚几国建立一道屏障防止西方国家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三 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
2011年11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署名文章: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要向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宣 告,美国的战略中心已经东移;太平洋是“美国的天下”,美国要领导太平 洋。希拉里称:如果美国要适应在该地区面临的新挑战,如何把印度洋和太 平洋之间日益增长的关系变成一个操作性理念是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在整个地区作出更广的军事部署将提供极为重要的有利条件。 美国将能更好地支持人道救援;同样重要的是,与更多的盟国和伙伴开展合 作将提供更强大的保障,以应对各种威胁或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是 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包括我们向亚太地区的战略转移。
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
2011年在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讲话时称,美国把亚太地区作为重中之重。 在承诺美国将在该地区保持军事存在的同时,虽然,奥巴马表达了加强美中合作的意 向,但与此同时,他也宣布了一系列对付中国的措施:首次在澳大利亚长期驻军,推 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将中国排斥在多 边贸易协定之外,在东盟峰会上讨论南中国海岛屿问题,将重返亚洲视为美国加
中国的崛起引起美国战略思想家们猜忌和担忧,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家、“新美国安全 中心”资深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2005年6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题为“我们如何 对付中国”的文章,卡普兰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成为美国 在经济和军事上的首要对手,比前苏联更难对付,美国将再次卷入类似“冷战”一样 的对峙。因此,美国的军队需要将其重点从中东移到太平洋,并且要做好准备,构建 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新型盟友关系,以制衡中国的强大。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美国南海 立场的转变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

张海林10050642X47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的挑战及对应如果把亚洲比喻为富饶的黑土地,那么美国就是一直对这块土地虎视眈眈的猎豹。
美国为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必须遏制中国中国的迅猛发展。
所以就出现了美国从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封堵中国的“重返亚洲”战略。
那么,“重返亚洲”战略对于中国的挑战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呢?外交上开展攻势带来的挑战。
外交攻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南海问题”。
美国插手南海问题,意在挑起中国和相关国家的争端,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2011年的东亚峰会的议题中本不应该包括海南问题。
因为将有争议的问题引入会议,只会影响峰会的合作主题和互信气氛,破会亚太地区来之不易、极具活力的良好发展局面。
但美国的加入,是东亚系列峰会的议题发生偏移。
美国强调,海上安全是美国在峰会上将主要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中国南海问题肯定会提到议程上来。
军事上进行包围带来的挑战。
军事上的包围首先就是增兵澳大利亚。
奥巴马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宣布要加强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系,将在澳大利亚北部增加永久军事存在。
从2012年夏天开始,美军派出250名海军陆战队员建立基地,并最终将人数增加至2500人,同时未来将有更多美国军舰来到奥北的达尔文皇家军事基地开展更多军事演习。
美国今年来也加紧与日本和韩国建立双边军事同盟,继续加大对台湾的武器销售,同时在军事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和作,对于印度也频频抛出橄榄枝,加强彼此间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的合作。
这意味着美国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鼓励下,在中国的东部、东南部的南部构筑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担当起对崛起中的中国进行制衡的角色。
经济上强行干预带来的挑战。
事实上,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整合的问题上,中美两国一直存在分歧。
中国主张以“10+3”为主渠道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而美国则力推TPP。
在2011年召开的G20峰会、APEC会议和东亚峰会等一系列国际峰会上,美国也一贯地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采取更快行动重估人民币汇率,“承担起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
美国回归亚洲战略的具体形势分析

美国“回归亚洲”战略的具体形势分析布什任总统的美国政府的战略重点在中东,核心是反恐,经济利益在于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
奥巴马任总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战略重点从中东转向了亚洲,尤其是东亚。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共和党政府的中东战略的失败,二是美国有失去对东亚影响力的危险。
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削弱了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影响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使美国打的台湾牌难凑效;日本实现“正常国家”战略导致美国在日本军事存在的质疑,美军基地的搬迁问题就是集中表现;朝鲜的核问题久拖不解,韩国人失去了耐心,对美国的能力产生怀疑。
中日韩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日韩与东盟经济一体化,这些地区制度安排正在使美国成为局外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就实施其重返亚洲的战略。
最初,美国希望先把中国纳入其重返亚洲的战略,所以奥巴马任总统开始就出访中国,但是奥巴马政府非常清楚,中国不可能成为其重返亚洲的帮手,因此把中国变成使其重返亚洲的借口。
美国对中国采用了“先礼后兵”的战术,先故意讨好你,为之后的发难找借口。
美国同时向日本政府施压,迫使具有脱美入亚倾向的鸠山由纪夫下台,菅直人上台后,日本政府180度的大转弯,投靠美国。
但为了给撑面子,为了给选民交代,日本挑起了钓鱼岛的撞船事件,得到的好处是换来了美国对钓鱼岛安保条约的承诺。
但中日关系大倒退。
美国又利用“天安号”事件离间中国与韩国关系,利用南海争端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发展印度的关系制衡中国。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重返亚洲的战略初见成效,中国面临周边环境的恶化。
美国的软实力到底能走多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但可以预料的是,美国采取孤立中国的重返亚洲战略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终必须走上与中国合作的道路。
美国“回归亚洲”在中国引发不满,有人认为美国在挤压中国,围堵中国。
美国在主观上有此目的,尤其是明年是大选之年,各路候选人纷纷表示对华强硬姿态,更是引起中国民众的不安或愤怒。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体 化 的 进程 中 , 国应 该继 续 积 极争 取 主 导 作用 , 障 、 用 战 略 中 保 利 机 遇 期 , 中 国 发展 起 来 , 使 这样 才 能 有 应对 各 种 复 杂 局 势 的 能 力 。 如果 中 国保 持与 亚洲 国家之 间 的 良好关 系 ,那 么 美 国 的新 战略 将 被釜 底 抽薪 。 鉴于 中国 目前在 亚洲 举足 轻 重 的经济 和 贸 易影 响力 , 中国可 以巧 妙借 助经 济 手段 实现 部分 政 治和 外交 目的 。 同时 , 以 可 借 助金 砖 国 家峰 会 、 东盟“ 0 I与“ 0 3、 日韩 领 导人 峰 会 等 各 i+ ” 1+ ” 中
之 问的零关税 , 在金融监管 、 争政 策、 济 立法、 场透 明、 并 竞 经 市 反 贪 等 多个 领 域 合作 。 目前 亚 太 地 区 已经 存 在 多 个 多 边 贸 易 框
一
国家 意 识 的层面 上 , 出了“ 赢 ’口共 同利 益 ” 提 共 ‘ ‘ 地 实 行 睦邻 政策 , 续 寻 求推 进 地 区 中 继 体化 的进 程 。 过去 的 3 0多年 里 , 中国 的睦邻 政 策 是有 成效 的 , 给
从 而 使 有 关 国家 都 不 得 不 根 据 环 境 的 改变 而调 整其 对 外 和 周 边 政 策 。在 过 去 的 十 多 年 间 , 亚 一 体 化 有 所 发 展 , 亚 国家 通 过 东 东 “ 盟 + ”“ 东 1 、 东盟 + ” 机 制 增 加 了 互 动 与 整合 。 而 , 国 从 地 3等 然 美 理 上 说 不 是 东亚 国家 , 为 一 个 太 平洋 国家 , 显 然 觉 得 亚 太 这 作 它 个 平 台 更有 利 于其 发 挥 所 谓 的“ 导 ” 用 。 领 作 因此 , 着 美 国 在 地 随 区 事 务 中 影 响 力 的扩 大 , 区 一 体 化 的 方 向有 可 能产 生动 摇 。 地 其 二 , 国试 图修 改 经 济 领 域 的游 戏 规 则 , 国对 外 贸 易 受 美 中 损 。美 国重 返 亚 洲 的 一 个 重 要 举措 是 打造 由美 国 主导 的亚 太 自 由经 贸 区 。 0 1 1 月 初 , 巴马 在 A E 21年 1 奥 P C峰 会 上 推 销 《 太 平 泛 洋 战略 经 济 伙 伴 关 系 协 议》(P ) 其 目标 是 在 2 2 年 实现 成 员 TP, 00
形势与政策美国重返亚太

第七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影响自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进入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速了传统大国的衰落。
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集体崛起的态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场大变局中,亚洲国家以其特有的潜质独占鳌头,其吸引力逐渐增强,一些国家纷纷加速了战略东移的步伐。
在各国战略东移的潮流中,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最令人瞩目,其影响也将最为深远。
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提出的背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形成具有极为复杂的背景,它是世界格局变化,亚洲格局变动,美国实力衰微和国家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欧美国家的“集体衰落”在冷战后的二十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治的长期稳定曾经让一些西方人士引以为豪,他们将西方世界称为世界的“稳定岛”。
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个自诩为世界“稳定岛”的西方世界却陷入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动荡与混乱之中。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呈现出“集体沉没”的态势。
综合来看,西方世界的衰落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集体下沉。
经济领域问题是西方国家社会问题出现的先兆。
其次是社会问题日益沉重。
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从经济领域传导到社会领域。
银行破产和企业倒闭引爆了失业潮。
危机期间,各国失业人口急剧上升。
在增加税收和公共支出减少双重政策的重压之下,就业问题无法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也逐渐减少,艰难的经济窘境沉重打击了人民的自信心。
最后是各国政治问题日益尖锐。
在经济和社会问题重压之下的欧美人民把矛头直接指向各国政府。
在一浪高过一浪游行示威浪潮中,深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各国人民用选票推翻了现政府,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先后发生了政权更迭事件,法国的萨科奇政府未能实现连任梦,在金融危机中黯然下台。
日本的自民党在危机中失去了长期执政地位,不得不让位于民主党。
而民主党的上台也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预期的效果。
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美国“事合作,军事上包围中国
在这一点上,主要体现在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构建美国 东北亚军事板块。在朝鲜半岛,美国加强了与韩国的安保合 作,特别是在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韩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表面上是应对朝鲜威胁,实际是在中国面前“秀肌肉”,威 慑中国。此外,在日本,美国重申了《美日安保条约》,明 确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范围,并于日本开展了史上规模最 大的代号为“利剑”的军事演习。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介入南海争端,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同盟。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一改往日中立的态度,高调介入中 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争端,并宣称“在南海自由航行、亚 洲海上事务保持开放状态、在南海地区尊重国际法,这些关 乎美国利益”。一些小国对美国的到来欢呼雀跃,认为终于 有了靠山,为美国军队大开国门,夹道欢迎,殊不知,请神 容易送神难,美国不可能全心全意去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 战斗,他们只会消耗这个国家的资源,使原有的国防体系崩 溃,让这个国家依赖于美国,最终不得不听命于美国,成为 美国遏制中国的一颗棋子。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频繁访问东南亚各国,结盟围堵中国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要员在亚太各国穿梭访问。2009年 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就访问了东南亚的印尼和 新加坡,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峰会,会晤了东盟10国 领导人。此后,奥巴马相继访问了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 韩国和中国。在访问期间,奥巴马强调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 的重要性,拉拢各个国家,宣称“美国人民的安全与繁荣是 和亚洲的安全与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美国要给其他国家一种错觉,只有与美国一道, 才能抵抗中国的对外霸权,才能共建和平繁荣的东亚。
重返亚太战略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是什么意思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最早于2011年提出。
是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提出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希拉里的这篇文章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先声。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正式提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
奥巴马政府的这项决定,赢得了当时美国部分鹰派人士的支持,一些传统智库也纷纷为增加在亚太驻军“摇旗呐喊”。
就在报告出台后不久,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了一份名为“力量支撑的合作: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的报告,建议美国政府未来10年内将其在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而不是囿于国防预算减少至250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从2009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
首先,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今年9月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美国宣布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的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
尽管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部分对美出口产品上存在重叠,但美国绝口不提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只将贸易保护主义对准中国,而对东盟进口产品采取宽松政策。
其次,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从2009年以来,美国不仅与韩国政府磋商推迟原定2012年转交的战时美韩同盟的军事指挥权,而且把原来应对朝鲜“入侵”的军事作战方案“5029方案”升级为危机事态时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直接的军事干预、甚至占领方案。
在外交上,美国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并在今年7月宣布了新的对朝金融和经济制裁措施。
目前,美日韩有关六方会谈的立场重新高度一致,强调在朝鲜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弃核措施、或者就“天安”号事件公开
道歉以前,三国将不会重新恢复参加六方会谈。
第三,利用今年3月24日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的传统关注。
“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今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
而美日在去年10月宣布了要在12月专门就日本的离岛安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在10月24日美日外长会晤中,提出了要在美日之间签署专门就中国问题加强美日军事、情报和经济协调的新协议。
第四,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为此,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中国海有“国家利益”;在黄海军演问题上,坚持要派航母的态度,宣扬美国不会接受由中国来划定美国在东亚的“航行水域”。
美国的媒体和美国军方人士,更是高调宣传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以及中国军事实力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
美国很清楚,中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中国军力完全处于“被强大”的境地。
基于其东亚战略利益考虑的东亚外交与基于国内经济振兴考虑的政党政治形成了不同需求,在此次中期选举中就出现了明显“分离”的状况。
面对美国“重返亚洲”的东亚战略,我们不仅要战略深思,要加上连同必需、可行、慎重而又坚决的战略和政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适当改变战略关注和政策努力过多地集中于对美关系的倾向。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外交到现在已经有了30年了,就是全方位
的稳定。
中美在东亚新一轮角力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处于守势,而美国处于攻势。
中国虽在地缘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这一地区实力较弱,活动范围有限。
一些国家过去就曾对中国疑虑重重,现在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
中国迅猛发展所引起的“中国威胁论”仍然是一些国家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因此,如何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便成为中国对亚洲工作的重点。
中国应当通过与东亚国家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建立互信,逐步消除国家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对于一些领土主权的争执,尽力把纷争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制。
Sufuxi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