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合集下载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分析、仿真及优化设计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分析、仿真及优化设计

3、PCB布局技术:根据电磁兼容性要求,合理安排PCB上元器件的位置和连接 方式,以提高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例如,可以将敏感元器件布置在PCB的低 干扰区域,或者优化线束走线方式以减小电磁辐射。
在关键技术方面,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电路设计:合理的电路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例如,选择合适的 元器件和电路拓扑结构,避免高频信号的突变和电流尖峰的产生。
2、搜集相关资料:收集与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性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研 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3、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利用电磁场理论、数值仿真软件等技术手段,对汽 车电子设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4、实验设计与实施: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的结果,设计实验并进行实施。 实验过程中需要实验条件、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日益复杂化,PCB布局电磁 兼容性设计将成为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 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设计方法,以提升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 的性能和可靠性。应注重开展跨学科合作,将电磁兼容性设计与航空发动机电 子控制器的其他关键技术相结合,实现全面优化设计。
在电子设备中,PCB布局的电磁兼容性是指PCB在特定环境中对电磁干扰(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抵抗能力和不会产生影响其他电路或系 统的电磁辐射水平。对于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来说,其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 的电磁干扰,如雷电、无线电信号、电力线等。因此,PCB布局的电磁兼容性 设计对于保证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加强屏蔽措施:对于关键电路和元器件,可以采用金属外壳或导电材料进 行屏蔽,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

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

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

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

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

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

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

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

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

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2024年实际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仿真分析》范文

《2024年实际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仿真分析》范文

《实际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仿真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箱系统在各类设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磁兼容(EMC)作为机箱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电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实际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仿真分析,以期为机箱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化建议。

二、机箱系统电磁兼容性概述机箱系统电磁兼容性主要指系统在特定电磁环境中,各组成部分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过多电磁干扰的能力。

机箱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可能来源于内部电路、外部电磁场、雷电等因素,这些干扰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仿真分析,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磁兼容仿真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实际机箱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

首先,建立机箱系统的三维模型,并设置相应的材料属性。

其次,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设定系统的工作频率、电源电压等参数。

然后,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系统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分析系统内部的电磁场分布、电流分布以及电磁干扰情况。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评估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

四、实际机箱系统电磁兼容仿真分析以一款实际机箱系统为例,进行电磁兼容仿真分析。

首先,建立该机箱系统的三维模型,并设置材料属性。

在仿真过程中,设定工作频率为1GHz,电源电压为12V。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系统在多种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包括静电放电、电磁场辐射、雷电等。

仿真结果显示,该机箱系统在静电放电和雷电等恶劣环境下,内部电路的电磁场分布较为复杂,部分区域的电流密度较大,可能导致电磁干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建议:1. 对机箱内部的电路布局进行优化,减少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2. 在关键部位增加屏蔽措施,如金属屏蔽罩等;3. 采用低噪声元器件和滤波电路,降低系统内部的噪声;4. 对机箱的接地设计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接地性能。

五、结论通过对实际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仿真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系统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发现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

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

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

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

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

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

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

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

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

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cst仿真emc案例

cst仿真emc案例

cst仿真emc案例
CST仿真软件是一款广泛应用于电磁场仿真领域的工具,它可以用于解决许多不同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

以下是一些CST仿真在EMC案例中的应用:
1. 电磁辐射和敏感性分析,CST可以用来模拟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特性,以及其他设备对电磁辐射的敏感性。

这对于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电子产品中频繁使用的情况下。

2. 电磁干扰分析,CST可以帮助工程师模拟和分析电磁干扰源对周围设备的影响。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确保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不会相互干扰。

3. 电磁场辐射和传输特性分析,CST可以用来模拟天线、微波器件和其他电磁场辐射设备的性能。

这对于设计和优化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其他电磁传输设备非常有帮助。

4. 电磁防护设计,CST可以帮助工程师模拟和分析电磁防护结构的性能,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总之,CST仿真软件在EMC案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与电磁兼容性相关的问题,从而确保设备在现实环境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hyperlynx仿真流程

hyperlynx仿真流程

hyperlynx仿真流程Hyperlynx是一款专业的电磁兼容性(EMC)和信号完整性(SI)仿真工具,可用于分析和优化高速PCB设计中的信号传导和电磁干扰问题。

下面是Hyperlynx仿真流程的详细描述。

1. 建立工程文件:首先,需要在Hyperlynx中创建一个新的工程文件。

选择合适的文件名和保存路径,并确保新建的工程文件与待仿真的PCB设计文件关联。

2. 导入PCB设计:将待仿真的PCB设计文件导入到Hyperlynx中。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入PCB文件的格式,比如OBD++、IPC-2581或者Gerber文件等。

确保导入后的PCB布局与原始设计文件一致。

3. 设置仿真参数:在Hyperlynx中,需要根据仿真需求设置合适的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仿真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传输线特性阻抗、时钟频率、板层堆叠、信号源和终端模型等。

4. 创建信号网络:利用Hyperlynx中的布线工具创建信号网络,包括引脚、信号源、信号终端和传输线等。

确保网络连接正确无误。

5. 添加探针:在关键节点上添加探针,以便监测和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压波形、电流、噪声等参数。

6. 运行仿真:设置好仿真参数后,可以开始运行仿真。

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类型,如时域仿真、频域仿真、串扰仿真等。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评估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的性能指标。

7. 优化设计: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对PCB设计进行优化。

例如,调整布线、改进接地方案、减小信号回返路径等,以提高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

8. 重新仿真:经过设计优化后,需要重新进行仿真,以评估优化效果。

反复进行仿真和优化,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9. 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仿真结果,可以进行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

可以生成波形图、频谱图、时钟抖动分析图等,以直观地展示仿真结果。

撰写详尽的报告,提供给设计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总结:Hyperlynx作为一款专业的仿真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高速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分析。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设计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设计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

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

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

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

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

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

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

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

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

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电磁兼容仿真评估报告模板

电磁兼容仿真评估报告模板

电磁兼容仿真评估报告模板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仿真评估报告模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引言:介绍电磁兼容仿真评估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2. 系统描述:对评估对象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主要组成部分等。

同时,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要求。

3. 仿真模型建立:描述建立电磁仿真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包括电磁场分析软件的选择和参数设置,以及系统的几何建模和材料特性定义等。

4.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得到电磁场分布、传输特性和敏感度等相关结果。

重点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源和敏感元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 问题识别和改进建议:根据仿真结果分析,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干扰问题和敏感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包括设计优化、电磁屏蔽和滤波措施等。

6. 结果验证: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测试结果重新评估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

7. 结论:总结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在进行电磁兼容仿真评估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扩展和深入分析。

同时,需要在报告中提供清晰的图表和数据,以支持分析和结论的展示。

另外,评估报告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具体项目的需求。

总之,一份完整的电磁兼容仿真评估报告应当包含引言、系统描述、仿真模型建立、仿真结果分析、问题识别和改进建议、结果验证和结论等部分。

通过对系统的电磁场分析和评估,能够提供有效的设计优化和干扰控制方案,从而保障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
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

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

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

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

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

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

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

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

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
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

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
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师可借助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的3D解法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麦克斯韦方程是对电磁相互作用的简明数学表达。

但是,电磁兼容仿真是计算电磁学的其它领域中并不常见的难题。

典型的EMC问题与机壳有关,而机壳对EMC影响要比对EMC 性能十分重要的插槽、孔和缆线等要大。

精确建模要求模型包含大大小小的细节。

这一要求导致很大的纵横比(最大特征尺寸与最小特征尺寸之比),从而又要求用精细栅格来解析最精细的细节。

压缩模型技术可使您在仿真中包含大大小小的结构,而无需过多的仿真次数。

另一个难题是你必须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完成EMC的特性化。

在每一采样频率下计算电磁场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

诸如传输线方法(TLM)等的时域方法可在时域内采用宽带激励来计算电磁场,从而能在一个仿真过程中得出整个频段的数据。

空间被划分为在正交传输线交点处建模的单元。

电压脉冲是在每一单元被发射和散射。

你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根据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场和磁场。

EMC仿真可得出精确的结果。

图1对装在一块底板上的三种模块配置(即1块、2块和3块模块)的辐射功率计算值(红色)与辐射功率实测结果(蓝色)进行了比较,(参考文献1)。

辐射功率计算值以1nw 为基准,单位为dB 。

你可以把多个模块配置的谐振峰值位置存在的小差异归因于在测量中难以将多个模块精确对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种配置的输入功率都相同,所以辐射功率的谐振峰值和幅度的差异仅仅是由于系统布局不同引起的。

潜在应用领域
EMC仿真可用于检测元件和子系统,如散热器接地的辐射分布对频率特性影响,也可用于评价接地技术、散热器形状的影响及其它因数。

此外,你还可比较不同通风口尺寸与形状以及金属厚度的屏蔽效果。

在该领域的最新应用中,有一项研究工作是对采用大口径通风口
进行送风并通过放置两块背靠背间隔很小的板来达到屏蔽效果这种方法进行评估。

EMC仿真也适用于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和优化,以便计算宽带屏蔽效果、宽带电磁辐射、3-D远场辐射图、用来模拟转台式测量情况的柱形近场电磁辐射以及用以实现可视化,有助于确定电磁兼容热点位置的电流和电磁场分布。

典型的系统级EMC应用有:确保最大屏蔽效果的机壳设计,机壳内元件分布位置的EMC 效果评估,系统内外缆线耦合的计算以及缆线辐射效果的检测。

EMC仿真还有助于发现有害电磁波在机壳和子系统中的机理,如空腔谐振,穿过孔、插槽、接缝和其他机座开口处的电磁辐射,通过缆线的传导辐射,与散热器、其他元件的耦合,以及光学元件、显示器、LED和其他安装在机座上的元件固有的寄生波导。

接头类型对EMC的影响
你可以使用简单而快速建立的机壳模型来进行接缝配置方面的设计折衷。

图2对对接接头产生的辐射与重叠机壳接缝产生的辐射作出评估。

通过比较相对的屏蔽水平,工程师就可以根据机壳的EMC预算和实现特定设计配置的成本来做出决定。

仿真过程中增加内部元件仅仅对仿真时间产生很小的影响,所以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在引起插槽谐振间耦合、谐振腔模式以及与内部结构的交互作用的真实环境下对接缝屏蔽效果进行评估。

插槽泄漏的设计规则不适用于以上几个因素,会导致成本高昂的过设计和欠设计。

EMC仿真的典型应用是评估通风板的屏蔽效果。

现在虽然有防止EMC泄漏的通风板设计规则,但EMC仿真能精确地预测比较特殊的结构,如具有大洞的背靠背通孔板、波导阵列等,并兼顾温度和成本约束条件。

图3示出了具有圆孔或方孔的不同厚度通风板的屏蔽效果的计算结果。

该图展示了这些通风板厚度(左)和孔形状(右)的屏蔽效果。

散热器辐射的评估
图4所示的EMC 仿真应用可确定一个散热器的电磁辐射。

在这一简单模型中,一个就在该散热器下面的宽带信号源激励散热器,显示了散热器与其所连接的IC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

该图示出了三种配置的辐射功率谱。

很明显,辐射电平与几何形状和频率有关。

虽然较小的散热器接地可降低频段低频部分的辐射,但会使频段中频部分的辐射增大。

解决电缆耦合问题
图5示出了用EMC仿真用来测定系统级电缆耦合的情况。

EMC 仿真工具的几何结构由一个19英寸机架内的三个网络集线器组成。

一条四线带状电缆将上下两个集线器中的印制电路板与中间集线器连接起来。

中心集线器含有该模型中的唯一EMC信号源。

EMC仿真工具计算出由中间集线器耦合到上部集线器印制电路板连接线的电流大小。

耦合电流在600MHz和800 MHz两个频率点显示出两个强谐振。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在受到影响的电缆上增强滤波功能,然后
再借助仿真测定此影响。

下边的曲线表明,增加一个低通滤波器可减小谐振频率上耦合电流的幅度,但却不能将其消除。

这是一种
“应急的”方法,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EMC仿真可使电缆耦合应用的内在物理过程一目了然,找到问题的根源。

在600MHz测定中央集线器内部的电场分布,便可确定电场热点,再由电场热点确定在电缆附近产生高电场的空腔谐振。

用一块金属隔板把集成器隔离起来,就可有效抑制空腔谐振模式并消除耦合(图6)。

您可用EMC仿真来确定和解决因温升而修改设计所引起的问题。

建立在企业存储系统的控制器节点(基本上是奔腾双处理器计算机)模型上的这一技术就是一个例子。

在将这一设计制作成硬件之后,就用一些热管代替原来标准的奔腾芯片散热器,这些热管的占用面积与散热器相同,但高度高一些,所用散热片是水平的,而不是垂直的。

一个宽带仿真工具可计算出系统的电磁辐射(图7)。

在这一实例中,工程师之所以对由系统中一个120MHz振荡信号引起的辐射进行隔离感兴趣,乃是因为测量结果表明存在一个问题。

因此,在计算宽带响应之后,工程师在后处理中使用间接激励来提取对所需源信号的响应,从而产生图中的离散谐波。

这一辐射在120MHz振荡频率的主谐波频率上增加约40dB。

很显然,这样一种不会产生有害的热设计修改却会对系统EMC顺应性产生如此大而吓人的影响。

发现问题根源后,您就可以探索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在本例中,将导热管顶部与机壳盖之间连接一根地线消除容性耦合路径,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极好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将一小块涂有导电胶的防电磁干扰垫片贴于热管顶部散热片上,这样与机壳顶盖接触就会挤压垫片,
形成一根接地线。

图8示出了电磁辐射图,其中包括热管接地后的结果。

这种方法使得辐射与原来的情况实际上相同,从而在对辐射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改善了热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尽早采用EMC仿真,可在制造原型前研究和预测关键的EMC现象,从而在满足EMC要求和提高屏蔽效果两方面优化电子产品设计。

与先制造原型,再从EMC角度优化产品的做法相比,现代仿真工具可使设计师评估更多的设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你不可以孤立地进行EMC 设计,因为由于EMC 原因而进行设计修改常常会影响其他设计问题,如热管理。

因此,有意义的是,EMC 仿真工具可使设计师综合考虑EMC 和其他重要设计约束条件,以使系统总成本和系统性能最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