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11(4学时)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4)轮伞花序
聚伞花序着生在对生叶 的叶腋, 花序轴及花梗极短, 成轮状排列, 如唇形科(薄 荷、芝麻)的花序。
3.混合花序
同一花序同时生有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如主轴 为无限花序, 侧轴为有限花序。(如大葱、五角枫)
(山桃)
1.花的类型
一朵花中,雄、雌蕊都存在,并发育正 两性花 常。
(油菜、水稻)
单性花 (2) 雄蕊
与雌 蕊状
况
杂性花
中性花
花中的雌、雄蕊二者缺一。 仅有雄蕊的称雄花: 仅有雌蕊的称雌花。 雌雄同株(核桃);雌雄异株(银杏)
指同一种植物既有单性花又有两性花. [杂性同株(芒果);杂性异株(南酸枣)]
花萼片彼此联合. 花萼片完全分离.
2.花冠类型
合瓣类花冠 管 状 菊科植物的中心花 钟 状 南瓜、桔梗 漏斗状 空心菜.牵牛花 高碟状 水仙、黄栀子 坛 状 柿树 唇 形 泡桐(两侧对称) 舌 状 向曰葵边花(两侧对称)
离瓣类花冠 十 字 油菜、白菜 蔷 薇 桃、梨 辐射状 茄、番茄
蝶 形 豆科(两侧对称)
如: 葡萄、爬山虎、黄瓜。 5.缠绕茎: 茎呈螺旋状缠绕。
如: 牵牛、菟丝子。
平卧茎: 茎平铺于地面,节上无根。 地锦草
攀缘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一)叶的形态
1.叶形 叶片的形状常以长宽的比例、最宽部分的位置和 叶的象形来进行描述。
2.叶尖
3.叶基
4.叶缘:
A.全缘 B.锯齿状 C.重锯齿 D.牙齿状
I. 网状叶脉
羽状网状叶脉 掌状网状叶脉
三出脉
II. 平行叶脉
直出平行叶脉 侧出平行叶脉 射出平行叶脉 弧形叶脉
6.脉 序
二、叶的形态术语
A36-植物学-被子植物基础

2.自然分类法 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的相似度,
判断亲缘关系及演化地位。 代表:
恩格勒系统 1897 哈钦松系统 1926 塔赫他间系统 1954 克郎奎斯特系统 1958 最新:APG系统(I-III)
主要分类系统简介:
1、恩格勒系统(假花学说)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思格勒(Engler) 和柏兰特(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 科志》一书中发表的。共45目280科,将柔荑 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把双 子叶植物分为古生花被亚纲(离瓣类)和后生 花被亚纲(合瓣类)。此后几经修订,成为62 目343科,基本框架未变,并把单子叶植物移 至双子叶植物之后,《中国植物志》和我国各 大标本馆科目的安排多采用1936年11版的思格 勒系统。
蔷薇目 Rosales
亚目 Subordo
蔷薇亚目 Rosineae
科 Familia
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 Sabfamilia
李亚科 Prunoideae
属 Genus
李属 Prunus
亚属 Sabgenus
桃亚属 Amygclalus
种 Species
桃 Prunus persica
• 种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和栽 培变种(culti-varietas),分别缩写成subsp. (或ssp.)、var.、form. (或f.) 和cv.。 栽培变种通常也叫品种。
瓣花亚纲的概念,简化了塔赫他间系统,取消“超目”一 级
分类单元,因而这个系统显得更为合理。
5.APG分类系统(The Angiosperm Phylogency Group)
大学《植物学》教材7-1[最新]
![大学《植物学》教材7-1[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f93dbc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7.png)
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掌握植物的鉴定方法,了解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重点难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一、分类学及其发展分类学的任务不仅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识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即根据花、果实、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随着解剖学、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分类也吸收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如化学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
二、分类系统(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二)恩格勒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三)哈钦松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一、茎的形态术语(一)根据茎的性质、寿命划分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
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
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
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
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1、直立茎多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直立地面,如小麦,玉米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蒺藜,地锦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甘薯等。
4、缠绕茎茎细而软,不能直立,只能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5、攀缘茎茎的一部分形成卷须、吸盘等结构,攀援它物生长,如黄瓜等。
二、叶的形态术语(一)叶序(二)叶片形状(三) 叶尖急尖:先端成一锐角,两边直或稍外弯,如女贞、竹 渐尖:先端逐渐狭窄而尖,两边内弯,如垂柳、紫荆钝形:先端钝,如大叶黄杨微凹:先端圆而不明显的凹缺,如锦鸡儿微缺:先端又一个小缺刻,如黄杨尾尖:先端逐渐狭窄成长尾状,如菩提树突尖:先端平圆,中央突出一短而钝的渐尖头,如玉兰具短尖:先端圆,中脉伸出叶端成一细小的短尖,如胡枝子(四) 叶基1 基本形状2 特殊形状(五) 叶缘(六)(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课件

目录
•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 被子植物分类的应用 • 被子植物分类的未来发展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课件旨在介绍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被子植物的分类知识。
背景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对其分类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 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子植物分类的 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形态学特征仍然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叶的形态
叶的类型 叶序和叶脉
花、果实、种子的分类形态学基础
花的形态
果实和种子的形态
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如花瓣、花萼、 花蕊等部分。
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外观特征,以及种 皮、胚乳等内部结构。
花的类型
介绍完全花、不完全花、单性花和两 性花等类型。
被子植物分类的应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植物资源调查与编目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
植物系统发育研究是探究植物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对于被子植物分类具有重要 意义。
随着更多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解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助于解 决被子植物分类中的一些难题。
被子植物分类的意义
科学意 义
实际应用价值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根、茎、叶的形态特征
根 茎 叶
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
花 果实 种子
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
雌蕊
雄蕊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根的分类形态学基础
01
02
根的形态
根的类型
03 根毛和根冠
茎的分类形态学基础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单歧聚伞花序(蝎尾 状聚伞花序)
植物学精品课程
单歧聚伞花序(螺状聚伞 花序或卷伞花序)
植物学精品课程
植物学精品课程
多歧聚伞花序 ——密伞花序
植物学精品课程
植物学精品课程
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
植物学精品课程
(二)、花冠旳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方式
植物学精品课程
植物学精品课程
植物学精品课程
被子植物旳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1、胚常有2片子叶(极少1、3或4) 1、具1片子叶(少有胚不分化)
2、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3、茎内维管束常呈环状排列,具 形成层能加粗。
2、主根不发达,具有须根系
3、茎内维管束常散生,无形成层 ,一般不能加粗。
4、叶常具网状脉 5、有乔木、灌木和草本
植物学精品课程
三、 叶旳形态特征 (一)、单叶和复叶
植物学精品课程
植物学精品课程
(二)、 叶片旳态特征
1、叶形(leaf shape) 叶片旳形状常根据叶片长宽百分比,叶片最 宽处所在旳部位拟定。
❖叶长宽近于相等——圆形(莲)、倒阔卵形 (玉兰)。
❖叶长比宽敞1.5-2倍——卵形(向日葵)、 椭圆形(樟)、倒卵形(紫云英)。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 教学目旳 ❖ 用系统演化旳现点根据植物旳根、茎、叶、花、
果实等器官形态特征用最简洁旳语言描述植物。 ❖ 教学要点 ❖ 根、茎、叶,花、果实旳形态学特征
植物学精品课程
一、 根系旳形态特征
植物学精品课程
二、 茎旳形态特征
❖ (一)、茎旳性质 ▪ 木本茎
• 乔木 • 灌木 • 半灌木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一般具有花萼 、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花的形 态和结构因植物种类而异,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
花程式与花图式
花程式
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表示花的各部 分的发育顺序,即花的开放顺序和性别。
花图式
用图解的形式表示花的各部分在茎上的排列 位置和相互关系。通过花图式可以直观地了 解花的结构特征。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目录
CONTENTS
• 植物细胞 • 植物组织 • 根的形态与结构 • 茎的形态与结构 • 叶的形态与结构 • 开花与结实 • 植物生长与发育
01
CHAPTER
植物细胞
细胞壁
01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 物质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02
细胞壁上的纹孔和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的重
要通道。
细胞壁的厚度、质地和组成成分在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中有所
03
不同,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细胞膜
01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02
细胞膜上镶嵌着各种膜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 物质转运等过程。
0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养分。
叶柄的长度和形状因植物种类而 异,有的叶柄较长,有的较短, 有的呈圆柱状,有的呈扁平状。
叶柄上常有翅或棱,这些特征在 植物分类学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托叶
01
托叶是叶柄基部的附属物,通 常细小,呈三角形、线形或披 针形。
02
托叶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幼嫩的 茎和芽,有的托叶在生长过程 中会脱落。
被子植物分类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是花、果实、种子等形态学特征。
其中,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具体来说,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标准包括花的形态学特征(如花瓣数量、形状等)、果实的形态学特征(如大小、形状、种子的数量和形状等)以及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此外,根、茎、叶及其附属物也常作为分类标准。
在分类系统中,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两大类。
木兰纲包括7个亚纲、20个超目、71个目、333个科,百合纲包括3个亚纲、8个超目、21个目、77个科。
需要注意的是,被子植物各亚纲之间都不可能存在直接的演化关系,因此现有的分类系统只是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划分,而不是基于演化关系的划分。
此外,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和方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兼容性和一致性。
植物学 植物分类6被子形态

植物分类6被子形态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一、简介:自新生代以来,被子植物就在地球上占据绝对优势。
被子植物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如此广泛的适应性,这与其结构上的复杂化、完善化,生殖方式的高效化和多样化,从而提高了生存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
被子植物除了裸子植物所具有的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花粉产生花粉管传送精子、有胚乳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进化特征:1. 孢子体高度发展和分化;2. 体型、生境和营养方式 多样性;3. 雌蕊形成了子房、花柱和柱头,有真正的花;4. 传粉方式的多样化;5. 配子体的进一步简化;6. 特殊的双受精方式和3n 胚乳的出现;7. 形成了果实.二、四、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形态术语)(一)木本植物 1. 乔木 常绿乔木 和落叶乔木2. 灌木3. 半灌木(亚灌木) 表 5 – 4 被子植物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 初生的、原始的性状 次生的、较进化的性状 茎 1. 木本 1. 草本 2. 直立 2. 缠绕 3. 无导管只有管胞 3. 有导管4. 具环纹、螺纹导管,梯纹穿孔,斜端壁 4. 具网纹、孔纹导管,单穿孔,平端壁 叶5. 常绿 5. 落叶6. 单叶全缘,羽状脉 6. 叶形复杂化,掌状脉7. 互生(螺旋状排列) 7. 对生或轮生8. 花单生 8. 花形成花序9. 聚伞类花序 9. 总状类花序 10. 两性花 10 .单性花 11. 雌雄同株 11 .雌雄异株 12. 花部呈螺旋状排列 12 .花部呈轮状排列 13. 花的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13. 花的各部数目不多,有定数(3,4或5) 花 14. 花被同形,不分化为萼片和花瓣 14. 花被分化为萼片和花瓣,或退化为单被花、无被花 15. 花各部离生 15. 花各部合生 16. 整齐花 16. 不整齐花 17. 子房上位 17. 子房下位 18. 花粉粒具单沟,二细胞 18. 花粉粒具3沟或多孔,三细胞 19. 胚珠多数,二层珠被,厚珠心 19. 胚珠少数,一层珠被,薄珠心 20.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20. 侧膜胎座、特立中央座及基底胎座 果实 21. 单果、聚合果 21. 聚花果 22. 真果 22. 假果 种子 23. 种子有发育的胚乳 23. 无胚乳,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物质贮藏在子叶中 24. 胚小,直伸,子叶2 24. 胚大,弯曲或卷曲,子叶1 生活型 25. 多年生 25. 一年生 26. 绿色自养植物 26. 寄生、腐生植物(二)草本植物1. 一年生草本2. 二年生草本3. 多年生草本(三)藤本植物II. 茎的习性1. 直立茎(erect stem),2. 缠绕茎(twining stem),3. 攀援茎(climbing stem),4. 匍匐茎(creeping stem,或stolon), 5.平卧茎(prostrate stem),III. 叶每种植物的叶片常有一定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