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治疗小儿隐睾的系统评价
隐睾试题

隐睾[单项选择题]1、对隐睾患者,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最佳时间是()A.1岁以内B.1岁时C.2周岁左右D.3周岁时E.6岁以后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单侧隐睾手术治疗应在()A.2岁以前B.3~6岁C.7~10岁D.青春期E.婚后影响生育时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男孩,4岁,发现右侧隐睾位于腹股沟管内。
半年前曾用HCG治疗无效。
下一步的处理应()A.继续观察半年B.继续用HCG治疗C.改用IMRH治疗D.用HCG和雄激素联合治疗E.尽早手术治疗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隐睾的精子生成缺陷和下列哪一种情况有关()A.温度调节差B.原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先天性)C.垂体功能不足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胎儿时期垂体功能不足,可影响睾丸的发育及正常下降,造成原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及隐睾症。
患有隐睾会因睾丸温度调节差而使生精上皮萎缩。
[单项选择题]5、隐睾症常伴有或伴发()A.腹股沟疝B.精索扭转C.睾丸癌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隐睾常伴有腹股沟疝或精索扭转或睾丸癌。
[单项选择题]6、隐睾症最宜手术的年龄是()A.2岁以前B.3~6岁C.7~9岁D.10~13岁E.14岁以后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隐睾症最好在2岁以前、内分泌治疗无效后手术。
[单项选择题]7、有关隐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内分泌治疗B.睾丸松解固定术,一般应在2岁前进行C.合并斜疝者,同时做疝修补术D.如睾丸萎缩或疑有恶变者,应予切除E.隐睾松解固定,可以防止睾丸恶性变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隐睾松解固定,并不能防止睾丸恶变,仅能减少恶变几率。
术后睾丸固定在明显部位,可及时发现恶变情况。
[多项选择题]8、隐睾对人体的危害不包括()A.发生肿瘤机会大B.影响睾丸发育C.影响阴茎的发育D.双侧者影响生育能力E.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参考答案:C,E[单项选择题]9、患儿,6个月。
右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内,查右阴囊空虚未触及睾丸,左侧发育正常。
解读隐睾症

解读隐睾症
佚名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24()1
【摘要】一、隐睾隐睾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内,阴囊内无睾丸,包括睾丸缺如、睾丸异位、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
在足月的婴儿中,发生率约为3%,在早产儿这一比例则上升到了20%。
睾丸发源于胚胎后腹中线旁的两侧泌尿生殖嵴,其位置相当于12胸椎,随着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睾丸下降开始于胚胎第7个月,应从腰部腹膜后的原始部位逐渐下降,出生后最终定位于阴囊,而睾丸停留在其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未入阴囊,即为隐睾。
【总页数】2页(P51-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一例博美犬单侧隐睾症的诊断与治疗
2.TAB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汉族人群隐睾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3.2015—2020年杭州市新生儿隐睾症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
4.隐睾症手术方式对隐睾合并原发性腹茧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5.小儿隐睾症外科治疗及术后睾丸萎缩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隐睾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隐睾的症状与治疗方法隐睾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问题,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它是一个状况,其中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中。
虽然这可能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或不适,但它可能对男性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隐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症状隐睾是一个容易发现的问题,因为睾丸并不在阴囊中或没有降到仅在阴囊底部的位置。
在新生儿中,睾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应该下降。
如果您的孩子在一岁前仍没有下降,或者您发现自己的睾丸没有下降,那么您可能正在经历隐睾。
治疗方法治疗隐睾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
前者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将睾丸直接移动到阴囊中,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开放式手术需要在阴囊中进行,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进行小切口。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手术风险都很小,手术恢复时间也很短。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日间手术,手术后当天可以回家。
另一种治疗隐睾的方法是荷尔蒙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比手术更简单,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或其他情况下无法进行手术的情况下。
荷尔蒙治疗的目的是刺激睾丸向下移动。
这种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有时,荷尔蒙治疗可能无效,因此手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总结隐睾是一种很普遍的生殖系统问题。
虽然它可能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或不适,但它可能对男性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隐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手术或荷尔蒙治疗是治疗这种问题的两种常见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生会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隐睾是怎么回事?隐睾症的表现及后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隐睾是怎么回事?隐睾症的表现及后果
导语:睾丸离开阴囊后,就处在相对高温的环境中。
睾丸温度的升高,首要的是破坏了睾丸生精作用。
如为双侧隐睾,可使该男孩成年后发生无精子症,而造成男性不育。
隐睾是怎么回事?隐睾症的表现及后果
隐睾是怎么回事?
1、隐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
正常情况下,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在子宫内发育的后期,睾丸自腹膜后腰部开始下降,于胎儿后期降入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形成隐睾。
2、研究结果显示,隐睾的发病率是0.7%-0.8%(CourPalaisScorer)。
发病率与胎儿的发育有直接的关系,约有3%新生儿有“隐睾”症状,其中单侧隐睾患者多于双侧隐睾患者,尤以右侧隐睾多见,隐睾有25%位于腹腔内,70%停留在腹股沟,约5%停留于阴囊上方或其它部位。
大多数患儿在出生数月内或一年左右内,在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降入阴囊,到1岁时隐睾发病率为0.8%。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男孩隐睾怎么办

男孩隐睾怎么办
隐睾一般会在医生对新生儿的常规查体中发现,家长也可自己对孩
子进行检查,一般睾丸未降的孩子阴囊会比正常的小一些,用手去抓
发现里面无睾丸。
大多数患儿在出生数月内或一年左右时,睾丸会在内分泌因素的
作用下降入阴囊,到1岁时隐睾的发生率下降到0.8%。
凡是可以自行归
位的,都属于假性隐睾,刚有孩子的新爸爸千万别太惊慌。
青春期前小男生也会突现隐睾
隐睾不是婴儿的专利,青春期前的小男生也会突发隐睾症状。
这
时家长最好懂得小心区别是生理性隐睾还是病理性隐睾。
“生理性隐睾症”在小儿中是一种常见现象,不需要治疗。
因为
青春期前睾丸较小,加上精索中提睾肌的作用,在天冷、兴奋、运动时,睾丸会回缩到阴囊的上部或腹股沟内。
泡温水浴时,肌肉松弛,
睾丸又会下降到阴囊中。
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发育后会减少。
细心的家长始终放不下心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迟不过青春期不
妨多检查自己孩子的阴囊,一般在阴囊两侧都能摸到花生粒大小的睾丸,摸时有实物感。
如果阴囊空虚,不能摸及睾丸,或只有一个,情
况又一直没有好转,就应立即去医院泌尿男性专科诊治。
隐睾危害不可小觑
隐睾症的病儿,常伴有阴囊发育较差或不发育,多数隐睾症的病
儿没有任何症状。
个别较大儿童有时在睾丸所在部位出现短暂的疼痛,有的可合并疝气。
没有下降的睾丸发育差,有的只有蚕豆或黄豆粒大小。
加入睾丸长期不下降,尤其是双侧隐睾病儿,会影响小儿生理发育,约90%成年后无生育能力,此病还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故隐睾症的小儿需要治疗。
浅谈小儿隐睾症

关注宝宝的“蛋蛋”—浅谈隐睾症--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周云主任有些年轻父母在给自己的宝宝洗澡时,会无意中发现,在孩子的阴囊内摸不到或只摸到一个睾丸。
这时父母往往会吓出一身冷汗,不知所措,这就是所谓的隐睾症。
隐睾症就是指孩子出生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睾丸会在阴囊里面,由外观及触诊可以清楚地检查到,如果单侧或双侧睾丸不在阴囊里,就应考虑到是隐睾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周云主任对我们说,在足月产的男婴中患隐睾症的约占3%,其中大约70%的隐睾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然下降至阴囊内,到了1岁时,大约只有1%的男孩仍会有隐睾的问题。
大部分隐睾症的病患是单侧隐睾,而且右侧发病的几率高于左侧,当然也有双侧发病的(双侧隐睾占25%)。
曾有研究指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的男婴、或是双胞胎比较容易出现隐睾的情形。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少于2000克的男婴,隐睾症的发生率是7.7%,而出生时体重大于2500克的男婴,隐睾症的发生率为1.41%,这说明出生时胎儿的体重与隐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
到目前为止,造成隐睾的准确原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内分泌、遗传和物理机械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部分隐睾为先天性因素造成,但是也有的是后天因素所致。
如在给婴儿裹尿布时若裹得太紧,就会把孩子的睾丸推向腹股沟内或使下降中的睾丸无法完全下降到阴囊里:还有阴囊处外伤后可能使已经在阴囊的睾丸回到腹股沟内,这也可能是导致隐睾的后天因素。
根据隐睾能否被触及可以大致分所在位臵的不同可分为可触及隐睾和不可触及隐睾。
医生在给隐睾症患者做检查时,腹腔内隐睾和腹股沟管隐睾通常都是无法被触摸到的,而腹股沟管外隐睾和异位睾丸则可以被触摸到。
但在临床工作中,查体摸不到睾丸除了考虑隐睾症外,还应想到睾丸本身发育异常造成睾丸萎缩或完全消失的可能。
当然,极少数情况下由于医生检查不仔细也会造成摸不到睾丸的情况发生。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作者: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选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39(7)隐睾(Cryptorchidism)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2]。
然而,临床医师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
因此,为提高对隐睾诊治的全面认识、规范我国隐睾诊疗方案,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形成专家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隐睾诊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及分类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3]。
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
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4]。
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诊断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
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5]。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
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
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睾丸,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
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的情况,常提示患侧睾丸缺如或萎缩[6]。
由于该体征缺乏诊断特异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外科探查必要性。
什么是隐睾?该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隐睾?该怎么治疗呢?(一)什么是隐睾?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一侧或者双侧的睾丸未能按照正常的发育过程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病理状态,又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胚胎时睾丸位于肾肘水平,随着发育逐渐降入阴囊,如果睾丸停留停留在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就形成隐睾。
多为单侧,双侧少见,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其中双侧的发病率占比在10~20%左右。
足月儿发病率为4%,早产儿可高达45%。
对于较小患儿,睾丸可能会自行下降,但出生6个月后,隐睾下降机会明显降低,1岁以后下降率约为1%,多已无自愈的机会。
隐睾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遗传因素:医学研究发现隐睾具有遗传倾向性,家族中发病率接近14%。
与隐睾发生的可能相关的基因有lns1-3、Tsg23、Bcl-2、AR基因、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
(3)解剖因素:主要包括睾丸引带缺如或收缩不良,直接导致睾丸不能由原位进入阴囊;鞘状突未关闭隐睾患者鞘状突多终止于耻骨结节或阴囊上方,而异常的引带残余及筋膜覆盖阴囊人口,这些因素都可阻止睾丸下降。
(3)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失衡导致隐睾患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内分泌因素所致的隐睾多为双侧隐睾。
睾丸下降过程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睾酮-双氢睾酮与精索和阴囊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促使睾丸下降。
(4)其他因素:睾丸本身的缺陷,如精缩血管或输精管先天发育过短、睾丸与附睾分离、睾丸缺如等也可阻碍睾丸下降,也会导致隐睾的发生。
(二)隐睾的主要分类隐睾患者患侧阴囊明显的发育不良,阴囊空虚,不能扪及睾丸,单侧隐睾显示左右阴囊不对称,双侧者左右阴囊则扁平。
主要分类包括:(1)依据隐睾位置分类:①低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与外环之间处,是隐睾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占比在85%左右。
②高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在隐睾中的占比在15%左右。
(2)依据体格检查结果分类:①可扪及睾丸:出生后未在阴囊内触及,但可在腹股沟或阴囊上极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收稿日期]2006-04-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57193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10438)[作者简介]谢肖俊,男,住院医师,硕士生。
[通讯作者]蒋学武,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男性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
激素治疗小儿隐睾的系统评价谢肖俊,蒋学武,石 磊,李建宏,陈中献,贺 飞,王广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广东汕头515041)System atic R eview of H ormone T 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CryptorchidismXIE Xiao -jun ,JIANG Xue -wu ,SHI Lei ,LI Jian -hong ,CHEN Zhong -xian ,HE Fei ,WANG Guang -hu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the Second A ffiliated H ospital of M edical C olleg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linical use of horm one in cryptorchidism children.Methods W e search ME LINE (1966-2004),E M BASE (1974-2004),the C ochrane C ontrolled T rials Register (issue 4,2004),C BMdisc (1978-2004),CNKI (1994-2004)and W ang fang data (1980-2004)for RCTs.W e als o had searched the relative references.The search strategy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C ollabora 2tive Review G roup search strategy.Data were extracted by tw o reviewers using the designed extraction form.The s oftware Rev M an was used to re 2view management and data analysis.The results were expressed as Peto odds ratic (Peto OR )or relative risk (RR )and 95%confidence intervals (CI )for categ orical outcomes.R esults Five hundred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searched ,of which 29were RCTs and 11were included and 18were excluded.T w o studies of cryptorchidism therapy com pared human chorionic g onadotrophin (HCG )with placebo ,with a com plete testicular descent rate of 25.2%vs 5.48%,Peto OR and 95%CI were 4167[2.94,7.43],respectively.T en studies com pared intranasal ,g 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 one (G nRH )with placebo ,with com plete testicular descent rates of 17.2%vs 3104%,Peto OR and 95%CI were 4.73[3.34,6.68],respec 2tively.Three studies com pared HCGwith G nRH ,with com plete testicular descent rates of 24.0%and 13.1%,Peto OR and 95%CI were 2.11[1.38,3.21],respectively.T w o studies com pared unilateral cryptorchidism with bilateral ,with com plete testicular descent rates of 25.0%vs 20.9%.Peto OR and 95%CI were 1.16[0.69,1.95],respectively.Conclusions W ith the in formation analyzed until the present ,the evid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ryptorchidism HCG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ryptorchidism ,and G nRH is m 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 ,and horm onal treatment of bilateral cryptorchidism show advantages for unilateral.But this evidence is based on few trials ,with small sam ple sizes and m ode 2rated risk of bias ,this treatment cannot be recommended for every one.J Appl Clin Pediatr ,2006,21(11):655-657K ey w ords :cryptorchidism ;chorionic g onadotropin ;g onadotropin 2releasing horm one ;systematic review [摘要]目的 评价激素治疗隐睾的效果,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美国医学索引ME D LINE (1966~2004)、荷兰医学文摘E M BASE (1974~2004)、C ochrane 图书馆的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4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 BMdisc (1978~2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4)和万方数据库(1980~2004)内检索、收集激素治疗隐睾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 ),并手检相关参考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应用Rev M an 4.2版软件进行数据的Meta 分析处理;本系统评价疗效资料均为分类变量,故以比数比或相对危险度(Peto OR 或RR )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表示效应量。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0篇,其中RCT 29篇,排除18篇,符合纳入标准11篇进入Meta 分析。
结果2个研究组设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治疗组和对照组,其睾丸完全下降率分别为25.2%与5.48%,Peto O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4.67[2.94,7.43];10个随机化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RH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效果,其睾丸完全下降率分别是17.2%与3.04%,Peto O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4.73[3.34,6.68];3个组比较HCG 治疗组和G nRH 治疗组,其睾丸完全下降率分别为24.0%与13.1%,Peto O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2.11[1.38,3.21];两组比较HCG 或G nRH 治疗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的效果,其睾丸完全下降率分别为25.0%与20.9%,其R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1116[0.69,1195]。
结论 按照目前已有资料分析,HCG 较G nRH 治疗隐睾有效,G nRH 较安慰剂有效;激素治疗双侧隐睾效果较单侧隐睾好。
但由于这些试验RCT 数量较少,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因此其结果只能供临床参考。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655-657[关键词]隐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系统评价[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06)11-0655-03 激素是治疗隐睾方法之一。
但长期以来其治疗效果和方法等却很不一致,文献在这些方面报道差异很大,严重影响着该方法的广泛应用和可信程度。
且至今仍未发现有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研究结果作为目前公认的最佳证据供临床采纳应用。
本文基于激素治疗隐睾已有多年历史和较多研究事实,拟按当今循证医学的要求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此评估激素治疗隐睾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纳入对象、排除标准及结果的表达 纳入文献为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激素治疗隐睾有效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
1.纳入标准:隐睾患儿接受激素或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者。
2.排除标准:经过严格体格检查,确诊为隐睾但伴腹股沟斜疝或有腹股沟区手术史者,未排除可回缩性睾丸;排除联合激素治疗者。
3.结果表达指标:睾丸完全下降率。
二、文献检索 其数据库包括美国医学索引(ME D LI NE )(1966~2004年)、荷兰医学文摘(E M BASE )(1974~2004年)、C ochrane 图书馆的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4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 BMdisc )(1978~200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 NKI )(1994~2004年)和万方数据库(1980~2004年)。
文献检索策略参考C ochrane 协作网工作手册制定。
手检相关参考文献。
三、资料提取 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和评价试验质量,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
四、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分析按照J üni等[1]对RCT确定的4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1.随机方法是否正确;2.是否做到分配隐藏,方法是否正确;3.是否采用盲法;4.有无失访或退出,若有失访或退出,是否采用意向治疗(in2 tention to treat,ITT)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