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行教育
和乐教育理念下,“学思行”和融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和乐教育理念下,“学思行”和融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发布时间:2021-07-22T03:50:00.101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5月总第193期作者:饶菊芳张丽[导读] “和融”教学思想的萌发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城北学校418300摘要:湖南省会同县城北学校大力倡导“和乐教育”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和意润生·乐育善教”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正亲师·乐学雅行”的乐学学子。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构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思行”和融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学——课中思——课后行”。
关键词:和乐教育和融课堂“学思行” 教学模式一、和融课堂的内涵“和融”教学思想的萌发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
“和融”一词,有两种解释:清朝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中说的“香於酪乳腻於茶,一味和融润齿牙”,即融合、融化之意;又有和气、融洽之意。
“和融”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中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
“和”是核心目标,指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
“融”为方法路径,既含融通、融合、融汇之意,又指圆融的智慧和境界。
“融”是走向“和”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和”的一个过程。
和融课堂旨在整合校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多门学科、课堂内外等多方智慧,使诸多矛盾因素有效多元融通,成就融洽和谐的理想课堂。
如:《两小儿辩日》的课堂中,四位老师把古文、诗词、礼仪、绘画、科学、Rap融为一体,形成了古今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入的新颖的课堂。
巧妙的课堂融入,学生不仅理解透彻,而且兴味盎然。
二、和融课堂的基本模式1.我校的“和融”课堂教学模式:“学思行和融课堂模式”即课前“学”——依据“和融学习单”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思”——“自主思考——和融交流——合作展示——应用提升”四个环节;课后“行”——和融实践、行动反馈。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作者:孙美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10期《论语》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精华的凝聚,其中汇集了众多的教育思想,经后人总结主要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相结合”“乐学”等等。
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一、“学思行”相结合在《论语》中的体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可以理解为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
在论语中,有多处明显体现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
本部分从学行结合和学思结合两方面论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语句来展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学行结合论语第一章开头写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在这句话中,“习”字有多种含义。
有人根据学习作为本小句的主题认为“习”是温习、复习的意思;也有人根据整句话的主题认为“习”是实习的意思。
然而这两种含义不管是复习还是实习、练习都有实践之意。
由此可以得出,孔子要求弟子学会了知识还要及时的运用、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孔子的学生子路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方法,“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公冶长篇》)意思是说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由此可以得出子路听说了一些道理必定会实践它。
在子贡问什么是君子的时候,孔子是这样回答他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意思是对于要说的话,先实行再说出来,这样就是一个君子了。
虽然在此没有强调学行结合,但是体现了孔子对实践的看重,孔子认为若要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必定要实践,由此可见实践与学习、思考都是密不可分的。
再如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意思是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呀。
学思行中的思为主题的题目及小标题

学思行中的思为主题的题目及小标题圣人主张三思而行,经常述说思的好处,如“思无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辈学圣,大约只要将思与学结合起来就算走上了正途,之后只有得道快与慢的区分了。
唐代韩愈添油加醋、发挥圣人的观点,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深思熟虑,会大大提高行动成功的概率。
而西哲也有“我思故我在”的名言。
圣人们的这些意见我都认同。
在思与行的关系问题上,我总觉得凡思考后的行动,都符合理性,对合乎理性的行动,当事人就要勇敢地负起相应的责任。
说通俗一点,思考后行动就不能后悔。
进入不惑之年后,自己偶尔也会对自己的生平行事作一点反思,怀疑这样一边倒地肯定行前需要思考,是不是也有片面性?近日读到苏轼为朋友章质夫写的堂记,居然也说到了他在这方面的体会,引起我的共鸣。
苏轼说:“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
遇事即发,不暇思也。
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
”未发而思,无的放矢,是无效的思维;事情发生后再思考,是迟到的聪明、放马后炮。
苏轼性格粗犷,大约也不耐烦这种瞻前顾后、谨小慎微的活法。
他说:“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
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宁肯得罪人,也不能有违于本性,苏轼行事大约也属于性灵派的,不大认同事无巨细都要经过思考权衡,谨小慎微、亦步亦趋。
细想起来,苏轼此说似乎也含着一定的道理。
打个比方来说吧,火车呼啸着开来,突然发现铁轨上有毫无知觉的孩子在玩耍,是思考后行动、还是凭直觉行动?我想要是思考起来,情形会复杂许多。
这样的思考中一定会包括这样的内容:第一,肯定是自问:要不要施救?第二,确定施救后就要推想救的后果:扑上去,救下来了,孩子们脱离了危险,自己也安然无恙;没救下孩子,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孩子得救了,自己被撞死了……等你思考周全后再做出反应,我想孩子早就被快速行驶中的火车撞飞了。
别的突发事件的处置,大多也是这个道理,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只有直觉的反应才管用,理智的选择多半是无效的。
学思行悟实施方案

学思行悟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思行悟计划,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案,以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学思行悟计划实施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由各个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包括教育部门、学校管理部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推动计划的实施。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计划的具体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节点、责任人等信息。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解决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另外,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思行悟的实践活动。
而学生则需要了解学思行悟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向社会各界介绍学思行悟计划的意义和成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思行悟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以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思行悟计划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完善的实施团队、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指导、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案,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学思行悟计划,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思行悟课堂教学理念

学思行悟课堂教学理念一、学,学会自己发现双减政策下重点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会自己发现知识,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学会学习知识。
对于一位教育者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不如说教给学生如何寻找答案,用何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因此双减政策下數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比如说在初中知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谁会让学生举一反三,明白元和次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再问学生一元三次方程的表示形式,让学生从数学学习的意义学习数学。
同时学还要让学生建立预习的习惯,学会预习,学会学习。
二、思,学会科学探究思,就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带着科学探究的精神,去探索知识,去考察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学生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深思,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有理数》这一节学习内容时,学生会认识有理数,会认识数轴,还会认识相反数和绝对值,但是在学习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会不容易区分相反数和绝对值,比如说“-5”的绝对值和相反数都是5,但是“5”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不一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结合的思维,让学生将数轴和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结合起来学习,有理数这一节这些内容,比如说“-6”在数轴上可以表示为零点向左6个单位,“-6”的相反数是0点向右6个单位,“-6”的绝对值是-6到0点的距离,也就是6。
当学生掌握了数学结合的思维之后,学生学习知识会更简单,并且会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
三、行,学会用知识实践行,是知识掌握的开始。
学生学习数学,如果只是掌握数学知识层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益处并不大,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是能够应用知识的人才,而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应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会让学生应用知识。
那么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知识实践的平台,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并且尝试将习题之外的考察形式引入到课堂中,比如说可以通过“知识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某一个知识点的探索和应用。
岳亚平主讲的学思行的交融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岳亚平主讲的学思行的交融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岳亚平主讲的学思行的交融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前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学前教育原理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所运用的各种原则、方法和技巧,它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智力开发、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岳亚平主讲的学思行的交融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一、课程背景1.1 学思行简介学思行是一家专注于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研发及师资培训的机构,致力于为幼小衔接阶段提供优质课程及师资培训服务。
1.2 交融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建设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需求越来越高。
而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就是全面的发展和素质教育。
因此,学前教育原理的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融学前教育原理课程建设旨在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交融,让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加全面、科学、有效。
二、课程内容2.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2)掌握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原则;(3)了解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4)掌握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2.2 课程大纲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1.1 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概述1.2 幼儿智力、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分析第二章学前教育基本原则2.1 整体性原则2.2 发展性原则2.3 差异性原则2.4 科学性原则第三章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3.1 语言领域3.2 数学领域3.3 美术领域3.4 音乐领域3.5 体育领域第四章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4.1 游戏教学法4.2 问题教学法4.3 讨论教学法4.4 情境教学法三、课程特点3.1 知识面广泛:本课程涵盖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基本原则、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以及常用方法和技巧等多方面内容。
3.2 实践性强:本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着重于实践操作。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或分数转化成小数再计算。
4、分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步骤是:先约分,再计算)①加法交换律:a+b=b+a②加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a-b)÷m=a÷m-b÷m乘法分配律:(a+b)×c= a×c+ b×c (a-b)×c= a×c- b×c (a+b)÷m=a÷m+b÷m④减法的性质:a-b-c=a-(b+c)a-(b-c)=a-b+c⑤除法的性质:a÷b÷c=a÷(b×c)a÷(b÷c)=a÷b×c⑥拆分法:例如:25×32=25×4×8=100×8=800⑦凑整数法:例如:101×23=(100+1)×23=100×23+1×23=2300+23=2323⑧高斯定律特殊求和法等差数列求和=(首项+末项)×项数÷2 公差: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一、分数的简便运算(1) 25 + 35 - 25 + 35 = 14 + 56 = 1- 23 - 13= (2)110 × 9 + 110 1274341127⨯+⨯(3)19676-196713⨯⨯ 73857485⨯+⨯ 2732598⨯⨯ 75-875⨯ (4)107-101107⨯ 539953+⨯ 2004×200367(5)227 ×(15×2728 )×215 103 7495⨯⨯ 47 ×613 +37 ×613(6)2004200539⨯ 103 7495⨯⨯ 2732598⨯⨯ (7)4081-53⨯)( 6051-41⨯)( 81274-95⨯)( (8)1274341127⨯+⨯ 19676-196713⨯⨯ 73857485⨯+⨯(9)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10)( 47 + 89 )×225 1521 ×34 + 1021 ×34 - 34 345×25(11)901301201121++++ (12)++ + ……+(13)++++ ……+例×+×+×+…+×.解:原式=××+×+×+…+×611(213 )3135157197991223525729799第三单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学思行”相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作者:孙美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0期《论语》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精华的凝聚,其中汇集了众多的教育思想,经后人总结主要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相结合”“乐学”等等。
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一、“学思行”相结合在《论语》中的体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可以理解为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
在论语中,有多处明显体现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
本部分从学行结合和学思结合两方面论述“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语句来展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学行结合论语第一章开头写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在这句话中,“习”字有多种含义。
有人根据学习作为本小句的主题认为“习”是温习、复习的意思;也有人根据整句话的主题认为“习”是实习的意思。
然而这两种含义不管是复习还是实习、练习都有实践之意。
由此可以得出,孔子要求弟子学会了知识还要及时的运用、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孔子的学生子路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方法,“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公冶长篇》)意思是说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由此可以得出子路听说了一些道理必定会实践它。
在子贡问什么是君子的时候,孔子是这样回答他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意思是对于要说的话,先实行再说出来,这样就是一个君子了。
虽然在此没有强调学行结合,但是体现了孔子对实践的看重,孔子认为若要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必定要实践,由此可见实践与学习、思考都是密不可分的。
再如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意思是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思行教育
2014年中国学思行教育入驻河北省张家口市,在张宣地区独树一帜开展素质教育以及线上教育推广。
学思行教育面向全国K12市场学生素质教育,“五力”调整,致力于研究广大中小学生教育问题,高考志愿填报、国外留学3+1 HND项目等教育咨询,学历提升教育专本科、在职研、出国留学咨询业务。
我们秉承“博学、慎思、笃学”的教育理念,坚持倡导“用学能代替学习,用素质超越成绩”,助您走向成功之巅!
高考部
学思行教育机构高考填报中心由知名教育创始人柴李洁,协同专业团队,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构建权威、专业的高考招生数据,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报考方案,帮助经历十年寒窗的学子,走向理想的未来!
国外留学项目3+1 HND项目(国内3年+国外1年)、北京大学国际留学预科班等出国留学教育项目.
学历部
河北科技学院函授站、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重点大学服务中心。
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本科毕业符合条件可获学士学位。
成人高考从报考到录取,全程指导,附赠辅导材料,让考生轻松提升学历。
网上远程教育入学门槛低,在线上课,时间自由,地域不
限,让在职者上班同时提升学历。
我们专注于提升学历,培养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团队,专业服务,专业咨询!
研学部
学思行教育每年定期与北京中科院合作举办”未来科学家”公益科考研学课程、“母爱传递大行动”、学思行一日营等营期活动,确定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食宿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一日营、两日营、夏令营、暑期收心训练营、国外研学营,帮助孩子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