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南方雪灾
南方雪灾感人事迹

2008年抗雪灾的感人事迹在抗击冰雪灾害的过程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13位农民自发组织南下驰援灾区,就是其中的一例。
大年三十是合家团圆的时刻,这13位普通的农民却带着干粮,千里迢迢自费包车来到湖南遭受雪灾最严重的郴州市,帮助当地民众抗冰救灾,重建电网。
这样,在郴州市抢险救灾第一线,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支援救灾小分队”。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十多天来,活跃在郴州城乡的这支“志愿救灾小分队”,带给人们特别的感动:他们是农民,干不了什么技术活,但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吃不惯湖南菜,他们就吃方便面;没有塑料套靴,他们穿着湿淋淋的鞋袜奋战;受寒了胃痛难忍,他们就用塑料壶盛点热水暖胃……也许有人会问,这13位农民到底图个啥?图名?他们是地道的农民,名对他们几乎毫无意义;图利?他们冒着风险自费参与抗灾,所带的几万元钱已经所剩无几。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不是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我们,能有唐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现在湖南遭了灾,我们也应该支援他们!”这是13位唐山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他们最朴素的回答。
30多年前的大地震,唐山人感受到来自全国的关爱和支援。
30多年后的今天,13位唐山农民凭着自己最真挚的感恩情怀,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敲冰铲雪、帮着运送材料、拉高压线,为抗击南方冰雪灾害贡献绵薄之力。
一个社会是由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公民、而非个别英雄人物组成的。
作为普通公民,其表达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方式,就在于这种担当和付出:作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因此,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普遍的道德价值。
诚然,13位唐山农民参与救灾,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一点爱心。
可是,这种从老百姓内心迸发的担当精神,却为冰雪灾区提供了精神激励和情感支撑!人在自然面前显示的强大能量,源于人们每一点力量的大集合。
雪灾是哪一年

雪灾是哪一年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截至2月24日,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
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
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
受灾人口已超过1亿。
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中国国家气象部门的专家指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过程应归因于与拉尼娜(反圣婴)现象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环流自1月起长期经向分布使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活跃,源自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强烈降水。
大气环流的稳定使雨雪天气持续,最终酿成这次雪灾。
气象专家表示,华南地区持续低温,与拉尼娜现象及异常大气环流有密切相关。
专家指,处于中高纬度的欧亚地区,高空出现了一个阻塞高气压并长期持续,极涡在西伯利亚停留不动,导致北方
冷空气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在冷空气来袭的同时,来自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暖湿空气又源源不断向华南地区输送,冷暖气流在西南、江汉、华南、江南、江淮一带交汇,导致罕见的长时间、兼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不过,专家强调,中国遭罕见冰雪灾害天气是多种因素造成,拉尼娜不是唯一祸因。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第一篇: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一、背景1、时间:2008年1月10日—2008年2月2日。
2、地点:我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1个省(区、市、兵团),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雨雪持续日数超过百年一遇,贵州、江苏、山东等地达到50年一遇。
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3、先导事件:08年正处于“拉尼娜”年,因而大气环流情况异常。
我国西南暖湿气流的三次加强带来三次较大的雨雪天气。
二、事故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华南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难以回旋。
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
三、反应 1、2008年1月10日:长江中下游出现明显降雪。
2、2008年1月1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雨雪低温,交通受到很大影响。
3、2008年1月17日: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百姓生活,各地采取措施加紧防范。
4、2008年1月20日:铁路春运客流增长迅猛,各地提前启动应急方案。
5、2008年1月21日:冰雪严寒导致部分地区电力农业等设施严重受损,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6、2008年1月23日: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各地以民生为重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7、2008年1月24日:南方气温骤降,电厂用煤告急,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煤电紧张。
8、2008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考察春运工作,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各地积极抗灾减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9、2008年1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2008年南方雪灾地理试题

2008年南方雪灾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
这场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一个地理区域?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甲。
2. 该场雪灾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空气大量南下造成的,具体是指哪种天气系统?
A. 暖锋
B. 热带气旋
C. 反气旋
D. 冷锋
答案:D. 冷锋。
二、简答题
1. 简述南方地区在这次雪灾中的受灾情况。
答案:2008年初,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导致了大面积的电力中断、交通受阻、农作物受损以及大量人员伤亡。
特别是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受灾尤为严重。
2. 分析这次雪灾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答案:这次雪灾对南方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中断,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其次,大雪压垮了许多输电线路,导致大面积的停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此外,持续低温还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较大损失。
最后,雪灾还导致了一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关于我国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自然成因及其影响的研究

关于我国南方特大雪灾自然成因及其影响的研究杜玲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 64112摘要: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中国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冰雪灾害,部分省市电网瘫痪,农业大面积绝收,京广大动脉一度中断。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2月底,129人因灾死亡,16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
此次冰雪灾害涉及范围广、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大,已被列入世界上重大典型的“极端性气候事件”。
本不可能出现雪灾的地域却发生了“奇迹”,我们有理由去寻找导致发生此次雪灾的自然因素。
关键词:我国南方地区;造成雪灾的自然因素;雪灾影响0引言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雪灾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降雪量强度大,在湖南、安徽地区常常是暴雪,一小时降雪量就超过14mm,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到200mm以上,最深处达到500mm以上。
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广东、贵州、广西、云南13个省区。
从2008年1月1日下雪开始计算,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
1南方地区正常的冬季气候状况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方大陆部分除台湾省南部部分地区、海南省、广东省南部部分地区和广西省南部部分地区、云南南部部分地区受热带季风控制以外其余地区都位于北温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造成这些地区的这一气候特点主要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极地大陆性气团是发源于西伯利亚地区,性质干燥的冷气团,这一气团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移动,影响着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在它的影响范围之内。
即使是在这一极地气团的控制之下,南方地区难以出现下雪的情况因为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度在15℃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度在0℃以上,在这两种气候条件下说是不可能出现降雪天气的,即使出现了极端的降雪天气,也仅仅存在一两天,不能可能造成雪灾,而且还是特大雪灾。
2造成雪灾的自然因素有哪些2.1 拉尼娜的影响2008年的全球大的气候背景是“拉尼娜现象”。
最新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精品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
一、全国性雪灾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到南岭之间出现长时间、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造成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
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
南方雪灾损失62亿
湖南:30万人被大雪围困武汉:小白菜每斤3.5元
贵州:18个县曾完全停电安徽:积雪最深50厘米
二、人民币汇率首都“破七”“奔六”
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
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
三、股市暴跌,CPI高涨
沪深股市一度暴跌,连创历史最大跌幅,后来政府降低印花税,又给外国投资者给抄底,哎~无奈。
四、全国多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安徽阜阳3月以来已有上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管理,要求各地加强防控。
目前,北京、重庆、广东、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均发现疫情。
五、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
六、北京奥运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希望本文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能帮到你。
专题十三 2008冰雪灾害

专题十三2008抗击冰雪灾害一、风雪灾害概况2008年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中国部分地区。
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持续数天的冰雪灾害,主要发生在从来少雪的南方。
南方部分地区电网垮塌,铁路供电中断,京广南段(衡阳-郴州段)、沪昆西段(鹰潭-向塘段)出现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广州站和京广沿线车站旅客大量滞留,铁路运输面临极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据民政部透露,截至2月12日,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二、众志成城,抗击灾害1.民政部:五项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救灾和市场保障指挥部指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介绍,在这次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公路铁路滞留旅客将近400万人次,其中纳入到民政部门配合交通和铁路部门给予临时救助的是190多万人次,这项救助工作主要是采取临时发放食物、饮水、提供御寒衣服的方式。
为此,民政部会同财政部超过以往的救助范围,把受灾群众救助和滞留旅客救助工作有机结合,安排了3.3亿元的应急救助资金,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把滞留旅客的救助工作做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在灾害发生之际,及时了解核查上报灾情,保证对救灾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二是启动对受灾群众的应急转移安置工作,把居住在危房中或发生房屋倒塌损毁的受灾群众,及时转移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和安全的住所中。
三是为受灾群众提供御寒衣被和食物等应急帮助。
在整个灾害过程中,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调动储备物资和临时采购,向受灾群众分发棉衣被900多万件(床),民政部在中央本级协调军队和有关方面调拨运送了198.8万件衣被,为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群众雪中送炭,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四是及时排查核实民房倒损情况、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农业受灾情况,其中包括林业,为抢险救灾、增强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提供了依据,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第一篇: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2008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受灾害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时值春运高峰,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湖南段被冰雪覆盖断路,积压了大批车辆,受困者有的长达十几天;广州、杭州等地的火车站大批旅客滞留,许多旅客不得不留在当地过年。
几十万子弟兵和武警战士,数十万警力,18万电力抢修人员,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
投入人员之众、物资之多,为1998年抗洪以来所仅见。
截止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受灾较为严重。
一.本次抗灾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领导重视,靠前指挥。
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充分证明了领导重视,深入一线,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二是必须坚持军警民携手,共同抗灾救灾。
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根本性因素,充分证明了应急管理工作中军地协同作战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最有效途径。
三是必须坚持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救灾合力。
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基础性因素,充分证明了及时启动应急联动机制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四要在2008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抓好“一案三制”、“一网五库”建设;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抓好应急宣教培训工作;抓好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设;抓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抓好应急管理区域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年南方雪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2008年中国雪灾2008年中国雪灾流停留不动,导致北方冷空气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10] 在冷空气来袭的同时,来自南亚、东南亚的暖湿空气又源源不断向华南地区输送,冷暖气流在华南、江南一带交汇,导致罕见的长时间、兼大范围低温雨雪。
不过,专家强调,中国遭罕见冰雪灾害天气是多种因素造成,拉尼娜不是唯一祸因。
2008年1月大雪后的湖南省耒阳市市郊的大雪,大雪后的南京市区路面2008年1月的电力工作者政府应对措施篇二:2008年雪灾对我国南方农业的影响2008年雪灾对我国南方农业的影响摘要分析了2008年雪灾对我国南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2008年雪灾;南方;农业;影响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发生的50年难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公路、铁路交通,供电、供水、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雪灾给农业带来的影响尤其严重,其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品种多,为历史罕见。
笔者拟从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养殖业4个方面综述该次雪灾对我国南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减灾提供借鉴。
1 种植业我国农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的稳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雪灾后,截至2月14日,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亿hm2,其中油菜、蔬菜、果树、茶树、甘蔗、马铃薯等农作物均遭受冻害,油菜、蔬菜、柑橘和小麦等作物受冻程度较重。
各种农作物成灾584万hm2,绝收175万hm2,其中油菜成灾185万hm2,绝收41万hm2,损失油菜籽约180万t,油菜受冻较严重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橘等果树受灾万hm2,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陕西、重庆、浙江、福建等地的果树受到冻害,特别是柑橘,高海拔、高纬度的柑橘园受害最重,出现枝条断裂、树体冻伤的情况。
灾情最重的湖南、贵州、湖北、江西4省的作物受灾面积达524万hm2,占全部受灾面积的75%左右。
下面介绍南方地区油菜、柑橘、小麦的受冻情况:油菜油菜各主产区受灾程度并不相同。
其中,湖南、贵州和江西油菜受灾严重,超过80%的油菜受冻,成灾面积达到40%,预计平均单产将较2007年下降30%以上。
湖北、安徽和四川部分地区油菜受灾,江浙地区油菜灾情较轻。
湖北农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该省油菜受灾面积超过万hm2,占播种面积的%。
而江苏南部地区迟播油菜受到较大影响,超过30%的油菜受灾,浙江油菜受灾面积达万hm2(约占播种面积的20%),成灾万hm2。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部专家张立伟预计2008年油菜籽单产将会出现下降,因为冻雨造成湖南、江西和贵州油菜单产明显下降,而湖北和安徽油菜受灾虽然较轻,但由于冬前苗情较差,预计单产也会有所下降,故全国秋冬种油菜平均单产将会明显低于2007年水平。
但张立伟仍预计2008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与去年持平或略增。
他认为,虽然全国秋冬种油菜单产将出现下降,但由于播种面积大幅增加,春播油菜面积也有望出现增加,如果后期天气正常,2008年油菜籽总产量仍可能会出现持平或略增的局面。
柑橘2008年2月18日,国家柑橘产业首席科学家、华中农大校长邓篇三:2008年雪灾原因分析一、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以上。
小小的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
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 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1)西风带。
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
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
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
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
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
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
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
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
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二、局部分析1. 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
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势必造成大量降雪。
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之一。
(1)湖南。
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湖南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在湖南。
(2)广西、贵州。
云贵高原过去一直就是同时受到南北两股气团的共同影响,只是今年的强度特别大,过于湿润,又过于寒冷,造成严重的凝冻,冻雨。
(3)北方。
过去印象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然没变,东北主要受到北方的干燥冷气团,所以降雪量没有太大变化,从卫星云图上看这几天基本没怎么下雪。
倒是西北地区由于强大的西风带来了大量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雪较常年偏多。
三、降雪对南方的影响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
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这里主要同严寒的北方进行对比分析。
1.冻雨。
现在南北地面温度都长时间低于0℃。
但北方是从低空到高空都是稳定的冷空气,所以降下的都是雪花。
南方由于冷空气势力已经有所减弱,暖空气势力又异常强大,因此在1500米至3000米上空形成一个温度高于0℃的暖空气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温度又低于0℃。
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
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
如此,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融化成雨滴,接着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冻雨。
2.结冰。
北方落下的都是雪,而且由于温度低,落地不融化,所以不会结成冰。
即使白天温度高融化了,由于北方完全受极干燥的冷气团控制,融化的水很快就会蒸发,又回到空气中,地面总是干的。
树上,电线上结冰十分罕见。
而在南方,当冻雨落在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由于物体温度都低于零度,所以立即冻结成冰凌。
降下的雪花在白天温度高于零度时表面上的冰会有所融化,但由于受到暖湿气团的控制,湿度极大,根本蒸发不了,冰水还是留在地面物体上;到了晚上,温度又下降到零度以下,水立刻又结成了冰。
3.降雪量。
北方看似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那不怎么厚的雪是整整一个冬天积累的,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极干燥,所以每次下雪并不多,总是小雪、中雪,也就是每小时只下5毫米左右的雪。
一个冬天总共才下了几厘米的积雪。
南方本来湿度就高,再加上拉尼娜带来的信风,使得降雪量非常大,湖南、安徽常常是暴雪,一小时就下14毫米以上的雪,现在很多地方积雪竟然厚达20多厘米,远远超过了北方一年的降雪量,所以南方的雪灾更严重。
4.由于超重引起的冻害。
北方的降雪不易结冰,所以电线、屋顶上虽然有落雪,但一旦积累到体积过大、无法保持平衡时,就会自动从电线上落到地面上,所以电线表面只会留有少部分积雪,对电线的强度影响并不大,不至于超过电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会压塌屋顶。
南方的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落在电线上的雨雪,晚上一结冰,就将电线牢牢的包裹住,冰就固定在电线上,这样每一天冰都可一层层的将电线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像树木年轮样的情况,积累几天,这个厚度就不容忽视了,看新闻说电线上冰的厚度超过电线直径的两倍,铁的密度是7,冰是,也不算小了,相当于电线二分之一的重量压在电线上,电线自然承受不了,最终断裂。
屋顶、高压线的铁塔都是这样被厚厚的冰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最终倒塌,这种情况主要就发生在湿度极高、温度较低的南岭山脚下,所以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
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是结冰,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
电线水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异常的低温,所以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缩的紧绷在铁塔之间,强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严重瘫痪,郴州已经连续5天断水断电,特别是京广铁路韶关到郴州段。
电力机车没有电,可以换内燃机车,但信号灯也没有电,道岔也没有电,所以哪怕是内燃机车,也只有慢慢的靠眼睛看路边的人工指挥通过,道岔也都必须有人工搬,这使得内燃机车在这一段根本跑不出平时的速度,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