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2018-02-10 09:36

据研究调查指出,多数听障儿童的语言技能往往低于正常儿童。实验证明15岁道20岁以上的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于或低于正常儿童五年级(13岁)的水平。此外,只有10%的听障显示可以达到初中二年级的阅读水平。导致缓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三个因素最为关键,一是听力损失程度,二是听障出现的年龄,三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环境。

一、听障儿童的语言环境与正常儿童有着根本不同

听障儿童获得语言与正常儿童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多数听障儿童来说,如果他们的父母也是听障人,用手语的自然对话情况也许与正常儿童的一样,但是手势交流与视觉交流(如读唇)的相互混合都会影响后期儿童的语言发展。大多数听障儿童的父母是非听障人,也不懂手语。因而父母与儿童互相交流的作用在听障儿童语言获得中就更为复杂。很多听障儿童都是在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以后才学会手语,他们的语言并非从父母那儿得到,而是从伙伴那儿学来的。

二、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方法存在争议

在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上有些争议。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种学习语言的方法论。

(一)采用先听说后读写的方法:即首先强调说与理解能力,因此这两方面是社会交际的最重要方面。这一方法包括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读嘴唇理解语言(读唇),以及充分利用儿童残缺不同的听力。

(二)坚持教授正常语言:即只教听障学生读唇技能,也不允许用口语的混合。这一方面法论的理由是任何手势交流与视觉交流(如读唇)的相互混合都会影响后期儿童的发展。另外,手语交流较其它都容易,因而会导致儿童无兴趣继续学习其它语言技能。

(三)教授手语:即一种专为听障人设计的手语。理由是听觉受损坏的儿童的视觉与触觉较常人更为敏感,因此,手语对他们更为适合。这种方法也较易使听障儿童不能与其他正常人交流,因而产生距离。

(四)综合交际法:即各种交际方法都让听障人使用。对有些人来说,综合交际法即是手语及口语同时应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强调先学会手语然后将手语做为基础去获得其它形式的语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听障人学习口语(指依赖听觉的语言)的方法论占主导地位。近几十年来,综合交际法逐渐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

总之,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到以下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1﹒听觉受损程度;2﹒父母是否同属听障人士;3﹒接触语言的年龄及接受语言训练的持续性。此外,这些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三、听障儿童阅读与写作存在困惑

听障儿童的手语能力虽然能够发展很快,但是一旦到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阶段,就不那么乐观了。据一些研究指出,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一般远落后于正常儿童。研究者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聋哑儿童的调查,发现一般15到6岁的听障学生只有9岁左右正常儿童的阅读能力。这种类似情况在新西兰、瑞典以及丹麦均有,这似乎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通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听障儿童的语法系统与正常儿童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听障学生的错误不但忽视正确答案,而且还将一些不合语的句式认为合乎语法。语言系统与正常儿童有不尽相同之处,写作能力自然校正常儿童低。真正的写作问题是因手语系统不同而呈现不同。手语使用者的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尽相同,因此,语言转移现象出现在写作语言上。

学习手语及口语的听障儿童,尽管运用与汉语同样的语法系统,但由于在大脑中的表现形式有区别(在正常儿童主要以语音形式,而听障儿童则以手势形式),因而影响到听障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如果听力受损为轻度,儿童的成绩与正常的类似。但是如果听觉受损严重,其成绩就低得多。研究者认为用语音形式记忆的听障儿童通常较易发展阅读及写作能力。听障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能否将语言在语音上与外形上的特性应用在阅读写作上。因此,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在阅读中学会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但这种能力对听障儿童更为困难。

四、听障儿童交际能力与正常儿童不同

由于大部分听障人的交际是面对面的交际,其它形成的交际则很少应用,例如电话交流,隔墙交流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交流告诉我们语言的应用因场合而异。但是听障人是与非,听障父母的交际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这种不同甚至在婴儿期就存在。研究者发现听障儿童的父母常较多地运用命令性控制性语言。此外,听障儿童与非听障母亲的交流也往往是单向的,不同于正常儿童的语言环境。由于听障儿童的父母常用指示性语言,因而使儿童本身较被动,最终导致母亲不再与听障儿童进行正常的会话交流。而用手语口语相结合的交际方式的母亲孩子较仅用口语的母亲孩子会话交流要频繁得多,而且相互合作也较多,对听障儿童的交流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0-1岁儿童的语言发展 在这一阶段儿童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大量发声练习掌握语音系统。将婴儿发音的多少以及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简单音节阶段(出生-4个月) 在最初的两个月发的都是单音节,而且都是元音,如【a】【o】【】双元音【au】【】;到第三四个月开始发出辅音,而且能把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如【ha】【kou】,还出现了个别双音节。这个阶段发出的多是韵母如:a、ai、ei、e、i、ou等这些音,声母很少出现。 孩子在这个时期当他吃饱了而且舒服时就会发出一种咿咿呀呀的声音像是a-a-a、e-e-e、ou-ou-ou、hei-hei等,有时妈妈们会根据儿童的不同哭声辨别出孩子哭的原因如:婴儿在饥渴时哭声响亮,短促有规律;需要爱抚时哭声笑且哭哭停停。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这个阶段新增了【u】【i】等单元音,和【uei】【aei】等复合元音,出现了声母如:b、d、g、p、n、f等,经常发出连续音节如:hei、heng、bu、ge,有些音节和词音很相似如:ma-ma、ba-ba等,成人将这些音与具体的事物联系,使音具有意义。 辨别能力增强,对说话时表现情感态度的语调十分注意。4个月的婴儿能够辨别愉快和冷淡的语调,6个月同时感知愉快、冷淡、愤怒,并且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语言交流倾向。如婴儿常常对着玩具或是镜子里的自己模仿成人的发音。 3.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 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如hei-hei、ou-ou-ou、jie-jie等,当说爸爸下班了ba-bu

9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理解成人的语言,并可以用表情、动作等对成人的话语做出反应。如:问婴儿电话在哪儿,他就会把头转向电话。还能够执行简单的命令如成人说跟阿姨再见,婴儿就会挥挥手。 10个月已经能够模仿标准发音如爸爸、弟弟等。 (成人要给与婴儿丰富的语音刺激如放音乐、讲故事等,并经常与婴儿对话比如在穿衣服的时候说宝宝乖伸出小手来,当婴儿伸出后要表扬会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听障儿童语言训练

一说到听力障碍,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耳聋。没错,耳聋虽然也是听力障碍的一种,但它不能等同于听力障碍,也不能代表听力障碍。 关于听力障碍的问题,其实每年的世界爱耳日都会有很多人来进行科普,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听力障碍离自己很远,因而并不关心。 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看到这里,你还会认为听力障碍与你无关吗?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

减退。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 所以耳聋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听力障碍,大家要注意区分这个概念。那么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是导致孩子听力障碍的一大因素,而且遗传性的耳聋占据了耳聋病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据,并且大部分都是难治疗的感音神经性的耳聋,所以如果是家族耳聋的夫妇,在怀胎的时候应该做产前的检查,好采取措施干预。 2.孕期的感染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听力障碍的原因之一,比如风疹或者是麻疹疾病等等,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所以在怀孕之前,一定要做好疫苗的预防工作,而且如果孕期出现干按的话,治疗时选择药物也要注意。 3.药物和化学制剂致聋,药物致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我国听障儿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化学制剂:一些工业化制剂如铅、汞等损伤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6个月 1.微笑或发出声音。 2.喃喃发声(这些音多为无意义的)。 3.头会转向声源。 4.会对别人发出声音(好像在说话、呼叫,但无词语出现)。 5.用哭声、看着父母、以手拨弄,抓、丢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1周岁(12个月) 1.牙牙学语(好像在说一串话或者单词)。 2.会有类似说话的语调出现。 3.能用手势、动作沟通(例如:指东西、点头、摇头)。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不可以、过来、给我、再见等等). 5.会随音乐摆动。 6.会试着引起他人的关注. 7.会注视物体或图片 8.正尝试模仿 1周岁半(18个月) 1.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懂多一些的词语指令。 2.会说简单的单词(例如:爸爸、妈妈、抱、不、DE WU(方言:喝水)车车等)。 3.能听懂许多物品的名称(大人说一物品,宝宝能去拿,或者了解那是什么). 4.听懂简单的指令(坐下来、出去、过来等等……) 5.宝宝经常重复自己所听到的或已经会说的词汇. 2周岁(24个月) 1.会模仿环境中的声音(猫、狗叫,汽车喇叭声等等)。 2.会说30—-50个词语。 3.使用词语表达意愿多过用手势动作去表达. 4.会称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5.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 6.会将自己会说的词语进行组合.(例如:爸爸抱、宝宝吃等) 7.会尝试问问题。(有时说,有时做动作表示) 8.会回答问题或轮流对话。 2周岁半(30个月) 1.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 2.词汇量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词语出现。

3.能说简单句(例如爸爸买车车,宝宝要这个,宝宝要嘘嘘等)。 4.当大人没听懂或不明白他的意思时,会生气. 5.了解日常物品的功能(例如:问宝宝用什么东西吃饭时,会指着碗筷等). 3周岁半(42个月) 1.了解长句子或复杂句,且能正确回答或反应。 2.会听从连续2-3个简单指令.(例如:到厨房拿碗,放在桌上;衣服裤子脱掉,过来洗澡 等) 3.会说自己的名字、姓氏。 4.会用复杂句表达意愿.(有时会用错词语) 5.能与小伙伴合作玩游戏. 6.能简述刚发生的事情. 7.会专注于某件事上几分钟。 8.会使用很多词语。 9.多数人都能听懂他的话。 10.话语中会夹带形容词、副词出现。(例如:大、很多、里面、这个等等)。 4周岁半(54个月) 1.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2.能进行日常的对话。 3.能认识一些颜色,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4.会从1数到10。 5.发音正确,口齿清晰. 6.说话不太有重复、结巴的现象. 7.能使用恰当的句子应对或回答问题。 7周岁(84个月) 1.能跟上学校的进度、会读会写。 2.能记得学了什么及已学到的知识。 3.语言能力发展完成、口语流利标准。 4.发音均正确。(构音无障碍) 5.能像大人一般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6.能与小朋友互动,且其社会化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与标准。 10个孩子中,约有1个就有语言问题,且多为构音障碍. 4周岁前,宝宝有构音问题,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可继续观察。

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的特殊儿童。国家对3-6岁的听障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全新康复教育理念的医教结合应运而生。所谓医教结合即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听障儿童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 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提高康复水平,关键是残障儿童的康复。作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基础的残障儿童康复工作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医疗和教育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什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呢?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比皆是,医教结合也顺应当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引入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手段,融入多种新的相关技术,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式康复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听障儿

童健康全面发展。“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教育的理念。关爱尊重每个残障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能上学,而是能上好学。为每个残障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的康复发展需求,使之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具有一片爱心,不仅仅是从事“慈善事业”,而且必须具备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手段和专业康复训练技能,将特殊教育作为“科学事业”为之奋斗。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老师。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医教结合的全新康复教育理念。每位特教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2、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 老师们不仅要在我们组织的教学中,比较系统的了解每位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病因和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对策,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为听障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改进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采取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信息量又可以弥补听障儿童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康复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握住幼儿语言发展与运用的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敢说、爱说、能说”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语言;沟通;发展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幼儿在受到尊重与爱护时,都愿意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会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产生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拥有自信的孩子,在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的体验后,更能激起“敢说”的欲望。因此,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一)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的话语权 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孩子话多时,有的家长厌烦孩子“多嘴多舌”;当孩子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有的家长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而有的老师就可能认为是个别孩子“起哄”的结果,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服从、话少的“乖孩子”,能得到成人更多的赞誉;持反对意见、爱辩驳的“多事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惹人爱。可见,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减弱,欠缺语言交流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说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尊重与维护儿童话语权对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拥有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要创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要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说话的中心位置,确保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同时自觉担负起向家长宣传“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的责任。只有成人共同尊重幼儿话语权,幼儿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二)蹲下来倾听,呵护幼儿表达的愿望 蹲下来的动作很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却是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着我们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也是我们对幼儿话语权的一种肯定态度。当我们选择俯身下蹲、与幼儿的眼睛平视时,我们还应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时他们大多数就会高兴地说出想说的话。与此同时,我们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断、不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华声听力优利康 语言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1、语言是工具。语言帮助儿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2、语言具有调节功能。语言可以控制和指导儿童的行为,其道理如同“君子动口有动手”。3、语言促进相互交流。用语言和周围的人沟通,传递思想,获得信息,有利于成长。4、语言可以表达个人的意识,创造自我天地。5、语言能够传播知识,促进儿童的学习。语言专家说,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4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个月) 4 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

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瓜,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钉”、“球”、“狗”等。 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个月)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评估表

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评估表 静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1.学生姓名:___________ 性别: 口男口女家中兄弟姐妹 数:_________ 2.出生年月日: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实足年龄:____岁_____个月 3.残疾类别: 口自闭症口智障口唐氏口脑瘫口发育迟缓 4.教育经历: 口家教( 口自教口他教) 口普幼(口大口中口小) 口学前康复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 _) 口随班就读 (学校:_______________ _) 口特教学校 (学校:________________ ) 5.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父亲: 口不识字口小学口初中口高中(中专) 口专科口本科口研究生以上 母亲: 口不识字口小学口初中口高中(中专) 口专科口本科口研究生以上 6.父母职业:父亲: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 联系电 话:_________ 家庭住址: 7.有无口语: 口无口有(注:口言语不清晰口不能及时仿说口不能对话) 8.语言理解能力:口名词___个(实物___个,图片____个) 口动词___个(实景___个,图片____个) 口形容词__个(实景___个,图片____个) 口句子 (口能执行一步指令口能执行二步指令) 9.口语表达:仿说: 口字母口字口词(口叠音词口双音词口三音词) 口词组

口句子(口三音词句口3词4音以上句子口复句) 对话: A:口用单词回答口用词组回答口用完整句子回答 B:能回答的问题: 口这(那)是什么? 口做(干)什么? 口谁(什么)? 口在哪里? 口什么时候? 口怎么样? 口是不是? 口有没有? 口是(有)吗? 口吃(走.要……)不吃(走.要…..)? 口吃(要.走….)吗? 口:选择性疑问句口:为什么? 口:复杂问句 C:能主题对答: 口针对一件物品口针对一件事口针对图画故事 口针对一个动画片或电影\电视 阅读:A:口用词阅读口用词组阅读 B:名称词 (口实物口图片口汉字) 动作词 (口图片口汉字) 形容词 (口实物口图片口汉字) 描述:A:口用单字描述口用词描述口用词组描述口用句子描述 B:能描述: 口实景( 口单口连续) 口实物( 口单口连续) 口活动( 口单口连续) 口动作图片( 口单口连续) 口物体类别( 口单口连续) 口功用( 口单口连续) 口特性( 口单口连续) 讲述: 口背诵儿歌口背诵古诗口讲故事 口讲述由3-5幅图组成的故事 口用三个以上句子讲述一副图画内容 口讲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

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

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培建目标

听觉能力培建 目标1:声音的有无及声源定向 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关且熟悉的,有意义的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源。 例:自然声、玩具声、家用电子设备声、人体声、语声、音乐、歌曲等 目标2:闭合水平感受声音差异 教学内容1:差异较大的自然声 例:“电话”声、“敲门”声 教学内容2:时长、频率、振幅等各方面差异不同的语音模仿声。 例:各种动物叫声,表示时长喵喵喵、嘎嘎嘎;表示频率叽叽叽、汪汪汪;表示振幅喵~(大声)、喵~(小声) 教学内容3:说话声:男、女声,小孩声。 目标3:闭合水平超音段音位辨听 教学内容:辨听被模仿的各种交通工具或动物玩具的叫声。 目标4:闭合水平音节数量不同词语的辨听 教学内容:双音节词—单音节词三音节词—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例:孩子熟悉并已经理解自己“名字”声与别人“名字”声 目标5:闭合水平音节数量相同差异较大语音辨听 教学内容:孩子熟悉并已经理解多音节词汇发音 例:大老虎—小山羊—猫头鹰—白毛巾 目标6:闭合水平单音节词汇辨听 教学内容1:韵母辨听 教学内容2:声母辨听 教学内容3:同声母、同韵尾但不同元音的词 例如:攀pün-喷pyn 琴qín-裙qún甜tián-团tuán钟zhōnɡ-筝zhynɡ (a-e;a-i;a-u;e-i;e-u)n;ng (in-un;in-?n;ian-?an;ian-uan; ?an-uan) 教学内容4:韵尾相同单音节词辨听(-n;-ng)。 例:针zhyn-林lín 铃ling-红hóng 教学内容5:辨别单元音、复元音+鼻音韵尾 例:拔-白a-ai;a-ao;a-ang;e-en;e-eng;i-ia;i-iu;i-iao;i-ian; (i-iang;i-ing;i-iong;u-ua;u-uai;u-ui;u-un;u-uo;?-?an; ?-?n) 教学内容6:辨别有相同元音或韵尾,但声母不同的音。 例:木mù-虎hǔ面miàn-剪jiǎn-剑jiàn 铃líng-饼bǐng 妈mü-塔tǎ梨lí-皮pí 教学内容7:辨听不同声调的单音节词。 例:妈-马亭-镜(声调1-3;2-4;1-4;3-4;1-2;2-3;1-2-3-4)等 目标7:半开放水平句子层次言语听觉辨识 教学内容1:辨识日常用语。 例:(1)打招呼(2)简单问题:“谁呀?这是什么”(3)简单是非问题(4)简单选择题(5)简单回应(6)简单指令(7)简单祝贺语 教学内容2:回忆句中两个关键词。 例:借助实物或图片表达熟悉的词(1)给我XX和XX (2)请把XX放在XX上

婴幼儿童语言发展的几个关键期

婴幼儿童语言发展的几 个关键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论:孩子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是多元智能中的基础智能。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学习、及各种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能力的好坏关乎幼儿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家长朋友们是否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准确的把握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对孩子学习语言的先期准备! 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为:语言准备期语言完备期 一、语言准备期:又称语言的预备阶段(1—3岁幼儿前期)。 语言发育第一期——单词句阶段:从孩子出生第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和表达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义。会用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自己的意愿。 语言发育第二期——多词句阶段:从第18个月到第24个月之间。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孩子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孩子运用两个或者三个不相关联的简单词汇代替表达完整句子的意思。外外,车车,意思是说:推小车去外面。 语言发育第三期——简单句阶段:24个月到36个月之间。这个期间的孩子词汇量明显增多,会运用逻辑性教强,含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子。 二、语言完备期:又称复合句的过渡阶段(3—6岁幼儿)。

这个时期的幼儿会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表达自己意愿,简单描述内心想法,发音正确,学会了组词成句的规律。但是简单句仍然在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岁数的增加,简单句被越来越多的复合句所代替。 为您的孩子的语言学习创设理想的环境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物品、事情或人,及时给予正确名称、定位。循序渐进的教会幼儿,不要心急。毕竟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多看、多听,时常走出家门,从多种场合体会和充实经验。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平等的心态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练习的空间。 一、家长不要认为刚出生的幼儿不具备语言功能,实际上刚出生的婴儿已具备相应的听觉和视觉。家长抓住时机,在孩子的卧室周围摆设色彩鲜亮的、带有声音的玩具。拿着玩具(或其他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反复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让孩子接触,抚摩,建立词汇的概念。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开始发声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继续“练习”。这个时候幼儿的发声是为今后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言发育的第一期(12—18月),医学上称之为回音期。因为这时幼儿的说话方式主要以模仿为主。如:你多大?孩子也会重复:你多大。这个时期家长应该让幼儿多听、反复听故事,好让幼儿建立自己的词汇库。 三、在语言发育的第二期(18—24月),又称称呼期。这个时期的幼儿知道物品各有名称,会把名称和相应的物品联系在一起。家长可以告之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咨询工作规范 第一条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 第四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咨询登记表(样)

第二章入园流程 第一条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 第二条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 第三条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 第四条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 第五条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 档;一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负责教师。 2、填写入园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 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样) 儿童基本情况:Array档案号: 门诊病历号(如康复机构自设有门诊部):______ ______ 填表时间(年\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民族__ __ 出生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住宅电话: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_ __

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评估表计分纸(谢斌)

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评估表 (记分纸) 儿童姓名______性别: __学校:评估日期: __年___月___日 PF1生理功能SS2语音能力 AT3 沟通态度 NL4 非言语 题号得 分 题 号 得 分 题号 得 分 题号 得 分 题号得分题号得分 1.1 1.9 2.1 2.17 3.1 4.1 1.2 1.10 2.2 2.18 3.2 4.2 1.3 1.11 2.3 2.19 3.3 4.3 PF1a 小计 1.12 2.4 2.20 3.4 4.4 1.4 1.13 2.5 2.21 3.5 4.5 1.5 1.14 2.6 2.22 AT3a 小计 4.6 1.6 1.15 2.7 2.23 3.6 NL4a 小计1.7 1.16 2.8 2.24 3.7 4.7 1.8 1.17 2.9 2.25 3.8 4.8 PF1b 小计 1.18 2.10 2.26 3.9 4.9 —— PF1c 小计2.11 2.27 3.10 NL4b 小计

—— 1.19 2.12 2.28 3.11 ———— PF1d 小计 2.13 2.29 3.12 ———— 1.20 2.14 2.30 AT3b 小计 ———— 1.21 2.15 2.31 —————— PF1e 小计 2.16 2.32 ———— ———— SS2a 小计SS2b 小计 ———— —————— 2.33 —————————— 2.34 —————————— SS2c 小计 ————PF1合计:SS2合计:AT3合计:NL4合计:

(续表) WS5词句能力 PA6 语用能力 CA7 会话能力 题号 理 解运 用 题号 理 解 运 用 题号 得 分 题号 得 分 5.1 5.35 6.1 7.1 5.2 5.36 6.2 7.2 5.3 5.37 6.3 7.3 5.4 5.38 6.4 7.4 5.5 5.39 6.5 CA7a 小计 5.6 5.40 6.6 7.5 5.7 5.41 6.7 7.6 5.8 5.42 PA6a小 计 7.7 5.9 5.43 6.8 7.8 5.10 5.44 6.9 7.9 5.11 5.45 6.10 7.10 5.12 5.46 6.11 CA7b 小计 5.13 5.47 6.12 ——5.14 5.48 6.13 ——5.15 5.49 PA6b小——

家庭中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家庭中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语言训练和学校教师进行的语言训练目的是一致的,但在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听觉是非常重要的,听力损伤不仅妨碍听觉障碍者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切断了许多学习的机会。通常,听力正常的人生活在语言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在听,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这实际就是学习概念及语言的机会。正常儿童在入学时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词汇量,而且词汇的意义都能理解;而听觉障碍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多半是依靠视觉范围之内的就不知道了,这样他获得的经验是片面的,而且许多事物都见过,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因此,学习说话对孩子的学业及智力的发展有好处。 1、从培养聋儿理解性语言开始。 聋儿理解性语言掌握的多少、理解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他的表达能力。训练理解性语言一般与听觉训练紧密相关,就是要建立事物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使聋儿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 2、积累丰富的有声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聋儿只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有声词汇,才能逐步进入自如表达的境地。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概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概念才能正确地表达。 ①从叠词教起。“帽帽”、“袜袜”、“球球”都是叠词。正常儿童随着呀呀血雨之后,即出现叠词。聋儿的说话训练也应从叠词开始。

②见什么、教什么、说什么。许多家长都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其实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带孩子去田间除草时,可以教孩子说草、锄头、土壤等等,给发自洗澡时,可以教他肥皂、水、毛巾、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干净、脏等词。 ③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直观地教聋儿说话。这是指导聋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 ④利用多种感官帮助聋儿掌握词的概念。如颜色、形状、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生、熟、苦、辣、香、臭等之类的词,可以让孩子亲自去体会,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加深发自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教感情方面的一些词,如喜、怒、哀、乐、哭、笑、美、丑、好、坏之类的词要结合情景或孩子的心理感受来教。 ⑤帮助孩子总结、归纳,形成抽象概念。如教聋儿把动物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把水果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并教孩子说动物、水果等词,使孩子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3、发展聋儿的有声语言。 ①扩展语言。扩展语言是由词扩展到句,由简单句扩展到复杂句子的一种方法,是发展聋儿语言的重要措施。其做法是由一个中心词开始,逐渐扩展成句。如“苹果棗大苹果棗明明吃大苹果”。 ②利用对话,发展孩子说法的能力。对话是聋儿有声语言交往的开始,也是训练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提问、交谈,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提问。在交谈中,家长要做出良好的反应,不可做出厌烦的表情。 ③看图说话和讲述故事。利用画面给孩子讲述简短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以培养孩子的复述和叙述能力。 在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给他们创造有声语言的环境,给予他们参与交往,使用语言的条件和机会。只有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反复练习,聋儿的语言才能得到提高。

听障儿童康复的原则

听障儿童康复的原则 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坚持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坚持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无论是临床或基础研究,还是长期的康复实践普遍证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 确保听障儿童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早期干预能够帮助听障儿童按照正常发展模式学习言语、语言,同时也可以为听障儿童的情感、认知等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健听儿童在出生前就已具备听觉能力和听觉经验,因此,听障儿童只有在出生后尽早接受干预,尽早接受听觉刺激,才能避免言语、语言等能力发展滞后。 听障儿童康复涉及听力补偿(重建)、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语言教育、学前教育等诸多方面,必须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由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言语病理师、学前教师等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协调实施。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康复的依据。听障儿童康复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听、说障碍本身,还在于承载障碍的主体处在幼稚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听障儿童的发展自然要受到儿童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开展听障儿童康复不能违背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追求速效、片面、表象的康复效果,应把听、说能力发展放在儿童发展的整体视野中考虑。 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全面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功能障碍,也需要消除物理及社会环境的障碍,更需要残疾人素质全面提高。同样,听障儿童要与健听儿童一样平等接受教育,全面参与社会生活除了要有良好的听、说能力,还必须有健康的身心以及全面的知识、能力。只有全面发展,具备全面参与和竞争的能力,听障儿童才能最终实现康复的目标。

家长是孩子的首个教师和终身教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长与孩子有先天的血缘和情感联系,家庭教育有强烈的感染性、渗透性,家庭环境、家长 的交流方式对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哈特(Hart)和瑞丝利(Risley)研究认为,家长的说话方式和言语丰富程度决定了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在专业人员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小时能对孩子讲2100个词(英语),在工人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小时对孩子讲1200个词,而在需社会福利救济的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小时只对孩子讲600个词。在经济社会条件较差的家庭中,家长不仅话语量少,而且话语质量不高,谈话中较少修饰和提问,经常忽视孩子的交流愿望。 综合以上听障儿童康复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到,听障儿童康复是一项强调抓“早”的抢 救性工程,是一项强调多学科、多技术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具备一般儿童的身心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殊需求。开展听障儿童康复必须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康复观指导下,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各种干预手段,整合促进听障儿童的听、说能力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听障儿童的放松训练与言语矫治

听障儿童的放松训练与言语矫治随着助听设备的不断更新、人工耳蜗听力重建技术的迅速发展,听障儿童的听力补偿和重建效果越来越接近理想,众多的听障儿童能及时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不管是佩戴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他们在康复训练中,都会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发音不够清晰,说话不够清楚。 这种表现是由于听障儿童的呼吸障碍、发生障碍、共鸣障碍、构音障碍和语言障碍导致的。 诱发发音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呼吸方式和放松能力,在这里,我们仅从言语障碍的最基本的放松训练方式着手,以2—6岁听障儿童的认知接受水平或感兴趣的行为方式安排游戏活动内容,通过行为动作的模仿和体验,共同分享听障儿童言语矫治的经验。 一、几种放松训练内容与游戏活动结合,达到良好效果。 1.肩部放松训练:主要通过站立位,分别将左右手臂最大限度地伸向上方,伴随一声长叹,结束动作。 游戏活动:一起摘果果 伴随着愉悦的音乐,几个小朋友一起手提果篮摘苹果,左右手交替着摘苹果,分别放入自己的篮子中。 2.颈部防松训练:主要通过站立位,头部随重量自然迅速向前低下,下颚迅速触及胸部位置,然后将下颚缓慢上抬至头部恢复正常直立位。(同样后倾、左侧位倾倒、右侧位倾倒)

游戏活动:小熊睡着了 几个小朋友戴着小熊头饰,来到大树旁捉迷藏,他们玩儿累了,坐在大树下,他们困极了,头一会儿垂到前胸,一会儿向后仰去,一会儿又左右侧的倾倒。 3.声带放松训练:深呼吸后,双唇紧闭,随后双唇震动并带动声带震动,发“嘟”的音。 游戏活动:开摩托车 儿童头部做低下、仰起运动,同时唇部震动发出“嘟——嘟——”音,摩托车开走了。在发声的同时,头部随之再次向前后,左右方向扭动。 这一方法实际上也是呼吸训练与声带训练的综合。 4.构音器官放松训练:通过咀嚼训练来增加发音器官运动的灵活性。 颌部运动:可以引导儿童想象口中嚼了一块儿口香糖,让儿童张开嘴,大幅度的做咀嚼运动和下颌运动。 口唇运动:引导儿童闭上双唇,通过大幅度地下颌运动来进行同样的咀嚼运动。 舌部运动:引导儿童闭上双唇,用舌尖“洗刷”牙齿外表面,舌尖需从上牙外表面向下牙外表面分别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和逆时针旋转运动。 软腭运动:交替进行软腭的高低运动,通过哼鸣的相近位置的鼻音和塞音以及哼鸣在鼻音和塞音之间的高元音来实现。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纳德曾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能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和开发幼儿语言智能的潜能。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必须有能力认识到幼儿在幼儿语言学习中呈现出来特点和规律。 一、完整性 语言的完整性,既指语言结构形式的完整,也指语言发展过程的完整。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来的方式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学习。当幼儿学习某一事物时,语言感知系统里的听说读写因素会完整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语言学习的完整性特点,在发展幼儿语言时,不仅重视幼儿的听说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 二、主动性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语言是发展而来,而不是教出来的。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整被动的。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着进行表述。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主动理解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 三、有效性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知事物的过程相联系,并且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往往又伴随着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据研究发现,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正确的”或者是“标准的”,而是连接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只有当他们的语言学习在生活沟通中运用上,即能够运用语言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时,这种学习对幼儿而言方能产生意义。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语言,脱离了情景的语言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做各种游戏和活动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个人生活体验,使幼儿在表达语言时有迹可循,有话可说。 四、整合性 语言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符号的学习过程。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其他学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运用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培养幼儿对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平等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构造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民主平等的。学前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点在于:由于幼儿的年龄低,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要掌握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据此精心地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并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并能转化为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和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