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类接触关系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晚侵入体中沿边缘带见到长石斑晶大 体平行接触面分布;
(4)两侵入体岩石成分发生突变。 混染带
(5)两侵入体岩石结构快速变化:矿物形态; 矿物粒度;岩石中斑晶大小含量等。
(6)两侵入体岩石色率的快速变化。
平行接触带的黑云母条带
三、花岗岩类深成岩体构造填图
(一)目的 研究岩浆运动的性质和花岗岩就位机制。 (二)基本内容 1、岩体的轮廓和三维几何形态 2、深成岩体的内部构造 (1)组构 (2)岩石类型的分布 (3)节理和断裂 3、围岩构造
石中造岩矿物、浅源包体、深源包体等的形态、大小及其相互排 列和优选方位所造成的构造型式。它们呈面状定向排列叫叶理, 沿一定方向成线状排列叫线理。但存在不同观点:
叶理和线理是一种原生组构,是晶体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定向 排列,分别叫流面和流线。(H.Closs)
叶理和线理都是在应力作用下韧性变形产物。(Berger&Pitcher)
1、沉积接触
(1)上覆沉积岩层中无接触变质,产状和形态未受干 扰;(2)深成岩体与上覆沉积岩之间有古风化壳或侵 蚀面,在上覆沉积岩底部的沉积物中带有该深成岩体的 砾石或某些矿物碎屑;(3)上覆沉积岩层理平行于接 触面;
2、断层接触 (1)接触带上有断裂标志,
如挤压、破碎痕迹、擦痕、 糜棱岩带、片理化带及断 层角砾岩带等现象; (2)破碎同时伴随有重结 晶作用、各种热液蚀变、 甚至矿化; (3)深成岩体中的叶理、 线理、脉岩或矿脉也都可 被断层切断; (4)接触界线一般平直, 围岩可切割深成岩体中不 同岩石单元或不同的岩性 带。
这种侵入关系的形成是在先期侵入体开
始固结,局部仍处于液态,被后期侵入体 侵入形成;岩石中斑晶的大小和丰都的循 序快速变化等等。
本次填图采用“时代+岩性”表达,这种 接触关系建议采用“相变接触”。
主要标志:
(1)在早、晚两侵入体之间发育有1~2m的 混杂带或混合带;
(2)在晚侵入体中边缘带见到黑云母条带大 体平行接触面分布;
(二)深成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
超动型侵入接触关系—不同时代多次岩浆事件 形成的不同岩体间或同时代多次岩浆事件所形成 的不同深成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 。 1、晚形成的深成岩特点: (1)具细粒边和冷凝边; (2)有岩枝穿入早期岩体; (3)有早期深成岩体的捕虏体、捕虏晶等,又是发 育有“火成角砾岩带”; (4)边缘具流动构造、变形构造。 2、早形成的深成岩特点: (1)出现烘烤边、蚀变带或热变质现象; (2)被晚期深成岩体切割,完整性遭到破坏,出露 残缺不全; (3)所含矿脉、岩脉、断层到接触面突然中断,不 通过晚期深成岩体,接触面上无其他断层标志。
变形构造可以由侵入动力造成,而流动构造也可以是外部诱导的变 形作用的结果。(Castro&Paterson)
原生和次生构造不肯能够有严格界限。(洪大卫)
一、接触关系调查的目的及任务
1、确定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时代 及其形成的先后Baidu Nhomakorabea序;
2、研究接触带的类型和特征; 3、对于填图,可以确定岩体(或
填图单位)间的界线位置、形成 的先后次序、岩体产状、成因及 为寻找某些矿床提供线索。
二、主要的接触关系类型
(一)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急变接触 (1)沉积接触 (2)断层接触 (3)侵入接触 2、渐变接触
总之,接触界面两侧岩石类型、 色率和结构、构造等差别大,呈 截然变化,根据接触面两侧所表 现出来的上述特征。
平行接触面的叶理
冷凝边
岩枝
捕 虏
岩枝

冷凝边
(三)深成岩体内部的接触关系
1、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一次岩浆事件所形成的深 成岩体内部多次脉动之间的序次。 先后两个侵入体形成时差比较接近,温、压条件 类似,先形成的侵入体已基本固结但仍热的条件 先形成的侵入接触关系。
(1)沿接触带断续发育伟晶岩囊包体,或由粗大的 长石、石英组成不连续的似伟晶岩带,宽度一般 数十厘米不等,长石、石英晶体的生长方向指向 晚期侵入体;
(2)由于核部岩浆浸蚀或顶蚀早期外壳已固结的岩 石,因而在接触带形成“火成角砾岩”带,实际 上是晚期侵入体中有早期侵入体的捕虏体,由于 两者温、压条件基本相似,早期侵入体虽然已初 步固结,但由于刚刚凝固,被晚期岩浆上涌而冲 碎,形成不宽的类似“角砾岩”的带状分布。其 中所谓“角砾”是早期侵入体的碎块,而胶结物 是晚期侵入体的成分。
3、侵入接触
(1) 深成岩体的内接触带 常发育较细粒的冷凝边或冷 凝带;(2)岩体内或与围 岩接触处的围岩俘虏体; (3)有岩枝或与深成岩体 有成因联系的脉岩、矿脉等 穿入围岩;(4)某些深成 岩体的边部发育有流动构造、
变形构造,它们大多平行于 接触面;(5)外接触带烘 烤及接触变质现象,远离岩 体减弱和消失。
4、渐变接触或过度接触 在某些变质岩区中酸性侵入体与围岩接触,
热变质不明显,经常出现宽度不等、规模不一 的“边缘混合岩带”,有人称这种接触关系为 “交代侵入接触”。
深成岩体与围岩之间界线不清,呈逐渐过 度的接触关系,一般发育在深变质岩区。
主要由于在围岩中发育大量的钾长石斑晶 (即“长石化”)所引起;同时,也是因为岩 体和围岩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保持相同的定 向构造,被认为是花岗岩化。
(3)核部岩浆上侵可穿过外部固结壳后直接侵入围 岩而形成穿切关系,可以见到清楚的侵入接触关 系;
(4)有时可以在晚期侵入体一侧见到有非常窄的冷 凝边。
似似伟伟晶晶岩岩
晶 侵体 入晶 侵生 体体 入长生 体方长向方指向向指晚向期晚期
“侵入角砾岩”带 “侵入角砾岩”带
2、涌动型侵入接触
这种接触关系宏观上表现为两个侵入体 之间找不到清楚的接触界面,通常在1~ 2cm的短距离内能见到岩石成分和结构的快 速变化,即两个侵入体之间以宽度不同的 接触带相接触。
就位机制:花岗岩浆从其源地上升、运移直到地壳上部它现在所 在位置和空间的全部动力学过程。
1、岩体的轮廓和三维几何形态 根据深成岩体的基本特征、在圈定侵入体基础上,研究其大小
和形态、接触面产状和特点以及个相邻侵入体之间的关系。
2、深成岩体的内部构造 (1)组构:深成岩体岩石全部组分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即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