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氮、渗碳工艺与操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渗碳工艺(气体渗碳——煤油):

渗碳钢的碳含量一般在0.12%~0.25%之间,其所含主要合金元素一般是铬、锰、镍、钼、钨、钛等。

○1把炉温升到800℃左右,断开电源打开炉盖,放入装好工件的工装,关闭炉盖升温到930℃左右。在升温过程中,打开风扇及煤油阀门,以每分钟160滴的速度滴入炉内,进行排气,同时打开试样孔和排气管并点燃排气火焰。排气时间一般为60~80分钟(保证温度到渗碳温度还要排气30分钟左右);

○2当火焰为鸡蛋黄颜色时开始强渗了,此时要加大煤油的滴量,按每分钟180~200滴。在强渗时就可用放入试棒(含碳量少的材料,尺寸Ф8×100mm),关闭试样孔,炉压保持在6~10格——渗层深炉压取高值。渗碳速度一般按0.15~0.2mm/h来计算,如要渗层深度为0.8~1.2mm,则强渗时间为6小时,提前在强渗设定时间结束前半小时,取出试棒,观察渗层深度(试棒渗层深度一般为工件的一半,这边渗层深度靠操作工的肉眼加经验判断),深度够在强渗结束就可以开始扩散,否则增加强渗时间;

○3扩散期温度不变,减少煤油滴量,按每分钟100滴,一般扩散时间为60~90分钟,作用是均匀工件表层的碳溶度;

○4扩散期结束开始降温,此时断开加热器,降温到810℃左右,并在此温度保温10~20分钟。降温期减少煤油滴量,按每分钟60滴。保温结束时断开加热器,关闭风扇,打开炉盖,用行车吊起工装,垂直进入温度为50~70℃的油中冷却,冷却时上下左右轻轻摇动工装,一般冷却时间为10~20分钟左右,吊起工装时也要注意工件出油的温度。

○5冷却好的工件要在半个小时之内(防止工件开裂)进行低温回火,温度一般在160~190℃(由硬度要求而定),保温时间2小时左右出炉空冷。

在渗碳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火焰形状,正常的火焰是:火焰呈金黄色,无力不熄灭(断续熄灭,说明水气高了),火苗无黑焰和火星,火苗长100~150mm;若火苗出现火星,说明炉内炭黑过度;火苗过长、尖端外缘呈亮白色,说明渗碳剂供量过多;火苗短、外缘呈浅蓝色并有透明,说明渗碳剂供量不足或炉子漏气。

渗碳过程:煤油→滴量管→罐内→U型管→排气管;

当液滴直径分别为3、3.5及4mm,滴速皆为200滴/分钟,计算结果表明其流量分别为2.82、4.5及6.72毫升/分,相当于1:1.6:2.4。一般以每100平方厘米的渗碳面积滴入1.0~1.2cm3/h的渗碳剂为宜。

气体渗碳工艺:

1,加氨渗碳,在渗碳气体中通入一部分氨气,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由于通入氨可以减少碳黑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NH3分解产生的氮可以加快碳原子的吸收和扩散,缩短渗碳时间。一般是在井式气体渗碳炉的滴管上装一分管,通入2.5~5%的氨即可;

2,煤油(或丙醇)+甲醇的分段渗碳,根据渗碳过程中不同阶段及不同渗剂的性能特点,联合使用煤油(或丙醇)+甲醇进行分段渗碳,在渗碳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渗剂和滴量。

由于甲醇裂解温度低,产气量大以及不易形成碳黑,所以在排气阶段的前期(900℃以下),单独滴入甲醇,以尽快排除炉内的空气。在炉温高于900℃后,煤油已能充分热解,在正常滴量下也不致形成大量的碳黑,为了更快的恢复炉气活性,改滴煤油,继续排气。保温期可以减少煤油滴量(分解吸收平衡及避免形成碳黑),扩散过程总是慢于吸收过程的特点以及为了降低表层碳浓度,再进一步减少煤油滴量。到降温期预冷时,只要维持炉内还原气氛即可,因此又停滴煤油,改滴少量甲醇。此工艺渗剂耗量小,生产周期短,而且表面含碳量也比较理想(0.8%~1.1%)和渗层中碳浓度分布也较均匀。

3,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是利用有机液体直接滴入炉罐而进行碳势控制的渗碳工艺,它同时向炉内滴入两种不同的有机液体。一种产生稀释气体,起到冲淡作用;另一种产生富化气,起渗碳作用。

通常选用甲醇(CH3OH)产生稀释气体。甲醇在800℃时就能充分分解,为了防止零件氧化,在650℃时就可用向炉内滴注。作用是渗碳初期排气,渗碳阶段维持炉内正压,并构成恒定的炉气成分。一般采用醇(甲醇、乙醇)类或酯(乙酸乙酯、醋酸乙酯)作为渗碳剂。国内一些单位用丙酮或煤油作为渗碳剂进行滴控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滴注式可控气体渗碳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渗碳层,表面光洁,碳势可控,又具有井式炉气体渗碳法的经济性和简便性。

二渗氮工艺过程(气体渗氮——液氨):

炉罐用1Cr18Ni9Ti等不锈耐热钢做的,这种渗氮罐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表面往往会对氨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加大氨的分解率,甚至发展到无法控制。因此在使用一段时期后,把渗氮罐加热到800℃以上保温3~4小时或650℃保温6小时进行退氮处理,处理后又可恢复正常使用。

1),渗氮前的设备准备及检查

1,清理氮化管,

2,清理管道,

2),渗氮工件的准备

1,非渗氮面的防护,镀层或涂料,镀层一般是镀锡,涂料是水玻璃和石墨粉的混合物,

2,工件表面的清洗,先用棉布擦干净,再用汽油洗,最后用棉布把工件擦干净;3,工夹具的准备,也要干净、无油垢和铁锈,铁丝也要去除表面的镀锡层

4,工件的装炉,洗好的工件在2小时内装炉,工件的高度不能超过排气管的高度,试样也要一起放进去

5,升温,封炉盖进行升温,有风扇的开风扇并同氨气。氨气流量控制在0.2~0.3m3/小时或0.4~0.5m3/小时,使进气压力保持在20~40mm油柱。然后炉温升到200~250度,保温1~3小时进行排气,用氨气将罐内和管道中的空气排除干净。当罐内空气小于5%或氨气分解率为零时,才允许继续升温。这时可以降低氨气流量,保持罐内正压,使工件不被氧化即可;

当炉温升到450度左右时,控制升温速度,不要过快,以免造成保温初期的超温。同时加大氨气流量,使氨气分解率控制在工艺规定的下限。这样到达温度后,氨气分解率就会保持在要求分为内,可以加快渗氮速度。在到温前5~10度或到温初期,校正温度。渗氮温度以罐内温度为准;

6,保温,

渗氮罐内到达温度后,进入保温阶段。这时根据工艺规范要求调节氨流量,并保持温度和氨气分解率的正确和稳定。保温初期当测得分解率在要求范围内时,记下此时的进气和排气压力,并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保持压力不变。同时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测量氨气分解率一次;

此外还要经常观察炉温控制系统和风扇运转是否正常,进气及排气压力是否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