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类型及归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认识活动,它可以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可以发展智力,磨炼意志。但学生中却有一部分学生厌学,从近几年我市中考和高考试卷低分段人数看,有的学生得分少得可怜,如2005年中考语文最低分是2分,而且低分段(60分以下)学生逐年增加。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教研部门、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并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一、厌学者的主要类型

1、学习兴趣不浓型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在动机上表现为直接动机,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毕业。缺乏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在他们看来爸妈文化低,在家务农,在厂里打工照样挣钱,很舒服。

2、自暴自弃型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3、眼前实惠型

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意志薄弱型

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和家长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学生厌学归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简称为“外部三因素”。在这三项因素中,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起着更直接、重要的作用。

1、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

长期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编制,内容偏难偏深。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相反,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特别是忽视后进生,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学习时间过长,考试次数过多,作业量过大等,必然会加剧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2、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之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忽视了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教学上往往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了因种种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抱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期望很低。教师的不同期望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教师总希望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也难怪有的学生看见某些任课教师心里就不舒服。

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厌学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厌学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他们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必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厌学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把厌学情绪归之于学生,而极少归因于教育教学问题,没有从教育教学的不足上寻找引起厌学的原因,而把责任全部推

给学生。由于对学生厌学的成因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走进误区。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入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以下两种倾向是使儿童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教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他认为这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教师如能经常及时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并针对他们的学习的能力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及时反馈调节教学,是纠正学生厌学或变厌学为好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4、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

初中阶段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由于学校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存在着在以下几种弊端:一是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兴趣各异的学生,在同一天走进同一教室,同读一本书,同进行一个教学进度,同接受一个培养目标,这种“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二是学生到初二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开始出现对职业选择的思考。这种选择自然会驱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选择。而“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却使学生感到想读的书学校里没有,所读的书又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相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三是学生到了初二下学期,学习成绩差异越来越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这时学校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是升学指导也越来越明显,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有限的升学指导可畏而不可及,他们觉得似乎受到了学校的冷遇,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多余的人,加上社会的诱惑,导致学生厌学。

5、人际关系不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