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合集下载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最终)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最终)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2)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3.运用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2.教学难点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犯罪的定义2、刑罚的种类引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有民法【创境激趣】&早市买菜明明给了钱,菜贩硬说给了钱。

&坐车上班,司机紧急刹车,头被撞得鲜血直流。

&自己的照片被人摆在照相馆的广告栏里,照相馆的负责人说应该谢谢他们。

&给自己手机存钱,但号码错了,钱到了别人的帐户里,请求退还钱,却遭拒绝。

&.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搞“恶作剧”伤人。

&偷看他人信件。

&网上说别人坏话。

&偷拍别人相打广告。

&楼上掉下物品打伤过路人。

【引思明理】 <明理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逐一导出知识。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禁止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侵害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行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2)“恶作剧”侵害了生命健康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法人需要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进行民事活动
3、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民事关系指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P132:刘某和赵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1、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 (1)人身权的含义及内容(P134) (2)民法保护人格权 (3)民法保护身份权
(1)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权 (3)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身权
珍惜人身权利


俱 珍惜 人






自然人
法人
生命健康权 姓名肖像权 名誉隐私权
人身自由权
荣誉权 配偶权 亲子权
人格权 身份权
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维护自己的人 身权,尊重其 他公民、法人 的人身权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2)民法保护人格权
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 严和人身自由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 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 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 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禁止非 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 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作业
《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P92-P115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 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姓名权:
第136页 “刘娃改名” 的案例,刘娃的养父 侵害了刘娃的姓名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 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 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这些行为表面看来是合 法的,但它们违背了民法诚 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可能造 成用户的混淆,损害在先权 利人的利益。因此,后者的 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与 企业名称权,应当承担停止 侵权、赔偿损失的责任。
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 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 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是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
各抒己见:观看小品,分析案例
表演小品“玩笑引发的侵害”
这个玩笑动作, 侵害了安定的什 么权利?需要承 担什么责任?给 我们什么启示?
侵害了生命健康权 需承担赔偿责任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 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 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 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
我国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人 身权,如生命健康权、名誉 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知识运用:遇到搜身,你会如何处理?
案例一:当我们去超市购物,准备 结账离开时,保安过来说我们拿了 没有付款的商品,要求搜查。
案例二:一位乘客在公共汽车上称 自己的钱包被窃,要求司机关上车 门,逐一搜查其他乘客。
如果当事人是你,你会 如何处理?我国民法对 此有哪些规定?违反了
将受到哪些处罚?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 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 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应 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 影响、赔礼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既要维护自己的人身权,也
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
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 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 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民法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民法

课后作业
民法典热点话题: 1见义勇为免责 2校园贷 3校园欺凌 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准备十分钟的演
讲。
民法总则
第十八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 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具 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 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 为。
4:您的社区(城市或农村)有没有组织过关于《民法典》的宣传 ? (如宣传栏、社区广播等)
有 无 5:你觉得《民法典》的颁布以你的生活相关度有多大? 基本无相关度 对现在的生活有一定相关度 对未来的生活有一定相关度
1:你是否知道《民法典》出台的消息?
10%
90%
是否
2: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到关于《民法典》的相关 内容的?(可多选)
民事权利能力-----有没有权? 民事行为能力-----能不能做?(做完之后能不能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 的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心智(年龄、智力和精神 状况)相关。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 民能够成为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情景模拟:
保护“头顶上的安全”
《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规定,“从建筑物中抛 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 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 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二三四楼户主各一名同学扮演 物业一名同学扮演 受害人一名同学扮演 小警察一名同学扮演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下)教案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下)教案
二、善用合同办事 (一)生活中处处有合同 1、合同的形式 2、合同的订立方式
探究活动十八:采用什么形式订立合同
(1)阅读教材P133活动框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图片内容,设问:图示活动中存在哪些合同关系?这些合同采取什么方式订立的?
(2)指导各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对学生陈述的观点进行点评与归纳:这些活动分别
(二)物尽其用──用益物权 1、用益物权的种类 2、用益物权的取得
探究活动十五:关于用益物权的讨论
(1)阅读教材P130活动框案例。结合《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设问:案例中王钾家享有的权利属于何种财产权?涉及到那些种类?根据法律规定,王钾家享有哪些权利?
(2)指导各学习小组结合案例讨论问题,对学生陈述的观点进行点评,归纳:王钾
(1)阅读教材P132活动框案例。设问:你如何处理这样的邻里纠纷?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纠纷。
(2)指导各小组展开讨论,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归纳,指出生活中邻里之间常会因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而起纠纷,处理这类纠纷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6陈力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案例内容,思考案例后的问题。
(4)指导各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展开讨论,对学生陈述的观点进行点评与归纳: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陈力购买手机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由于法定监护人的反对而不具有法律效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在法律上也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陈力如参加工作,应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备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此时购买手机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了。

民事处理的法律规定(3篇)

民事处理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处理,是指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民事处理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

本文将从民事处理的基本原则、民事纠纷的类型、民事处理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处理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处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在民事活动中,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

2.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当事人的意愿,不得强迫、欺诈、胁迫他人从事民事活动。

3.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民事处理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4.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要求民事处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5.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要求民事处理应当迅速、高效,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三、民事纠纷的类型1. 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产生的争议。

2. 物权纠纷物权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等产生的争议。

3. 侵权纠纷侵权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争议。

4. 人身权纠纷人身权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侵犯他人人身权益而产生的争议。

5. 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知识产权的设立、使用、转让等产生的争议。

四、民事处理程序1. 自愿协商自愿协商是民事处理的第一步,当事人可以就争议事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调解调解是指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第三方调解员协助当事人解决争议的过程。

3. 仲裁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过程。

4. 诉讼诉讼是指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过程。

五、民事处理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对民事处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其中,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等章节,都对民事处理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1.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 侵害了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 保护。我国刑法规定,隐匿、毁弃 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 通信自由权利。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 要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停止侵 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 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 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即依法独立进 行民事活动的资格。自然人智力发育成熟, 能够理智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能够审慎地 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时候,才算具有民事行 为能力,才能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首要原则、核心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动 中主体地位平等,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 承担的民事义务平等,民事权利平等地 受法律保护。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民事主体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主讲人:李东
1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十一 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民法
1.早市买菜时明明给了钱,菜贩硬说没给钱; 2.坐车上班司机紧急刹车,头被撞得鲜血直流,司 售人员说责任不在他们; 3.自己的照片被人摆在照相馆的广告栏里,照相馆 负责人说应该感谢他们; 4.给自己手机存钱,但号码错了,钱到了别人的账 户里,请求退还钱款,却遭到拒绝; ……

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ppt

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ppt

自然人与公民在含义上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因为自然人既包括中国公民,还包括居住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而公民是指具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承担 义务的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只是自然人取得具体民事权 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转化为现实,需依赖于自然人 的民事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那些?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具 体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 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 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制作人:黄敏烨 讲课:梁秋荣,霍镇涛
结合上述事例,谈谈民法保护我们生活中 的那些民事关系。(各自说明) 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什么? (答案在后面)
结合上述事例,谈谈民法保护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民事关 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什么? 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其中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在占有,支配,交换和分配 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人身关 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基于人 格利益和身份利益而发生 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人 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怎样才能成为法人? 法人必须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 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 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即法人能够 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所有或者经营管理的 财产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法人需要 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进行民事活动。
其他组织是指什么? 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 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其他组织主要包括什么? 其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个人合伙组织,个人独资 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2>
(3)民法保护身份权(板书)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我 国民法通则在保护身份权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 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荣誉权不能 转让,也不能继承。侵犯荣誉权主要表现为非法 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
<明理 2>
荣誉权: 如教材第130页 “荣誉称号写错” 的案例,市教育局侵 害了小刘同学的荣誉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 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 名称权: 如教材第132页 “刘娃改名” 的案例,刘娃的养父侵害 了刘娃的姓名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 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 涉、盗用、假冒。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 偿损失。
<引思 1> (1)上述案例侵害了哪些人身权? (2)民法有哪些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3)图片中的侵害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1>
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 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公 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法 律禁止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 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 侵害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行为,应 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明理 1>
侵害了肖像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 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 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 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 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5.拍广告?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引思 2>
(1)什么是人身权? 除了上述权利外,人身权还包括哪些权利? 民法是如何保护这些权利的? (2)侵害了这些权利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第 十一 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第 十一 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创境激趣】
2.
3.偷看他人信件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5. 拍 广 告 ?
4.网上说别人坏话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2>
2.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板书) 公民的身体健康、生命、人格尊严和人身自 由都要受我国民法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1)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板书) (2)人格尊严不可侵犯(板书) (3)人身自由不可侵犯(板书)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2>
(2)民法保护人格权(板书)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 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我国民法通则在保护人格权方 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 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 公民的肖像。 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 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1>
侵害了名誉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 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 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 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 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 赔偿损失。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课后作业】
解决”学生用书”中[生活感悟]、[素质演练]、“ 参与践行”余下的问题理】
<明理 1>
侵害了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我国刑 法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 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 通信自由权利。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 ,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应 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 偿损失的责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引思 3> 结合上述案例和教材第132页的“互动在线”进 行讨论: (1)我们为什么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2)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3>
3.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板书) (1)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板书) 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没有人身权, 人们就不能进行各种活动。 (2)维护人身权的途径(板书) 首先,要增强维护人身权利的意识,认真学习和理解 我国民法有关保护人身权的法律规定。 其次,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要提高维权意识,树立防 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 人身权,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最后,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身权利。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体验导行】
【课堂小结】 含义
是什么
什么是人身权 内容 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
依法保护 人身权
为什么
为什么要维护人身权
侵害要承担法律责任
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
怎么办
怎样维护人身权
维护人身权的途径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体验导行】
【课堂练习】
1. 做”学生用书”中的[素质演练] (1)单项选择2、3 (2)理解说明2 2.做”学生用书”[生活感悟]2 3.做”学生用书”“ 参与践行”1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2>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板书) 1. 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板书) (1)人身权的含义、内容(板书)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 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 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引思明理】
<明理 1>
侵害了生命健康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 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 康权不可侵犯。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 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 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 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 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 ,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 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 活费等费用。侵犯他人生 命健康权要受到法律制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