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的空间定位
高中地理知识点: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高中地理: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
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介绍几种方法: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
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022-2023学年高二世界地理复习第1讲 世界陆地与海洋

1.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碰撞
岛弧 海 岸 山 脉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海沟
2.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裂谷的形成
海岭的形成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张
裂(生长边界)
碰 撞(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图示
影响
形成裂谷和海洋 海底:海岭
形成高大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等
分析: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多发地震灾害。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 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 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020年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
理 位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
置
相邻位置
如附近的国家或地区,特别是邻近的
热点地区
交通位置
如靠近主要的铁路、海峡、运河等
(三)海底地形
地质年龄较新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E.海岭 D.海盆
3.
海沟 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
(四)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移动而发生 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了基本的地表形态。
征
海岸线
哪里高,哪里低?或自什么方向倾斜? 地形崎岖?
曲折
多半岛、岛屿
平直
少半岛、岛屿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四、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学说
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海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在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地貌。
2.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由板块构成的,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表基本形态;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同的海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陆间海: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大陆间的
海湾:向陆地凹进的海域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狭窄的水道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
B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题。 10.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其他三地不相同的一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9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 A.a B.b C.c D.d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
3.七大洲
面积大小
熟记七大洲面积排序和轮廓形状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
01
乌拉尔河
02
大高加索山
03
土耳其海峡
04
(2)大洲分界线
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曼德海峡
红海
苏伊士运河
(2)大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01
巴拿马运河
02
陆地和海洋

D
C
B
A
E
如图,A、B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大高加索 (乌拉尔)河、( )山脉和(土耳其 ) 海峡。A、C之间是(苏伊士 )运河。D、之间 是( 巴拿马 )运河。
(1)、被赤道穿过 的大洲有_______ 亚洲 洲、_______ 非洲 洲、 _______ 南美洲 洲和 _______ 大洋州 洲;
地表起伏特征
峰峦起伏、坡度 较陡 平坦、起伏较小 地面坦荡或起伏 不大,边缘陡峻 起伏不大,坡度 和缓
举例
喜马拉雅山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高原
丘陵 盆地
较低
没有一定的标准
东南丘陵
刚果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2、七大洲地形特点
(1)亚洲:地形复杂. 中 高周低.起伏大.山地广 大占3/4.平原分布在大 陆周围. (2)非洲:地形较 单一.高原为主.” 高原大陆”.
15、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 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 A )
A、非洲 C、亚洲
B、南美洲 D、北美洲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大洲:① 亚洲 ② 欧洲 ③ 非洲 ④ 大洋州 ⑤ 南极洲 ⑥ 北美洲 ⑦ 南美洲 。 大洋:⑧ 太平洋 ⑨ 大西洋 ⑩ 印度洋 。 东西半球:A. 西半球 B. 东半球 。
7、不是位于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 B ) A.北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8、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B ) A、大陆 B、大洲 C、大洋 D、半岛 9、下列运河中,作为南北美洲分界 的是( B )。 A.苏伊上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大运河 D.列宁运河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分别是 ( D ) A、亚洲、大西洋 B、非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 11、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 的是( B ) A、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D、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图1二、世界陆地1。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练一练图2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欧、非—— 海峡、 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图3练一练分布界线 大洲地形类型特点备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山地海拔较高( m以上)很大峰峦,坡度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印度洋
三、世界的海洋
2、四大洋及其特点
特点: 面积最小,最浅, 纬度最高的冰洋, 海岸曲折, 多边缘海、海湾, 被亚洲、欧洲、 北美洲包围
北冰洋
三、世界的海洋
3、世界重要的海峡 (落实经纬度、相对位置)
英吉利海峡
白令海峡
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曼德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0°
马六甲海峡
麦哲伦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大洲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大洲分界线
② 亚、非分界线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大洲分界线
③ 其他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三、世界的海洋
1、海、洋、内海、陆间海,海峡、海湾的概念
名称 海 洋 内海
陆间海 海峡 海湾
概念
大堡礁 马尔代夫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3、半岛:三面临水的陆地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4、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七大洲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七大洲的半球分 布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七大洲的面积、轮廓
>
>
>
>
>
二、世界的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世界地理 第一讲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1课时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比例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2、海陆分布不均
海洋>陆地
陆地:北半球>南半球 东半球>西半球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3、陆半球与水半球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资源节约利用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 浪费。
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1 2
大陆岛
大陆岛是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本是大 陆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壳变动或海水上升而与大 陆分隔开来的岛屿。
火山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
3
珊瑚岛
珊瑚岛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而成的岛屿,主要 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中。
04
陆地与海洋的气候特点
Chapter
陆地气候特点
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陆地与海洋通过大气和水循环紧密相连,物质和能量在陆 地与海洋之间不断交换和流动。
生物地理分布
陆地和海洋的生物分布相互影响,如一些鸟类和海洋生物 会随着季节变化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迁徙。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过 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等,通过捕捞、养殖和生物技术等方式,获取海洋生物 制品。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
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等,通过勘探、钻井和开采等过程,获取能源和化工原料。
海水资源开发
包括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通过脱盐、提取和精制等过程,获取淡水和化学原 料。
成。
海沟
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由板 块俯冲形成,通常与岛弧或火山
弧相伴生。
区域地理:全球的陆地、海洋

岛 弧
海 沟
大陆架
洋盆
洋中脊
洋盆
二、海陆地形
2.五种海底地形:
大洋中脊
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成为岛屿海岭是洋底地壳的诞 生处,是板块的边界。
大陆坡
岛 弧
海 沟
大陆架
洋盆
洋中脊
洋盆
二、海陆地形
2.五种海底地形:
海沟
海底狭长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的岛弧外侧海沟是洋底 地壳的消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边界。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_东__半_球__。 海洋集中分布在_西__半_球__。
海洋面积占90%
陆地面积占48%
陆半球以(38°N、0°)为极点
水半球以(38°S、180°)为极点。
一、大洲与大洋
2.大洲
概念
陆地
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三面临水。
规律。
(1)应由下指
向上
(2)北侧为T1,南方为T2, 并向北凸起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3)降温、减湿。(沿海多雾)
200W 00
300E
1200E 900E
1800
1200W
600W 900W
400N 300N
00
300S
一、大洲与大洋
3.大洋
概念
海洋
地球上最广阔而连续的水域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一、大洲与大洋
2.大洲
亚洲地形
地形复杂起伏大 中高周低高山广
一、大洲与大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地理现象为出发点,以地理位置轮廓图、气候资料等自然特征,人口、经济的人文特征等呈现方式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以现象解读、问题解释、对策探究等形式考查运用规律阐述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决定了一般的答题步骤:空间定位一联系地理规律一书面阐述。
所以,空间定位是地理解题的“敲门砖”和“方向标”。
一、宏观把握七大洲、四大洋,初步搭建定位平台
在快速掌握“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等概念之后,应将重心放在确定各大洲位置和范围之上。
1、读图熟悉各大洲轮廓,并记忆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确认大洲分界线,同时突破“世界上主要跨大洲的国家”这一考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界线及国家务必落实在地图和位置上,单纯的文字记忆对考试的帮助很小。
2、动手勾画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及轮廓简图,初步构建“脑中世界”。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画图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勾画该图时,应同时划出主要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纬线、南北纬60°纬线、20°W、本初子午线、180°等),特别注意这些经纬线是否穿过所画的大洲,反复检验、修改并记忆,照图巩固大洲分界线知识。
这样,在我们的大脑中世界地图就进行了“网格化”“数字化”,搭建起了精确定位的平台。
二、精确锁定各大洲,进入位置轮廓细节
在将各大洲位置大致摆正的基础上,应掌握各大洲精准的经纬度位置和局部较细小轮廓(如岛、半岛、海峡、运河等),才能达到考试要求。
1、读图确认并识记各大洲主体部分的经纬度范围。
因包括海域及岛屿面积,各大洲的真实范围并无太大意义,可采用记主体部分位置,重要岛屿(如夏威夷)单独记忆的方法,将各大洲的经纬度圈定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提高定位的准确度。
系板块构造对海陆轮廓形成产生的影响,由粗到细,轮廓逐步清晰明确。
如针对亚洲,画出30°E、180°、10°S、80°N经纬线定方框,勾画亚洲轮廓图,就掌握了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等半岛的鲜明轮廓。
然后在内部添入经纬网细化,可以用“三、六、九、十二”口诀(即阿拉伯半岛位于30°E到60°E范围之内、印度半岛位于60°E到90°E之间、中南半岛位于90°E到120°E之间)快捷方便记忆目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的位置。
当然,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既要靠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地理特征及特殊地理事物等方法和技巧,也需要多读图、多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