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数字和运算,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进行探讨和分享。
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境创设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技巧1.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比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设计围墙施工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围墙的周长和面积;在学习时间和日历时,可以设计学生生活中的日常活动来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
这种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通过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找寻宝藏的游戏情境,让学生扮演宝藏猎人,通过识别不同形状的地图,寻找宝藏的情节来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现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数学情境。
比如在学习数学问题解决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来呈现实际问题;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利用图片和动画来展示不同的图形结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1. 引言1.1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背景通常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特点各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现代数学教学已经逐渐转向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1.2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感知方式。
生活化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活化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正文2.1 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分享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来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情境是指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并主动思考的具体事件、场景、故事等。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创设和利用有效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创设有效情境1. 现实情境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现实情境,引用或设计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运用价值,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比如:在一次职业规划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的购物中切入,引导学生计算打折的价格,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考,考虑如何使用同样的预算以购买最多的物品。
2. 仿真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环境营造具有可操作性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与模拟仿真环境,比较直观、具体、易于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推进情节,完成任务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园,让学生通过布置园景、计算园内物品的大小、数量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
3. 游戏情境游戏情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效情境,通过创设各种游戏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数学竞赛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关于数学知识的挑战,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1.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而利用有效情境就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教师应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处,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提高学生参与感有效情境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参与感的方法,只有当学生参与进去,才能让学习更有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数学学习。
利用有效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尝试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各种情境下的数学应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题的创造性思维。
4.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更加难的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同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购物问题情境假设学生们要去商场购物,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1.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T恤的价格是28元,裤子的价格是35元,他给了商场收银员一张50元的钱,问他会找到多少零钱?2.小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苹果每斤1.5元,橘子每斤2元,她买了1斤苹果和1斤橘子,她一共付了9元,问她买了多少斤水果?通过以上问题情境,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游戏是小学生们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游戏相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1. 小李和小明玩抛硬币游戏,每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问他们抛3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分别是1次和2次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 小华和小强玩掷骰子游戏,问他们掷一个骰子,出现1、2或3的概率是多少?建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建模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比如:1. 假设一个小朋友每天都会在小区操场上跑步锻炼,他用时5分钟绕一圈操场,问他跑10圈需要多少时间?2. 假设一根绳子可以裁剪成3段,第一段长5米,第二段长8米,问第三段的长度是多少?通过建模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图形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认知和推理。
比如:1. 给学生出示一个由正方形组成的图案,问他们可以找到几个正方形?2. 给学生出示一个由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的图案,问他们可以找到几种不同的图形?通过图形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学会认识各种不同的图形,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探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的重要性1.1 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1.3 培养创新思维1.4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1.5 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2.1 提高教学水平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他们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丰富教学内容2.4 促进教学改革问题情境创设也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篇一(一)四步情境教学法对于该课题研究,初步总结了有效数学情境的操作体系:导――学――练――结四步数学情境教学法,即创情激趣(导)――境中促思(学)――情境巩固(练)――学生小结(结)。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创设了用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游戏情境。
因为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单元的难点,当我说出十个小手指就可让大家牢固记住口诀时,学生别提有多好奇,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这就是情境操作的第一环节:“导”由教师导出情境。
接下来孩子们一边读口诀一边认真学记忆指操,这是第二环节“学”。
当孩子知道每个手势所代表的口诀后就进入第三环节“练”,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桌共同练习。
大家都掌握了这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后,学生会说出“我会用手指操记忆口诀”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是第四环节“结”即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情境类型及应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情境类型的应用1、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2、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
3、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
5、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
6、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游戏”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换钱的游戏情境:(同桌两人各有十个一角的、二三个二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同桌的同学一位拿几角的换另一位同学一角的,看能换几个。
他们在游戏中便可得出1元=10角。
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 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 学的积极性。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 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 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 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 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运用课 件以“旋转”的动态方式呈现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 形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 论、交流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他们数学活动的特征以及他 们顺利完成这种特殊的数学活动时所反映的心理品质。 在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思维的王 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并在他们自己不停地探索、 追求、尝试过程中,发现数学真理。因而学生所学的知 识会更扎实,理解更深刻,创造性数学思维的能力也会 随之增强。
对称性
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
类比引入既梳理了已有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建 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于内容较多、体系性强的 知识尤其使用。
3、利用数学史知识创设情境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 和数学家轶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 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 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欧拉、高 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杨辉、华罗庚、 陈景润等都有很多动人故事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
2、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 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原。”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因此创 设情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 例如,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可创设情境如下:现在有一张报 纸,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再对折一下,厚度 是原来的 4 倍;如此对折 30 次,让学生估计一下厚度。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几次之后,告诉他们厚度大约 是 10 个珠穆琅玛峰的高度时,你想学生有没有探究问题 的兴趣,肯定有,且空前高涨。
例如,讲数轴时创设情境:出示演示用的温度计, 请大家观察温度的大小表示,依照此温度计的构造方法, 请你用我们所学过的有理数为它排队,排成一行,如何 比较合理?分组探索。
2、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
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创设情境,有利于新旧知识间 的衔接,不仅可使知识由旧到新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 而且也为学生探索新知识作了铺垫。此法适用于知识间 内在联系紧密的内容。例如,讲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时 创设情境:请你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请说明理由。 7×5=5×7 ,(7×5)× 2=7(5×2)。容易看出它 们是小学所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那么,在引进了 负数以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引导大家进行有理 数范围内的探索发现。
总之,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 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 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 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 面提高。
谢谢大家
3、针对性
情境创设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 教材,不同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方法。 切忌只图表面的热闹,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 节 。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相关知识提问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课本中相关知识,摘其要旨简单明快地提出 新课学习的问题,或者流利通畅地勾勒出教学内容的大致 轮廓,使学习明确学习目的,迅速进入学习探索状态。
6、利用教具、实物创设情境 7、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前 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 这个建构过程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成功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 生成功学习设计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 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 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 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 效、自信,进而取得成功。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 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 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 新课程。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赵丽华
讲座内容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
1、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数学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特点
1、愉悦性 2、趣味性 3、针对性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相关知识提问创设情境 2、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 3、利用数学史知识创设情境 4、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创设意境
又如,在上《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一课 时,多媒体可以展示世界上的很多有名的建筑 或者生活当中经常见到的交通路标等生活化的 事物,让学生了解“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少 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达到了本节课的 目标。如果不用幻灯片展示这节课上起来是很 空的,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总之,多媒体可以帮助数学的教学从抽象 化到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更好 的掌握知识。
5、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创设意境
以学生熟悉的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其它学科 的知识作铺垫,来探索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此法运用 了心理学中的知识迁移原理,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如讲线段的长短比较时,请两位同学比较个子的高 矮,让一人站地上,一人站小凳上进行比较;让两人背 对背地站在同一块平地上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一种结果 比较真实?让学生拿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进行探索比 较,寻找比较方法。
3、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充 分的锻炼,同时也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 成正直、进取、务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 起科学服务于人类和献身于科学的高尚品格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特点
1、愉悦性
情绪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信息和思维活动中与 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记忆力加强, 思维活跃。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较弱,他们的特征是“好奇、好动、好看”,无意注意占 很大比重。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 学习,在情绪高涨中求知,既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又充分利用了非智力的因素,使得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 的效果。
如涉及到无理数时,向学生介绍希腊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成员希伯索斯因发现了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涉及 勾股定理时,可介绍毕达哥拉斯曾因此发现而欣喜若狂, 宰了一百头牛来庆贺等,学生听了即生情感。
又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 儿午休时梦见到蜘蛛在窗上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 何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
4、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 “ 工程 应用题 ” 时,可设计如下试题来导入新课:(1)修一 条长 600 米的水渠,由甲工程队修建需 20 天,由乙 工程队修建需 30 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2)把 上题“水渠长 600 米”改为“长 1200 米”,其它条件不 问题不变。学生做完后惊奇地发现两题结果相同,工作 总量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设疑,学生展开激 烈的讨论。从而用单位 “1” 表示工作总量,自然而然地 引出例题“一项工程”……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
1、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成就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 发展。”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的前提。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情感很容易受到周围 环境的影响和感染,自觉地进入数学思维的王国,在数 学知识的牵引下,不停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数学知识的 成果,时常享受到数学美的熏陶,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丰 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日益增强。
又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创设情 境:进入教室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找排数和 一排上的座位数。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 表示出来。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 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这样的情境, 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 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的 知识的建构。 在认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室 里认定一个同学的座位为原点,其他同学快速找到自己 的坐标位置,进一步把已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把知 识的构建简单化,生活化。
6、利用教具、实物创设情境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 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自己 动手用萝卜、肥皂制作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立体图 形,通过动手加强对以上图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采 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办法来组织教学,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 提前准备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剪刀,上课的时候让学生 经历展开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会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引入《等腰梯形》一课时,运用复习类比 引入: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对平行四边形 的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到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现在我们能否类比平行四边形,也 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探究等腰梯形的性 质呢?列表引导学生思考: 研究对象 边 角 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等腰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