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鱼生长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华鲟和施氏鲟胚后发育及生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华鲟和施氏鲟胚后发育及生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华鲟和施氏鲟胚后发育及生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华鲟和施氏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两种重要的经济鱼类。

目前,这两种鱼类的数量不断减少,其保护和繁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繁殖这两种鱼类,了解其胚后发育与生长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华鲟和施氏鲟的胚胎发育过程和生长规律,包括其产卵、受精、分化、器官形成、胎足出现、鳞片生长等方面,为鱼类的保护与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实验选材:选用已成熟的中华鲟和施氏鲟作为试验对象。

2.实验设备:采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X射线等设备对鱼类的发育和生长进行观察和分析。

3.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鱼类的产卵、受精、分化以及不同阶段的器官形态、胎足出现和鳞片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规律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4.实验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华鲟和施氏鲟在胚后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四、研究预期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深入了解中华鲟和施氏鲟的生殖生态特征、胚后发育和生长规律,并为这两种鱼类的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相关鱼类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鲐鱼年龄和生长及其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鲐鱼年龄和生长及其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鲐鱼年龄和生长及其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鲐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东北太平洋海域。

鲐鱼是一种远洋洄游鱼类,其数量的增减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因素对其生长和繁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鲐鱼的年龄和生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了解鲐鱼的生态特征和演化规律,保护和管理其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状况的研究通过分析鲐鱼鳞片或耳石中的年轮或化学元素,确定鲐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并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2)鲐鱼资源丰度的研究通过渔获数据分析、种群动态分析等方法,确定不同年龄和大小鲐鱼的丰度和分布规律,探究资源量变化的原因。

(3)鲐鱼年龄和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统计分析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等数据,结合气象、海洋水文、底层生态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不同环境因素对鲐鱼生长的影响。

2.研究方法(1)鲐鱼样品的采集在海上进行现场观察和渔获,采集鲐鱼样品,取得鲐鱼鳞片或耳石样品,通过鳞片或耳石年轮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等方法测定鲐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

(2)鲐鱼资源丰度分析通过分析鲐鱼渔获数据和种群动态学模型对不同年龄和大小鲐鱼丰度和分布规律进行评估和分析。

(3)环境因素分析结合气象、海洋水文、底层生态等环境因素,分析其与鲐鱼生长和资源丰度的关系。

三、预期研究结果(1)确定鲐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了解鲐鱼生态特征、制定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不同年龄和大小鲐鱼的资源丰度和分布规律,为鲐鱼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为因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因素导致的鲐鱼数量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四、参考文献(1)曹光彪. 鲐鱼(Pollachius virens)的生态生物学及养殖[J]. 渔业现代化, 2012, 39(3):77-80.(2)李春雨,杜兴康,范才文. 生物标志物在鲐鱼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南方水产科学,2008, 4(5): 36-41.(3)王钦生,李廷芳,史长泉. 鲐鱼的耳石年轮[J]. 海洋学报, 1997, 19(4): 73-77.。

生长性状开题报告

生长性状开题报告

生长性状开题报告生长性状开题报告一、引言在植物学领域,研究植物的生长性状是十分重要的。

生长性状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性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揭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为植物育种和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植物的生长性状的定义、分类、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植物生长性状的定义和分类生长性状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干直径、叶片面积、根系结构等。

根据性状的性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植物的生长性状可以分为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

定性性状是指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判断的植物性状,如植物的花色、花型、叶形等。

这些性状通常是离散的,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来表示。

定性性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形态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定量性状是指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数值的植物性状,如植物的高度、叶片面积、根长等。

这些性状通常是连续的,可以用具体的数值来表示。

定量性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机制。

三、植物生长性状的测量方法为了准确地测量植物的生长性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非破坏性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指直接对植物进行测量,如使用尺子或测量仪器测量植物的高度、茎干直径等。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对植物进行破坏性采样,对于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可能不太适用。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植物的相关性状来间接推测目标性状,如通过测量植物的叶片面积和叶片数量来推测叶片总面积。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对植物进行破坏性采样,但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推测。

非破坏性测量法是指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植物进行测量,如使用红外线热像仪测量植物的叶片温度来推测植物的蒸腾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四、植物生长性状的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性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

(鱼免)鱼室内越冬及生长观察

(鱼免)鱼室内越冬及生长观察

(鱼免)鱼室内越冬及生长观察
谢立峰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04(025)002
【摘要】2002年12月20日至2003年4月8日对10万尾(鱼免)鱼进行室内越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冬成活率为86.6%.试验还表明(鱼免)鱼幼鱼在14.5℃以下摄食开始减少,到13.2℃摄食率仅为18.2%.
【总页数】2页(P8-9)
【作者】谢立峰
【作者单位】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省,舟山市,3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
【相关文献】
1.延迟投饵对(鱼免)鱼仔鱼早期阶段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J], 徐镇;江锦坡
2.短期饥饿胁迫下(鱼免)鱼(Miichthys miiuy)早期生活阶段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研究 [J], 单秀娟;窦硕增
3.(鱼免)鱼(Miichthys miiuy)仔、稚鱼发育生长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J], 单秀娟;窦硕增
4.饥饿胁迫条件下黑(鱼免)(Miichthys miiuy)仔鱼的生长与存活过程研究 [J], 单秀娟;窦硕增
5.短期饥饿胁迫对(鱼免)幼鱼的生长、生化组成及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J], 柳敏海;施兆鸿;罗海忠;陈波;傅荣兵;彭志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倍性鲫鲤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倍性鲫鲤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倍性鲫鲤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鲫鲤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适应性。

然而,不同倍性鲫鲤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如生殖生长、免疫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其遗传控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倍性鲫鲤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期深入研究其遗传控制机制。

二、研究目的
1.研究不同倍性鲫鲤间基因表达差异及遗传机制;
2.分析不同倍性鲫鲤间基因组结构差异;
3.探讨不同倍性鲫鲤生长、免疫等生物学特征差异;
4.为鲫鲤养殖业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不同倍性鲫鲤的基因表达差异检测:采集不同倍性鲫鲤的脾脏组织,提取总RNA,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各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
2.不同倍性鲫鲤的基因组结构差异分析:采集不同倍性鲫鲤的血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组结构比较,分析其差异;
3.不同倍性鲫鲤的生长、免疫等生物学特征差异检测:采集不同倍性鲫鲤的身体样本,通过生化和免疫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倍性鲫鲤在生长、免疫等方面的差异。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倍性鲫鲤的遗传机制及其在生长、免疫等方面的差异,为鲫鲤养殖业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鱼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免疫亲鱼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免疫亲鱼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免疫亲鱼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水产养殖业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的增长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生产问题和经济问题。

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死亡率和药物的使用,提升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养殖者们开始更加关注养殖的品质、养殖环境和饲料。

研究表明,通过前代免疫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饲养大菱鲆的数量和品质。

目前,对于免疫亲鱼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还没有详细的研究。

因此,在这个领域中开展研究并探索免疫亲鱼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大菱鲆的养殖效益。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免疫亲鱼的研究,探究免疫亲鱼是否会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产生影响,以及其具体的影响程度。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菱鲆的养殖效益,改善养殖条件和环境,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死亡率和药物的使用,从而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研究免疫亲鱼的免疫机制,了解其传递给大菱鲆后代的免疫机制以及其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

2、研究方法:(1)准备免疫亲鱼和非免疫亲鱼。

(2)选择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将免疫亲鱼和非免疫亲鱼分别与大菱鲆进行自然交配。

(3)收集大菱鲆后代的血液和组织样本,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免疫电泳实验和免疫病理实验,了解其免疫能力和免疫机制。

(4)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免疫亲鱼和非免疫亲鱼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免疫亲鱼的研究,可以了解其传递给大菱鲆后代的免疫机制以及其对大菱鲆后代免疫能力的影响。

预计,免疫亲鱼美其影响大菱鲆的免疫能力,并且影响程度将随着后代代数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结果还将有助于为大菱鲆的养殖、保护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复合鲫的分子标记与生长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合鲫的分子标记与生长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合鲫的分子标记与生长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对于水产养殖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养殖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复合鲫(hybrid carp)是由二倍体草鱼与四倍体鲫鱼杂交得到的一种优良鱼种,具有免疫力强、生长快等优点,逐渐受到了广大养殖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复合鲫是异速生长动物,不同个体生长速度不同,因此对于复合鲫的生长速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复合鲫的分子标记和生长特性,探讨其生长速度与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为复合鲫的养殖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采集复合鲫的分子标记数据:通过采集复合鲫的尾鳍组织,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通过AGAME assay分析复合鲫的分子标记。

2.采集复合鲫的生长特性数据:将一批同龄的复合鲫放入同一池塘中养殖,每个月记录复合鲫的体重、体长、摄食量等生长特性。

3.分析分子标记与生长特性:通过统计学分析分析分子标记与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复合鲫的分子标记和生长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生长速度与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复合鲫的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预期结果为寻找出影响复合鲫生长速度的关键基因,提高复合鲫的生长速度以及经济效益。

牧草研究开题报告

牧草研究开题报告

牧草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牧草是家畜饲养中重要的饲料来源,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化趋势的增强,对牧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牧草的生产和利用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深入研究牧草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以及生态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牧草的生长规律,以及其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性。

通过对牧草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牧草的合理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优良牧草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本研究还将通过对牧草营养价值进行评估,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高产的牧草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牧草生长规律的研究通过监测牧草的生长过程,包括生长速度、生长周期、生长季节等方面的指标,分析牧草的生长规律,揭示其生长与发育的内在机制。

2.牧草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性研究通过对牧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牧草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性,为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

3.牧草的营养价值评估研究通过对牧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估牧草的营养价值,寻找优质牧草资源,并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牧草的选育和推广。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等。

通过采集牧草样品,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四、研究计划1.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在第一阶段,将进行牧草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调研,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牧草的种植情况和管理模式。

2.第二阶段: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在第二阶段,将对不同地区的牧草进行样品采集,并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

3.第三阶段:数据统计和分析在第三阶段,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综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并形成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鮸鱼生长特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鱼类生长是鱼类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

目前对于鮸鱼的生物学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其生长特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针对目前鮸鱼资源的快速衰退,鮸鱼资源的合理管理已迫在眉睫。

本项目通过对鮸鱼生长特性的研究,掌握鮸鱼生长规律等基础生物学资料,为鮸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增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鮸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间生长特性的比较,了解鮸生长特性及其变化,掌握它的生长规律。

1、研究鮸体长、体高、体厚和体重的生长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掌握鮸鱼的生长规律;
2、根据鮸鱼的生长特性,探索描写鮸鱼生长规律的方法,建立适合鮸鱼生长规律的生长方程;
3、提出鮸鱼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观察鳞片,掌握鮸鳞片的年轮特征,作为年龄鉴定的主要依据;
2、探索鮸鱼体长、体高、体厚和体重与其年龄的关系;
3、找出适合鮸鱼生长规律的方法,建立适合鮸鱼生长规律的生长方程并分析鮸鱼的
生长特性;
4、提出鮸鱼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分析前期采集的鮸鱼样本,样品先进行体长、体高、体厚等外部特征的测量,然后解剖取出生殖腺进行称重,鉴定性别,并记录所有数据。

解剖前, 从胸鳍上方侧线下方取下4~6片鳞片,鳞片洗净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年轮特征。

建立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方程,并对其生长形式进行分析;
分析鮸鱼的生长规律,用logistic生长方程、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 VBGF) 、
Gompertz生长方程等进行拟合,找出适合于描写鮸鱼生长的生长方程。

分析鮸鱼的生长特性。

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0.9.20—10.12.01:根据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和
现状,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同时对课题进行全面分析,
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计划,完成对课题的设计,写好开题报告。

10.12.01—10.12.30:分析前期采集的样本,根据需要补充采集样本,并测定生物学指标,
鉴定年龄,并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10.12.30—11.2.30:根据课题的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论。

11.02.30—11.04.30:毕业论文的撰写、修改并最终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施兆鸿, 柳敏海, 彭志兰等. 春季繁殖鮸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J].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15(3): 446-452.
[2] 钟俊生, 楼宝, 袁锦丰等. 鱼仔稚鱼早期发育的研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14(3):232-236.
[3] 单乐州, 谢起浪, 邵鑫斌等. 鮸鱼胚胎发育及其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
2010,34(1):74-79.
[4] 孙庆海, 施维德, 孙建璋等. 鮸鱼早期发育的形态学初步研究[J]. 南方水产, 2005,1(6):8-17.
[5] 单秀娟, 窦硕增. 鮸鱼(Miichthys miiuy)仔、稚鱼发育生长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J]. 海洋与湖沼, 2009,40(6):
714-719.
[6] 赵盛龙, 练青平, 钟俊生等. 鮸鱼仔鱼摄食功能骨骼早期发育研究[J]. 水产学报, 2008, 32(5): 704-710.
[7] 单乐州, 邵鑫斌, 闫茂仓等. 鮸鱼鱼苗越冬技术和鱼种培育技术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 2008, 35(2): 65-67.
[8] 王本健. 鮸鱼海水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初探[J]. 水产养殖, 2008, 29(5):27-28.
[9] 孙庆海, 陈思凯. 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J]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3, 22( 3): 273- 276.
[10] 罗海忠, 陈波, 傅荣兵等. 鮸鱼性腺发育人为调控技术研究[J]. 海洋渔业, 2007, 29(2):128-133.
[11] 陈少波, 单乐州, 林志华等. 鮸鱼幼鱼在不同水温下摄食的初步研究[J].台湾海峡,2007, 26(2):276-280.
[12] 闫茂仓, 单乐州, 邵鑫斌等. 温度及体重对鮸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J]. 热带海洋学报,2007, 26(1):44-49.
[13] 单乐州, 闫茂仓, 吴洪喜等. 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鮸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07, 31(B09):
45-51.
[14] 闫茂仓, 单乐州, 邵鑫斌等. 盐度和pH值对鮸鱼幼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J]. 台湾海峡,2007,
26(1):85-90.
[15] 孙忠, 余方平, 王跃斌等. 鮸鱼增殖放流标志技术的初步研究[J]. 海洋渔业, 2007,29(4):344-348.
[16] 山田梅芳, 時村宗春, 堀川博史, 等. 东海、黄海鱼类志[M ].日本神奈川: 东海大出版社, 2007: 803 - 808.
[17] A. Lopez Cazorla, N.Sidorkewicj. Ag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 creole perch (Percichthys trucha) in the Negro River,
Argentinean Patagonia [J]. Appl. Ichthyol. 27 (2011), 30–38.
[18] 倪海儿, 短吻舌鳎生长特性的研究[J]. 生物数学学报,2003, 18(3):379-383.
[19] 倪海儿, 杜立勤. 鳓生长特性的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3, 22(2):125-128.
[20]朱立新, 侯刚, 卢伙胜,刘金殿等. 北部湾红鳍笛鲷年龄与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2009,2:19-26.
[21] 王志铮, 吴常文. 浙北沿海嫁CellanatoreumaReeve年龄与生长的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0,19(4):316-326.
[22] Saborido-Rey, F., Garabana, D., Cervin, S. Age and growth of redfish (Sebastesmarinus, S. mentella, and S. fasciatus) on
the Flemish Cap (Northwest Atlantic)[J].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04, 61: 231-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