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第九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第一节中国土地资源禀赋分析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地理优势和现状分析1.中国资源的地理优势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从北纬3º58’~53º31’(南北跨近50º),),东西自东经东西自东经73º40’~135º05’(跨经度近60º)。

)。

总面积总面积960万km 2。

我国的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出现赤道带由南向北依次出现赤道带、、热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六个温度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六个温度带。

除仅占国土1.2%的寒温带热量条件较差外的寒温带热量条件较差外,,其他各代的温度条件均能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年三熟。

降水我国背靠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欧亚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太平洋,,因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因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强烈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

东部平原区降水比相近纬度地区高山系地貌也有利于季风雨的形成蒙古高压对温度的影响,夏季增温快夏季增温快、、气温高气温高;;水热同步同步,,有效降水量增加有效降水量增加。

2.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基本国情)土地资源基本概况国土总面积960万km 2,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居第三位。

人均占有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加拿大、、俄罗斯罗斯、、美国人均的1.8%、2.4%、7.0%和21%。

人均耕地人均耕地、、草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

土地的主要特点疆域辽阔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山地多山地多、、平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特别与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匹配空间分布上不匹配)、)、)、总体质量不高总体质量不高总体质量不高。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内部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内部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9专业课辅导班内部讲义简介:欢迎大家报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由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和地籍管理五门课程综合而成。

专业课总分150分中,其中五门课程均会全面的考查,所占分数每年也有所不同。

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应该抓住重点,以土地管理学和土地资源学两门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命题的基本特点,那么它必将为你节约大量的人力与宝贵的时间,在考研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每年真题的比例来看,有5-8个名词解释,4-8个简答,1-2道论述,但主要考查的仍是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中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的出题老师每年基本上固定,出题风格在几年内基本保持了一致。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历年试卷,尤其是05年至今的试卷对大家的备考会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抓重点,针对性一定要强,比如说历年真题,有些题目复现率很高,绝对是重中之重。

中农85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考试没有规定的考试大纲,只列出了参考书目,2009年相对较好,给出了复习范围,对于范围以外的内容可以不必看。

具体的复习方法、重要的知识点我都会在课程中结合近年的命题规律给大家详细讲解。

相信有大家的努力加上我近年来的一些规律总结,在通信类专业综合的考试中拿下130分以上的高分并不难。

目录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 1 - 第二讲复习规划指导........................- 2 - 第三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重难点梳理......- 4 - 第一部分:土地管理学 .........................- 4 - 第二部分:土地经济学 .........................- 5 - 第三部分:土地资源学 ........................- 32 - 第四部分:土地利用规划.......................- 45 -第四讲 2002-2007年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55 -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对于各位有志报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考生来说,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许多情况可能早已有所了解。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1984年印发,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2001年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 三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相同,采用三级分类, 但是对其中的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归并。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 分强烈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 用甚至大大超过自然演化过程。例如平整土地, 可以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施用化肥改变土地 系统的物质和能力的循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引起土地质量的下降等。
第三章 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
基本概念 1.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一般是指土地自然类型。由于土 地个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 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 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 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土地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 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
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 测定的属性。分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自然要 素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 属性如地理交通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 术条件等。
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分析土地构成 要素与土地类型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 区域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 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二是分析区域土地类型的分 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征、组合结构和动 态演替规律。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1.继承性原则 确保现势性和准确性 2.综合性原则 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3.主导因素原则 突出主导因子的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实用性原则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析
中下游区) • Ⅴ.川陕盆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农林用地区(简称川陕盆地区) • Ⅵ.江南丘陵山地有林地与水田—林农用地区(简称江南丘陵山地区) • Ⅶ.云贵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林农用地区(简称云贵高原区) • Ⅷ.东南沿海有林地、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渔果和建设用地区(简
称东南沿海区) • Ⅸ.内蒙古高原牧草地与旱地—牧业用地区(简称内蒙古高原区) • Ⅹ.西北干旱区牧草地与水浇地—牧业和绿洲农业区(简称西北干旱区) • Ⅺ.青藏高原牧草地—牧业用地区(简称青藏高原区) • Ⅻ.藏东南一横断山有林地与牧草地—林牧用地区(简称藏东南一横断山区)
河流
较多的降水和较低的蒸发以及植被茂密的山 岭,保证了本区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嫩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图门江、辽河,以及许多大小河川形成 了一个稠密的水路网,水资源丰富,为灌溉提供了 有利条件,但目前水资源开发不充分,而且时有洪 涝灾害发生。
地形
东北区的山地有西侧的大兴安岭,东侧的长白 山地,北部北西走向的小兴安岭,这三列山地围成 半圆状的马蹄铁形,在其内侧环抱着肥沃的东北平 原。山地和平原面积大体相等。山地的岭脊高度, 海拔一般在1000~1500m左右,山地向平原过渡是 漫岗丘陵。大兴安岭向南偏东为努鲁儿虎山,长白 山地向南偏西为千山,使马蹄形铁收口变窄,它们 之间怀抱辽河平原。
气候资源
本区地跨北纬38~53°,大部分为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0~10.2℃,无霜 期北部60~120天,南部140~200天。全年日照 百分率在58~65%之间。≥10℃积温不到3000℃。 年降水量500~700mm,年降水变率不大,约为 20%;夏季降水占全年的50~90%,水热同季。
植被与种植制度
• 大兴安岭北段森林植被主要是针叶林,有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云杉、冷杉,阔叶树种主要有白桦、黑桦、 蒙古栎、山杨、朝鲜柳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 达山和长白山等林区,针叶树主要为红松、鱼鳞云衫、 臭冷衫、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皮云衫等;阔 叶树种在北部较少,向东南逐渐增多,常见的有蒙古 栎、岳桦、山杨、大青杨、水曲柳、黄檗、槭、椴、 榆等。辽东山地丘陵最主要的林木为栎属,如辽东栎、 蒙古栎。岗地平原区主要是草本植物,有五花草塘、 小叶樟、苔草、羊草等。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

第七章土地资源保护第一节土地健康诊断与监测一、土地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土地健康土地健康((land health land health))最早是在1941年由美国著名的土地学家和生态学家Aldo Leopold 定义的义的,,他认为健康的土地是指被人类使用而没有使其功能受到破坏的状态使其功能受到破坏的状态。

与土地健康相对的概念是土地疾病念是土地疾病((land sickness ),),他用土地疾他用土地疾病来描述土地功能紊乱病来描述土地功能紊乱。

20世纪90年代演变为生态系统健康年代演变为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 ),),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从生态学分析从生态学分析,,土地健康就是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诊断的诊断。

评价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评价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不仅包括生态系统生理方面的要素理方面的要素,,而且还包括复杂的人类价值而且还包括复杂的人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利益决定于社会利益。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土地生态系统能够维持人类和其他有机群落的健康土地生态系统能够维持人类和其他有机群落的健康。

•土地生产力和使用价值相对稳定土地生产力和使用价值相对稳定,,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有可能得到不断提高断提高。

•对土地进行开发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利用、、保护和改造保护和改造,,在经济上可行在经济上可行。

•土地生态系统不受对其有严重危害的生态系统胁迫综合症的影响土地生态系统不受对其有严重危害的生态系统胁迫综合症的影响,,能够从自然的或人为的正常干扰中恢复过来够从自然的或人为的正常干扰中恢复过来。

在未投入的情况下在未投入的情况下,,具有自我维持能力我维持能力。

•不对相邻的土地生态系统造成压力不对相邻的土地生态系统造成压力,,也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也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一章 绪论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
环境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 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环境的涵义往往比较模糊, 范围也较土地更为广泛。
二、土地的属性
1.土地的资源属性
• 生产性:本质特征 •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 面积的有限性。
• 土地的不可代替性。
2.土地的资产属性
供给的稀缺性 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 流通的特殊性
土地资产的最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 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的权利或是
产权关系。
三、土地资源概述
1.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 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 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说土地即土壤(辞海,1979),是地球上疏松的,可生长植物的表层。
土地是自然界为辅助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气、光热
等各种物质和能力(A.Marshall)。这种理解把土地等同于自然 资源。 土地是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生产力,凡人能够占有地面 者即可管制这些资源和能力。这种理解把对土地的理解无限扩大,
3.土地相关概念
土壤 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
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
辖的区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广义上包括一国
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景观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 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 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1997)。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 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本科生讲义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一、土地类型的概念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

由于土地各 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 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 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形成与分异因素图二 土地类型的划分与分类系统(一)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土地类型的划分, 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 的角度不同, 的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 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 同因而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 划分。

划分。

概括起来可分为景观法, 概括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

方法。

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员为广泛。

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员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 差异, 差异,通过综合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 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 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 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

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

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 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 量指标, 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

这是它的不足。

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 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 确地划分土地类型, 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 以应用。

以应用。

参数法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

方法。

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 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

但是参数的选择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问题没有 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究竟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1、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的调查。

由于调查项目的性质和侧重点的不同,可把土地资源调查区分为若干类型。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

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为土地数量调查。

考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还担负着为建立土地登记制度服务的目的,还结合进行了土地权属界线调查的内容。

3、土地类型调查土地类型调查是土地类型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土地研究的重要手段。

1)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1)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2)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动态演替规律。

2)土地类型调查目的(1)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2)为土地评价服务。

(3)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4)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5)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

4、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性要求较高,并运用了多个学科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技术成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中,其中最为密切的技术是日益成熟的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具体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源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土地资源调查中使用的主要是航空像片,近些年来卫星影像(如美国的陆地卫星 MSS和 TM 影像)在土地资源调查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航空像片的地面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且可供立体像对观测,故可观察地形的立体模式,所以能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
第一节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一、土地资源调查
•应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应用一定的调查方法((遥感和测绘制图遥感和测绘制图),),),查清查清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数量、、质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土地资源评价为土地资源评价、、规划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

(。

(空间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数据和属性数据))
四、准备工作阶段
•组织准备
•专业队伍和工作计划
•资料准备
•文字与数字
•基础图件:航片、卫片、影像图、地形图•仪器和用品准备
比例尺的确定
•调查单位:县(市)
•调查基本单位:农区到行政村、林区牧区到乡•比例尺:
–农区1:10000,
–重点林区1:25000
–一般林区1:50000
–牧区1:50000或1:100000
六、内业工作
面积量算面积量算::
(1)原则原则::以图幅为理论控制以图幅为理论控制,,分幅进行量算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例平差,,自下而上进行汇总自下而上进行汇总。

(2)步骤步骤::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汇总面积汇总;;
(3)方法方法::方格法方格法、、求积仪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法。

编图与图面整饰
编制各级土地类型编制各级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图,进行图面进行图面((图名图名、、图例图例、、色彩色彩、、符号符号、、花边花边))整饰整饰。

撰写调查报告
七、验收归档阶段•成果检查验收
•成果资料归档
第二节土地资源构成要素调查
一、土地的位置调查
•土地的位置是土地所处地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三个因素决定的,土地的位置调查就是要解决一个地块的三纬定位的问题。

二、气候要素调查
•(一)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及其资料分析
•根据调查所要求的内容,到调查区气象台,搜集抄录有关气候要素观测数据,包括某些要素的等值线图和变化曲线图,以及文字报告材料。

•(二)气候现象的野外观测
•注意气候现象的区域变异,如山区的垂直带的变异、山体的坡向变异、山谷的逆温现象等。

三、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一)资料收集
(二)外业调查
(三)资料整理和分析
四、水资源调查
•(一)搜集材料
–搜集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地表水的水位、流速、流量、季节变化、水质、地下水出现的
深度、流动的方向、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等。

•(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①调查河流、湖泊的大小和深度、水位、流量及季节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

•②调查饮用水井和灌溉水井水位及季节性变化幅度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关系,以及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渍化、潜育化的影响。

•③调查水库数量、容量、引水、提水和排水工程的规模,灌排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渗漏状况,以及灌排能力(如保证灌溉面积)。

•④采集地下水,必要时还要采集地面水,测定其化学组成,以研究其与土壤盐渍化和作物生长的关系。

•(三)水资源量分析
•包括一地区的各种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目前的利用率和潜在的开采量、水资源的质量等。

因为水资源量对某一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影响很大,必须对水资源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

五、土壤资源调查
•(一)收集资料
•①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地形地貌、母质、植被等;②土壤剖面,如土壤是由若干层次组成,以其不同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以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它反映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和土壤性质,如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的化学分析资料:pH、盐分、有机质、N、P、K等含量;③土壤制图:包括土类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等,在地形图上或遥感影像图上勾划出来。

•(二)外业调查
•必要时要进行一些野外补充调查。

当由于土地利用、土壤改良等措施使土壤性状产生明显的变化时,就一定要做一些补充的外业调查。

• 1.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
• 2.调查访问
• 3.取样分析
•(三)土壤评价分析
在了解分析已有资料和补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土地利用特点对调查区的土壤进行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以便为调查区的土地资源评价提供土壤学方面的依据。

六、生物要素调查
•生物要素调查包括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调查。

(一)自然植被的调查
(二)人工植被的调查
(三)特种土宜植物调查
七、土地类型调查
(一)小比例尺土地类型调查(二)中比例尺土地类型调查(三)大比例尺土地类型调查
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21010GB/T 21010——20072007))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利用方式、、土地用途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分类。

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一级类121212个个,二级类二级类575757个个.
•国家标准科学国家标准科学、、严谨严谨、、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可操作性,,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分类依据提供分类依据,,且与国际相接轨且与国际相接轨,,解决了对同一土地利用现状现状,,不同部门统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为国家科学规划和宏观决策提供更准确为国家科学规划和宏观决策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一级类设定
林业、、水利
水利、、交
考虑农业、、林业
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农业
•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
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
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
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他土地”
二级类设定
•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覆盖特征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
级类进行具体细化级类进行具体细化。

八、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人口方面:主要收集居民点的数量、性质及分布,人均居住用地,城镇人均占地等。

2.水陆交通方面:主要包括水陆空、铁路、公路、港站等对外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设施及关键路口、路段、桥梁隧道现状及问题等。

3.工程设施方面:如市政工程、公用事业现状资料,管网系统等。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