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约占总儿童数的百分之十二,也就是说每二十五个儿童中就有三个留守儿童。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则是由亲戚代为照顾,有少部分则是自己生活。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背景

1978年起,准确地说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情况,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庞大数量的群体中,父母单方且长期打工的占主体,父母双方均出去打工的占少数。和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相比以及在留守儿童内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是母亲或爷爷、奶奶等。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思想、心理、行为、安全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化,有积极的变化,也有消极的变化。这些正负面的变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对社区的发展是否有影响,非常有必要值得我们去探索。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

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童年便是由父母陪伴着成长。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觅工,不少农民工将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随之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产生了另一新群体——留守儿童。因为多种原因,他们的子女多数被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祖辈等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大多数监护人错误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缺乏与学校必要的沟通,造成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2%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3%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二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农村中、小学除了文化课教师之外的其他专业教师非常缺乏。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跨多个专业带课较为普遍,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应试教育,不能给学生更悉心的关怀。而留守儿童学习上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三是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不科学。部分外出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身上零花钱较多,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或无人监护,这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

变化。这种亲情缺失导致一部分儿童“亲情饥渴”,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线有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忍痛割爱”外出打工,是因为农村劳动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饮食方面,不敢奢求吃好的,能吃饱就谢天谢地了

安全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管人或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回到家中的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缺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据调查,近年来,侵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巨大,在农村,尤其是女孩更容易被侵害,留守儿童遭性侵、虐待、拐卖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生病的时候,因为经济拮据,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指望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不可能。其次,儿童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及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在外,监护人无暇或很难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细微变化,使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情感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健康冷暖全然不知,下次回来亲人能否见面还得听天由命!例

五,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亲情的缺失: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二)学校教育的忽视: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六,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