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总结

合集下载

中药治过敏性紫癜10方

中药治过敏性紫癜10方
清 ,淤 去络 通 ,血 归其 经 。
淤、祛淤透斑之 功 效 ;辅 以连 翘、炒芥穗 、生蒲黄更能宣畅气
5 . 祛 癍 汤
组成 与 用 法 :生 地2 4 克 ,玄
当归 、川 芎 、地龙清 热解毒 化
淤,疏通络道 ,改善血管脆性, 恢复其弹性 ;防己、苍术 、薏苡
热凉 血 。本方 中银 柴胡 甘寒 益 阴,清热凉血 ;防风辛温解表 , 散风胜湿 ;乌梅酸涩收敛 ,敛 阴 生津 ;五味子酸甘而温 ,益气敛 肺 。补肾养 阴。全方合用 ,辨证
伴 有 关节 炎 、腹 痛及 肾炎等 ,少
究表 明,诸药有增强毛细血管的 致密度,增加皮肤血流 的作用 , 因而有利于淤斑消散 。
水、消肿、祛风止痛之效外,据 药理研究证 明还有抗过敏、解热 镇痛、扩张血管及改变血管通透
性 的作 用 ;白鲜皮 、地 肤子 清 热 祛风胜 湿 。
程。
生地 、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 ,
功 用与 药理 :凉 血 活 血 。方
以制其火;徐长卿祛风解毒 ;甘 草解毒 缓 急 。诸 药共奏 清热 宁
血 、滋 阴化斑 之 功 。
选茜草 凉血止 血 ,行 血祛 淤 ,
且能 通络脉 ,治关 节疼痛 ;紫
草 、 仙 鹤 草 、 益 母 草 、丹 皮 以 增强 茜草凉血 活血 止血之 功 ,
中药治过敏性紫癜l 0方
口江西省 南 昌市洪都 中医院主任 医师 王 豪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
血 ,以散血积气聚之力。药理研
仁 祛 除 湿 邪 ,其 中 防 己 除 有 利
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是 由 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 反应 ,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 ,使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 加 ,伴渗出性 出血、水肿。临床 主要表现是以皮肤紫癜为主 ,常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心得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心得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心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属儿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

由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可改善肾功能,故从祖国医学中寻求有效的治疗途径势在必行。

中医认为热、毒、瘀为其基本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为血热、血瘀之象,早期实热夹瘀,后期虚火夹瘀。

辨证要点抓住风、热、毒、瘀,尤以热、毒、瘀为重,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大法,以疏风、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止血、化瘀成其证治之主则。

标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基本病变是全身弥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

本病肾脏受累率各家报道从20%~100%不一,常规检测尿液,发现其肾脏受累率多在40%~60%,尿检正常者肾活检也能发现肾小球炎症病变。

伴肾脏损害者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

本病好发于儿童,据国内儿科报告,HSPN占儿科住院泌尿系疾病的8%,仅次于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率居肾脏疾病第3位。

由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应用激素虽可缓解胃肠道和关节症状,但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可改善肾功能,所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积累了一定经验,今总结如下。

中医学并无紫癜性肾炎之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散见于“发斑”、“肌衄”、“紫癜”、“水肿”、“血尿”等范畴,出血明显时,可归属“血证”。

中国古代文献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论述颇详。

《证治准绳·疡医》指出:“夫紫癜风者,由皮肤生紫癜,搔之皮起而不痒者是也。

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与气血相搏,致营卫否涩,风冷在于肌肉之间,故令色紫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葡萄疫篇》云:“此证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云南省临沧市公安边防支队轩莱边境检查站 677700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

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和粘膜出血,常有不同程度之关节肿痛及胃肠道、肾脏方面症状。

临床上一般分为单纯型紫癜、关节型紫癜、腹型紫癜、肾型紫癜【1】。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或因情志内伤,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外感风邪而引发;或因阴血亏虚,血虚生风而发。

其病机为邪热迫血妄行,气血搏结,灼伤脉络,以致出现发斑、便血等表现【2】。

本人在临床中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益气养阴、蔬散风邪、活血化瘀、补肾健脾摄血”等治疗原则和系列方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诊断1.1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有倦怠、乏力、低热等前驱症状。

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最常见,少数病例先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液异常、水肿等。

通常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所表现出的症状分型如下:1.1.1单纯皮肤型最常见,多在前驱症状2—3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瘀点、瘀斑。

紫癜成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反复发作于四肢与臀部,以下肢伸侧多见。

瘀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可相互融合,常伴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及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偶有瘙痒感。

紫癜多在数日内消退,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也可反复出现。

1.1.2关节型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可有轻微疼痛或明显的红、肿、痛及活动障碍,反复发作,关节腔可以积液,但不化脓,关节积液吸收后不留关节畸形,常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1.1.3腹型约50%的病例有腹痛,以脐周及下腹部疼痛明显,亦可遍及全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但一般无腹肌紧张,压痛较轻,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

并发肠套叠时,触诊可扪及包块,多见于儿童,偶有肠穿孔发生。

若不伴有皮肤紫癜,易误诊为急腹症。

导师运用四草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经验

导师运用四草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经验

导师运用四草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经验**基金项目: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防治皮肤病创新团队(2019HC001)第一作者简介:李梦琪(1996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病的中医防治与研究。

△通信作者:欧阳晓勇,E - mail :oyxy68@ 126- com李梦琪】,黄 南】,张成丹】,邓 洋】,邹纯燕】,车朝敏】,谢太琴2,欧阳晓勇仏(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2.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建水654399%摘要:过敏性紫瘢是皮肤科多发难治的细小血管炎,常见儿童皮肤病,中西医治疗本病各有优0,中医药 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笔者运用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的自拟方四草汤,结合欧阳晓勇教授临证经验,道驭法术,合方治之,多有佳效。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瘢;四草汤;刘复兴中图分类号:R554- 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21 %04 - 0044 - 04过敏性紫瘢是皮肤科常见的多发生于儿童的 变态反应性疾病,吾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奏效显 著,擅长化裁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的自拟方——四草汤。

导师欧阳晓勇教授是刘复兴教授学术继 承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系云南省 中医医院皮肤内科主任,尤善经方治疗皮肤病,临床尤重辨证,用药精炼,现将欧阳晓勇教授运用四 草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望同道斧正。

1中西医对过敏性紫瘢的认识过敏性紫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IgA 抗 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性细小血管炎,其特点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瘢,可伴有腹痛、关节痛及肾脏病 变。

本病冬春季易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 好发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重者可延及上肢或躯干。

研究显示儿童过敏性紫瘢每年发病率高达 (3〜26.7 )/10万#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伴有过敏反应和血管炎症状。

中医药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一种病症,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主要以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舒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下面将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原则、常用中药治疗方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病因病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诱因包括药物、食物、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或因脏腑腑气虚弱、气血失调导致肝阳上亢,燥热内生等所致。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针对个体特点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1. 调理气血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虚血瘀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病机之一。

治疗过敏性紫癜首先要调理气血,益气活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瘀血排出。

2.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病邪在体内大多伴有湿热之邪,导致气机不畅、瘀血内停,从而形成紫癜。

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环节。

3. 舒肝理气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因。

舒肝理气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重要方法之一。

舒肝理气可以缓解情绪紧张,促进气血流畅,改善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缓解过敏性紫癜。

常用中药治疗方剂1.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的常见方剂,由柴胡、白芍、人参、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舒肝理气的作用。

2. 逍遥散逍遥散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的常用方剂,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功效。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程、病情、患者体质等。

一般而言,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可逐渐观察到病情好转,如瘀点减少、皮肤瘀斑逐渐消退、过敏反应减轻等,需要持续用药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关节痛、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气血失和所致,因此中医药治疗非常有效。

针对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一、中药内服治疗1. 调和气血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在于气血失和,因此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调和气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熟地黄、黄芪、川芎、红花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清热解毒过敏性紫癜通常伴有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这些都是热毒内郁所致。

中药内服中常常会选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如地黄、黄连、金银花、紫苏叶等。

3. 补益肝肾过敏性紫癜也常常会引起肝肾虚弱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中也会考虑到补益肝肾的问题。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黄精等,这些药物具有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的功效。

1. 中药贴敷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采用中药贴敷的方法。

常用的贴敷药物包括蒲公英、黄蜡、地龙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消散瘀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2. 中药水疗三、针灸治疗1. 穴位选择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三阴交、合谷、委中、大敦等,这些穴位能够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操作方法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时,一般会选用温针、刺血、扎罐等方法。

这些操作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畅通,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是非常有效的,但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的中医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希望能够帮助到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科普:过敏性紫癜六种辨证治法!

中医科普:过敏性紫癜六种辨证治法!

中医科普:过敏性紫癜六种辨证治法!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以14岁以下的⼉童为主,⼀般起病较急,可反复发作。

我国著名的中医紫癜⾎液病专家胡桂⽣教授说,中医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六型:风热伤络者,湿热蕴结者,热盛迫⾎者,阴虚⽕动者,⽓虚不摄者,瘀⾎阻络者。

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红,⾼出⽪⾯,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疼痛,⾆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治法清热解毒,凉⾎祛风。

处⽅银翘散合消风散。

常⽤药银花、连翘、⽵叶、⽜蒡⼦、荆芥、防风、⽣地、蝉蜕、通草、⽢草、仙鹤草、侧柏叶、紫草、柴胡、黄芩。

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腻,或⾝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治法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处⽅四妙散合槐⾓丸。

常⽤药苍术、黄柏、苡仁、川⽜膝、槐花、地榆、防风、枳壳、桑枝、紫草、茜根、滑⽯、⼤蓟、⼩蓟、⽩癣⽪、地肤⼦、⼟茯苓。

热盛迫⾎者起病急,见紫斑⾊鲜红或深红,可伴⿐衄、尿⾎、便⾎等,或⾝热夜甚,⼝渴,⼩便短⾚,⾆红绛等⾎热妄⾏证;治法清热解毒,凉⾎化瘀。

处⽅清营汤或犀⾓地黄汤。

常⽤药⽔⽜⾓、⽣地、丹⽪、丹参、⽞参、银花、连翘、⽵叶、通草、紫草、川连、⾚芍。

阴虚⽕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鲜红,或有⿐衄、尿⾎、五⼼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凉⾎消斑。

处⽅茜根散合⼆⾄丸。

常⽤药茜根、⽣地、阿胶、鸡⾎藤、知母、黄柏、地⾻⽪、丹⽪、⼥贞⼦、旱莲草、紫草、侧柏叶。

⽓虚不摄者,病程较长,紫斑⾊淡红,遇劳则发,⾯⾊苍⽩,神疲乏⼒,纳差便溏,⾆淡胖有齿印,苔⽩,脉细弱;治法健脾益⽓,养⾎摄⾎。

处⽅归脾汤。

常⽤药黄芪、党参、⽩术、当归、茯苓、侧柏叶、红枣、鸡内⾦、枳壳、⽢草、紫草、茜根、乌贼⾻、三七、棕榈炭、⾎余炭、升⿇。

瘀⾎阻络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紫暗或⾊紫红,关节痛,肌肤甲错,唇甲紫暗,⾆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补法: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

因此可以采用温补法来调理阳气,如服用温补药物或采用温补针灸疗法,以提高体内阳气的水平。

2. 收敛法: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是因为外邪入侵于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出血现象。

因此可以采用收敛法,如服用收敛药物或采用收敛针灸疗法,以收敛气血,防止继续出血。

3. 活血化瘀法: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是气血瘀阻所致,因此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法,如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或采用活血化瘀针灸疗法,以促进气血的循环,减少淤积。

4. 调节免疫系统法: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是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可以采用调节免疫系统的方法,如采用中药调理免疫系统,或采用针灸疗法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先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由专业中医医师进行个体化治疗。

另外,中医
治疗方法需要长期、有计划地进行,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感染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的就诊患儿越来越多,诱发其发病的原因很多,很难查明,可能是由于感染、接触过敏物质、环境污染、过量吃小食品等原因。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广泛小血管炎为基础的系统性血管炎病变,中医学属“葡萄疫”、“紫癜”范畴。

临床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症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类型较多,以皮肤紫癜最常见。

中医认为紫癜的成因多有感受外邪,热毒内蕴,损伤血络;或气虚失统,血不归经;或瘀血阻络,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

这儿血瘀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瘀血不除,血不循经又可导致多部位反复出血,而瘀血阻络,血运受阻,不通则痛,致关节肿胀疼痛;闭阻肾络,致使肾的封藏失职,开合失司,精微漏泄,出现血尿、蛋白尿。

在治疗中结合患儿体质,辨证施治,应用中药时随证加减变化,不拘泥于一方一药。

过敏性紫癜多因小儿先天肾气未充,免疫力低下所致,加之后天失调而发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当辨证求本,不可见血止血。

然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之后易从火化故过敏性紫癜患儿患病初期以实证、热证多,虚证较少,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渐见虚象。

故在疾病的早期吴老师不过多的给予补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过敏性紫癜临证施治,应首先分清标本虚实,初起热毒较盛,治应清热解毒凉血;久则耗伤阴津,虚热内生,故恢复期常用滋阴清热、益气健脾等方法以进一步清除余邪,调节气血;若合并瘀血之证,则佐以活血化瘀,以达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在临证治疗时根据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将紫癜分为五型:(一)风热伤络:此类在发病初期较多见,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凉血安络。

以银翘散加减。

方中银花、薄荷、连翘、牛蒡子、竹叶、板蓝根、甘草疏风清热,丹皮、赤芍、紫草凉血安络。

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蝉蜕疏风止痒;咳嗽加紫菀、百部;尿血加白茅根、小蓟、茜草;关节痛加桑枝、牛膝;腹痛白芍、甘草等。

(二)血热妄行:此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斑瘀点,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以犀角地黄汤加减。

如皮肤紫癜多者加知母、仙鹤草、茜草根、栀子;鼻出血量多的加栀子炭、白茅根;尿血加小蓟、大蓟;便血加地榆炭;便秘加生大黄、枳实;(三)湿热痹阻:临床症见:皮肤紫癜多见于关节周围,尤以膝踝关节为主,关节肿胀灼痛,影响肢体活动,偶见腹痛、尿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以四妙散加味。

常用药:苍术、黄柏、牛膝、桑枝、赤芍、薏苡仁、丹皮、鸡血藤、忍冬藤、紫草、甘草。

(四)气不摄血:此证多见于病程较长,紫癜反复发作,隐约散在,色泽淡紫,腹痛绵绵,面色苍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摄血,凉血散血。

方以归脾汤加减。

方以太子参、白术、黄芪、生地黄、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酸枣仁、木香为主使脾健得以统血。

患儿食欲不振加砂仁、神曲;(五)肝肾阴虚:起病缓慢,时发时隐,或紫癜已退,仍有腰背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持续镜下血尿,或见管型、蛋白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肝补肾,活血化瘀。

以茜根散加减。

方以熟地、玄参、阿胶、鸡血藤、茜草根、黄芩、紫草、知母加减:尿血色红加琥珀粉、三七粉;肾阴亏虚加枸杞子、山茱萸、旱莲草、女贞子。

此类患儿病情迁延难愈,愈后较差。

小儿脏腑娇嫩,脏气轻灵,传变迅速、
针对患儿个体差异,谨守病机,法随证变。

遣方用药精当,值得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