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电磁感应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2. 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率的方向相反。

四、实验仪器1. 电磁感应实验装置;2. 交流电源;3. 电流表;4. 电压表;5. 电流计;6. 电阻箱;7. 导线;8. 绝缘棒;9. 秒表;10. 计算器。

五、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打开交流电源,调节电流大小,使电流计显示适当数值;3. 用绝缘棒将导线插入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的磁场中,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4. 改变导线的插入深度,记录不同深度下的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5. 改变交流电源的频率,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频率下的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6.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不同深度和频率下的感应电动势;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2. 操作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时,注意安全,避免触电;3. 实验数据记录要准确,避免误差;4.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以便及时调整实验参数。

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原理及仪器;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实验数据及分析;4. 实验结果及结论;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物理电磁学教案

大学物理电磁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2)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定律,如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3)了解电磁学的应用领域,如电磁波、电磁场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库仑定律;(2)电场强度;(3)电场线;(4)电势;(5)电场力的功;(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2. 恒定磁场(1)毕奥-萨伐尔定律;(2)磁场强度;(3)磁感应强度;(4)安培环路定理;(5)磁通量;(6)磁场力的功。

3. 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电磁感应现象;(3)自感与互感;(4)楞次定律。

4. 电磁场(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2)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3)电磁波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磁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磁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静电场(1)介绍库仑定律,讲解点电荷的电场强度;(2)讲解电场线、电势、电场力的功等概念;(3)讲解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3. 讲解恒定磁场(1)介绍毕奥-萨伐尔定律,讲解电流元的磁场强度;(2)讲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等概念;(3)讲解磁通量、磁场力的功等概念。

4. 讲解电磁感应(1)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解电磁感应现象;(2)讲解自感与互感、楞次定律等概念。

5. 讲解电磁场(1)介绍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讲解电磁波的性质与应用。

2024年初二物理下册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初二物理下册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初二物理下册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初二物理下册教材第5章《电磁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第1节“磁场和磁感线”,第2节“磁体和磁极”,第3节“电流的磁效应”,第4节“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磁感线、磁体、磁极等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2. 能够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流。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磁感线、磁体、磁极、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难点:安培定则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材料、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指南针、电动机。

2. 学具:磁性材料、导线、电池、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性材料相互吸引、排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磁场、磁感线、磁体、磁极等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解析电磁感应现象。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性材料在电流作用下的运动,判断磁场的方向。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磁场、磁感线、磁体、磁极等基本概念。

2. 安培定则。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实验题、应用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给定电流方向的磁感应线分布。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磁场、磁感线等概念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磁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无线充电技术等。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电磁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电磁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电磁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 教学内容1.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感应现象2.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螺线管、铁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导线、小灯泡、实验板等。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如手机充电、家用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

- 提问:什么是电磁感应?它有什么应用?二、实验原理-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即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 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三、实验步骤1. 组装电路:按照实验板上的电路图,将直流电源、螺线管、铁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导线、小灯泡等连接好。

2. 观察实验现象:- 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 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 闭合开关,用手快速拉动导线,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3.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条件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和灯泡亮度。

四、数据分析- 分析不同条件下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和灯泡亮度,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 讨论影响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如导体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

五、实验总结- 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 强调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的重要性。

####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反思-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实验误差、操作不当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 考虑如何将电磁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教学资源- 电磁学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相关视频和文献资料。

####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电磁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静电荷、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容等基本概念。

(2)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等基本定律。

(3)静电场的能量、静电平衡、电场线等知识点。

2. 稳恒磁场(1)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等基本概念。

(2)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磁场的能量、磁通量守恒、磁介质等知识点。

3.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等基本概念。

(2)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4. 交流电(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2)交流电的合成与分解、有效值、瞬时值、相位等知识点。

(3)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 麦克斯韦方程组(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

(2)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3)电磁波的能量、动量、辐射压等特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阐述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电磁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电磁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电磁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电磁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磁学中的重要公式。

3. 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2. 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3. 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难点:
1. 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入电磁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应用库仑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解释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3.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和应用。

三、示范实验(15分钟)
老师进行电磁学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场和磁场的产生与相互作用,并引导学生做实验记录。

四、讨论与深化(10分钟)
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深化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加深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

2.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

3.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磁学与电磁器件理论教学教案

电磁学与电磁器件理论教学教案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分 析的结果,引导学生掌 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
小组讨论
目的:提高学生 参与度,促进团 队合作
讨论内容:电磁 学基本概念、定 理、定律等
讨论方式:分组 讨论,每组选派 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教师适 时引导,解答学生 疑问,纠正错误观 点
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电磁学概念:通过 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引
反馈形式:及时、 具体、有针对性的 反馈,帮助学生改 进和提高
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 生参与度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
情况、实验操作等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 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 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
题并改进
7 教学反思与总结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电磁学基础知识、电 磁器件原理与应用
出电磁学的概念。
介绍电磁学的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电磁学的发展 历程,让学生了解电磁
学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与 电磁学相关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电磁器件:通过介 绍电磁器件的应用,让 学生了解电磁学的实际
应用。
讲授新课
引入电磁学基本 概念
讲解电磁学基本 原理
演示电磁学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电 磁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实验内容:包括电磁学基本实验 和电磁器件实验
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实验 操作和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选择与电磁 学相关的实际案例,如
电磁铁、变压器等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 析,让学生理解电磁学
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 行案例讨论,提高学生 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课题:电磁学教材:高中物理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电磁感应、洛伦兹力等重要概念;3. 能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洛伦兹力的作用;3. 电磁学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2. 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3. 电磁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磁铁靠近一个线圈时,线圈内会产生电流。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现象和我们学习过的电磁学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电磁感应(15分钟)1. 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计算绕线圈的感应电动势;4. 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

三、探讨洛伦兹力(15分钟)1. 介绍洛伦兹力的概念和作用;2. 讨论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3. 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4. 实验观察洛伦兹力的实验现象。

四、应用实例(15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一根导体穿过磁场时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电磁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

教学结束。

备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电磁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问题。
在稳恒条件下,无论载流回路周围是真空或有磁介质,安培环路定理都可写成
H dl I0 j0 dS
L
S (8.1)
式中I0 是穿过以闭合回路
L 为边界的任意曲面
S的传导电流。现在要问,L 在非稳恒条件
8.1.2 位移电流
的传导电流都相等。具体地说,则就有
j0 dS j0 dS或
见,位移电流虽有“电流”之名,但它的基本部分却与“电荷的流动”无关,它本质上是
变化
的电场。
安培环路定理(8.1)的实质在于说明传导电流是激发涡旋磁场的源泉。麦克斯韦的位
8.1.2 位移电流
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说的中心思想是,变化着的电场激发涡旋磁场。§2节中我们将看到, 这正是产生电磁波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就为位移电流的 假设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 说。……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 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化 起来,那末这就是在此以前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而定律也就永远不会出现。”麦克斯 韦电磁理论建立的过程正是这样,它在当时已经证实的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的基础上提 出一定的假说----位移电流。这个假说最后为无线电波的发现和它在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 证实。
D 0E P
,位移电流为
(8.7)
dD dt
d dt
D dS
D t
dS
0
E t
dS
P t
dS
(8.8)
8.1.2 位移电流
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式(8.8)右端两项的物理意义。先看第二项。按照第二章3.3节式(2.12),
极化强度 P 与极化电荷q有如下关系: P dS q ,取此式对时间的微商,则有
体积分:
DdV e0dV
V
V
因为上式对任何体积 都成立,这除非是被积函数本身相等才可能。故得
微分形式。( A dS AdV )( Adl AdS )
首先推导高S 斯定理V的 微分形式L。 假定S自 由电荷是体分布的,设电荷体密度为 e0 ,则
高斯定理右写成
D dS e0dV ,
S
V
8.1.3 麦克斯韦方程组
式中V是高斯面 S所包围的体积。利用矢量分析中的高斯定理可把上式左端的面积分化为

)S
j0S I0 ,

j0
e0,故以上两表达式相等。这样,在电容器极板表面中断了的传导电流
t
的位移电流 d 接替下去,二者合在一起保持着连续性。
被间隙中
现在我们d回t 到如何将安培环路定理推广到非稳情形的问题。由于全电流具有连续性,
所以很自然地可以想到,在非稳情况下应该用它来代替式(8.1)右端的传导电流,即
不再适用,应以新的规律来代替它。
在非稳恒情况下代替安培环路定理的普
8.1.2 位移电流
遍规律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应该通过进一步的科学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也可以
在认识的一定阶段上从理论上先分析一下,以便找出可能的方案作为假说,然后再用实验
来检验或修正这个假说。
其实在上面的讨论中,不仅暴露了矛盾,也提供了解决矛盾的线索。因为在非稳恒情
电场的环路定理应是
E dl
B t
dS
,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是它的一个特例。另外,从当时的实验资料和理论的分析中都没有发现
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磁场的高斯定理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麦克斯韦假定它们在普遍情形下
应该成立。然后麦克斯韦在分析了安培环路定理后,发现将它们应用到非稳恒情形时遇到
了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提出了最重要的“位移电流”假设。下面让我们就来讨论 这
S
j0 dS
S
t
dS
(8.3)

S
(
j0
D) dS t
0
(8.4)
8.1.2 位移电流

D
D
( j0
S1
t
) dS
( j0
S2
t
)( d8S.5)
这就是说,
j0
D t
这个量永远是连续的,只要边界 L相同,它在不同曲面 S1、S2上的面积分
相等。令 D DdS 代表通过某一曲面的电位移通量,则有
的位移电流 d 接替下去,二者合在一起保持着连续性。
被间隙中
现在我们d回t 到如何将安培环路定理推广到非稳情形的问题。由于全电流具有连续性,
所以很自然地可以想到,在非稳情况下应该用它来代替式(8.1)右端的传导电流,即
以上便是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L H说(d1l861I—0 1d8d6t2D年)。
在电介质中
的发展反过来又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电工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继奥斯特、安培、法拉第、楞次等许多人在电磁学领域中的发现之后, 不少物理学家就已提出如何将这些物理学的新成就应用到生产实际的问题,并开始从各方 面进行了探索。当时已出现了最原始的电动机和电弧灯的雏形,50年代在德国建立了电工 设备的工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上迅速现时可靠的通讯需要而发明了电报。 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大量课题,要求人们对电磁学的规律有更完整而系统的认识,同时,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j0 dS j0 dS j0 dS
S1
S2
S1
S2
S
这里 S 为 S和1 S组2 成的闭合曲面。在稳恒情形下(图8-1a),上式是由电流的连续性原理
来保证的,但在非稳恒情形下上式不成立。最突出的例子是电容器的充放电电路。电容器
的充放电过程显然是个非稳过程,导线中的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我们取
麦克斯韦的理论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特别是总结了从库仑到安培、法拉第等人 电磁学的全部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提出了“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假说,
由 此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然后,赫兹的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在无线 电等技术领域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此外,麦克斯韦的理论和赫兹的实验还证明了电磁 波和光波具有共同的特性,这样,就把光波和电磁波统一起来,使我们对光的本质和3物1质08 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大大深入一步。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作用是以光速(约为 米/秒)在空间传播,这样就彻底地推翻了电和磁的“超距作用”观点。顺便指出,电磁作用
8.1.2 位移电流
是导体内的电位移 D内和位移电流几乎总是可以忽略的。因而与静电情形类似, D内 0,
用高斯定理不难证明,D外 e(0 e0为电容器极板表面的自由电荷面密度)。设电容器极
板的面积为 S ,则通过
通过 S2 的全电流为
S1的全电流为
dD D S dt t
e0 t
( j0
S
D内 t
dD dt
D t
dS
(8.6)
麦克斯韦把 dD 这个量叫做位移电流, D 是位移电流密度。传导电流 电流合在一起d,t 称为全电流。式(8.4)或(t8.5)表明:
I0
j0 dS
与位移
全电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续的。
上述结论仍可通过电容器的例子较直观地说明。如图8-2所
示,在一个极板表面内、外两侧各作一面 S1和 S2 ,则通过S1的 即有传导电流,又有位移电流,通过 S2 的则只有位移电流。但
以上便是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L H说(d1l861I—0 1d8d6t2D年)。
在电介质中
D 0E P
,位移电流为
(8.7)
dD dt
d dt
D d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t
dS
0
E t
dS
P t
dS
(8.8)
8.1.2 位移电流
是导体内的电位移 D内和位移电流几乎总是可以忽略的。因而与静电情形类似, D内 0,
由库仑定律和场强叠加原理可得出静电场的两条重要定理:
(1)电场的高斯定理
D dS ;q0
(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E dl ;0
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得出稳恒磁场的两条重要定理:
(3)磁场的高斯定理 (4)安培环路定理 此外还有磁场变化时的规律:
B dS 0; H dl ;I0
(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学电子教案
使用教材:赵凯华、陈熙谋编的第二版 主讲人:陈绍英、王启文、石鹏、李艳华 呼伦贝尔学院物理系普通无力教研室
电磁学课题组
2006年9月制作
第八章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
• 8.1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 8.2 电磁波 • 8.3 电磁场的能流密度与动量
8.1.1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产生的历史背景
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 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 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 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这就是那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发
d。
这些规律是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它d们t 的适用范围各不相同。
8.1.2 位移电流
为了获得普遍情形下相互协调一致的电磁规律,麦克斯韦根据当时的实验资料和理论
分析,全面地系统地考查了这些规律。在第五章2.3节中已经提到麦克斯韦看出感应电动势
现象预示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涡旋电场,因此,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预示在普遍情形下,
而 S2穿过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图8-1),则有
S1与导线相交,
j0 dS 0 , j0 dS 0 ,
即 S1
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