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圆科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拼音lâiyuánxiànchóngbìng英文参考strongyloidiasis疾病别名粪类圆线虫病疾病代码ICD:B7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 是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主要感染人体,亦可寄生于猫、狗等动物。
主要感染途径是经皮肤黏膜。
以青壮年农民感染者为多。
疾病描述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 是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主要感染人体,亦可寄生于猫、狗等动物。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包括我国)均有本病的分布。
据WHO 估计,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有粪类圆线虫感染的报道,受感染的人数超过5000 万人。
多数为慢性无症状感染,弥漫性(侵及肠道外各脏器)重型病例则常危及生命。
症状体征约2/3 的感染患者无症状,据报道有感染本虫40 年而无症状者。
本病的显性表现,轻重不一。
1.幼虫(juvenile)移行症状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66%~84%患者在臀部肛门周围或其他感染部位出现斑丘疹或匐行疹,约5%患者有肺部浸润引起的咳嗽、哮喘、低热或过敏性肺炎。
仅极个别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和并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等。
2.消化道症状中度和重度患者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厌食或便秘。
腹痛部位不一,通常为上腹部烧灼感或绞痛,有时与溃疡病或急腹症相混淆。
腹泻常为水泻或稀便,可出现血性黏液性腹泻。
有的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及电解质紊乱、脱水、循环衰竭等。
3.其他随着侵犯器官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脑膜炎、尿路感染等。
有的患者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虫体的崩解而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烦躁、抑郁、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有的并发细菌或真菌性败血症。
当患者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时,例如艾滋病患者,类圆线虫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disseminatedhyperinfection),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
线虫

关于RNA的功能,以前教科书上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作为信使RNA(mRNA),是gene转录的直接产物,接下来 翻译成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是这样合成的。另外是转运RNA(tRNA),蛋白合成的时编码和运送氨基酸到核 糖体。还有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比如核糖体的构成成分就有RNA,它们起催化作用。但是RNAi(RNA interference)的发现,揭示了RNA的另外一个重大功能:调节gene的表达(这给gene表达的调控也增加了一个 全新的概念)。
原虫幼虫
线虫亦称圆(原、幼)虫(roundworm)。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不少学者 为之另立为一门,为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 水环境中,线虫对生命体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在加工过程不科学,工艺要求不合格的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 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 体腔)。
危害
管圆
对生命体
Ascaris lumbricoides,线虫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寄生在 鼠类的心、肺部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线虫种类甚多,可以与昆虫相媲美
中国研究线虫以广州管圆线虫、松材线虫、甘薯茎线虫为多。
感染后的症状:
寄主感染幼虫发病急,感染虫卵潜伏期过后,身体才会有症状,不敏感的人无症状,但是会有贫血、低热、 烦躁、头痛、皮疹等症状,严重的导致寄主肌体受损,组织体液的改变,身体基因的改变,皮肤粘膜、肌肉纹理 的改变等。致使身体多脏器受损,导致各种并发症,危害生命。
类圆线虫病.

70)um×(28~32)um,产出后为70um×43um。
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
一、病原
二、生活史 三、致病作用及症状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类圆线虫病
犬、猫类圆线虫病是由杆形目类圆科类圆属的粪类 圆线虫引起的,可以感染犬、猫、狐、人及其脱水、衰竭等症状。
该虫世界性分布,尤其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一、病原
六、预防
恶劣的卫生条件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因此,应保持环境 卫生,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做到经常消毒,以杀死环境中的
幼虫。对犬定期驱虫。粪类圆线虫可以感染人,处理病犬时
应格外小心。 该病在动物之间传播很快,应将可疑的患病犬和健康犬 分开饲养。
主要表现在3个阶段。幼虫在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
炎,出现红色肿块或结节,发痒,有刺痛感。幼虫侵入肺脏
后,可以破坏毛细血管,引起肺泡出血,导致肺炎。虫体进 入肠道后,虫体钻入肠黏膜,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引起肠炎 。
三、致病作用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犬。初期表现皮炎的症状,继之发生
肺炎的症状,出现咳嗽、轻度发热等,后期表现为肠炎的症
状。严重感染时,病犬消瘦,生长缓慢,腹泻,排出带有黏 液和血丝的粪便等。
四、诊断
根据症状结合粪便幼虫检查即可确诊。粪便检查幼虫时,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贝尔曼法分离幼虫检查效果较好。
五、治疗
治疗药物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噻苯唑,每千克体 重50mg , 1 次口服,连用3 天, 2 周后重复用药 1 次。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20mg,1次口服。
一例猪后圆线虫病病原分析及诊治

2 1 年第 3 卷 02 3
一
例猪 后圆线 虫病病 原分析 及诊治
王 克 成 ( 江苏射 阳县新坍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40 ) 230
图分类号 :¥ 5 .8 88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 —7 32 1 )30 3 —2 0 71 3 (0 20 —0 40 长2 mm。尾长9 B 0 m,阴门前角皮膨大部呈半球状 。 短 阴后 圆线 虫 的雄 虫长 1~ 8 m,交 台伞较 大 。胁 6 1r a 的形式和长刺 后 圆线 虫相 似 。交合刺 长仅 1 - . . 1 mm,末 2 4
1mgk 体重) 入饲 料中喂服 ,3 后 ,再用链霉素连续 治 5 /g 拌 d
疗4 ,到9 d 月底 ,病猪基本恢复正常 。 2 病原分析 猪后 圆线 虫病 是 由后 圆科 的长刺 后 圆线虫 、短 阴后 圆线 虫和萨 氏后 圆线 虫寄生 于猪支 气管和 细支 气管 内所 引起 的线 虫病 。最常 见的 为长刺 后圆线 虫 。主 要危 害仔 猪 ,可 引起支气 管 炎和支气 管肺 炎 ,影响猪 的正 常生长 发育 ,严重 时可造成大批死亡 。 虫体都呈丝状 乳 白色或 灰 白色 ,口囊 很小 , 口缘 有1 对 三叶侧唇 。雄虫交合伞侧 叶大 、背 叶小 ,交合 刺1 , 对 细长 ,末 端 有 单钩 或 双 钩 。雌 虫 的阴 门位 于 虫 体 的 后 端 ,两条 子宫并 列 ,阴 门紧 靠肛 门, 阴门前有 一角皮 膨
直 。阴道短 ,仅有0 mm,阴门前 角皮膨 大部呈球状。 . 5 萨 氏后 圆线虫 的雄虫交合刺 长21 ~ .7 . 23 mm,末端有 2
一
小钩 。雌虫尾 端直 , 阴道 长 l2 一 mm, 阴门前角 皮膨大
一 毛园科线虫病(园线虫病之一)

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胃内出血
感染后造成胃壁上的结节状病变
出血性胃炎病变
Ostertagia寄生引起的胃壁结节
毛圆线虫引起病变
毛圆线虫寄生引起绵羊死亡
出血性胃炎病变
胃壁上的结节性病变
(七)诊断
粪便检查;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 病理剖检,检查虫体和病变。
(六)治疗
雌虫:阴门在身体后部。
虫卵大小:62~82 ×34~42μm。
奥斯特线虫虫卵
4. 马 歇 尔 线 虫 (Mashallagia spp.)P159
长达 20 mm ,外形与Ostertagia 相似。 交合伞长,背肋末端分为两支,每支的末端又 分为3个小杈。交合刺分成3枝。 雌虫阴门开口于虫体后半部。 虫卵大:182~217 ×83~115μm。
感染性幼虫有背地性和向光性,当温度、湿度和光
照合适的条件下,幼虫从粪便内爬到牧草上;环境
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幼虫又回到土壤中隐蔽。
“自愈现象”:
“自愈现象”表现:
“自愈现象”的特点:
春季高潮:是羊消化道线虫病的一种自然现象,当春季
开始放牧时,羊的消化道线虫寄生量大量上升,造成羊 消化道线虫寄生的高潮。
P319
种或属 古柏线虫Cooperia spp.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 马歇尔线虫Mashallagia spp. 指形长刺线虫Mecistocirrus digitatus 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p. 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p. 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 以上见书本P319 宿主 寄生部位 牛和羊 小肠、胰脏 牛和羊 真胃,偶见小肠 牛和羊 真胃 牛 真胃 牛和羊 小肠 牛和羊 真胃、小肠 牛、羊、马和猪等 小肠和真胃
线虫病

丝虫病概述1线虫病(nematodiasis,nematodosis)是由线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自然界中,线虫已被记录的物种超过28000个,还有大量虫种尚未命名。
绝大多数种类体小呈圆柱形,故又称圆虫。
线虫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以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的种类超过16000多种,可寄生于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
寄生人类的线虫大约176种,有些虫种专性寄生于人体有些种类具有广泛的哺乳类动物宿主,也有少数动物常见的寄生虫偶尔寄生人体。
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仅有10多种。
流行病学1、4在寄生虫感染中,线虫感染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0年第1次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有56种,线虫12种。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其中线虫感染率高达59.02%,而原虫、吸虫、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32%、0.57%、0.2%。
在线虫感染中,蛔虫、钩虫及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蛔虫为5.23亿~5.39亿人,钩虫感染者为1.87亿~2.01亿人,鞭虫感染者为2.05亿~2.20亿人。
2005年第2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道,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第1次调查相比,分别下降了60.70%、71.28%和73.60%,但总感染率仍保持在19.56%的高水平,据此推算总感染人数高达1.29亿,这一现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
因此,土源性线虫病依然是我国优先防治的寄生虫病种食源性寄生线虫在我国也普遍分布。
广州管圆线虫病曾在温州(1999)、北京(2006)及大理(2008)发生暴发;旋毛虫病暴发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但城市也有暴发的记载,如1995年郑州居民291人在某饺子馆吃了未煮熟的水饺,212人发病。
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局部暴发,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易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还有颚口线虫病、膨结线虫病、筒线虫病等。
类圆线虫病科普讲座课件

谢谢观看
类圆线虫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类圆线虫病? 2. 谁容易感染类圆线虫病? 3. 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4. 如何预防类圆线虫病? 5. 如何治疗类圆线虫病?
什么是类圆线虫病?
什么是类圆线虫病?
定义
类圆线虫病是一种由类圆线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 。
常见于土壤和水源污染,影响人类与动物的健康 。
这些人群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寄生虫影 响。
谁容易感染类圆线虫病? 环境因素
居住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或从事农业、园艺 工作的人群风险更高。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也是重要因素。
谁容易感染类圆线虫病? 生活习惯
不注重个人卫生,食用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 食物增加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
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和过敏反应。
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严重症状
在重症病例中,可能出现贫血和营养不良等更严 重问题。
及时就医可避免病情加重。
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测等方法可以确诊感染。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预防类圆线虫病?
如何预。
使用肥皂和清水至少洗20秒。
如何预防类圆线虫病? 安全饮食
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生食和不洁食物。
饮用清洁水源,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水。
如何预防类圆线虫病? 环境管理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处理垃圾 。
什么是类圆线虫病? 病原体
类圆线虫是一种微小的圆形虫,属于线虫类。
犬猫的寄生虫病(类圆线虫病)-宠物医生课件

【症状】
主要表现为皮炎,局部出现瘙痒和红斑。患犬食欲减退、眼角脓 性分泌物增多、咳嗽等,接着出现腹泻、脱水、衰弱、贫血、消 瘦等恶病质症状。腹泻若是非出血性的,一般很快康复。若为出 血性的则预后不良。
【诊断】
根据幼年犬、猫先有皮肤病变或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眼脓 性分泌物增多,7~10日后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合粪检发现 虫卵或幼虫的化验结果,即可确诊。
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是由类圆线虫科的粪 类圆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而 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 现为皮炎、支气管肺炎、腹泻、 脱水和衰弱等。本病主要侵害幼 年犬、猫,对成年犬、猫致病性 不强。
【病原】
类圆线虫的雌性成虫虫体细小,肉眼不易观察,大小约为 1.0mm*0.05~0.075mm,呈乳白色,口腔小,有两片唇,食道简单, 阴门位于身体中1/3与后1/3交界处。杆状蝴的大小为 0.2~0.25mm*0.016mm,丝状蝴为杆状呦的2~3倍。虫卵大小为 70um*40um,卵壳薄而透明。
【预防】
(1)经常用石炭酸、热碱水或石灰乳消毒地面、餐饮具,并保持 犬舍及周围环境干燥、卫生。
(2)定期驱虫,驱虫前禁止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皮肤病。 (3)发现病犬及时治疗,并注意隔离消毒。
感谢观看
【治疗】
(1)噻苯咪唑50mg/kg体重,口服,连用3日,停药2周后再重复1 次,驱虫效果较好。
⑵四咪唑20mg/kg体重,口服。或用海群生(乙胺嗪)100mg/kg体 重,口服。
(3)肠衣龙胆紫30~6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10日,必要时重 复1次。
⑷伊维菌素0.25mg/kg体重,皮下注射。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外界条件差的情况下,杆状蝴直接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蝴。 丝状蝴可经皮肤或消化道感染宿主。丝状蝴直接钻入皮肤,经淋 巴进入血液,也可经口腔感染经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经心、肝 移行到肺脏,然后上行到咽喉部,经吞咽到消化道在宿主的小肠 定居,经3~5日发育为成虫。一般感染后经7~10H即可从宿主粪便 中排出幼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6
4.雄虫尾端侧面 5.交合刺 6.雌虫尾端
1
2
3
柯氏原圆线虫
1.前端 2.雌虫尾端 3.雄虫尾端
4
5
柯氏原圆线虫
6
4.交合刺末端 5.导刺带 6.幼虫尾端
3、 生活史
• 间接发育; • 中间宿Fra bibliotek为软体动物 (各种螺蛳 和蛞蝓)。
4、流行病学特点
• L1对低温、冰冻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 任一期幼虫均可钻入螺体内,感染性幼虫与螺的寿
命一样长。 • 除严冬外,几乎全年都可发生感染。 • 4~5月龄羊感染普遍。
5、 致病性
同网尾线虫相似。
毛样谬勒线虫肺
胸膜炎
6、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程度取决于寄生量。
7、诊断
• 同网尾线虫病。
8、防治
• 同大型肺线虫病防治措施; • 针对中间宿主,阻断传播。
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