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1500字
读书心得1500字范文

读书心得1500字范文1.读书心得1500字范文篇1与文学一起度过的假期,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般枯燥乏味,反倒有另一番韵味。
指尖轻轻滑过书页,静静的体会作者赋予书的意境,那温婉的、激昂的、还有平淡而朴实的语句,让墨香一点一点慢慢倾入心中。
一、《春以为期》扬紫陌,之前还真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这本《春以为期》倒是让我眼前一亮。
会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封面我看着舒服,这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不染纤尘,就如仙物一般。
外部的封面是用毛笔字写的“春以为期”清秀柔美;书的正面的角落有一水墨画出的花,在白色的底色中不显得突兀,反而高雅脱俗。
翻开书,书中字里行间透出作者那抹灵秀的气息,她是北方人但她却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柔和。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春梦。
笙歌。
叩问。
定情。
一眼看去就觉得这本书是言情小说那一类的,但其实不是,她就像是一个画家,以现代人的犀利的眼光将那一个个古代的故事,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宛若一幅幅水墨画,氤氲烟生。
不过那杏花春雨,温山软水中的愁,也只有进入那个意境中的人才看得到了。
书中的故事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那种,第一部分的开篇便用胭脂砚引出了薛素素与王稚登的一段故事,而第二篇是写马湘兰与王稚登的一世纠葛,王稚登写给马湘兰的那一句“春以为期,行云东来,无负然诺。
”但他却不知她已等了一世。
可最终她的等待的结果是她于他只是尘世中那一句可轻描、可淡写的“知己红颜”。
书中用《胭脂砚》、《眉子砚》、《幽兰调》、《绿绮琴》、《汗巾儿》、《碧纱橱》、《熏笼》、《钿》、《胭脂》、《仕女》、《园》、《茶》、《画堂》、《折枝》、《黄花》、《美人》、《七夕》、《帖》、《蝠》、《缠臂金》、《约指》、《耳环》、《香囊》、《跳脱》、《佩玉》、《千千结》、《玉搔头》、《钗》……这些小标题引出那一个个古代的故事,还有作者大胆的评价。
这些故事中不乏《红楼梦》中的情节,像宝玉与姑娘们一起淘澄胭脂膏子的那一段,让我这个一看《红楼梦》就头疼的人,第一次有了想看《红楼梦》的想法。
读后感1500字的范文(通用17篇)

读后感1500字的范文(通用17篇)1500字的范文篇1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
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
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
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
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
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
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
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
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倾城之恋》给我们的整体的感觉是她的作品没有多少触及到社会的现实问题,或许这是她的一个弱项,又或者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女人,她是不喜欢政治的,所以在表面许多社会深度方面的东西上面,她并没有做的很好,且看《倾城之恋》中多余战争一个描写的环节给人的感觉绝对是很粗糙的,只不过我们喜欢“得鱼忘,得意忘言”的感觉,所以并不很在乎这一点,《倾城之恋》中流苏与柳原的恋情本身的完美性在我看来似乎就已经落如俗套,既然要表现人物本身的恋爱中的思考,那么为什么要到最后也是一个没有划好的圆呢?我的一个感觉是没有划好的圆比划好的更具有一种难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剧比喜剧更具有影响力一样,但是看起来我们是无法求全责任的,更何况对于张爱玲这样的作者,我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根本够不上多少资格评论她的作品,只是有感而发。
很多人以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依靠范柳原的婚姻关系摆脱白公馆的时间。
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弥顽不灵。
在我看来,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无从选择。
很爱她的小说,即使是在当时被说太个人,在如今看来,比起那些也写个人情感文章的作家,她在那个动荡不安,思想尚且不太开放的时代写的东西还是不乏大气的,如今再没有人可以代替她原本是格格身份敢爱敢狠的我们最心爱的张爱玲先生。
读后感1500字范文(通用12篇)

读后感1500字范文(通用12篇)1500字范文篇1这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离家出走的故事,伴随着少年的出走有了一系列的出场人物。
叫乌鸦的少年,列车上偶遇的樱花,回忆几十年前的广岛原子弹事件,命中注定的贾村图书馆,和猫说话的老人,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难以有交集,但就是这些,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最终坚强的去面对生活。
书中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直面灵魂深处最脆弱,最裸露,最真实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开始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性与爱的关系,时光与记忆的本质,书中始终没有很直接的挑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个不坏的故事,却由不得让人去思考很多。
虽然已经过了十五岁的时光,不过能在心地依旧善良无暇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感觉也会很释然,人生某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总是应该好好去深思的。
正如作者所说,十五岁的少年,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主人公田村小的时候被母亲遗弃,在一个并不疼爱自己的父亲的养育下成长,有着同龄人缺乏的成熟,更有着不属于这个花季的恐慌,不过我们共同拥有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去接受祝福,去挑战世界。
接下来,就用我拙劣的文字,让我谈谈这个故事之于我的深思。
幽幽岁月,浮生来回,爱情,总是一个美好的话题,可是,书中的爱情似乎缺乏中国固有的伦理。
田村小的时候就被父亲诅咒会跟自己的母亲姐姐交合,而田村又成为母亲幼时爱情的替代物。
田村因幼时被母亲抛弃,渴望得到母亲的爱。
他迷恋永远十五岁的佐伯(田村母亲)的活灵,更深爱着五十岁的佐伯。
他们交合,相爱,用灵与肉的交融去享受生命的美好。
田村选择离开森林,带着佐伯的画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将自己深爱的人埋藏在记忆中。
开始读的时候,内心总会隐隐作痛,为什么如此相爱的人会是这样的结局。
闭上书仔细想想,身边的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神把世人劈成了男男,女女,男女,于是我们在寻找自己另一半的过程中惶惶不可终日。
纵然找到,又会有种种原因不得在一起。
1500字的读后感优质5篇

1500字的读后感优质5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还可以主动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助于锻炼批判性思维,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500字的读后感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500字的读后感篇1剧中故事线条繁复交织,众生百态构成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乡土社会的万花筒。
其中主要人物是双水村的贫苦农民孙氏兄弟,哥哥孙少安的现实主义人生与弟弟孙少平的理想主义人生,是剧情发展的主要脉络。
哲学家荣格说,文化的最终沉淀是人格。
孙少安、孙少平都是乡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农民,他们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人格品性,明理、重义、友善、孝悌、勤奋、进取。
所不同者,弟弟读书较多,不安于禁锢在本乡本土,因此无论乡村的境况如何,贫穷也好,安稳也罢,他都希望走出双水村,去往城市体验新的生活,即便那种生活是陌生的、艰难的,甚至是屈辱的,他的心中都装着一个不同于现状的“世界”。
从剧中,可看见同样的“平凡”和两样的“世界”,“平凡”都是人们在生活面前的无力而顽强、无奈而坚韧,都是彼此在爱情、亲情、友情面前的真挚和辛酸、悲喜和折磨;而“世界”呢?一个是哥哥孙少安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弟弟孙少平的梦想世界——其实那不是他的世界,而是城里人的世界,所谓另一个世界。
为着成全自己的世界,他们都经受着平凡的鞭打驱策,结果,哥哥逐渐走向了富裕的生活,而弟弟却一直困顿于现实的窘迫。
兄弟俩一样的慷慨乐助,一样的重情重义,而相对于哥哥孙少安,弟弟孙少平与同他相爱的女同学田晓霞,还多了一份对于文学、理想的热爱,多了一重精神追求。
然而,最终,田晓霞为施救落水者而遇难,孙少平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这时,一个与现实主义作品完全不搭的浪漫的、科幻般的场景出现了,“外星人”出现了。
孙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也许是整个剧情的“眼”,探讨了这个经历了无数苦难却又缺乏宗教信仰和终极关怀的民族,有关生命意义的话题。
中外名著读书报告1500字大学生

中外名著读书报告一、引言中外名著作为文学的瑰宝,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通过阅读和研究中外名著,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情操。
本报告将介绍我在大学期间阅读的一些中外名著,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和学习感悟。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人公,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和人性的复杂。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受其精雕细琢的文字描写和情感表达所打动。
通过宝玉的人物形象,我对友情、爱情和家族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伊丽莎白·班内特为女主角,以爱情婚姻为主题,讲述了班内特家族姐妹与达西家族之间的恋爱和误会。
这部小说在描写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上极为精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傲慢与偏见》让我了解到,爱情需要正确认识对方,不被外表和传言所影响。
四、《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老渔夫和一条大马林鱼之间的斗争,探讨了人与命运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
阅读《老人与海》让我领悟到,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取得成功。
五、《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著名作品,通过对一个极权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对权力的反思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阅读《1984》让我对社会政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对权威的质疑,珍惜个人自由和隐私。
六、学习感悟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我不仅享受了文学的魅力,也获得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用心体会作者的文字和情感,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含义。
其次,我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成长和价值观的转变,感受到了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性。
最后,我在阅读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的见解,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读书心得1500字(5篇)

读书心得1500字(5篇)读书心得1500字精选篇1怎样成为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这也许是我们从教者一生需要探索的课题。
每每思考这个问题每每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有时甚至不知所措。
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于老师的封笔之作《如何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不禁让我豁然开朗,让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整本书既有高度理论性的指导,又有接地气的实践操作上的范例,深入浅出地道出了的精髓。
于老师如一枚性温、味甘的甘草,用他特有的智慧和魅力融入学校,融入同事,融入学生之间,不仅散发着独特的味道,更在潜移默化在催生着乐学、向善和美好。
于老师说:微笑是有效的方法。
我从这里面读出了对他对教育的热爱,如果不是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如何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发出来自内心的微笑。
从教50多年,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始终保有童真童趣,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育,践行教育。
孩子一定是懂孩子的,不是吗?于老师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一边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一边又不忘及时总结心得和收获,就如同在收获一粒粒成熟饱满的果实。
关于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这一条条建议背后,都是他不忘教书育人使命的具体体现。
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说明于老师把学生放在和自己一样的高度,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
和学生一起做值日、一起演课本剧,做错了事公开认错,说明他把自己完全地融入了班级,作为班级普通的一员,和学生一起体验学习成长的过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一个平和有趣又知识渊博的大朋友,又怎么会不喜欢上他的课。
基于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热爱,他的课怎么会不精彩。
在书中,于老师给出了很多案例,比如怎么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怎么进行自然而然的家访;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指导青年教师等等。
2022年读书报告单1500字(8篇)

读书报告单1500字(8篇)导读:关于读书报告单,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在读书中,我认识很多的老师,他们有很多的教学的功底与理论,也有很多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让人印象很大。
比如,他们的语文课教学语言简洁,他们的教学语言简单,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朴实,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独特而富有魅力,让人读得入神入情,真是让人感动。
他们的课堂教育有效,他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艺术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他们的教育观和教学思路非常新颖。
他们的课堂教育方法新颖,学生乐学。
在学习过程,他们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学起来兴趣高。
关于读书报告单,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在读书中,我认识很多的老师,他们有很多的教学的功底与理论,也有很多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让人印象很大。
比如,他们的语文课教学语言简洁,他们的教学语言简单,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朴实,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独特而富有魅力,让人读得入神入情,真是让人感动。
他们的课堂教育有效,他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艺术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他们的教育观和教学思路非常新颖。
他们的课堂教育方法新颖,学生乐学。
在学习过程,他们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学起来兴趣高。
读书报告单(范文):1在读书中,我认识很多的老师,他们有很多的教学的功底与理论,也有很多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让人印象很大。
比如,他们的语文课教学语言简洁,他们的教学语言简单,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朴实,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独特而富有魅力,让人读得入神入情,真是让人感动。
他们的课堂教育有效,他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艺术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他们的教育观和教学思路非常新颖。
他们的课堂教育方法新颖,学生乐学。
在学习过程,他们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学起来兴趣高。
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朴实,课堂教学语言朴实简洁,他们的教学语言朴实自然,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朴实自然,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独特而富有魅力,让人感受到教师的魅力。
读后感大全1500字左右(推荐5篇)

读后感大全1500字左右(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大全1500字左右(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大全1500字左右(推荐5篇)》。
第一篇:读后感1500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此为《大学》三纲领。
《中庸》二十五章:“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可结合《中庸》此章来领会《大学》三纲领之义理。
“明明德”向内成己,是内圣功夫,“亲民”向外成物,是外王事业,“止于至善”则是“合外内之道也”。
阳明先生曰:“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故曰一也”。
程子曰:“亲,当作新”;“‘在新民’者,使人用此道以自新”。
然“使人用此道以自新”,只是“教”而不“养”。
阳明曰:“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
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亲民”是以自性之明德直接养民、化民,有“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义,如此才能把三纲领贯通为一。
《荀子・子道》: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这是“教”。
如果把“亲民”当作“新民”,只是停留在“士”的层次,达不到大人之“学”的境界。
“知者知人,仁者爱人”,这是明明德以亲民,阳明所谓“兼教、养意”。
颜子说“知者自知,仁者自爱”,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故不必再说知人、爱人。
朱子曰,“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朱子下一个“使”字,把尽己之性与尽人之性割裂开,从而把“明明德于天下”也解得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1、《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 (1)2、《活着》读后感 ............................................................................. .. (2)3、《简爱》读后感 ............................................................................. .. (3)4、《质数的孤独》读后感 ............................................................................. .. (4)5、《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 (5)6、《云漂》读后感 ............................................................................. .. (6)7、《朝花夕拾》读后感 ............................................................................. (7)8、《红楼梦》读后感 ............................................................................. . (8)9、《骆驼祥子》读后感 ............................................................................. (9)10、《在路上》读后感 ............................................................................. (10)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112、《名人传》读后感 ............................................................................. (12)13、《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 . (13)14、《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14)15、《围城》读后感 ............................................................................. . (15)16、《等待戈多》读后感 ............................................................................. .. (16)17、《人间词话》读后感 ............................................................................. .. (17)18、《百年孤独》读后感 ............................................................................. .. (18)19、《小王子》读后感 ............................................................................. (19)20、《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 . (20)21、《母亲》读后感 ............................................................................. . (21)22、《茶花女》读后感 ............................................................................. (22)23、《堂吉诃德》读后感 ............................................................................. .. (23)24、《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 (24)25、《夏至未至》读后感 ............................................................................. .. (25)26、《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2627、《老人与海》读后感 ............................................................................. .. (27)28、《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 . (28)29、《安妮日记》读后感 ............................................................................. .. (29)30、《雾都孤儿》读后感 ............................................................................. .. (30)1、《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1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2、《活着》读后感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它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老人的一生,他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平实的叙述中,诉说着主人公的一生的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穷光蛋.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自从做了佃户,为了一家人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2 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如此荒唐,如此草菅人命,这是什么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