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树下生乡愁(五绝)
名句中岭南

名句中岭南 1、送人游岭南唐代:司空曙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2、谪岭南道中作唐代: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3、送王昌龄之岭南唐代:孟浩然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4、岭南江行唐代: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5、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代: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6、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7、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8、寒食宋代:郑刚中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9、送郑明府贬岭南唐代:司空曙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
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10、别岭南熊判官唐代:元稹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
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
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
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唐代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思念家乡的诗句(15篇)

思念家乡的诗句(15篇)思念家乡的诗句1“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倚月思乡月无言,但见繁星点点。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家乡的`诗句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8、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9、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1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13、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杜牧《赠别》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1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瑕《江楼感怀》16、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

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谢中元:“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10.13

“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 摘要: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在中国古代曾流行于北方。
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荔枝意象不多,只是因唐贵妃嗜荔被诗人屡次抒咏,使“讽荔”成为古典咏荔诗一个典型模式。
清代广府诗人谭莹的《岭南荔枝词》在“讽荔”模式之外,将荔枝当作独立的审美意象,特别是围绕民俗风情、荔枝本体、借荔喻事三个方面,对岭南荔枝进行诗意呈现,对荔枝风情给予深切凝视,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诗性空间,具有独特的诗美价值。
关键词:咏荔;谭莹;岭南;荔枝词;诗美荔枝是岭南佳果毋庸置疑,宋人蔡襄《荔枝谱》载:“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
”[1](P644)又《本草纲目》云:“荔枝始传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
”[2]荔枝因其独特的生理性和幽远的地域性,成为历代诗家的抒咏对象,富有诗性特质的荔枝意象散存于各类诗词当中。
其中唐代杜甫、白居易、杜牧、韩偓、徐夤、薛涛,宋代曾巩、苏轼、陆游、杨万里、黄庭坚等,都有咏荔诗传世。
明清两代由于岭南种荔产业发达,以荔枝为题材的作品骤然增多。
如广州荔枝湾唐荔园落成,举行结社征诗,便有咏荔诗1000多首。
本文拟从咏荔诗的流变切入,着重评析清代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
一、从北方诗人对荔枝的审美想象说起荔枝原产于华南等地,直到“秦皇汉武”不断开发岭南,它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
自称“蛮夷大长老臣佗”南越王赵佗归汉,以鲛鱼、荔枝作贡品献给汉高祖,荔枝正式打入北方市场。
汉皇对荔枝很青睐,曾试图移种荔枝,据载:“汉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
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
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
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
”[3](P195-196)可见最终徒劳,荔枝自汉代被作为贡物运至北方始,就开始被文人注意,开始进入文学作品的书写中。
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首开咏荔先河,如“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4](P182),此篇没有专写荔枝,仅将离支(即荔枝)与其他果品铺排而列,用以赋陈上林苑的华丽。
思念家乡的诗句 (15篇)

思念家乡的诗句(15篇)思念家乡的诗句 1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2、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
——元好问《玉漏迟·咏杯》3、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5、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6、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眉妩·新月》7、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9、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袁凯《京师得家书》10、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11、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姚合《庄居野行》12、关山四面绝,故土几千里。
——刘昶《断句》13、不用凭栏苦回首,故土七十五长亭。
——杜牧《题齐安城楼》1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15、此地动归念,常年悲倦游。
——王籍《入假设耶溪》16、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温庭筠《商山早行》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8、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土。
——沈约《咏湖中雁》19、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
——李商隐《茂陵》20、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21、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韦庄《江外思乡》22、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23、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杜甫《客夜》24、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秋瑾《九日感赋》25、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26、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27、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蒋捷《虞美人·梳楼》28、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荔枝 诗句

荔枝诗句1.邛竹笋长椒瘴起,荔枝花发杜鹃鸣。
——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2.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唐·张祜《马嵬坡》3.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唐·杜甫《解闷十二首》4.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唐·郑谷《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凉因寄二首》5.夜醉至今犹未醒,荔枝取次对离觞。
——宋·白玉蟾《赠别徐监观》6.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唐·薛能《荔枝楼》7.馆娃宫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满树。
——唐·王建《白纻歌二首》8.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
——明·何景明《鲥鱼》9.伤心忽入西窗梦,同在峬村折荔枝。
——南宋·陆游《予初仕为宁德县主簿而朱孝闻景参作尉情好甚》10.惊鱼掷上绿荷芰,栖鸟啄馀红荔枝。
——唐·徐夤《郊村独游》11.鹅黄酒边绿荔枝,摩诃池上纳凉时。
——南宋·陆游《感旧绝句》12.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南宋·陆游《莆阳饷荔子》13.劝君留待端阳酒,天上飞来红荔枝。
——现代·老舍《赠友人归广州》14.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唐·戴叔伦《荔枝》15.欲知州近远,阶前摘荔枝。
——唐·白居易《郡中》16.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唯教进荔枝。
——唐·韩偓《荔枝三首》17.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唐·杜甫《解闷十二首》18.不知却是青娘子,飞傍枇杷索荔枝。
——元·杨维桢《冶春口号七首》19.滴滴春霖透荔枝,笔题笺动手中垂。
——唐·薛能《吴姬十首》20.连州万里无亲戚,旧识唯应有荔枝。
——唐·卢肇《被谪连州》21.湘湖蓴菜胜羊酪,项里杨梅敌荔枝。
——南宋·陆游《致仕後即事》22.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唐·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23.胡儿夹鼓越婢随,行捧玉盘尝荔枝。
和荔枝有关的古诗

和荔枝有关的古诗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和荔枝有关的古诗。
荔枝这水果,那可是从古到今都备受喜爱呢,不少诗人都为它写过诗。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旅游。
那地方正好是荔枝的产地,满大街都能看到卖荔枝的小摊。
我一看到那红彤彤的荔枝,就走不动道了,赶紧买了一大袋。
回到酒店,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荔枝,哇,那果肉晶莹剔透的,就像一颗透明的果冻,咬上一口,汁水四溢,甜得我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
那味道,真的是让我终身难忘啊!这时候我就想起了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你说这杨贵妃得多爱吃荔枝啊,为了能让她吃上新鲜的荔枝,那可是快马加鞭从南方运到长安。
这得费多大的劲儿啊!不过也能看出来荔枝的魅力有多大了。
想象一下,在古代,交通又不方便,能吃到荔枝那可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杨贵妃吃到荔枝时那开心的样子,好像都能浮现在我眼前了。
我吃着荔枝,就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杨贵妃一样,享受着这美味的水果,哈哈,虽然我没有她那么倾国倾城啦,但这荔枝带来的快乐可是一样的哦。
还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
苏轼可真是个吃货呀,他居然说每天要吃三百颗荔枝,还愿意为了荔枝一直住在岭南。
我当时就在想,这荔枝得多好吃,才能让他这么着迷啊。
我吃了几颗之后,就有点理解他了。
这荔枝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啊,要是能天天吃到这么美味的荔枝,住在岭南好像也不错哦。
不过我可吃不了三百颗,吃多了估计会上火呢。
但苏轼这种对荔枝的热爱,真的是通过这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那个城市待的几天里,每天都要吃好多荔枝。
有时候我会坐在街边的小公园里,一边欣赏着南方的风景,一边吃着荔枝,感觉特别惬意。
我还看到当地的一些老人,坐在树下,悠闲地剥着荔枝,和邻居们聊天。
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就像诗里描绘的那种生活场景一样,简单而又快乐。
荔枝不仅味道甜美,还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美好的诗句和回忆。
以后每次看到荔枝,我都会想起这些古诗,想起那个充满荔枝香味的夏天。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唐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
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第71章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游先主庙而作。
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开始衰落,皇帝昏庸,贤才不能被用,诗人借古讽今,感慨现在没有贤主,表达盛衰兴亡的感慨。
第72章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七绝诗最绝妙的地方,就是诗人精选了典型的景物,并今昔对比,将自己沧海桑田、兴衰变幻的感慨自然地寄寓其中,不着痕迹。
语言浅显,而意蕴深沉,余味无穷,有一种独特的委婉蕴藉之美。
第73章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元和十一年(816)春,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送别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是单纯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
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
“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令人绝望、令人愤慨!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