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民族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和民族政策,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来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要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民族风情的各自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析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用音乐和画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新课学习(一)五十六个民族连连看活动:将下列图片与其对应的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6页内容师提问: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2.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回答问题。

师总结:1.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名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仅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约1700万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约2300人。

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中国的民族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师提出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没有少数民族居住?有没有完全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省区?4.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分布上有何关系?这反映出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有何好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对“标准”的理解:课标要求学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不可能让学生在图上落实每一个民族的分布情况,主要查找汉族,和那些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的分布,明确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汉族主要在东部、中部地区。

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对教材的理解《中国的民族》位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第四节)。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认识了我国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与人口政策之后安排的。

《中国的疆域》使学生认识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陆上与隔海相望的邻国,我国辽阔的领土、领海。

《中国的行政区划》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轮廓、分布、简称、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与分布。

为学生后来所有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地图基础。

我国不仅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更是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

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经济水平,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均有很大差异。

国家的稳定团结,繁荣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拳拳爱国心与努力奋斗。

本节教材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56个民族”介绍了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汉族人数最多,其余55个民族因人数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各民族一律平等。

配了一组少数民族的图片要求连线。

第二部分“中国的民族分布”,通过一幅民族分布图,设计了读图填表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第三部分“独特的民族风情”,详细介绍了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赛龙舟三个传统节日。

本节教材的开放性较大,课本上关于民族的图片,节日只是一些例证,教师可以选加其他内容,我在这节课中增加了民歌欣赏。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布置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能力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悼念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56个民族1.民族的构成汉族92%少数民族(55个)8%2.各民族的文化差异(1)民族的语言和文字(2)民族的风俗和宗教等二、民族的分布(1)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剪辑,然后提问,你知道该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故事吗?知道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地区吗?学生听讲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关注民族的习俗欲望。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民族构成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扇形统计图)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扇形)通过扇形统计图,你看到,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我国的民族构成为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因为人口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柱状图),指导学生辨认。

教师提问: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二、民族分布承转:那么,各少数民族兄弟在我国是如何分布呢?1.展示课件(我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认真辨认教师提问:①汉族人口的分布图例如何表示?分布情况如何?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颜色以及复杂程度,颜色越复杂,表示民族种类越丰富,分布越集中,以此确定问题答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③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少数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同时又集中分布在某一集中地区,以此来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一省级行政区颜色最复杂,以此确定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小结: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中国的民族-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民族-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民族-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2.培养地图识读和精读能力;3.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2.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

三、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2.掌握地图中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讲解(35分钟)(1)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通过讲解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分布在边远地区,又有哪些少数民族分布在中部地区等。

(2)我国的少数民族通过对每个民族分别介绍其文化和风俗,让学生了解我国多元的文化和民族。

如苗族的迎娶新娘礼仪、壮族的“长桌宴”、维吾尔族的“麦斯莫”节等。

3.活动(25分钟)(1)小组合作读地图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张我国民族分布图,让学生阅读地图,了解各民族分布的特点,答题内容包括:哪些少数民族分布在中部地区?哪些少数民族分布在边远地区?(2)文化展示让学生结合自己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项目,进行展示和介绍。

让学生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书籍和电影,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掌握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地图识读和精读能力,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为今后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湘教版 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信息时代,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搜寻和整理有用信息,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十分重要。

本课主要利用某某地区的少数民族资源(主要是苗族、彝族),让学生结合网络教学资源,突出地方的民族特点,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

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特别是某某某某地区的苗族、彝族的服饰民族舞蹈及生活习惯;下载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歌曲《阿西里西》教师准备:制作“中国的民族”ppt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1、导入由歌曲《爱我中华》和图片中华民族大家庭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注意,集中思维,心情放松,为上课做好准备。

2、新课教学【展示】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展示】1、56个民族【展示】(1)我国的民族构成:汉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6%少数民族:55个,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4%【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珞巴族和赫哲族最少。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中国的民族》地位和作用: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在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这些都是中国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本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结构分析:在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民族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课文通过图片以及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一,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散局、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少数民族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虽小,集中分◆教学目标布在边疆地区,但对祖国建设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教材限于篇幅,只选择了部分图片用以说明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建筑、生产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的风土民情,我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制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歌曲“爱我中华”MTV。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a 傣族泼水节
b 臧族雪顿节
c 回族开斋节
d 蒙古族那达慕节
e 咼山族丰收节
f 汉族兀宵节
4、视频拓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服饰上也各具特色,下面我们就来观看一段
民族服饰的视频,然后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1、读图1.19中国民族的分布,利用民族分布图,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

(1)识别表示各民族的图例和注记。

(2)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 )表示各民族的图例是否有重叠,说明了什么?表示各民族的图例是否有
集中分布的现象?有说明了什么?
2、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各民族互助团结,共同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个民族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安定、国家统一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歌谣总结:
中华民族五十六,汉族人多遥领先
少数民族五十五,壮族塔塔尔两端
汉族侧重中东部,遍及全国很广泛
少数民族集边陲,西南西北和东北
三、巩固拓展(活学)
1 •请班里少数民族的同学准备介绍自己的祖籍地,包括民俗风情和近年
来的变化。

其他同学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来准备,请大家做成宣传报的
形式,在班里
各族散居也聚居,平等团结力量伟
2 •请同学们调查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一种,也做成宣传报在班里展示。

四、点拨导航(导学)
完成填图册相关内容。

教师核对、总结
精品教学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民族分布、少数民族特点、民族政策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民族这一主题,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及民族政策,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及民族政策。

2.教学难点:民族分布示意图的阅读和分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族分布示意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讨论题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民族教案
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请同学们一起唱歌曲《爱我中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哪个民族人口最多?
〔讲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构成。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仅占总人口的8%。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指导学生完成P.16活动题。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

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完成目标检测探究题巩固各民族间该如何相处?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作业:目标检测的选择题。

探究活动
收集一角到拾元的纸币,辨认我国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