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站的时钟同步和采样同步

合集下载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智能变电站的核心特征是()A. 智能化一次设备B. 网络化二次设备C. 全站信息数字化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智能变电站的核心特征包括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全站信息数字化等多个方面。

2. 智能变电站采用()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控制和监测。

A. 智能终端B. 合并单元C. 保护装置D. 测控装置答案:A解析:智能终端用于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控制和监测。

3. 以下哪个不是智能变电站的通信规约()A. IEC 61850B. IEC 60870-5-101C. MODBUSD. DNP3.0答案:C解析:MODBUS 一般不用于智能变电站。

4. 智能变电站中,()用于实现电流、电压等模拟量的数字化。

A. 智能终端B. 合并单元C. 保护装置D. 测控装置答案:B解析:合并单元的作用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5. 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网络通常采用()A. 以太网B. 令牌环网C. 星型网D. 环形网答案:D解析:过程层网络多采用环形网结构,以提高可靠性。

6. 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设备不包括()A. 监控主机B. 远动装置C. 合并单元D. 数据服务器答案:C解析:合并单元属于过程层设备。

7. 智能变电站中,()承担继电保护功能。

A. 智能终端B. 保护装置C. 合并单元D. 测控装置答案:B解析:保护装置是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设备。

8. 智能变电站中,()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

A. 智能终端B. 保护装置C. 测控装置D. 合并单元答案:C解析:测控装置主要负责测量和控制一次设备。

9. IEC 61850 标准中,逻辑节点的英文缩写是()A. LDB. LNC. DOID. SCL答案:B解析:逻辑节点的英文缩写是LN。

10. 智能变电站中,()实现了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

A. 自动化系统B. 智能辅助系统C. 在线监测系统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自动化系统、智能辅助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等共同实现了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方法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方法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方法
智能化变电站作为电网重要的能量转换与分配中心,对于其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差动保护至关重要。

而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则是保障差动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同步技术(同步采样和同步通讯),另一种是使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保护数据的同步。

第一种方法需要使用同步技术来保证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

同步采样可以通过GPS时钟或PTP(精确时间协议)实现,并通过同步通讯协议(如IEEE 1588、IEC 61850-9-3、GOOSE 等)将采样数据精确同步。

同步通信协议规定了每个通讯数据包传输的时间、格式等信息,使得数据同步且维护了实时性。

这种方法能确保保护设备以相同的时间采集数据,从而保证保护数据的同步和一致性,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保护数据的同步。

这种方法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局域网或宽带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将不同设备、不同地点的差动保护数据进行实时同步。

通过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平台,多个变电站之间的数据可以实现互联,极大地方便了数据汇总和集成。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成为后续优化工作的依据。

总的来说,差动保护数据的同步是智能化变电站的关键之一。

使用同步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可以将差动保护数据精确同
步,保证了保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了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智能变电站采样数据同步原理及测试方法

智能变电站采样数据同步原理及测试方法

智能变电站采样数据同步原理及测试方法文章着重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中合并单元的采样数据同步的原理以及在变电站现场调试的基本方法,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标签:智能变电站;采样数据同步;测试方法1 同步问题的由来电力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为电能计量、继电保护及测控等装置提供电流、电压信号的重要设备。

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等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模块前移至合并单元,互感器一次设备电气量需要经前端模块采集再由合并单元处理,由于各间隔互感器的采集处理环节相互独立,没有统一协调,且一、二次电气量的传变附加了延时环节,导致各间隔互感器的二次数据不具有同时性,无法直接用于保护装置计算。

所以智能变电站分散数据采样的数据同步是一个共性问题,所有跨间隔数据都存在这个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解决数据采样同步问题。

2 同步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合并单元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同步问题,目前解决数据同步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插值重采样同步、基于外部时钟同步方式同步。

第一种解决方法的思路是放弃合并单元的协调采样,不依赖外部时钟,而严格要求其等间隔脉冲采样以及精确的传变延时,继电保护设备根据传变延时补偿和插值计算在同一时刻进行重采样,保证了各电子式互感器采样值的同步性。

插值重采样算法目前比较成熟,其误差主要来自算法的影响。

第二种解决方法的思路是放弃对处理环节延时精确性的限制,采用统一时钟协调各互感器的采样脉冲,全部互感器在同一时刻采集数据并对数据标定,带有同一标号的各互感器二次数据,同样实现了数据同步性。

该方式需要铺设独立的对时链路,容易受外部干扰和衰耗的影响。

3 现场测试方法目前,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二次模拟采样输出设备在合并单元输入多组模拟采样,然后在保护测控等装置检查采样的幅值、相角与所加采样是否相同。

3.1 单间隔电压与电流数据同步的现场测试对于单个间隔,如:单个线路、分段间隔,变压器某一侧等,可以通过实验设备在合并单元的二次输入端同时输入电压与电流采样,然后在保护或测控等装置上查看显示的幅值、相角与所加采样是否相同,如果角度不同,则说明数据采样没有同步,如果同步的话,必然没有相角的偏差。

时钟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时钟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时钟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紧要性时钟同步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时钟能够准确地显示相同的时间。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时钟同步是特别紧要的,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中。

在计算机网络中,时钟同步对于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是至关紧要的。

网络中的不同设备通过时钟同步协议来保证它们之间的时间全都性。

这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个设备能够依照相同的时间进行操作,躲避由于时间差别造成的数据冲突和错误。

时钟同步还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

移动通信网络中,各个基站和移动设备需要进行时钟同步,以确保通信信号的精准明确传输和接收。

当移动设备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时,时钟同步可以使信号无缝切换,供应良好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除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时钟同步在其他领域也有紧要的应用。

在物联网中,各种智能设备需要通过时钟同步来保持其运行的全都性。

在电力系统中,各个发电站和输电设备需要进行时钟同步,以确保电力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时钟同步的实现有多种方法和协议。

常用的方法包含网络时间协议(NTP)、精密时间协议(PTP)等。

这些协议利用网络传输和时钟校准算法,实现时钟的同步和校准。

然而,时钟同步也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网络延迟和时钟漂移会对时钟同步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时间不准确。

另外,恶意攻击者也可能利用时钟同步漏洞进行网络攻击。

因此,时钟同步算法和安全机制的研究特别紧要,以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准明确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时钟同步在现代科技发展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它不但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还在其他领域发挥侧紧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将为时钟同步带来更高的精准明确性和可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7) 时钟同步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7)  时钟同步技术
物 理 层 记录 好 精 确 发 送 时 间 T 如 图 l a ( )、 T 时 划 从 时 钟 收 到 Sn y c时 间 同 步 报 义 ,并 且 精 确 记录 接 收 时 间
,. 然 后 主 时 钟 通 过 F l w u I1 1。 1 ol o p报 文 格 式 发 送 之 前 记录 的
后 提 出智 能 变 电 站 时 间 同 步 系 统 的建 设 方 案 。
I EE 5 8的 时 钟 同 步 过 程 通 过 两 个 步 骤 来 实 现 : E 1 8
时钟 偏 移 量 测 量 和 线 路 延 迟 量 测 量 。假 设 传 输 延 时 线 路
是 对 称 的 。 时 钟 的 时 间 原 点 为 M , 时 钟 的 时 『 原 点 为 主 从 u J N, 钟 偏移 量 为 时 地 线 路 延 时量 为 T ,
压 等 级 电 网协 调 发 展 , 现 代 先 进 的 传 感 测 量 技 术 、 讯 将 通 技 术 、 息 技 术 、 算 机 技 术 、 制 技 术 与 物 理 电 网 高 度 信 计 控 集成 , 成具有信 息化 、 形 自动 化 、 动 化 特 征 的 自主 创 新 、 互 国 际 领 先 的坚 强 电 网 。智 能 变 电 站 是 统 一 坚 强 智 能 电 网 的 重 要 基 础 和支 撑 ,时钟 同 步 系 统 的 精 度 将 直 接 影 响 智 能 变 电站 的控 制 精 度 和性 能 。为 解 决 电力 系统 的 时 间 同 步难题 , 家 电网公 司于 20 国 0 9年 在 《 能 电 网 关 键 技 术 智 研 究 框 架 》 明确 提 出 “ 发 适 合 智 能 电 网应 用 特 点 的 时 中 研
新 修 订 _这 个 标 准 。 E 5 8授 时 协 议 更 进 一 步 完 善 , r I E 18 E 使 其 满 足 智 能 变 电站 IC一 6 8 0 信 网络 授 时 精 度 的 E 15 通 要求 。 P P系统 是 由 同步 时钟 设 备 和 网络 设 备 组 成 的分 布 T 式 授 时 系 统 . 步 时 钟 设 备 包 括 普 通 时 钟 、 界 时钟 和 透 同 边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并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网络智能接点的正常工作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统一的时间基准。

【关键词】时间同步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为我国电网各级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集控中心等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以满足各种系统和设备对时间同步的要求,?_保实时数据采集时间一致性,提高线路故障测距、相量和功角动态监测、机组和电网参数校验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网事故分析和稳定控制水平,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参量,也是物资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所谓空间坐标的第四维。

时间表示物资运行的连续性和事件发生的次序和久暂。

与长度、质量、温度等其他物理量相比,时间最大的特点是不可能保存恒定不变。

“时间”包含了间隔和时刻两个概念。

前者描述物资运动的久暂;后者描述物资运动在某一瞬间对应于绝对时间坐标的读数,也就是描述物资运动在某一瞬间到时间坐标原点之间的距离。

2 时钟配置方案及特点智能变电站宜采用主备式时间同步系统,由两台主时钟、多台从时钟、信号传输介质组成,为被授时设备、系统对时。

主时钟采用双重花配置,支持北斗二代系统和GPS标准授时信号,优先采用北斗二代系统,主时钟对从时钟授时,从时钟为被授时设备、系统授时。

时间同步景点和授时精度满足站内所以设备的对时精度要求。

站控层设备宜采用SNIP对时方式,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采用直流IRIG-B码对时方式,条件具备时也可以采用IEEE1588网络对时。

在智能变电站中,时间装置的技术特点及主要指标如下:(1)多时钟信号源输入无缝切换功能。

具备信号输入仲裁机制,在信号切换时IPPS输出稳定在0.2 us以内。

(2)异常输入信息防误功能。

在外界输入信号收到干扰时,仍然能准确输出时间信息。

(3)高精度授时、授时性能。

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us,秒脉冲抖动小于0.1us,授时性能优于1us/h。

(4)从时钟延时补偿功能。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题库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题库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 合并单元是( )的关键设备。

(A)站控层;(B)网络层;(C)间隔层;(D)过程层答案:D2. 智能终端是( )的关键设备。

(A)站控层;(B)网络层;(C)间隔层;(D)过程层答案:D3. 从结构上讲,智能变电站可分为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即“三层两网” 。

( )跨两个网络。

(A)站控层设备;(B)间隔层设备;(C)过程层设备;(D)过程层交换机答案:B4. 智能变电站中交流电流、交流电压数字量经过( )传送至保护和测控装置。

(A)合并单元;(B)智能终端;(C)故障录波装置;(D)电能量采集装置答案:A5. 避雷器在线监测内容包括( )。

(A)避雷器残压;(B)泄漏电流;(C动作电流;(D)动作电压答案:B6. 智能变电站中 ( )及以上电压等级继电保护系统应遵循双重化配置原则,每套保护系统装置功能独立完备、安全可靠。

( A) 35 kV ;( B) 110kV;( C) 220kV;( D) 500 kV 答案: C7. 继电保护设备与本间隔智能终端之间通信应采用( )通信方式。

(A) SV点对点;(B) GOOS点对点;(C) SV网络;(D) GOOSI网络答案:B8. 继电保护之间的联闭锁信息、失灵启动等信息宜采用( )传输方式。

(A) SV 点对点;(B) GOOS点对点;(C) SV 网络;(D) GOOSI网络答案:D9. 智能变电站中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的跳闸回路应与两个( )分别一一对应。

(A)合并单元;(B)智能终端;(C)电子式互感器;(D)过程层交换机答案:B10. 智能终端放置在()中。

(A)断路器本体;(B)保护屏;(C)端子箱;(D)智能控制柜答案:D、多项选择题1. 智能开关的在线监测类型有:()(A)局部放电在线监测;(B)绕组测温在线监测;(C)六氟化硫微水密度在线监测;(D)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答案:(A、C、D)2. 下列哪些设备不属于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设备?()(A)合并单元;(B)智能终端;(C)线路保护;(D)操作箱答案:(C、D)3. 下列哪些设备不属于智能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A)交流输入组件;(B)A/D转换组件;(C)保护逻辑(CPU); (D)人机对话模件答案:(A、B)4. 下列哪些不属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硬压板?()(A)“投检修状态”压板;(B)“保护出口跳闸”压板;(C)“投主保护”压板;(D)“启动失灵保护”压板答案:(B、C、D)5. 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有:()(A)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B)顺序控制操作;(C)设备状态可视化;(D)源端维护答案:(A、B、C、D)三、填空题1. 智能变电站定义: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报文详解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报文详解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报文1. GOOSE 报文1.1. GOOSE 传输机制SendGOOSEMessage 通信服务映射使用一种特殊的重传方案来获得合适级别的可靠性。

重传序列中的每个报文都带有允许生存时间参数,用于通知接收方等待下一次重传的最长时间。

如在该时间间隔内没有收到新报文,接收方将认为关联丢失。

事件传输时间如图1-1所示。

从事件发生时刻第一帧报文发出起,经过两次最短传输时间间隔T1重传两帧报文后,重传间隔时间逐渐加长直至最大重传间隔时间T0。

标准没有规定逐渐重传时间间隔计算方法。

事实上,重传报文机制是网络传输兼顾实时性、可靠性及网络通信流量的最佳方案,而逐渐重传报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对重传间隔时间已没有必要规定。

图1-1 GOOSE 事件传输时间SendGOOSEMessage 服务以主动无须确认的发布者/订阅者组播方式发送变化信息,其发布者和订阅者状态机见图1-2和图1-3。

图1-2 GOOSE 服务发布者状态机1) GoEna=True (GOOSE 使能),发布者发送数据集当前数据,事件计数器置1(StNum=1),报文计数器置1(SqNum=1)。

2) 发送数据,SqNum=0,发布者启动根据允许生存时间确定的重发计时器,重发计时器计时时间比允许生存时间短(通常为一半)。

3) 重发计时器到时触发GOOSE 报文重发,SqNum 加1。

4) 重发后,开始下一个重发间隔,启动重发计时器。

重发间隔计算方法和重发之间的最大允许时间都由发布者确定。

最大允许时间应小于60秒。

5) 当数据集成员数据发生变化时,发布者发送数据,StNum 加1,SqNum=0。

5)6) GoEna=False ,所有的GOOSE 变位和重发报文均停止发送。

图1-3 GOOSE 服务订阅者状态机1) 订阅者收到GOOSE 报文,启动允许生存时间定时器。

2) 允许生存时间定时器到时溢出。

3) 收到有效GOOSE 变位报文或重发报文,重启允许生存时间定时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为对应标准采样序列M点的实际值,为插值后的计算值,离散化后:
(2)
i1(k ,n , m , 0 ) sin( 2k (nTS mTC ) / T1 0 )
sin( 2k nT S / T1 0 ))mTC / TS (4 )
(3)
i2(k ,n , m , 0 ) sin( 2k nTS / T1 0 ) (sin( 2k (n 1) S / T1 0 ) T
General messages
Follow_Up Delay_Resp Pdelay_Resp_Follow_Up Announce Management Signaling

IEEE1588 消息帧格式(1)
目的MAC: 01-1B-19-00-00-00 源MAC: 装置以太网MAC 以太网FORMAT: 88F7
转交PTP事件消息,补偿了消息从入口端传播到出口端的滞留时间。 (滞留时间基于本地时钟计时,对每个输出端口可能不同)

Peer-to-peer transparent clock (V2)
处理和补偿PTP事件消息的方法与端对端不同。(提前计算各端口之间的延时,用于补偿)

Management node
智能站的时钟同步和采样同步
主讲人: 矫坚
智能站装置时钟同步方式

自带GPS 秒脉冲(+串口绝对时标) //差分、TTL、光口 分脉冲 //差分、TTL、光口 IRIG-B //差分、TTL、光口 SNTP //以太网 IEEE1588 //以太网(硬件、软件打时标)
IEEE1588 对时内容提要
其中T1为基波周期,TS为采样间隔,TC为解码用时钟周期,即插值的最小划分,k为谐波次数,n为采样点序列, m=△T/TC
插值再采样同步的精度(线性插值)
80点采样插值幅值、相位误差(内部用再采样时钟为2MHz 时)
对(3)(4)信号进行DFT变换:
I (k , m, 0 ) i ( k , n, m, 0 ) exp( j 2(k 1) n / N ) (5)
国内合并单元标准规定:SV报文发送抖动<10us(有文献用锁相环平滑此 抖动) 一般用于点对点方式 有同步时钟源时同样可以采用插值再采样算法
插值再采样同步思考问题
插值再采样同步到什么时钟了? 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插值再采样同步? 影响插值再采样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与全站秒脉冲同步相比,插值再采样有哪些优势和劣 势?
n 0
N 1
由此插值算法带来的采样值、幅值和相位的误差分别为:
i (k )% 100 * MAX (( i2 (k , n, m, 0 ) i1 (k , n, m, 0 )) / i1 (k , n, m, 0 )) (6)
I (k )% 100 * MAX ( I 2 (k , m, 0) 1) (7) (k ) MAX (( 2 (k , m, 0 ) 1 (k , m, 0 )) (8)
IEEE1588 设备(节点)类型

Ordinary clock
可以是系统里的grandmaster时钟,或是主-从结构中的从时钟。

Boundary clock
边界时钟可实现一个本地PTP时钟,它同步于某一端口的主设备并对其它的端口担当起主时钟。

End-to-end transparent clock (V2)

智能站装置采样同步方式

统一的采样脉冲
单板上采样脉冲的延伸; 以功能为单位的局部同步采样;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单元标准 / GE HardFiber System

统一的秒脉冲
全站同步采样; 各种时钟同步方式最终都可以等效为秒脉冲; 秒脉冲产生采样脉冲; 过程层、间隔层各装置采样同步

插值再采样
不依赖同步对时的同步采样; 以功能为单位的局部同步采样; 方便补偿调整各通道相位; 过程层、间隔层各装置采样同步 / IEC60044-8
IEEE1588透传节点的区别(消息)
IEEE1588透传节点的区别(补偿)
补偿不同消息 路由的延时
IEEE1588 交换节点的比较(1)
IEEE1588 交换节点的比较(2)
SHR装置IEEE1588 实现(功能)
避免复杂的对时拓扑结构!
GPS 1pps/485
对时卡
罗杰康1588交换机
插值再采样同步的鲁棒性

采样的鲁棒性
允许不精确等间距采样 不需要高精度的守时时钟

接收采样报文的鲁棒性
允许丢点(80点采样时可以连续丢2点)

时钟同步的鲁棒性
不依赖同步时钟,靠本地时钟同步
插值再采样同步的适用前提和场合

插值精度满足功能需要
谐波等测量精度受影响大

插值点的时间(以本地时间为基准)可以精确确定
通道延时的对称性:链路上、下行是对称的,或不对称时间差已知
IEEE1588对时原理(调频)
IEEE1588对时原理(调相)
IEEE1588 消息
Event messages
(发送和接收与精度相关,要有准确时标,上下行消息路径必须相同。)
Sync Delay_Req Pdelay_Req Pdelay_Resp
对时原理 消息及其帧格式 时间域的转换 设备节点类型及各种交换节点的比较 SHR装置的IEEE1588对时实现

IEEE1588 对时原理(过程)
对时的频率:多长时间对一次可保证精度? 守时的精度:晶振的精度和跟随算法的精度 打时标的精度:
硬件支持在PHY或MAC层打时标 发送端知道消息发出的准确时标,但来不及给本帧消息打上(一步时钟、两步时钟) 接收端总能得到接收报文的准确时标
帧头:
Follow_Up和Response类型的消息报文 没有独立的sequenceId
IEEE1588 消息帧格式(2)
IEEE1588 消息帧格式(3)
IEEE1588 消息帧格式(4)
时钟域的转换
TAI: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现在:TAI-UTC = 34s,闰秒差别) UTC: Universal Coordinated Time PTP: Precision Time Protocol (1970年1月1日开始的TAI时间)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1900年1月1日开始的UTC时间)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1980年1月6日开始的TAI时间)
插值再采样同步
基本原理 精度 鲁棒性 适用前提和场合

插值再采样同步原理(线性插值)
i(n+1) i1 i2 i(n) Tc ∆t M Ts 再采样时钟序列
i1 (t ) sin(w(t t ) பைடு நூலகம் 0 ) (1) i2 (t ) sin(wt 0 ) (sin(w(t TS ) 0 ) sin(wt 0 )) t / TS
1588
普通交换机
1588
1588
1588
1588
UDT (1588边 界时钟)
UDT (1588边 界时钟)
低压装置 (软件 1588)
低压装置 (软件 1588)
1588 MU (1588 从时 钟)
1588 MU (1588 从时 钟)
1588 MU (1588 从时 钟)
1588 MU (1588 从时 钟)

Sync,Delay_Req,Follow_Up,和Delay_Resp消息用来产 生和沟通时间信息,并使用请求响应的机制来同步普通 和边界时钟。 Pdelay_Req,Pdelay_Resp,和Pdelay_Resp_Follow_Up 消息是用来测量实现peer延时机制的两个端口之间的链 路延时。 Announce消息用来建立同步架构。 Management消息是用来查询和更新时钟维持的PTP数据 集,这些消息用来定制PTP系统和初始化以及故障管理, 管理消息在管理节点之间用。 Signaling消息用来在时钟之间作其它用途。例如,信号 消息可以用来协商主和从设备之间的单播消息的速率。

致谢
谢谢大家!
1588 MU (1588 从时 钟)
1588 MU (1588 从时 钟)
SHR装置IEEE1588 实现(配置)
间隔层装置:SmartV工程配置:对时配置
过程层装置:UDM人机接口工具:模件配置
clockId:MAC地址中间加FF FE自动生成,无须配置
IEEE1588 思考问题
为什么IEEE1588对时精度比NTP更高? 为什么IEEE1588对时精度比IRIG-B更高? 影响对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果只要求1ms的对时精度,可以对IEEE1588对时 过程做怎样的简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