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比较阅读.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直通)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感极而悲者矣
(到极点)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此乐何极
(穷尽) 吾谁与归 (归依)
佳木秀而繁阴 蔚然而深秀者
(草木茂盛) 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秀丽) 若夫霪雨霏霏(繁密的样子)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 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朝——明)
云归而岩穴暝
(暮——晦)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山 间 野芳发而幽香(春)之四 时 也
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秋)
《醉翁亭记》一文多用长句,对偶句式别 具一格。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 深沉含蓄。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意层 次分明,语感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 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和思的飞升。
3.主题表现
《醉翁亭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世之情隐含在叙述描写之中, 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才留下“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佳句。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 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 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 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 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 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 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旷达情怀。
《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的。 范公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 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磊落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岳阳楼记》ppt课件

【补充材料】
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 遭贬谪,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 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 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
为民请命,忧国忧民,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 理解文意(第1
段)
以叙事为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高度概括滕子京的政绩
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交代重修岳阳楼的盛况
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记缘由
予 观 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
看 那 胜景,美景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有时 全 消散
圆形的玉
哪有尽头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 辱 偕 忘,
开阔 愉快 荣耀 屈辱 一起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 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
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范仲淹2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他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 深。26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 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当时边塞流行 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 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于 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 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的诗 文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广受赞誉。
《岳阳楼记》ppt课件94张

上页 返回 下页
16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上页 返回 下页
17
朗读:
zhé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zhǔ
上页 返回 下页
18
朗读:
fú hūi
shāng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 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上页 返回 下页
28
注释日:光 那
水流浩大 这样, 的样子 那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涯 楼远;之山朝大,晖观吞夕也长阴,江,前,气人降调浩象之职 的浩万 述远人千 备汤诗。 矣汤人此, 。则横 然岳无 则阳北际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壮丽 景象
聚集
能
上页 返回 下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52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迁客骚人 “会”于此?
• 屈原、贾谊、李白、杜甫 、孟浩 然、柳宗元、刘禹锡、张说…… • 现在又有了一个滕子京。
上页 返回 下页
53
指出第三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一起
的玉 精神愉快
上页 返回 下页
35
说文解字:集
上半部分是一只鸟的象形。 本意是鸟落在树上,即栖止。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11 岳阳楼记 课件(共33张PPT)(2024年)

通“全俱、具”都兴, ,兴乃盛重修于岳是 阳楼扩,大代增词其,它旧的制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上,
通“嘱属”,予嘱作托 文以写记文章之。代词,这件事
我
来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 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 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 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岳阳楼原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716年,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两朝,多次翻修。
滕子京在任时再次翻修。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考虑到滕子京 重修岳阳楼会引起非议,因此在文章开头,范仲淹直入主题:点名 时间,“谪守”二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再以“政通人 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最后引出重修岳阳 楼和作记一事。
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
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自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
学过的“记”
叙事: 《桃花源记》 说明: 《核舟记》 写景: 《小石潭记》 言志: 《岳阳楼记》
范仲淹其人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 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 淹不改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 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 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 之后,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结构
承上启下,承上文“刻唐贤 今人诗赋”又转出新意。
结构
开启下文
像那 连绵的雨
放晴
冲向
隐藏 光辉
若夫淫雨霏雨雪霏纷,纷连而下月的不样子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阳楼记ppt优秀课件

哲学视角
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岳阳楼记》,探讨作者范仲淹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其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启示。
个人感悟与启示
感悟人生
通过《岳阳楼记》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 及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
启示成长
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启示,要不断努力成长,积极面对挑战, 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岳阳楼记》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 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所传达的忧国忧民思想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个人背景
范仲淹在贬谪期间,游览岳阳楼,有 感而发写下了《岳阳楼记》。文中表 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忧虑 。
作品影响
文学地位
《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 文的瑰宝,其语言优美、意境深
01
02
03
开头
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 历史背景,引出文章的主 题。
主体
详细描述岳阳楼的建筑风 格、景观特色以及历史变 迁。
结尾
总结全文,强调岳阳楼的 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概述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介绍岳阳楼的起源、发展和现状,阐述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建筑风格与景观特色
详细描述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如斗拱、屋顶、雕刻等,以及周围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思想意义
作品所传达的忧国忧民思想,体 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 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岳阳楼记》所蕴 含的忧国忧民思想仍然具有现实 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关注国家命 运和民生疾苦,为民族复兴贡献
力量。
CHAPTER 02
文章结构与内容
文章结构
社会和谐
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岳阳楼记》,探讨作者范仲淹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其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启示。
个人感悟与启示
感悟人生
通过《岳阳楼记》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 及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
启示成长
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启示,要不断努力成长,积极面对挑战, 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岳阳楼记》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 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所传达的忧国忧民思想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个人背景
范仲淹在贬谪期间,游览岳阳楼,有 感而发写下了《岳阳楼记》。文中表 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忧虑 。
作品影响
文学地位
《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 文的瑰宝,其语言优美、意境深
01
02
03
开头
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 历史背景,引出文章的主 题。
主体
详细描述岳阳楼的建筑风 格、景观特色以及历史变 迁。
结尾
总结全文,强调岳阳楼的 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概述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介绍岳阳楼的起源、发展和现状,阐述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建筑风格与景观特色
详细描述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如斗拱、屋顶、雕刻等,以及周围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思想意义
作品所传达的忧国忧民思想,体 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 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岳阳楼记》所蕴 含的忧国忧民思想仍然具有现实 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关注国家命 运和民生疾苦,为民族复兴贡献
力量。
CHAPTER 02
文章结构与内容
文章结构
社会和谐
《岳阳楼记》pptx课件(9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色 )
2、和:政通人和( 和乐 ) 春和景明( 和煦 )
3、或: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 或异二者之为 ( 或许 )
4、一:一碧万顷( 一片 ) 而或长烟一空( 完全 )
5、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不以物喜( 因为
)
——攻破难点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 南极潇湘( 到达 )
去国( 离开倾楫摧”看出来的,商人和旅客 都不能出行了,桅杆倒下,船桨 断折,天气打破了人们的正常出 行,商人和旅客都只能呆在家里, 所以给人沉重悲伤之感。
从全文来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
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 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4段以“嗟夫!”开头,出强 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 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 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 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情感。
课后作业:提问
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 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 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 等。找来这些诗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资料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北宋·范仲淹
马鞍镇中心学校 邓丹(执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要读得准确; 二要读出节奏;
要读得准确
通假字
属: 通“嘱”(zhǔ),嘱咐
fēi zhǐ 霏芷
tīng 汀兰
zhé shāng 谪守 浩浩汤汤
háo 怒号
——比较归纳
一词多义
1、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
《岳阳楼记》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50.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51.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52.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53.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54.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55.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文学常识
➤记:一种不定体.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写出来都可以叫记。
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
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读准字音
谪(zhé) 衔(xián) 霏霏(fēi) 楫(jí)摧 岸芷(zhǐ) 嗟(jiē)夫(fú)
15.胜状,胜景,好景色。 17.吞,吞没。
20.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21.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2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23.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24.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25.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26.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27.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2.以,用来,连词。 13.记,记述。
予观夫14巴陵胜状15,在洞庭一湖。衔16远山,吞17长江,浩浩汤汤18,横19无际涯20,朝晖夕阴21,气象
岳阳楼记课件(共22张PPT)

任务一:反复诵读文本,感受作者语气语调。 1.请同学们诵读课文,划出语气词及相关提示性语句,想象自己 就是范仲淹,把握各段的语气、语调,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疑问 悲伤 喜悦
感慨
任务二:赏读写景段落,感受迁客骚人之“异”
1.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登楼 观景的迁客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请选择第 二、三、四段中最有感觉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预习安排:
1.根据你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结合课下注释,你弄 清了本文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请列举出来。 2.你有哪些不懂的词句?(重点关注没有课下注释 的词语) 3.阅读《范仲淹——岳阳楼头吹笛人》。 4.读完题3中提及的文章,你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 景有了哪些了解? 5.你对文章还存在哪些疑问?
是源于诗人有恢弘的想象力,“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他 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加上他的才气,都必不可少。
是源于他想借此劝勉朋友,“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他想把这样恒定的心态 传递给面对外界阴晴不定的政治形势而心 绪不宁的朋友。
我认为是源于
,“
”(文中相关语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务三:品读抒情议论句,探究古仁人之“异”
2.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材料,探究作者写古仁人之心的用意何在?
【材料1】
公元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及第,二人政治志趣相投,成为终身好友。庆历二 年(1042年),二人曾在西北泾州合力守城,在不利条件下将西夏军击退。1043年,滕子京被 诬陷贪污公款,范仲淹积极为其辩护。1044年,滕子京在岳州期间,迁建岳州学宫、兴水利、 重修岳阳楼,并写信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深知重修楼宇必然花费颇多,担心有人 会再次借机弹劾滕子京,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对滕子京政绩给予肯定和颂扬。1047年, 滕子京因治理巴陵郡有功,调任江南重镇苏州知州,这也算是朝廷对他的最后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忧国忧民;
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五、(甲)庆历四年春,…..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 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 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特别宽厚。他 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 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 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 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 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 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解释(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而或长烟一空(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4乃寓居士人 卒于邠
(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翻译(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
两种心情。(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
四、2007潍坊市(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 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 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 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 《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甲文】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 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 太阳偏西。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 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不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 夜里昏沉疲倦,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直到日头偏西才 吃一点东西。终于,他领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他常常自己 朗诵道:“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 ①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②去:离开 2.翻译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冷水洗脸。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议论 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记叙 表达方式。(3分)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 么? (3分) 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 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 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 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 的。
参考译文: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 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 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 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 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 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 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 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 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 、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 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①求:探求 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③具:详细 ④被:通“披”,披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B. A.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六、〖甲〗若夫霪雨霏霏,……..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 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 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 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 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 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3.翻译(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D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 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高则忧其民)
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B ) A .薄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 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2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C)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译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答:迁客骚人,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5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 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答: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不是寓言,只是简单的举例说理 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思考,虚心要强的人。
三、【 甲】 若夫淫雨霏霏,……吾谁与归? 【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 贫无从。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 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狗良则数得兽矣。于是猎兽之 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荒废了很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 对家人,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 不好。想弄条好狗,但家里穷没有钱。有人说:“你应该集中力量 种田。”猎人问:“为什么?”那个人不回答。猎人自己想,难道 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然后就有钱买好狗了吗?于是就回家 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 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 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1.解释(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 )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4)岁衣缣一匹( )
(1)通“俱”,全、皆(都)(2)详尽 (3)轻视.看不起,看轻 (4)每年,年年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一、〔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 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夫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 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司马 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 动。④〔升平〕太平。
范仲淹治理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 有举起酒杯,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急忙派 人去询问,原来是寄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 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物品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露出失意 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 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