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导游词

合集下载

云南民族村傣族导游词范文(2篇)

云南民族村傣族导游词范文(2篇)

云南民族村傣族导游词范文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

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

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

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

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

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建有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缤纷的衣着服饰,有妙趣横生的婚俗礼仪、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有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兼有博览、游乐、度假、餐饮服务等各种综合配套设施。

南民族村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云南民族村傣族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民族村,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村庄中的一个独特民族——傣族。

傣族是云南省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和传统吧!第一,傣族的起源和历史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

云南傣族园导游词范文(2篇)

云南傣族园导游词范文(2篇)

云南傣族园导游词范文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

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伺机报仇。

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

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

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

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

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

于就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就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

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

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就是不就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云南傣族园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傣族园!我是您的导游小李,今天将为大家介绍傣族文化和云南傣族园的特色。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美妙的旅程!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云南傣族园的背景。

云南傣族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一个集傣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景区。

云南傣族园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总投资XX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傣族文化主题园。

有关傣族导游词

有关傣族导游词

有关傣族导游词《丝路上的风情——探寻傣族魅力》傣族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傣族聚居地,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傣族的风情、文化和历史。

傣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

他们自古以来就是丝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汉唐时期西南地区文化渗透、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傣族人民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景点介绍1.傣族古城傣族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群,包括城墙、街道、街区、寺庙和庙会等。

古城内建筑华丽壮观,色彩斑斓,取自自然元素而来,如”花梁”、“雨棚”、“飞檐”、“五凤朝阳”等,供游客观赏和研究。

每年的傣族泼水节和傣族腊月节也在此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感受傣族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2.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热带雨林区园林,有着华丽瑰丽的异国情调。

热带植物园占地面积很大,分成多个主题区域,有海南植物区、南亚植物区、非洲植物区、美洲植物区、热带水果区、药用植物区、香草植物区等。

来到这里,您可以观察到百余种热带动植物,领略”热带稻田”、“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等生态景观,也可以品尝到热带水果和傣族美食,了解傣族植物文化。

3.弥勒大佛寺弥勒大佛寺为金代建筑物,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勐镇,是傣族大佛教建筑群的代表。

寺庙规模宏大,壮丽而神秘。

寺庙内供奉有四尊金身弥勒佛,其中最大的一尊离地面有15米高,在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堪称罕见。

此外,观音殿、天王殿等建筑也是金代寺庙建筑的典范,维护完好。

二、历史沿革傣族历史源远流长,受到丝绸之路的影响,成为融汇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民族。

早在南诏时期,傣族就已经形成小繁荣的文化城邑,随着中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历史的变迁,傣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在唐宋时期,傣族已经成为了西南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使得傣族文化在中国南方地区范围内得以推广。

傣族在元代时期逐步繁荣起来,成为一个商业中心,真正的丝路和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本(四篇)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本(四篇)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本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____万平方公里,聚居着____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

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

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每年____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

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

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

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

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

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

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

楼上住人。

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树)、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____月中旬,即傣历正月。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

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

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

傣族的导游词(3篇)

傣族的导游词(3篇)

傣族的导游词(3篇)傣族的导游词(通用3篇)傣族的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

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

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

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

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寨游览。

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

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

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

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

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

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

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

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常见于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

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

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

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

所以傣家的卧室外人是不能进入的。

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楼往前走,一路上经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现在,在我们左边的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楼就是傣族的佛寺。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三篇)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三篇)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前往西双版纳著名的傣族聚集区,橄榄坝,去参观西双版纳傣族园。

西双版纳傣族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属国家4A级景区。

傣族园并不完全是一个人造景区,而是在原来____个保存较好的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的基础上建成的。

景区面积____公顷,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也可以体验傣家的生活习俗,还可以观赏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文化艺术。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

在傣语中,曼是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来搬石头的,曼将即“篾套寨”。

傣族的传统民居就是傣家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用来居住,这儿以前常有野兽出入,住在楼上不但可以防止野兽侵犯,还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傣家做客,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竹楼的楼梯级数越多代表房东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____级以上。

大家请注意,进屋之前要拖鞋,傣家的楼上可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

阳台上放着装水的器皿,专供家人洗澡用;客厅里这根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内,如果外人进了卧室,就会惊动了灵魂。

傣家人向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就叫“傣锦”,在历史上中国名锦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家人世代用纺车纺成线,织成布,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花草树木图案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飞禽走兽图案,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二)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傣族园!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片独特而迷人的风景区。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文云南把金孔雀作为自己的象征。

而这金孔雀的故乡,就在彩云之南的最南端——西双版纳这个傣族之乡,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主要景点有勤仑热带植物园、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野象谷、绿石林、版纳民族风情园、打洛独树成林、橄榄坝傣族村寨、基诺山寨、宣慰司街遗址。

美丽的西双版纳给人的印象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茂密的原始生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鹇鸟在林中飞翔;修饰的美轮美奂的田园上,凤尾竹姿影婆娑、槟榔树亭亭玉立、大青树气根仃地如林……掩映这傣家的竹楼、露出缅寺佛塔的金顶;傣家妇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阳染红的澜沧江边,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戏……2024年云南傣族园的导游词范文(2)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____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

景区面积____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

这____个村寨现有居民____户____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

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

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

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

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西双版纳导游词范本(2篇)

西双版纳导游词范本(2篇)

西双版纳导游词范本各位游客大家好!这里啊就是傣族人的家乡,西双版纳。

我们沿澜沧江顺流而下来到傣族园。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体民族。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大家看,傣族的住宅呢,通常都是每户一个竹楼,竹林环绕,翠竹掩映,环境是多么优美啊,我们一定都喜欢住在这种地方。

好,现在啊,就请大家跟我一同进入热带雨林吧!朋友们,大家看,那边的傣族兄弟姐妹们是多么快乐啊,今天啊正值我们傣族最热闹的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融入这欢乐的海洋吧!活动结束之后呢,我会带大家去品尝菠萝饭,里面是紫糯米的,酸酸甜甜,还有竹筒饭,带有竹子的清香,非常好吃。

饭后呢大家早点休息,明天我们将去和西双版纳接壤的缅甸。

西双版纳导游词范本(2)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较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云南省的最南端,这个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这里,游客可以探索茂密的热带雨林、观赏壮丽的风景、体验丰富的民俗文化。

以下是一份关于西双版纳的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

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首先,让我们深入热带雨林,探寻它的奥秘。

西双版纳拥有茂密的热带雨林,是亚洲热带雨林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高大的热带大树,听到不同种类鸟类的鸣叫声,感受大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曼听风景区,欣赏版纳风光的壮丽景色。

曼听风景区坐落在澜沧江畔,是西双版纳最知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让人心旷神怡。

您可以乘船游览澜沧江,欣赏两岸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宽广与美丽。

此外,您还可以在曼听小镇上品尝西双版纳特色美食,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曼听风景区绝对是您畅游西双版纳的不二选择。

随后,让我们前往佤山,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佤山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佤族聚居区,这个地方是佤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导游词大家好!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我国傣族人口约150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现有人口约5000万,虽然国内属于少数,但学术上认为,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

而居住在国外的傣族主要分布于泰国(约3000万人)、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历史上傣族以泰国北部和缅甸为核心建有佛教国家——焚香国。

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各个东南亚半岛国家。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

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

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中华民族系列邮票——傣族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

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

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朝称“滇越”、“掸”。

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

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

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

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

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

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

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

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

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

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

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

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

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本次对于傣族的导游就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各位游客:大家好!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孟连等地。

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

“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

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

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

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

好的,本次对于傣族的导游就到此结束。

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