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人教八下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一、组织国家机构: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二、规范权力运行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人教部编版道法八年级下册1.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精品课件)

12 34
中国科学院
国家卫健委
组织医疗队驰援湖北,及时发 布疫情信息,宣传防控知识。
立足审判职能,依法严惩恶 意传播病毒、肆意编造传播 虚假信息、失职渎职等犯罪。
人民法院
设置国家机构
第二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
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
最高人民 最高人民 法 院 检察院
国家监察 委员会
(各部委、直属机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人民政府 省高级法院
省人民检察院 省监察委员会
市级0 人大及其常委会
市人民政府 中级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
市监察委员会
县级人大及其04常委会
县人民政府 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检察院 县监察委员会
乡级人大
乡人民政府
第一百四十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 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 效地执行法律。
设置国家机构
阅读上述宪法条文,思考宪法对于国家机构的意义。
笔记 2.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① 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 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
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湖北保卫战的决 定性成果。
设置国家机构
1
2
12 34
3
4
VS
疫情防控中,我们多 数人居家抗疫。国家各部 门听从国家组织和调度, 保护着人民的安全。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疫情面前能否人人直接行 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CONTENT
目录
01 设 置 国 家 机 构 02 规 范 权 力 运 行
八下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核心考点

1.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p2)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是如何确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的?(p3-5)(1)宪法确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实质)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p6)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p7)(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p7-8)(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二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

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二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公民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
在道德与法治领域中,我们了解到公民权利的保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作为一个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本文将重点讨论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二框中关于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种法律文件,它旨在规范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确保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和自由。
这样的保障书通常被写入国家的宪法或其他相关法律中。
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建立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之上。
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包括发表言论、写作、举办集会等。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权利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宗教,并享受不受歧视和迫害的权利。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有权利不受非法逮捕、非法拘押等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
在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公民权利的保障也包括私人财产权的保护。
私人财产权是指公民有权利合法拥有和使用个人财产,并享受不受侵犯和非法侵占的权利。
这个权利的保障是为了鼓励公民投资和创造财富,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除了以上所述的权利保障外,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还涵盖了公民平等和人权保护的相关内容。
公民平等意味着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论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人权保护是指国家要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教育权等。
在落实公民权利的保障方面,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并加强执法的监督和执行力度。
法治体系是公民权利保障的基础,它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执法的监督和执行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确保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此外,公民自身也有责任了解并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了解自己的权利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履行义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课堂笔记 3.为什么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重点)P4
任何国家机关、社 会组织和个人都没 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P15
权力是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可以造 福于民;如果被滥 用,则会滋生腐败, 贻害无穷。P16
规范国家权力运 行以保障公民权 利,这是宪法的 核心价值追求。 P16
【注意:政党、利益集团、社会 团体等不属于国家机构。】
家机关的总和。
3.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
202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
中
发了《做好寒假前后高校疫情防控工作》。
央
与
地
各地市教育部门纷纷响应号召,研究制定本 地区适合的放假方案,坚持省级教育部门统
方
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安全有序的安排
本课小测
1. (2021湖北襄阳)根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见如图),人大与 “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是( )
①相互监督的关系
②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人大由“一府一委两院”产生
④“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D
解析: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是监 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府一委两院”由人 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故②④正确。
1.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
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这是民 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体现。
③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
1 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2 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3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八下1.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 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 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 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 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制度,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4)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 不可为。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新中国成立后,是通过哪部法律来 组织国家机构的?
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意义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 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 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 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 的根本利益。
探究与分享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
(1)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法无授权不可为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 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法定职责必须为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 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教材第15页:在学习 “规范权力运行”时,中学 生小康分享了作为区公安局 副局长的爸爸遇到的一个案 件,大家各抒己见。 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 (3)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 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4)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 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规范 权利 运行
4.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2.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 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 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 不可为。
思考:在疫情期间,中央统一部署,地方进一步落 实属地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 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 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 原则。
二、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主要表现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4.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思考一:腐败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二:腐败会带来哪些危害? 思考三:给我们什么启示?
(1)腐败问题实质是某些官员超越权力的界限、滥用自身权力。 (2)腐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毒瘤,会给国家、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更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3)必须限制国家权力,打击腐败现象。滥用职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 有法律依据。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
国家权力机关
国
人
家
民
机 构 与
权属
人
选
人 民
组
代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宪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定义、特征、作用以及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法治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定义和特征。
2.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宪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宪法相关案例材料。
2.制作宪法知识PPT。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宪法的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各组的观点。
4.巩固(5分钟)回答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讨论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遵守宪法,提高法治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宪法的知识作业,加深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宪法的定义、特征、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