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课程设计解答

合集下载

《第17课 自动跟踪——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7课 自动跟踪——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自动跟踪——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将两者结合实现自动跟踪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焊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树立实践创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完成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综合应用,实现自动跟踪功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并实现自动跟踪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传感器、电路板、焊接工具等实验器械。

2. 准备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PPT。

3. 准备实验操作指导手册,以及可能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备忘录。

4. 安排实验室,确保环境适宜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自动跟踪——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实际应用,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动跟踪技术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综合应用。

2. 基础知识讲解:接下来,介绍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在自动跟踪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诠释如何将这两种传感器结合起来实现自动跟踪功能。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毗连传感器、编写程序等方式,实现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在控制板上的综合应用。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在实验操作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效果和经验,互相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如智能小车、智能家居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如何运用红外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来实现自动跟踪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系统建模

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系统建模

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系统建模一、引言光源自动跟踪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光源方向的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照明效果稳定,提高照明效率和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和建模。

二、系统设计1. 系统组成光源自动跟踪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亮度和人体位置,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计算出最优的光源方向指令,执行器则根据指令调节光源方向。

2. 传感器选择为了实现对环境亮度和人体位置的检测,我们选择了光敏电阻和红外传感器作为传感器。

光敏电阻可以检测环境亮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位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

3.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最终的光源方向。

我们采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自动跟踪功能。

PID控制算法通过比较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来调整输出量,从而实现对光源方向的控制。

4. 执行器选择为了实现对光源方向的调节,我们选择了舵机作为执行器。

舵机可以根据输入的PWM信号调整自身角度,从而实现对光源方向的调节。

三、系统建模1. 传感器模型光敏电阻和红外传感器都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光敏电阻的输出电压与环境亮度成反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K / L其中V为输出电压,K为常数,L为环境亮度。

红外传感器可以将人体位置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

我们假设人体位置在传感器正前方时输出最大值,离开传感器越远输出越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线性关系。

因此,红外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D = K * (1 - |x| / L)其中D为数字输出值,K、L为常数,x表示人体位置与传感器正前方的距离。

2. 控制算法模型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来调整输出量,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PID控制算法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t) = Kp * e(t) + Ki * ∫e(t)dt + Kd * de(t) / dt其中u(t)为输出量,e(t)为误差,Kp、Ki、Kd分别为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点光源跟踪系统(四路)

点光源跟踪系统(四路)

电子设计报告点光源跟踪系统(B题)组员:樊华姚文涵沈洁学校: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指导老师:朱晓舒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引言 (4)二、系统方案选择与论证 (5)2.1各种方案设想及论证、优缺点 (5)2.1.1 光敏元件选择方案 (5)2.1.2 光源检测方案 (6)2.1.3 传感器布局方案 (7)2.1.4光电跟踪系统前置放大电路方案 (7)2.1.5 外界环境干扰及其消除方案 (8)三、理论分析与计算 (8)3.1 LED亮度可调电路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8)3.2光电跟踪系统前置放大电路理论分析与计算 (9)四、电路与程序设计 (11)4.1系统的硬件设计 (11)4.1.1微处理和微控制系统单片机 (11)4.1.2电机类型选择 (11)4.1.3系统供电电源设计 (11)4.1.4点光源LED亮度可调电路 (12)4.1.5 光电跟踪系统前置放大电路(跨阻放大器) (12)4.1.6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12)4.1.7 机械部分的设计 (12)4.1.8系统总体硬件电路框图 (13)4.2系统的软件设计 (13)4.2.1 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13)4.2.2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框图 (13)五、测试方案、结果及分析 (15)六、部分设计亮点及调试难点解决方案 (16)6.1 硬件电路设计创意 (16)6.2 用光的特性(直线性)设计检测方法,进行位置精确定位 (16)6.3 软件部分控制精髓 (17)七、总结 (17)八、结束语 (17)九、附录 (18)附录一:系统+12V、+5V供电电源电路图 (18)附录二:LED亮度可调电路 (18)附录三:光源跟踪系统前置放大电路(I-V转换电路) (19)附录四:TLV1544 AD转换电路 (19)附录五: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图 (19)附录六:整机系统相关电路图 (20)附录七:整机系统实物图 (20)十、参考文献 (21)摘要本设计以TI公司的超低功耗MCU MSP430 处理器为核心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检测并指示点光源位置的光源跟踪系统,该光源跟踪系统能够跟踪点光源位置并由激光笔尽快指向点光源的光电方式定位,以考核光源跟踪系统跟踪点光源的灵敏度以及激光瞄准点光源的精确性来评判设计完成指标。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B题)方案设计报告摘要:本方案使用TI公司生产的MSP430F247为主控芯片,以TPS61062为核心设计了白光LED驱动电路,应用OPA2335作放大器制作了光源检测电路。

本系统利用以激光笔为中心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称分布的四个光敏三极管为探测端接收光源信号,再利用自适应环境算法、电机分段调速等多种算法实现激光束对白光光源的实时跟踪。

本系统成功完成了基础部分和发挥部分的要求,最终定位误差可控制在1.5cm以内。

关键字: 减速步进电机控制LED电流控制自适应算法一、系统方案的选择1.系统测光部件的选择方案一:以四个光敏电阻为探测端分别对称分布于激光笔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中心处即激光束发光点。

利用光敏电阻在不同光强下电阻值的变化与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来输出不同分压值进行判断,当光敏电阻正对光源时电压最大,偏离时电压值线性下降。

方案二:使用四个光敏三极管为测光部件采用方案一的布局方式和工作方式制作探测端,但因三极管有β倍的电流放大作用且光源偏离三极管正对方向时电压值下降的波形斜率更大,所以微小位移的幅值变化更明显。

考虑到二者光敏特性曲线的斜率和幅值变化范围等方面因素,故最终选择方案二。

2.光源跟踪系统转动的控制方案选择方案一:光源跟踪系统由双舵机构成“云台”式结构,机械结构简单、稳定,且舵机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做到180°自由的转动,转动速度通过PWM波的占空比控制,但舵机本身控制转角的精度可能使连续小角度定位时产生抖动。

方案二:水平方向利用带减速箱的步进电机控制,垂直方向上利用舵机控制转动。

由于减速箱的使用相当于使步进电机的步长角度变得非常小,使在2米外的光源附近的激光束移动时很平滑,可以做到精确步长控制的连续定位,但缺点是减速箱和电机的完全啮合有一定难度,需要较高的机械加工精度。

综上所述,方案一控制方法最为简易,但控制稳定性可能不足;方案二控制精确度高。

由于本次题目应优先考虑稳定性和准确性,故最终选择方案二。

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课程设计

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课程设计

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课程设计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能自动跟着太阳转的设备,简单点说,就是“阳光大追踪”。

你是不是已经想象到那个阳光照射下来,跟着阳光走,一直不离不弃的场景了?其实这就是太阳能发电的一个重要环节,咱们把它搞得聪明一点,让它自己动起来,追着太阳走,这样能更好地吸收阳光,提高发电效率。

不信?你往下看,保证让你眼前一亮。

咱得知道,太阳能发电要靠阳光。

你想呀,太阳一出来,咱们就等着吸收它的能量,但光照强度不同的时候,怎么能最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呢?这时候,咱们就得用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了。

这个系统呢,通俗点说,就是给光伏电池板装上一双“眼睛”,让它能看到太阳,然后根据太阳的位置,自动调整角度。

就像咱们平常看电影的时候,电视遥控器能调节角度一样,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就能调整光伏板的方向,使其始终对准太阳,保证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

你要是问,为什么不直接让太阳能板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就行了呢?唉,这问题可难不倒我。

因为太阳从早到晚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早上从升起,下午落到西方,你要是把光伏板固定不动,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会一直变化,结果呢,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就不够多,效率也就大打折扣了。

对吧?就像你一整天都对着太阳背面站,怎么可能晒到好太阳?不过,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就不同了,它能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装置,全天候调节板子的角度,始终保持最优的光照位置。

这一切的核心其实就是那些传感器。

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作用可不小。

它们会感应太阳的位置,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计算出光伏板应该转到什么角度。

然后,电机一启动,板子就开始转动,跟着太阳跑。

这过程啊,看着真是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是有一套复杂的技术在里面。

你想想,传感器得精确,电机得有劲,还得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比如风速、温度啥的。

这就像是在和太阳斗智斗勇,你追我赶,谁也不愿意掉队。

其实你仔细想想,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就像是一个忠实的小跟班。

它总是默默地执行着它的任务,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它的努力却决定了电池板的吸收效率。

完整word版,发光物自动跟踪电路设计

完整word版,发光物自动跟踪电路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大作业发光物自动跟踪电路设计姓名张欣怡班级光信1501学号2015010483二0一七年十二月22 日发光物自动跟踪电路实验要求发光物,自动探测光斑位置并控制云台跟踪探测光斑位置;抗其他光源干扰;控制云台(电机)实验目的和意义1、理解各种通用、专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特性,能够利用这些集成芯片实现交直流信号放大、运算等各种处理;2、能够实现电信号转换;3、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特性和实现方法并能将之应用在实际系统中。

实验原理和实现方法一、总体介绍(1)激光光源部分:555实现方波信号,调制激光光源。

(2)追踪器部分:由光电探测原理可知,每个象限输出的电信号(电流)强弱与该象限探测器光敏面接收到的光能量多少是一致的。

但严格来讲,分布在四角限上的光斑能量是不均匀的,通常是呈高斯分布的,要计算每个象限的光能量必须用积分的方法。

但在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近似的把光斑的分布看成是均匀的,若光束光斑的光强度是均匀分布的,则落到每个象限中的光能量与该象限中的光斑大小是成正比例的。

通过四象限探测器测量出由激光束的光斑位置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得到光斑的两个方向的偏移量,从而来确定光斑中心位置。

图1,坐标计算公式利用LM324实现流压转换,AD633实现解调,741实现滤波、加(减)法器,AD538实现除法器(3)云台部分:功放是将AD538除法器的输出放大,用来驱动电机的模块。

放大倍数G是由电阻R1和R2。

的比值决定的,即G=R2R1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图2,设计思路二、分模块介绍注:本实验设计为两象限追踪系统实现了水平方向上发光物追踪功能1、光源调制a、电路分析选用555定时器产生方波,利用三极管可作为开关的特性设计电路555定时器在之前的实验中有过详细说明在此不过多介绍下面介绍一下三极管作为开关的特性如下图3(a)、(b)所示图3(a),截止态图3(b),饱和态如上图所示,截止态如同断路(关),饱和态如同通路(开),即当方波输入电压为0时,三极管开关关闭。

试析智能光源追踪器的设计

试析智能光源追踪器的设计

试析智能光源追踪器的设计前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利用的绿色环保能源,在利用集热器收集它的热能或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其转换成电能的工程中,都希望发挥最大效率。

本文采用的是TI公司LM3S811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一些外围部件来实现对光源的自动追踪。

通过光源跟踪系统帮助受光平面跟随光源运动以获得充足的光达到最大利用率。

跟踪系统主要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机械运动机构,该系统具有半自动,跟随精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1]。

1、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和各功能模块的选型。

总体设计是感光模块将采集到的光信号转换成变化的电信号,所有的电信号发送到模数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8位数字信号,进而将数字信号传送到主控芯片LM3S811,在主控芯片里通过比较各路信号的大小来决定驱动步进电机的转动,从而达到探头追踪光源的目的。

其中,电机驱动模块可以细分驱动信号,进而可以使电机转动的平稳。

同时,本系统还可以通过按键调速电路来控制电机的转动速度,调速信号传输到主控芯片以后,通过改变PWM波的占空比来改变其功率,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

此时此刻,电机的速度级别会在显示速度模块显示。

根据硬件总体设计图来对系统的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选型。

本次设计要求探测距离在100cm处,且能准确快速探测到光源,相比之下光敏三极管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且符合此次系统的要求,所以选择光敏三极管组成的光电转换模块来担当探头。

考虑到本系统使用的模拟信号输入总共有9路输入信号,本系统选择TLC2543芯片。

主控芯片选TI公司提供的LM3S811。

为了设计一个稳定精确的系统,使用混合式步进电机及带有细分功能的驱动模块。

2、追踪点光源方案选择取A、B、C、D、E、F、G、H、I九个同一型号的感光模块,以E为中心,A、C以BD直线对称表示竖直方向的,B、D以AC直线对称表示水平面的。

在整个系统的周围安置F、G、H、I,用于采集其他光源的影响。

点光源跟踪系统课程设计

点光源跟踪系统课程设计

实用文档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光源随动系统单位(二级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3 年 6 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摘要本设计给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点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方案, 该设计使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点光源检测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等模块组成。

利用8路光敏电阻来检测点光源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后进行AD转换,将转换的结果传给控制器AT89C52单片机,经过过单片机的运算和处理来确定点光源的运动趋势,并将运算的控制信号控制两台步进电机,使其跟随点光源运动。

本设计可以扩展为以后的太阳能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自动根据太阳光方向来调整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结构简单、成本低, 而且在跟踪过程中能自动记忆和更正不同时间的坐标位置, 不必人工干预, 特别适合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和无人值守的情况, 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AT89C52单片机、光源、自动跟踪、传感器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3)一设计题目 (4)1.1 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4)1.2 设计要求 (4)二设计报告正文 (5)2.1 设计方案总体方向的选择 (5)2.1.1 系统方案的拟定 (5)2.1.2 方案选择 (5)2.2 硬件电路的设计 (6)2.2.1 A/D转换模块 (6)2.2.2 步进电机模块 (9)2.2.3 电机驱动模块 (11)2.2.4 检测模块 (13)2.2.5 单片机模块 (14)2.3 系统软件设计 (18)三总体调试 (19)3.1 总体调试 (19)3.2 问题及解决方案 (19)3.2.1 通道比较阀值的设置 (19)3.2.2 电机的防抖 (19)四设计总结 (20)五参考文献 (21)六附录 (22)一、设计题目1.1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控制系统,假设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为了使电池板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强度,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池板的角度使电池板始终正对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光源自动跟踪系统
单位(二级学院):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 * * *
专业: ****
班级: * * * *
学号: ******
指导教师: * * *
设计时间:20** 年*月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
目录
一.题目 (3)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4)
2.1控制系统结构 (4)
2.2光源检测模型 (4)
2.3直流电机模型 (5)
三.性能验证和参数设计 (6)
3.1根轨迹设计及频域分析 (6)
3.2时域检验与速度信号测试 (7)
3.3检测电路设计 (8)
一.课程设计题目
已知一光源自动跟踪系统,利用帆板上一对光敏元件检测光能,当帆板偏离光源时,光敏元件产生电压差并通过放大后驱动电机转动,使太阳能帆板对准光源,如图示,其中,电机3,1.75; 2.8310;a a c v a R L V K W -==⨯=*表示转子旋转产生
的电动势0.093;v K =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矩*,0.0924;t t T K I K ==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623010J ms -=⨯;阻力矩为*,a T B W =其中3510B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分析系统工作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画出结构图。

2、系统跟踪阶跃响应的时间为0.5秒,超调量为小于5%,设计校正系统。

3、分析当该系统跟踪太阳转动时的性能。

4、设计光源检测放大装置,画出电路图并确定主要元件参数。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2.1控制系统结构
依据检测、放大、电机三个模块,画出相应的控制结构图,如图2.
图 2 控制系统图
在这里,角度的输入和比较依靠物理的光线输入和检测以及系统结构布局来实现的.
2.2光源检测系统模型
该光源跟踪系统主要由光线检测电路,电机驱动放大器,直流伺服电机三个模块组成。

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敏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帆板两边,用来检测光线是否正对该跟踪系统。

当光线满足入射条件时,两个光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光辐射强度几乎相等,否则讲表明帆板偏向受辐射少的一边。

两个感光器受到的辐射强度只差可以反馈给电机驱动器中,用来作为电机的误差信号,使帆板转向正确的位置。

图3. 光敏元件工作原理图
设光敏元件产生的电压和光的正投射面积成正比,系数为k*,则:
*0*0*00*0*1cos(60)
2cos(60)
21(cos(60)cos(60))2sin 60sin 3sin sin v k v k v v k k k k k θθθθθθθθ
=-∆=+∆-=-∆-+∆=∆=∆=∆≈∆
即:帆板与阳光的偏角将产生成正比的电压差,经过放大后驱动电机转动.
2.3直流伺服电机模块
若他励直流电动机工作在恒定励磁状态,通过改变电枢电压a U 进行转速调节。

其工作原理图如下:
图 4. 直流伺服电动机工作原理图 设输入信号为电枢电压a U ,输出信号是电动机转角θ,根据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电动机电枢回路的运动方程式为:
()a a a a C di t L R i U V dt
+=- (5) c v a v d V k k dt
θω== (6) 式中,a L ,a R ——电枢绕组的电感和电阻;
c V ——电动机的反电动势;
v k ——反电动势系数;
a ω——电动机转速。

由题目已知,电动机电磁转矩为
*t a T k i = (7)
式中,t k 为电动机的力矩系数。

当电机空转时,其转矩平衡方程为
22d d T J B dt dt
θθ=+ (8) 式中,J ——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B ——阻尼系数。

将式(1)~(4)联立,消去中间变量a i ,得到:
3232()()a a a a v t t d d d JL JR BL R B k k k U dt dt dt
θθθ++++= (9)
将(5)式作拉氏变换,且令初始条件为0,得到:
32()()()()()()a a a a v t t JL s s JR BL s s R B k k s s k U s θθθ++++= (10)
所以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如下:
1()G s =12()()()[()()]
t a a a a v t k s G s U s s JL s JR BL s R B k k θ==++++ (11) 代入题目已知参数后,得到:
1321088339()710181342G s s s s
=++ (12) (4)开环传递函数
根据图2.控制系统结构图,可以算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321088339()710181342O k G s s s s
=++ (13)
三、模型检验
3.1 绘制根轨迹图和波得图
根据其开环传递函数用matlab 仿真,作出其闭环阶跃响应图,如图8.
图5 开环根轨迹图
图6 开环波德图
可见,可以调整增益达到系统要求,由调节时间和超调量计算公式,当K取20时,可满足要求.
验证:
图7 单位阶跃响应图
对于最后一问,当太阳移动时,角度为匀速度变化,输入为斜坡信号,因此,用速度信号
激励系统,得:
图7 单位速度信号的响应图
可见,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可由公式计算得, ess=1/k0=181342/21766780=0.0083.
3.2检测电路模块(参考)
检测电路部分,采用半桥差动结构,如图3。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敏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帆板两边,当光线在一定范围变化时,两个光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光辐射强度会不相同,且帆板偏向受辐射少的一边。

差动结构用来作为电机的误差信号,使帆板转向正确的位置。

图3. 光敏检测电路图
可见,该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1110112212
()[]()()S S R U E S S S S R R +∆=-+∆+-∆+ (1) 试中,1S 为光敏电阻,1S ∆为光敏电阻变化量。

取121S S R ∆=∆=∆,为便于表达和计算,将光敏电阻变化量看成电阻阻值变化量。

1212S S R R ===,则得到:
101
R U E R ∆= (2) 而且0U 于1R ∆呈线性关系,且电压灵敏度比单臂高了一倍,能有效减少误差。

根据光敏电阻伏安特性,如图4
图4.光敏电阻伏安特性图
可见21R k θ∆=,(1θ为输入光源与帆板夹角)代入(2)式得到
021U Ek R θ
= (3) 根据光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作光敏电阻阻值与偏转角度(1R θ-)对应关系图,如下:
图5.光敏电阻阻值与偏转角关系
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当偏角为0度时,即光敏电阻没有接受到光源时,电阻R=2k Ω;
当偏角为60度,即光源垂直照射该系统时,电阻R=1k Ω。

所以公式(3)中,11R k =Ω。

取电源电压E=30V ,从图5得到2100k =。

所以021()3U G s θ=
=。

2.驱动电压放大模块
为便于计算,这里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

如图6。

图6.驱动放大电路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关系如下:
4131R k R =+
(4)
11 选480R k =Ω,310R k =Ω则有1k =9。

设起传递函数为3()G s ,则有
31()9G s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