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性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合集下载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它的实施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沟通方式。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影响交流效果的关键因素。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本文将从语言、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礼仪习惯这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言方面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导致了语言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差异可能产生误解,阻碍有效的交流。

例如,英语中,“I am sorry”表示“我很抱歉”,而在中国文化中,“对不起”则被看作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应该为此负责”,这并不是简单的道歉。

因此,为了避免语言的误解,跨文化交流者应该尽量学习并了解对方的语言体系,尊重并适应对方的文化差异。

同时,跨文化交流者应该尽量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交流,减少文化背景下的歧义和误解。

行为方式方面行为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难点。

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行为规范和惯例。

例如,欧美文化中,人们常常进行直接表达和批评,而在亚洲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保持面子和礼貌。

这种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不适和不和谐。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空间和时间观念、姿势和肢体语言等也存在差异,这也需要跨文化交流者尊重并适应对方的文化差异。

价值观念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方式、职业道德、家庭价值观等的看法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有的文化背景下,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团体和家庭的和谐。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错过彼此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差异,不随意批评和评判是至关重要的。

礼仪习惯方面礼仪习惯的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参加宴会、庆祝和婚礼等社交场合的礼仪和规范。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之间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流,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言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

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语言障碍,即发言者使用的语言可能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可能会阻碍双方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信息的传播。

二是沟通方式。

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方式的差异,例如发言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手势、表情和姿态来表达意思。

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效果。

三是文化价值观。

文化差异可能会带来双方之间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可能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双方之间的冲突或误解。

因此,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大的影响,应该重视文化差异,以便正确理解和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和谐。

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

由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跨国交往,因此,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变得至关重要。

而心理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着重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心理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行为、心理过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心理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跨文化交际。

首先,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如何受到文化的塑造。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决策过程,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其次,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和沟通。

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人际交往,因此,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非常有用。

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人际关系、交际行为、非语言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对于增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最后,心理学提供了一些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实用技巧。

例如,心理学家发现,倾听、尊重和建立共同认同是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策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认知、价值观、社会规范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交际者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东方文化中的人可能更加注重整体和关系,而西方文化中的人则更加注重个体和独立。

这种认知差异可能导致交流的误解和障碍。

其次,文化差异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于交流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于交流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于交流的影响跨文化沟通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现象。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旅游业等都需要跨文化沟通,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差异对于交流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于交流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人群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习俗礼仪、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并不是表面上的差异,而是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例如,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十分重视家庭,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主义。

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跨文化沟通的复杂性。

在跨文化沟通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与自己文化、语言和习惯不同的人,这会带来许多沟通障碍和误解。

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二、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障碍语言是跨文化沟通中最大的障碍之一。

不同的民族、地区、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即使是使用相同的语言,也会因为不同的口音、语法和词汇造成问题。

例如,中国人的英语口音和欧美人大不相同,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听说困难。

2. 礼仪和文化差异礼节和文化的差异也会对跨文化沟通带来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待不同场合、年龄、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礼仪和习俗。

例如,在有些文化中,握手或拥抱是正常礼仪,而在另外一些文化中,给予这些体现亲密关系的举动则是不合适的。

如果对此不了解,就容易造成交流上的误解。

3. 信仰和价值观的差异信仰和价值观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道德和伦理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

比如,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人性本善,而对于另外一些国家来说,人性本恶。

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交流上的矛盾和冲突。

4. 时间意识的差异时间感受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时间非常宝贵,需要精确计算和约定,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时间不太敏感。

这也会导致时间上的误解,例如一方来迟了会导致另一方不满,而另一方对于迟到并不会觉得很严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包括人们模式化的和重复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方式,因此,它不仅由交流来维持存在,同时也经常通过交流表达出来。

文化是人的一部分,它不仅会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感觉,而且也影响到人们对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事物的感觉。

文化还是观察全部生活的精神上的一系列窗口,它不仅仅是人们所居住的地理位置或者周边环境,也不仅仅是人们的个性或者背景的单一成分,它还包括人们的种族、国籍、语言、性别、信仰、身体健全与否或社会经济地位如何,这些成分以及它们相互组合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 也决定着一个人在家庭、社区和职场上的影响力,因此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人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是由通过一些因素的综合(包括共同的历史、地理环境、语言、社会地位和信仰)而结合到一起的一群人创造和共享的永恒变动的价值观、传统习俗、社会及政治关系和世界观。

由种族、文化、性别、年龄、生活阶段、信仰和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识别是指认同自身文化的程度。

文化识别是学来的,人们首先从自己的家庭,然后从自己的朋友和周围的环境中学到思考、行为和感知的方式,人不是生来就理解自己的文化的,而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才理解它的。

文化识别在强度上和内容上还是变化的。

例如,自由、享乐、社会认知和独立通常是美国文化中的成员拥有的价值观,而日本文化则看重自我牺牲、协作和遵从传统,二者的某些内容是直接相悖的。

由于种族、民族、语言、信仰、性别、性取向和年龄等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交叉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识别,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为人们理解个体如何与他们所属的许多群体相关联提供了洞察力,也为理解自己和其他各种群体提供了洞察力。

文化识别能够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例如,一个第二代出生在美国的女孩,居住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她的父母是韩国移民,她的朋友是说西班牙语的工作同伴,她会把自己标识为一个韩裔美国人还是一个说西班牙语的女性呢? 再例如,一个出生在台湾、移居到洪都拉斯并在那里长大的学生,当他到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已经被美国文化彻底同化了,但他最主要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并且是一个中国学生协会的积极参与者,那么他又该如何界定自己的文化识别呢?文化识别也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问题。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沟通成为了一种常态。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流、合作、互动,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跨文化沟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并从语言、非语言和社会礼仪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言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语言体系和语言习惯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跨文化沟通的顺利进行。

首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不同。

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表达方式、语气、表达习惯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间接表达。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其次,语言的障碍。

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结构会导致相应的语言障碍。

有时即使表达准确,但因为文化的差异,对方也可能无法理解或者误解本意。

例如,英语中的“maybe”表示可能,但在中文中,“也许”通常表示不太可能,这种差异可能引起误解。

二、非语言的影响除了语言,非语言沟通也是跨文化沟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化对于非语言信号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

首先,身体语言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对于身体语言的诠释和使用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中,握手通常表示友好和尊重,而在东方文化中,握手可能被认为是缺乏礼貌或者是太过亲密的行为。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跨文化沟通中产生误解和困惑。

其次,眼神交流和姿势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中,眼神交流的方式和姿势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被认为是礼貌的表示,表示尊重和关注;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视为无礼或者挑衅。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跨文化沟通的效果。

三、社会礼仪的影响不同文化对于社会礼仪的规范和习惯也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跨文化沟通的展开和结果。

首先,用餐礼仪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用餐礼仪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发出声音被视为失礼,而在东方一些文化中,发出声音则是尊重对方制作的美食的表达。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分析语言、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分析语言、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分析语言、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引言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价值观和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会对沟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处理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语言、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语言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但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这就导致了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差异。

语言差异会影响到沟通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效率。

具体来说,以下是语言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1. 翻译的误差语言差异会导致翻译的误差。

例如,某个词汇在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多种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错误。

这种误差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甚至产生误解。

2. 语言障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词汇和发音规则,这会增加跨文化沟通的难度。

如果双方不熟悉对方的语言,沟通就会受到限制,无法流利地交流。

3. 文化背景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种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

因此,不同的语言会传递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隐含信息。

如果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就很难进行深入的交流。

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除了语言差异外,不同文化间存在着价值观的差异,这对跨文化沟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价值观是人们信奉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它们指导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以下是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1. 沟通风格不同文化对沟通风格有不同的偏好。

例如,一些文化更加倾向于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另一些文化更注重间接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如果双方的沟通风格不一致,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2. 社会礼仪不同文化对社会礼仪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貌非常重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注重平等和个人自由。

如果双方对社会礼仪的期望不同,可能导致矛盾和不适。

3. 信任和合作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信任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跨文化交际导论》ABSTRACT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ongly and directl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up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ng.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barriers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Culture; Culture differ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摘要]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指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问题;最后,就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的障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开放的大时代环境里,跨文化交流已经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交流内容、层次和方式上有差异而已。

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可以提高人们对不同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识别;有助于增强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使个人更好地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也有助于消除误解和不信任,进而建立一种容忍、接收、改变和信任的人际交流框架;还助于人们更多地关照不同文化的新角度、新见解和独特智慧,从而提升和丰富人类文明。

一、对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文化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核心元素,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流。

广义上的文化指人们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狭义上的文化仅指语言、文学、艺术等各种意识形态。

一个大的文化群中,因地域、自然和人文社会等因素创造出不同的小的文化群。

而这些小文化群我们称其为亚文化,一方面具有大文化群的特征,同时在语言、习惯等方面具有其个性特征。

在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必然因为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亚文化群。

跨文化交流这一术语一般用来指有着不同社会、宗教、宗族和地域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典型的跨文化交流指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例如,在大学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的交流。

当然,跨文化交流也发生在有着相同国籍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

例如,港澳同胞和大陆人之间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性质。

广义上讲,来自不同亚文化群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即是跨文化交流。

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权力距离的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权利之间的差别大小不一样,即权力距离存在着差别。

权力距离大的地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人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差别明显,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得不到保障。

权力距离小的国家包括美国、德国、中国和英国等。

不难发现,在低权力差距的国家中,突出强调个人,没有绝对的领导者,每一种性别的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

(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在强调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家里,例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看重个人的自我表现,在交流中把“说出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且运用对抗策略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而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中,例如阿拉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们肯定要忠于群体,当出现冲突时,更多地采用避免、调解和其他保全面子的方法。

(三)不同性别的角色分工。

高度女性的文化认为女性应该精于养育、关注生活质量和对不幸的人表现出同情。

而高度男性的文化认为男人应该关注财富、成就、挑战、野心和晋升,并且他们应自信、具有竞争力、强壮和承认成就。

因此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有更明确的期望。

(四)对未知事物的容忍程度不同。

容忍度低的文化习惯尽力避免不确定事物的威胁并且喜欢用正式的规则来控制社会行为,其中,中国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容忍度高的文化则很少需要规则并接受和鼓励形成不同观点和冒险行为。

(五)定位期限的不同。

拥有长期定位的人欣赏坚持,有羞耻感,强调关爱他人,忠实并值得信任,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对生活有明显的长期定位。

而短期定位的人们看重个人的稳定性,但不特别尊重传统,因为这会阻碍创新和抑制人才流动,这样的国家包括芬兰、法国、德国和美国等。

(六)信息关联的程度的差异。

在高关联的沟通中,大多数信息已处于个人掌握之中,很少有信息处于编辑和明显有目的的转移状态中。

而大多数西方文化更喜欢低关联信息。

在这种低关联信息中,信息的主要部分处在沟通本身之中,而不是在关联的内容里,比如计算机命令就是低关联的,因为它们要求每一单位空间、时期、字母和数字都准确地处在正确的位置上,没有例外,所有的信息都在命令之中,否则命令就无法工作。

三、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这些障碍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和确定的习惯而产生的,并使交流和沟通出现偏差。

第一,种族优越感。

种族优越感是人们认为自己所处的文化群体的行为、规范、思考方式和存在方式优于所有其他文化群体的一种信念。

这种极端的观点阻碍了人们努力了解其他人的观点,也阻碍人们在情感移入上的所有尝试。

第二,成见。

成见是指对另一种文化的看法过于简单或扭曲。

成见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由于成见的存在,人们通常可能从支持而不是否定成见的环境中去挑选信息,这样只能是使它们在意识中更加根深蒂固。

第三,偏见。

偏见是在很少或没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种文化群体所持的否定态度。

成见和偏见是有区别的,成见告诉人们群体是什么样的,而偏见则侧重人们如何理解这样的群体。

第四,歧视。

歧视是人们排斥、避开其他群体或与其他群体保持距离的公然行动。

歧视比成见和偏见更进了一步,即将观念与行动结合起来,不管它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毫无疑问都是严重妨碍正常的人际交流的。

四、处理和改进跨文化交流障碍为了使交流准确地进行,要求信息的发送—接收者必须按照相同的感性观点来进行沟通,这在与来自不同种族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时就会遇到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研究发现,当非主流群体要去面对压迫性的主流文化结构时,一般会采用以下三类策略:同化、通融或分离。

(一)同化战略非主流群体运用同化战略,就是丢弃他们的文化差异和能够标识他们为非主流群体的明显特征。

这其中有三种类型的同化:1.非主动同化。

在这种类型的同化中,少数群体成员想归属于多数群体,但他们并不想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实现。

为了能被接受,他们强调与主流群体的共同之处,并不时地审查自己以便适应。

2.主动同化。

在主动同化中,人们可能采取更有力的方式去适应。

他们将经常为与主流群体相遇而精心准备,也可能通过加倍地表现聪明和智慧等来过分地弥补与主流文化的差异。

3.积极的同化。

在这种类型的同化中,少数群体成员将不惜任何代价去适应主流群体,他们会暗示两种群体之间没有任何差异,并小心翼翼地努力不说或不做任何表明他们之间差异的事情,比如不说方言或不表现自己所属群体的行为等。

(二)通融战略通融是为了使主流群体再构建,或者至少是改变规则,以便他们接纳非主流群体的生活经历。

共有三种类型的通融:1.非主动通融。

在非主动通融中,人们不会采取行动使主流群体成员对自己产生防备,而是使主流群体成员更多地注意到他(或她)所在的群体并努力改变他们的成见。

2.主动通融。

那些采用这种战略的人尽力想在自己的群体与主流群体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他们设法通过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来使他人了解自己所在群体的成员,而且通常会选择一位主流群体中的人作为导师以引导、支持和协助自己,同时也设法让主流群体了解自己所在群体的文化。

3.积极的通融。

这一战略是进入主流群体并带着一种改革主流群体的目的来设法改变对方,非主流群体成员努力与主流群体共同工作而不是反对他们,并可以与主流群体对抗以获得优势。

(三)分离战略在分离战略中,非主流群体成员放弃努力,他们不想与主流文化联结到一起,因此他们分离成一个只包括与他们自身相类似成员的群体。

共有三种分离战略:1.非主动分离。

在这种分离战略中,非主流群体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回避主流群体。

尽管非主流群体成员可能要与主流群体成员一起工作,但他(或她)在工作后并不想与他们一起交往,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暗示,会让主流群体成员感到他们想要独处。

2.主动分离。

进行主动分离的人努力构建使自己能与主流群体分离开的组织,在这些群体中,他们反对任何暗示主流群体优越而他们处于劣势的主流群体信息。

他们使用的一种沟通策略是提醒主流群体对他们的压迫。

3.积极的分离。

在积极的分离战略中,人们从主流群体中分离出来并希望他们的非主流群体同伴也这样做,有时甚至批评那些采用同化和通融战略的人。

这样的群体为了反抗主流群体的压迫而进行斗争是常见的,如果这些群体的成员不得不与主流群体相互作用(例如在工作中),则会设法不让主流群体利用其特权地位来对非主流群体进行破坏。

五、结语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

理解并克服文化差异成为是跨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具备了跨文化意识,才能将这种交流意识进一步转化为交流能力。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最基本的途径是培养交流者形成不同文化间的平等意识、理解和尊重意识及融合意识。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跨文化意识等同于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只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具备跨文化意识才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前提。

参考文献[1] 姜琳·人际交流的冲突应对[A]·教育与文化发展新论[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责任编辑匡四)[2]胡文仲.文化与交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6[3] 王绚.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及启示 [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8)[4] 孙伟平.论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交流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1 (11)[5] 夏伊.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增刊):128[6]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