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第五讲 我国地缘政治形势
军事理论课第五讲 我国地缘政治形势

五、南海的地缘政治形势
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
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 一是加强与其他南海争端方的战略与安全磋商。
二是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三是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 一是加速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
二是削弱中国的话语权。
三是增加南海摩擦冲突的风险。
高等学校河
第五讲
国际战略格局、战略环境
和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
第一个问题
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和战略环境
第二个问题
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安全形势
学习目的:
1、从宏观上把握当前的国际战略和战略环境 2、熟悉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安全形势,增强维护国家 利益和安全的责任感
3、大国力量仍在继续,但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4、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
5、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第二个问题
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及安全环境
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
一、北线地缘政治形势
二、西线地缘政治形势
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 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1999年科索沃 战争、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 争萨达姆),到2001阿富汗战争,美国正 在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
2、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
地缘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海权
VS
陆权
从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历史情况看,海洋环境 和大陆环境的差异为完全不同的地缘政治形态 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在这两种环境中演进的文 明、文化和政治制度有着较大的区别。陆权国 家与海权国家的争斗成为世界政治的主要态势。
国际关系中的实践
伯罗奔尼撒战争;
英俄对于欧亚大陆霸权的争夺; 美苏冷战; ……
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指在民族 形成、发展直到消亡 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 不同民族和民族共同 体间在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 盾。
民族问题概念: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技术因素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进而影响和改变 国际政治; 技术因素能够改变地理空间的性质和意义,从 而影响地缘政治;
技术因素能够改变地理空间的性质和意义
海权论
陆权论
空权论
高边疆
海权与陆权的对立统一是恒久的形态
⑴、海权与陆权的对立;
⑵、海权与陆权的统一;
海权与陆权的对立
①、海权 VS 陆权 ;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单极地缘政治格局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大英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 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地跨 三洲将地中海为自己内陆海的超级大帝国。罗马疆域的 全盛时期是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罗马帝国此时总 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 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三章 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的基 本规律
地缘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的基本规律
一、地缘政治的分析规模;
二、地缘政治格局的构成; 三、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基本规律;
地缘政治的分析规模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今年‘十一’国庆大阅兵活动,的确显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与十年前大阅兵时期相比,有了很长足的发展,这次阅兵也确实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同时,也对那些敌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敌对国家和组织起到了一定的威慑的作用。
但在兴奋之余,看我版图时,忧虑的心情不由得慢慢地浸上心头:沿我国的国境线看去,我国的国防形势却是那么的令人深感不安与堪忧。
请看: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东南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南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那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敌对、反华、分裂势力,更是打着所谓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旗号,长期从事并且不断干扰与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可以这样说,我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的极其复杂性,在当前的世界上,恐怕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有我国的复杂。
面对当前严峻的周边形式,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我认为,重中之重应前瞻性地牢固树立大国危机感与紧迫感,对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军事和民用科研的投入。
首先我们国家应当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研制出国防建设急切需要的装备,如大型的运输机、远程轰炸机、隐形战斗机和航空母舰。
同时,还应当将上述装备融入信息战、电子战、网络战的预警与防卫上,放在国家与民族安全生死攸关的战略高度上。
其次,我们应当看到,美在太空军事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我国的威胁与钳制正日益明显,所以,我们也应该加大在航天方面的投入,研制有中国特色的太空装备,并积极着手组建和培养能适应未来太空战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与队伍。
面对来自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势力的蔓延与威胁,面对来自霸权主义的潜在威胁以及别国不断挤压我安全战略空间态势,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北睦俄罗斯,并积极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展开深层次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坚决打击包括三股势力在内的恐怖主义;在反恐问题上,甚至可以实施越境联合打击。
形势与政策_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要谈中国地地缘政治,我们就必须先分析他所处的地理位置。
它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即处于陆权论的核心地带,又处于边缘地带,同时对于海权论而言它又有着广阔的领海和漫长的海岸线),而且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中国面临着一个较为复杂和严峻的地缘政治问题。
按照地理位置我们可将这一问题氛围东、西、南、北四线。
北线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力最小的一个方向。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联邦和蒙古共和国有着漫长的陆地分界线。
虽然有如此漫长的陆地分界线,但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的发生过较大的分歧和争议。
一方面,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就政治而言中国北线的这种安定局势是相对稳定的。
另一方面,蒙古作为一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在这两个国家友好相处的格局下,也不可能对中国以及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及国家安全有太大威胁。
即使这样,我们也需要注意日本的一些小动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近日访问了蒙古,这个可能跟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中国也需要在这方面给关注,以确保中国在北线的这么一个地缘政治优势。
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与中亚五国和印度接壤。
对于西线,中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反恐,另一个就是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
塔吉克斯坦等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会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和中国、俄罗斯等定期举行联合军演以及一些反恐演习,而且中国与巴基斯坦一直沿袭着时代友好。
由于地理等原因使得这一区域经常会有东突势力活动,这对于我国(尤其是新疆)的社会安定有较大威胁。
所以,我国应该在这一地区的反恐问题上下大气力。
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近些年来同中国一样有了迅猛的发展。
印度虽然在军事武器自主科研方面和中国有一定差距,但它是西欧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军备购买商。
军事理论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摘要: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海洋对我国影响深远。
在国际关系史上,海洋自古就是世界大国的必争之地,海洋是巨大的宝库,蕴藏有丰富的资源,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一直是海洋国家争夺的对象。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如何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构建适合中国国际地位的海洋战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政治环境;中国海权;战略走向;在世界进入现代文明之前,由于我国陆地面积大,陆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中华民族完全可以依靠江河流域发展自给自足,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我国缺乏向海洋谋求经济利益的社会动力。
直到近代中国屡遭侵犯才迫使中国重视和加强海上的防御。
如今,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处于一个国家战略的转型时期,中国海权将成为21世纪中国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管是东海还是南海都日益成为中国必须争取的国家领权。
现在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处于上升和迅速崛起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之际,中国也处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前所未有地向外扩展,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地在海洋方面表现出来,开始把在海洋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纳入国家战略的考虑,并将中国原来的依赖陆地资源和陆上力量的战略逐渐转变为依赖海洋资源和海上力量的国家战略。
在实施陆地安全防御时也更要注重海上力量的发展,逐渐从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发展。
一、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中国的近海地缘状况。
对于黄海水域,中国与周边国家没有严重的划界争端,但是朝鲜半岛的不稳定以及朝韩两国频频发生的海上冲突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安全因素。
像最近发生的韩国方面允许海警向扣押的中国渔船开枪,可见中国和周边国家在海域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东海,除了台湾问题,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钓鱼岛问题及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至今中日还没有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心头的一根刺,统一台湾是中国发展海权的必要途径,但各国之间的因素却把台湾问题越来越复杂化,所以要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不仅仅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事,还要处理好周边国家的关系。
军事理论期末论文-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在老师的认真讲解下,我们颇有收获。
作为一个准军事迷,我也非常乐意去欣赏这样的一堂课。
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放眼世界。
战争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联系如今世界局势,中国的国际局势不容乐观,军事理论课程内容之多,方寸纸张,不能言尽。
于是此片文章就讲讲通过对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如今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下的国家周边的安全情况。
主要围绕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以及对中国边境的些许时政发表作为以个大学生的个人看法。
中美军事战略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重要军事论题,近年美国的战略布署一直在扩展、不断地变幻着;早已把中国的孙子兵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们知道,美国,为了提防中国,在中国周边海域实施了岛链封锁,分别为第一、第二岛链。
而要靠岛链来封锁中国,这远远是不够的,岛链封锁,只是让中国海军无法随意动弹。
实施上,美国,是在对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实施封锁包围,不仅海上,也包括了陆地。
[1]对我我国周边局势我画了这样一张图。
红色直弧线表示已经实施了封锁线,红色圆圈区域是动荡区域,蓝色圆圈表示摇摆区(其实还包括南亚地区,因为地图原因没有显示出来)黄色表示目前已经动荡的区域。
但是,我们知道,不惯美军的军队如何的强大,要靠他自己来封锁,他的兵力远远是不够的,至少要在现有的总兵力基础上扩大四倍才能对中国实施有效封锁围堵,这这比会增加美国的军事开支,美国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军事开始,如果美国要自己封锁中国,那就只有一个结果,美国会被庞大的军事开支拖垮,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因此,要利用现有兵力,即能封锁中国,又不要太大的军力扩展和军费开支,充分利用盟国的军事和国力及战略位置是必要的。
军事评论员经常说到美国怎么怎么围堵中国。
其实,这种说话是不准确的,应该是,美国联盟集团是怎么怎么封锁中国的,是联盟集团,而不仅仅是美国,也就是说,是十几个国家与美国一道,对中国实施了军事封锁和围堵。
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战略

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战略地缘政治学家相信:国家力量来源于它所安身立命的领土,通过影响人的精神,地理条件或多或少具有控制历史的真正意义。
的确不假,大地的灵气决定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又决定了历史的命运。
豪斯浩费尔教授也相信:国家的地理区位和领土特征是决定它的命运的主要条件。
不错,德国和中国似乎是命定的两个国家——要它们从地理上平分欧亚大陆。
正如东部的广阔空间(心脏地带)是德国的命定空间一样,西部和北部的广阔空间(心脏地带)则是中国的命定空间——这一巨大的区域也是中国复兴的命脉所在,更是中国能否上升为世界巨强的关键区域。
在二十世纪初,历史曾给过德国和日本一个绝好的平分大陆的机会,但由于德国的盲目自信和日本的目光短浅错过了,历史会再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吗?只有上帝知道。
(获取这一区域的有利时机历史上我们已经错过几次,今后我们将永远不会再错过任何的机会)。
中国未来的地缘扩张战略应该是这样:先收复失地蒙古、远东,然后再利用合适时机收复西伯利亚和中亚。
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必须通过显示对所占有的空间的开发效率和利用能力来证明自己获取更多的领土是合理的。
的确,重生的渴望、人口的压力、复兴的梦想都促使中华人去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
为了实现种族的伟大生存战略,为了达到扩张至北海和西海的梦想,中国必须先积累起足够扩张的实力,在内部治理上,中国必须实现重生!重生的希望就在西部,为此,我们先从历史说起:中国自开国以来,华夏种族的扩散方向,莫不是东进南下,直到东到东海,南至北海,华夏种族从此止步,自三皇五帝以降,其后数千年,这个方向从未改变过。
中国的统一方向亦是如此:从来都是西方征服东方,北方统一南方,反向的例子鲜少。
实际上,俯瞰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西方胜东方,北方胜南方,故而控制西方和北方,就能控制东方和南方。
按中国的风水学说,凡立国必讲究龙脉和地脉——亦即山与河,中国各朝的城市尤其是都城,无不是依山傍水。
从所处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势上看:中国的地脉为黄河、长江——它们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这是人尽皆知的;那中国的龙脉在何处呢?在昆仑山——秦岭!昆仑山——秦岭横贯神州大地,就如同一条巨龙——龙头在西,龙尾在东,在昆仑山的最西端龙头之处,即是我们华夏种族的发源之地,华夏种族的前进方向是循龙脉自西往东,在地脉两岸播下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 土木党委书记
胡永河
第五讲
国际战略格局、战略环境
和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
第一个问题
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和战略环境
第二个问题
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安全形势
学习目的:
1、从宏观上把握当前的国际战略和战略环境 2、熟悉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安全形势,增强维护国家 利益和安全的责任感
五、南海的地缘政治形势
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
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 一是加强与其他南海争端方的战略与安全磋商。
二是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三是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 一是加速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
二是削弱中国的话语权。
三是增加南海摩擦冲突的风险。
三是日本是影响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又一因素
四是中日两国存在钓鱼岛领土和海洋权益之争
争夺岛礁,对改善日本的地缘环境意义非同一般。
岛礁周围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渔业资源对日本具有战略意义。
日本集体右倾化,这是政客捞取政治资本的需要。
日本为了长期牵制遏制中国的需要
美国始终是钓鱼岛争端的背后推手
3、大国力量仍在继续,但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4、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
5、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第二个问题
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及安全环境
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
一、北线地缘政治形势
二、西线地缘政治形势
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 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1999年科索沃 战争、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 争萨达姆),到2001阿富汗战争,美国正 在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
2、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
第一个问题
国际战略格局和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上一些主要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
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对世界 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毛泽东主席在会见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分上小 理阐平 论述在 三联 个合 世国 界大 划会
曾一度出现“单级”
四、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
(一)朝鲜半岛
一是北南双方的对峙和冲突仍有激化的可能。
二是周边大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角逐使该地区的形势更趋复杂
三是中朝和中韩之间均存在海洋权益之争
(二)日本
日本是近百年来对我国侵害最重的国家。
一是日本的地缘战略理念中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意识
二是日本正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
和“多极”的争论
多 极 化 方 向 发 展 。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 正 朝 着
国 际 战 略 逐 渐 呈 现 出 一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 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是国际政治、经济、 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我国地缘政治的总体形势是:
陆缘形势比较缓和,海缘形势比较严峻。
就海缘形势而言,既有局部威胁,也有全面威胁。
钓鱼岛问题、南沙问题是我国维护国家权益的重
中之重。
课堂考查题:
总体来看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呈现什么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西南线地缘政治形势
1、印巴冲突是影响南亚稳定及我国西南安全的重要因素
2、印度的地缘战略思想是影响我国西藏稳定和安全的重 要因素。
3、中印边境领土争议是中印关系的主要障碍和潜在热点。
在东段,印度之所以坚持以“麦线”为界,
在西段,印度坚持对我阿克赛钦地区的领土要求
4、阿富汗局势对我国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