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变形缝类型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
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
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
(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
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
(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表18-2使用条件技术要求备注型式间距(m)一般要求纵向缩缝平头缝3~6企口缝3~6横向缩缝假缝6~12 室外或高温季节施工宜取6m大面积密集堆料平头缝6 周边均为平头缝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和防冻胀层上平头缝3 周边均为平头缝混凝土垫层周边加肋时平头缝6~12 宜用于室内,正方形分仓为佳不同垫层厚度交界处连续式变截面用于厚度差异不大时间断式变截面用于厚度差异较大时1)纵向缩缝的构造宜采用平头缝,见图18-7 (a);当混凝土垫层板边加肋时,应采用加肋板平头缝,见图18-7(b)。
当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采用企口缝,见图18-7(c)。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应放置任何隔离材料,混凝土浇筑时应互相紧贴。
企口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
2)横向缩缝的构造应采用假缝,见图18-7 (d)。
施工时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板;或在浇筑混凝土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可采用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切割机割缝。
假缝的宽度宜为5~20mm,缝的深度宜为混凝土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材料。
3.整体面层的变形缝在施工时,应先在变形缝位置安放与缝宽相同的木板条,木板条应刨光后涂沥青煤焦油,待面层施工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木板条取出。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一、背景与目的围墙作为建筑物外围的防护结构,其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围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
为了应对这种变形,需要在围墙设计中考虑变形缝的设置。
本文旨在探讨围墙变形缝间距的要求,为围墙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二、变形缝的种类在建筑领域,变形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伸缩缝:用于应对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膨胀和收缩,通常设置在梁、板等水平构件的跨中。
2.沉降缝: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开裂而设置,常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3.防震缝:为了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通常在平面形状复杂或结构高度差异较大的部位设置防震缝。
三、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对于围墙而言,变形缝的间距设置需考虑以下因素:1.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围墙的沉降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变形缝间距时需充分考虑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材料:不同材料的围墙,其变形特性存在差异。
例如,混凝土围墙的变形量较大,而钢围墙的变形量较小。
因此,在选择变形缝间距时应充分考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围墙的变形产生影响。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应考虑湿度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围墙的变形缝间距设置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注、养护等因素可能影响围墙的最终变形量。
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实践,以下为常见的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1.对于高度在3米以下的围墙,建议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伸缩缝;对于高度在3米以上的围墙,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
2.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或承载要求较高的围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形缝的间距,确保围墙的安全稳定。
3.对于采用不同材料的围墙连接部位,应设置沉降缝以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围墙稳定性的影响。
4.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应考虑湿度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变形缝的三大类

变形缝的三大类变形缝是连续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分为三类:水平变形缝、垂直变形缝和斜向变形缝。
每种类型的变形缝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类型的变形缝。
一、水平变形缝水平变形缝是指在结构中由于承载的荷载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长度变化的缝。
通常用于大型平板结构中,如铁路、桥梁、高速公路、大型建筑等。
1.斜向水平变形缝斜向水平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水平变形缝,通常用于大型混凝土平板结构中。
其构造包括一个V型溝口,在它周围设置了混凝土球体作为支撑。
这种缝的优点是可以适应不同温度的变化和重负荷的状况,具有很高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2.直向水平变形缝直向水平变形缝是一种垂直于地面的缝,通常用于大型平板结构中,如机场跑道、修正会堂等。
其构造包括一个中央溝口和兩側的封口。
这种缝可以适应不同的温度变化和地面的变化,具有很高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二、垂直变形缝垂直变形缝是指在建筑物高度上发生温度等原因造成的偏移或变形而引起的缝。
通常用于楼房、大型桥梁等建筑物中。
1.平面垂直变形缝平面垂直变形缝是一种与楼房主立面呈90度角的垂直缝,用于允许建筑物在随着自然衰变和环境变化过程中的适应性。
该缝通常由俩边封口和中间隔板组成,并在隔板上基于特定的压力释放系统而设计。
2.楼层垂直变形缝楼层垂直变形缝是一种在建筑物中楼层间设置的缝,用于抵消荷载和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变形。
这种缝在楼层中也会被覆盖或未被覆盖,需要进行防水处理,以避免细颗粒的水流进缝中。
三、斜向变形缝斜向变形缝是指在结构中呈斜线走向的缝,由于结构承载荷载或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
通常用于高速公路、大水坝、大桥等工程建筑中。
1.水平斜向变形缝水平斜向变形缝是一种在结构中水平斜向的缝,在高速公路和桥梁建筑中大量使用。
该缝通常由俩边封口和中间隔板组成,并在隔板上基于特定的压力释放系统而设计。
2.垂直斜向变形缝垂直斜向变形缝是在建筑物中构造出来的垂直于结构的斜向缝。
它既适用于承载特定荷载的结构,也适用于抵消由温度等原因造成的结构形变。
建筑变形缝有什么样分类要点

建筑变形缝有什么样分类要点之前我们也讨论过关于建筑变形缝的知识,了解了一下关于建筑变形缝的作用以及对于我们的帮助。
这次我们就来详细讲述一下关于建筑变形缝有什么样的分类要点:首先按照变形缝两侧结构特点分为两种型号:1,平面型:变形缝两侧的安装结构面在同一平面上。
2,转角型:变形缝两侧的安装结构面为互相垂直。
其次按照建筑物变形缝装置的使用部位我们可以分为四个类别:1,楼地面变形缝;2,内墙、顶棚吊顶变形缝;3,外墙变形缝;4,屋面变形缝。
最后按照变形缝装置的构造特征分为六种类型:1,金属盖板型:由铝合金基座、铝合金中心盖板(或不锈钢板、黄铜板)、不锈钢滑杆组成。
在盖板与固定于变形缝两侧的基座之间采用不锈钢滑杆连接,确保由于主体结构变形引起基座变位时,金属盖板仍保持再缝的中心位置。
具有与装修层结合平整的特点。
适用于50~500mm缝宽。
2,金属卡锁型:由铝合金基座、铝合金边侧盖板及铝合金中心滑动板组成。
中心滑动板夹在边侧盖板与铝合金基座之间,外观整洁、安装方便。
适用于50~200mm缝宽。
3,双列嵌平型:由铝合金基座、铝合金中心板、不锈钢滑杆和橡胶条组成。
铝合金中心板呈凹槽型,可嵌入石材、地砖、地毯等装饰材料,适合洁净度要求高的楼地面。
适用于100~300缝宽。
4,单列嵌平型:由铝合金基座和橡胶条组成。
安装后与装修层结合平整、严密。
适用于50mm缝宽。
5,抗震型:由铝合金基座、中心盖板、胶条、滑杆和抗震弹簧组成。
当地震发生时,带有抗震弹簧的滑杆受力后变形,可使中心盖板沿基座边框上升,以保护变形缝两边建筑结构不受损坏,等受力消除后,中心盖板会自动恢复原状。
它可以承受多方向的变位,具有接缝平整、装饰效果好等特点。
适用于75~500mm缝宽。
6,承重型:增加盖板厚度,提高承载能力。
一般可满足3t车辆通过,也可根据设计荷载大小由厂家订做。
关于建筑变形缝,对于国内有关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建筑材料,在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不断研制开发出性能优越、外形美观的新型建筑变形装置。
工程中常见的变形缝、结构缝

工程中的变形缝、结构缝一、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1.膨胀缝(伸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膨胀(伸长)变形的结构缝;2.收缩缝(缩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收缩(变短)变形的结构缝;3.沉降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变形差的结构缝;4.抗震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强迫移位时,能够消解、缓和结构不同部分碰撞损坏的结构缝;5.体型缝:结构形状或体量发生突变时,将结构在体型突变处分割为不同部分而设置的结构缝;6.局部缝:在结构形状突变的部位,为缓和应力集中影响而设置的局部结构缝;7.控制缝:在结构容易发生裂缝的部位,通过预先设置薄弱截面或其它措施,主动引导裂缝出现并加以控制的缝;8.拼接缝:预制构件装配连接时,拼接处所形成的缝;9.施工缝: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时,按预定位置划分不同的施工浇筑区域,接槎出所形成的缝;10.界面缝: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建筑构件,不同建筑材料之间在界面上所形成的缝。
二、按做法,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全部断开的缝:将结构分割成完全独立的若干部分;2.上部断开的缝:基础部分相连而上部结构断开所形成的缝;3.局部断开的缝:结构局部在一定范围内,分割所形成的缝;4.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不考虑传递内力的预制构件之间的拼接缝;5.钢筋后连接、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施工阶段不考虑传力,后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实现钢筋连接形成整体而可以传递内力的缝;6.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从受力上按整体考虑,但在施工时混凝土在此接槎而形成的施工缝;7.钢筋和混凝土连续、后期引导出现的缝:通过在预定部位削弱截面或采取其他措施引导产生并加以控制的缝。
(常见的几种)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
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
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标准及结构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因为温度改变,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原因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改变。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含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变形缝。
2、需要设缝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出一定程度;②建筑平面复杂,改变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改变较大。
3、设置标准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改变较大处于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改变影响较小,通常不须断开。
4、缝间距伸缩缝最大间距应依据不一样材料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多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
5、缝结构伸缩缝宽度通常为20-40mm,通常采取30mm。
6、其它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取单墙方案,也可采取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取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取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结构:墙体伸缩缝通常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能够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见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通常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结构:楼地板伸缩缝缝内常见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结构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通常采取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确保缝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结构:屋顶伸缩缝关键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结构。
变形缝包括哪三种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变形缝包括三种类型: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是一种能够在发生地震或者温度变化等情况的影响下进行自由独立变化的,在房屋建造时提前预留的屋缝。
变形缝包括三种类型。
1、伸缩缝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①伸缩缝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②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40毫米。
伸缩缝的结构处理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墙体伸缩缝构造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
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
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
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
缝内以可压缩变形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等以防灰尘下落。
顶棚处的盖缝条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证缝两端构件自由伸缩。
屋顶伸缩缝构造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缩缝处加砌矮墙,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盖缝处铁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应能允许自由伸缩变形而不造成渗漏,上人屋面则用嵌缝油膏嵌缝并注意防水处理。
2、沉降缝①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下列情况须设置沉降缝: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Ⅳ.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②沉降缝构造: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
变形缝建筑构造

变形缝建筑构造变形缝是建筑构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物中起到连接和分隔不同结构物件的作用。
它可以容纳建筑物因日常使用、温度变化或结构沉降等原因而发生的形变,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缝的定义、种类、功能,以及在建筑构造中的重要作用。
一、变形缝的定义变形缝,又称扩缩缝、伸缩缝,是指建筑构造中为了容纳结构的形变而设置的空间或分隔构造。
它的主要作用是缓冲和分散由于建筑物自身变形引起的应力和位移,以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缝通常由柔性材料或构件制成,如橡胶、金属板、塑料等。
二、变形缝的种类1. 垂直变形缝:垂直变形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一种变形缝,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
它可以容纳由于建筑物的垂直变形引起的应力和位移,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垂直变形缝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内墙上。
2. 水平变形缝:水平变形缝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水平结构,如楼板和屋面。
它可以容纳由于温度变化、结构沉降等原因引起的水平位移,保证建筑物的平整和稳定。
水平变形缝通常设置在楼板和屋面的连接处。
3. 三向变形缝:三向变形缝是一种综合考虑垂直和水平变形的变形缝,它可以容纳建筑物在多个方向上的变形。
三向变形缝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交叉部位,如拱顶、交叉梁等。
三、变形缝的功能1. 缓冲应力:由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荷载作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结构破坏。
变形缝能够通过吸收结构的形变,缓冲应力,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
2. 分散变形: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形变,如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
变形缝能够分散这些变形,减少对结构的影响,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节约材料:变形缝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结构用材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
通过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
四、变形缝在建筑构造中的重要作用1.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变形缝能够容纳建筑物发生的形变,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变形缝类型
现阶段,建筑变形缝常见种类有哪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变形缝施工设计中,各变形缝施工设计原则情况怎么样?以下是建筑术语变形缝种类基本介绍:
首先我们先了解常见的建筑变形缝种类: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建筑变形缝设计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伸缩缝的位置和间距与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当地温度变化情况有关。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抗震缝设置原则:依抗震设防烈度、房屋结构类型和高度不同而异。
对多层砌体房屋来说,遇下列情况时宜设置抗震缝:房屋立面高差在6cm以上;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房屋相邻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抗震缝。
当需要设置抗震缝时,其抗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框架结构房屋,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 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可采用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可采用第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抗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抗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沉降缝设置原则:
建筑平面转折部位;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软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