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其对策_杨木壮
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区域治理城市治理与规划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其对策熊燕 肖翔核工业西藏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52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困境,继而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最终重点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和对策措施,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带来参考,避免出现地质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的很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发展过度,出现了很多困境,必须要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那么,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方面,就要加以重视,才能够避免问题。
一、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困境1城市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体系失调城市中心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域,承载着商业,商务,办公等多种混合的功能。
同时兼具着城市风貌的重要角色。
由于目前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区域建筑密度高,交通拥挤等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公共活动受到阻隔,城市中心区的多样性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商业,交通,工作区块设置混杂,特色不明确而发展缓慢。
区域功能体系失衡,土地空间紧缺,使得地区发展面临困境。
2城市中心的交通组织混乱城市人口的激增和生活条件的普遍提高,有限的道路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范围的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突出表现为城市拥堵情况不断加剧,有限的地上空间资源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大大提高了城市运行的负担。
3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中多为高大的建筑,形成类似于“峡谷”的地形,中心区机动车流量大,由于信号灯,路权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常处于慢速停车,起步加速的状态,排污量大,长期累积而不易扩散产生污染危害。
再者缺乏绿地景观,生活在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在心理,生理会产生种种不适。
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建设需求1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城市小汽车拥有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这使得原来就车位紧缺的停车场更加捉襟见肘。
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土地的建设能力迅速提高。
在我国,由于土地资源浪费、空间拥挤、基础设施匮乏、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发展中,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几年,新城发展迅速,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城市规划,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地下空间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在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中,也有相关的区域和纵深,并提出了短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地下空间的开发,是进一步拓展城市土地资源、拓展功能、更新和更新的必然趋势。
在城市地下空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们往往将其视为军事或城市设施。
近年来,大量的民用建筑被引进到地铁车站、教学楼、停车场等地下工程,对城市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外在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地下空间方面比较早,而欧美等国家则是以地铁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地下保护工程的兴起。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对空间的开发日益关注,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延伸、地下复合设施的发展,到如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瑞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其突出特点是将地下空间与民用建筑相结合,实现了一种既能打又能打的综合利用;美国在地下修建了许多公用设施,重点发展了地下步行体系;俄罗斯的特点是地铁和市政排水系统,以其高质量建设和运营而著称;日本有着丰富的建筑经验,并且在世界各地建设了许多公用事业。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大量的人口、土地、绿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的发展与利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防、战时、城市建设的实际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出现。
上个世纪中期,国防和人防工程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战场。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2.1城市地下交通设施地下交通系统包括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车库、地下人行道等。
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8T10:36:25.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陈小坤[导读] 摘要: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广州大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摘要: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不但要重视城市的规划,而且还要对城市的地下空间加以开发和利用,以此促使城市发展速度提升。
因此本篇文章就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使得城市地下空间得以开发和利用,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给助力,并且通过本文的分析,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措施;城市地下;问题;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增多,但是在城市地上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国民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到城市地下空间上,开始大力地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学习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但是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实际进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最终的开发和利用效果。
不但难以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甚至还会出现阻碍的想象。
因此为了保障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效果,那么就要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以此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工程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因此使得我国在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方面,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尤其是对其中涉及的全局性问题时,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然处于空白的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现如今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除了对民防工程有一定的管理依据,对于其他种类完全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
因此在这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分析报告及对策建议

专题报告2012年第16期(总第25期)市规划委研究室2012年9月17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行土地综合利用,已成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规划制定与实施方面1.缺乏综合利用的战略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一方面,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对城市关键性资源的战略部署,涉及国土、规划、城建、市政、环卫、民防等多个城市行政管理部门,综合性很强。
另一方面,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系统性,需要考虑在地面条件的制约下,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促进地上、地下两大系统以及地下空间各功能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地下空间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开发结果的不可逆性和利用效果的外部性等自然和经济属性,要求政府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
目前,从各地操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缺乏超前的、整体的地下空间规划,更没有对未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安排,造成城市地面的大规模建设对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如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对地铁的规划、选线、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各个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亟需制定涵盖地下交通系统、市政设施系统、防灾系统、物资储备系统、资源再循环系统等综合的城市地下空间战略规划。
2.规划的先行性和强制性难以落实一方面,前瞻性是城市规划的固有属性,但与地面建设不同,地下空间的开发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建成很难改造和拆除,同时地下工程建设的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而地下空间的环境、防灾及社会等间接效益体现较慢,这些都决定着地下空间规划需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立足全局。
另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有关发展战略、规模、功能、布局等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试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

试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展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地上空间有限,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加强。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带动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不同于地上土地资源,其开发利用有不可逆性,同时也要满足人防工程的要求。
目前,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须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开始于60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80年代中期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起步,与城市再开发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利用项目不断增加,类型和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地下空间的优势得到明显体现。
目前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22个城市已经建成并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1条,修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郑州市已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正在建设中。
2.城市隧道工程城市隧道工程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机动车的数量正持续高速增长,而城市已没有再进行规模化道路建设的可能,建设城市隧道已成为必然趋势。
以郑州为例,2014年开工建设了中州大道4处下穿隧道、金水路3处下穿隧道,市政隧道的建设将极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
3.地下街、地下商场及地下综合体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的繁华地区都建有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街及地下综合体。
地下商业街通常结合地铁车站建设,既能满足过街交通需求,又能帶来商业效益。
目前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成都等大型城市都建有数万至十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综合体和地下街。
郑州新建成的地下街有二七区德化步行街等;郑州市地铁1号线站点与商业设施也做了互通互连,例如人民路站与丹尼斯、二七广场站与北京华联均做了互通互连,发挥地铁站点与周边商业设施的综合效益。
4.地下公共设施国内许多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建设综合管廊。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与展望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与展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地表以下、地下建筑物和各种地下设施的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现状进行评价,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地下宅基地利用率低。
由于过去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地下空间开发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下停车场等设施,而对地下宅基地的利用并不充分。
另一方面,地下空间设施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多为个别项目,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地下空间设施的布局不合理,互相之间存在冲突和竞争。
此外,地下空间管理缺乏规范,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难以有效管理和监管地下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然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状况。
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扩大城市的可利用土地面积,满足城市发展所需。
其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再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优化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
地下交通、地下排水、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的建设,可以减缓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应加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和管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其次,应推动地下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不仅应注重商业设施的开发,还要加强对地下宅基地、地下公共设施和地下绿化等的利用,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多元化开发。
再次,应加大对地下空间技术和设施的研发。
研究和应用新的地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地下空间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最后,应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宣传和推广。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铁路交通建设的广泛发展和相应政策的出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
近年来,地下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目前的地下空间规划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为地下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我国地下空间规划实施的现状和影响、我国城市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地下空间发展趋势的分析,将为进一步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保障我国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对策1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1.1有效性和重要性不足目前,许多中国城市不了解地下空间规划的内涵、地下空间规划必要性和重要性,甚至不了解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必要性,因为城市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在许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只是一项“任务”,导致地下空间规划效率低下,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规划没有实质性内容,规划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
特别是,地下城市规划效率低下和重要性不足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1.1.1定位问题现行的国家、部门和地方法律法规表明,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与其他城市的具体规划是平行的。
然而,综合地下空间规划是一个涵盖城市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和其他子系统的综合规划。
因此,为了保持与其他指定土地使用计划的协调,地下城市综合规划表面上是一个综合系统规划,但本质上只是其他指定土地利用计划的整合,没有实质性内容。
地下空间的详细规划没有出现在官方的规划法规中,这给重要城市区域的规划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限制开发商对地下空间开发和使用的控制。
1.1.2体系和内容庞杂,缺少重点目前,中国城市的地下规划体系包括地下铁路运输系统规划、地下道路规划、地下停车系统规划、公用事业系统规划、市政设施系统规划、仓储设施系统规划和地下防灾系统规划等,编制内容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其对策_杨木壮

另外,施工中为提高土体的防渗 性能和增强土体的强度,需要进行化 学注浆,可能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 施工中所产生的废水(洞内漏水、洗 刷水、排水)、废浆、施工机械漏油等, 都将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2]。
一般来说,地下工程在施工期间 对地下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局部 范围内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其所造 成的影响经过较长的时间是能够得 到有效缓解的。 2.1.2 地下工程建成后的潜在影响
本 期 聚 焦 地│下│空│间│立│法│及│管│理
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8-0024-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2008-K7-14,2009-R2-14),广东省科技 计划项目(2008B030302046)
作者简介:杨木壮(1965—),男,广东揭阳人,博士,教授,广州大学主要从事自然 资源与土地资源研究; 张建峰(1980-),男,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专业助教; 郑先昌(1968-),男,广州大学土木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疏干地下水产生地面沉降如果水位降低不大产生的沉降危害可不予考虑但水头降低过大并且疏干的范围又较小时不均匀沉降可能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墙体开裂而围护结构变形产生的地面沉降对基坑周边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严重的总之开展地下工程建设不论是采用盾构法还是沉井或基坑法均会扰动岩土层产生软土层蠕动饱水砂性土的管涌地面变形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 城市地下空间开拓过程中常需
要对地下水进行疏干排水,有时还 要深降强排,以此确保隧道围岩体 的稳定及保持施工过程的干式作业。 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较集中的沿海城市,地下岩土体 软弱,物理力学特性较差,城市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当隧道 掘进时,常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地 质问题,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许多 灾害[10]。
基坑四周,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在基
坑周边的地面沉降往往是地下水疏
干和围护结构变形叠加的结果。疏干
地下水产生地面沉降,如果水位降低
不大,产生的沉降危害可不予考虑,
但水头降低过大,并且疏干的范围又
较小时,不均匀沉降可能引起建筑物
的倾斜、墙体开裂,而围护结构变形
产生的地面沉降,对基坑周边产生的
影响往往是严重的[5]。
建筑物遭受损害。其遭受的损害程 坏,将会给国家造成政治、经济、军事 统,会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
度,取决于很多影响因素,除地层特
现 代
征以外,还与建筑物的基础及结构形
城 式、建筑物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开
市
研
究
方面重大损失。因此,进行地下工程 施工时,特别是进行诸如地铁车站等 大规模狭长支护的深基坑工程建设
在地下工程建成之后,会对城市 地下水环境形成一定的潜在影响,主 要的表现有:阻滞地下水的排泄,改 变地下水径流的方向,引起地下水位 的升降,若地下工程经过湖泊和古河 道,则可能会诱发两者贯通等。
相对地下工程在施工期间造成 的影响而言,在其建成之后的运营过 程中对地下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则
是大范围的。从时间上来看,其产生 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并且这 种影响具有“累积效应”[3]。例如城市 地铁工程的建设,可能会截住地下水 的径流路径,从而降低地铁附近地下 水的径流速度,使得地下水难以及时 排泄,污染物不断积累,导致污染加 剧。地铁隧道对地下水的拦截作用, 使其隧道两侧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 迎水面水位壅高,背水面下降,影响 城市供水及地表植物的生长,进而影 响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南京地铁1 号线隧道,两次穿越秦淮河古河道, 其中三山街车站和许府巷车站的连 续墙埋深都超过30m,插入隔水层中, 这些大型构筑物不仅阻碍地下水的 传输,而且还通过侵占古河道降低了 地下水蓄存能力和调节能力。这个影 响是大范围、长久的[4]。 2.2 对岩土体的影响
另外,施工中为提高土体的防渗 性能和增强土体的强度,需要进行化 学注浆,可能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 施工中所产生的废水(洞内漏水、洗 刷水、排水)、废浆、施工机械漏油等, 都将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2]。
一般来说,地下工程在施工期间 对地下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局部 范围内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其所造 成的影响经过较长的时间是能够得 到有效缓解的。 2.1.2 地下工程建成后的潜在影响
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岩石性质
及岩体的结构、岩体的天然应力状
态、地质构造、地下水等自然因素。
地下工程洞室开挖后,地下形成
自由空间,原来处于积压状态的围岩
由于解除束缚,而向洞室空间松胀变
形。由于洞室开挖,在隧道围岩中会
产生厚度为0.8~1.0m的松动圈[6]。当
围岩应力超过岩土体强度时,便会导
致失稳破坏,有的显著而突然,有的
地下管线可以分为刚性管线和 柔性管线。通常,刚性管线在土体移 动不大时可以正常使用,土体移动幅 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发生断裂破坏。 对于柔性管线,受力后接头可产生近 于自由转动的角度,接头转动的角度 及其管节中的应力小于允许值时,管 线可正常使用,否则也将产生断裂或 泄漏,影响使用[8][9]。
地下工程施工所引起的地表移 动与变形对地下管线的损害与建筑 物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地表倾斜损 害、地表曲率损害、地表水平变形损 害等形式。城市中由于地下管线非常 复杂,一旦当其受到地下工程施工的 影响和破坏时,就会给城市的生产生 活带来严重影响。例如,地下污水管 断裂,可能会使工地附近路面成河;
在的问题,为建设生态型城市带来了 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可能造
新的契机。但是,如果对城市地下空 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体现在
间利用不当,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 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问题,例如地表塌陷、地下水污 2.1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染等[1]。因此,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可
2.2.1 引起地表移动、沉降、变形 地下工程在施工中或竣工后,出
现地表移动、沉降、变形等是最常见 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由于地下工程 的施工活动是在岩土体内部进行,因 此无论埋深大小,施工不可避免地会 对岩土体发生扰动影响,使其失去原 有的平衡状态,而向新的平衡状态转 化。在对岩土体的开挖过程中,由于 地层物质被挖出,自洞室临空面向地 层深处一定范围内地层应力将发生 调整,宏观表现为岩土体移动与变 形。对于埋深较浅的地下工程,这一 范围波及到地表,则会引起地表沉降 和变形,形成施工沉降槽。施工沉降 槽的影响会引起地面沉降和塌陷。
利用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研究,对城 避免地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
现
代
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与资源意义。
分析,可以将地下综合体、地铁、地下
研
究
2009(8)
24
地│下│空│间│立│法│及│管│理 本 期 聚 焦
步行街、水底交通隧道等大跨度的地 下工程对城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 为两类: 一是地下工程施工期间所 产生的影响, 二是地下工程建成后 的潜在影响。 2.1.1 地下工程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影
本 期 聚 焦 地│下│空│间│立│法│及│管│理
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8-0024-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2008-K7-14,2009-R2-14),广东省科技 计划项目(2008B030302046)
作者简介:杨木壮(1965—),男,广东揭阳人,博士,教授,广州大学主要从事自然 资源与土地资源研究; 张建峰(1980-),男,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专业助教; 郑先昌(1968-),男,广州大学土木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地表移动变形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其大小不仅与地下工程的埋深、 断面尺寸、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有 关,而且受地层条件的影响。而地面
沉降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地
下水疏干所导致的差异性地面沉降,
另一个则是由于护坡设施的侧向变
形引起的地面沉降。前者产生的沉降
是在较大范围内,一般是以深基坑为
中心的环形区域里。后者主要集中在
(2 )因疏干排水形成海水入侵, 破坏了当地淡水资源,并造成土壤的 盐渍化。
2.3.1 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下清水管断裂,更会给一方居民带
(3 )疏干排水及废水废渣的排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会对沿线的 来灾难;煤气管道断裂,易引发更大 放,导致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
建筑物产生一定影响,严重时会致使 恶性事故;地下重要通讯电缆被损 例如,破坏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衡系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 响及其对策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ty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杨木壮 张建峰 郑先昌
YANG Mu-zhuang ZHANG Jian-feng ZHENG Xian-chang
(1 )隧道突水事故不断发生。我 国东南沿海城市地下水位较高,施工 过程中强行对地下水进行深降强排, 会产生巨大的水头差,使隧道围岩体 及掌子面受到地下水高水压的威胁; 在一些构造破碎带和隔水薄层的地 段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威胁工程施工 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可能毁坏施工设 备和建筑材料,增加工程项目投资; 以突水点为中心的相当范围内,水位 下降数十米,会导致附近的城市厂 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原有系统失灵, 甚至形成无法供水的局面。
响 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对大多
数地下工程来说,要求有干燥的环境 以便于大型机械施工。在地下水较浅 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用盾构法在饱 和土体中施工,为了保证地下工程开 挖面的稳定,进行大面积的人工降水 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面积的人工降 水,将会导致地下水“漏斗式”下降, 致使地下水的动力场和化学场发生 变化,引起地下水中某些物理化学组 分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可能导致水 质恶化,加剧地下水污染。
1 引言
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潜在不
随着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城市 利影响
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扩大城市空间容
城市是人类大量集中居住和活
量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矛 动的主要地域空间,是地球表层物
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实 质、能量和信息高度集中的场所。城
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城市
总之,开展地下工程建设,不论
是采用盾构法,还是沉井或基坑法,
均会扰动岩土层,产生软土层蠕动,
饱水砂性土的管涌、地面变形等环境
工程地质问题。
2.2.2 导致洞室围岩失稳
洞室围岩的稳定性不仅与岩石
的性质、岩体的结构与构造、地下水、
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质构造等自
然因素有关,而且还与隧道的开挖方
式及支护的形式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和调整,相应的也会导致地层及其地 表发生位移和变形。这种位移和变形 与岩土体的自重以及附加应力作用 所引起的岩土体的固结沉降,在沉降 速度和空间分布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通常,地下工程施工可以在较短的时 间内引起地表较大位移和快速变形, 而这种较大位移和快速变形对于建 筑物的危害性可能更大。 2.3.2 对管线的影响
城市中心区域地面建筑设施密 集、地下管线复杂,地下工程施工开 挖引起的地面沉降将有可能危及周 围地面建筑设施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地下工程 的修建必然日益增多。因此,如何在 开挖过程中防止坍塌并有效控制开 挖引起的地面沉陷,以保护工程沿线 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已成为开 展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必须要面对的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