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北京)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展,城市地面上的空间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新途径。

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出行、购物和停车的便利,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和挑战,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

城市地下空间的意义与挑战意义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1.解决城市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能够缓解城市地面上的拥堵问题,提供更多的交通、商业和停车场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2.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建设地铁站和地下通道,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汽车污染。

同时,地下空间还可以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和地下水资源,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建设地下博物馆、文化遗址展示区等,可有效保护历史建筑、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

4.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合理设计的地下空间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和景点,丰富城市景观,吸引游客和市民。

挑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技术难题:地下空间的建设需要解决地下水、地质条件、通风等技术问题,要求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充分的规划和预测,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2.成本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包括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设备的购买和维护等,对城市的财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管理困难:地下空间的管理与地面空间大相径庭,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地下空间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环境影响: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认真评估和控制,以防止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具体案例介绍地铁站地铁站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一、前言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地表下的各种空间,包括地下建筑、地下管线、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难点和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其开发利用。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1.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价值城市地下空间具有以下优点:(1)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3)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建筑面积。

(4)降低建筑物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丰富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点和风险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以下难点和风险:(1)技术难度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下勘探技术、地下施工技术、地下空气调节技术等。

(2)投资额巨大。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投资回报周期长。

(3)安全风险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容易受到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恐怖袭击、火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办法1.法律法规层面(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范围、内容、程序、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对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规划保障。

2.技术标准层面(1)地下施工技术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程序、质量验收等方面的规范,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2)地下空气调节技术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空气调节的技术要求、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环保支持。

3.管理机构层面(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委员会。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3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3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

第三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第四条___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第五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

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有关建设单位应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编制具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

第六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地下空间开发战略,开发层次、内容、期限,规模与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以及地下工程的具体位置,出入口位置,不同地段的高程、各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地面建筑的关系,及其配套工程的综合布置方案、经济技术指标等。

第七条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实行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

第八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应采用准确、可靠的城市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具体编制工作应由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九条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据《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的规定进行审批。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

第三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第五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依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出具体规定。

第六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地下空间开发战略,开发层次、内容、期限,规模与布局,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等。

第七条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实行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

第八条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必备的城市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承担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

第九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据《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进行审批和调整。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地下建筑、地下空间、地下设施等,它们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条件。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同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的污染和噪音,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和质量。

此外,城市地下空间还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文化设施等,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如地质勘探、地下工程、地下管线、通风与照明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2、管理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协调发展。

同时,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还需要与城市其他部门和机构进行协调和配合,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顺利开发和利用。

3、投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技术投资、设备投资、人力投资等。

这些投资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资金保障措施,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顺利开发和利用。

4、环境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2024年浅谈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趋势》范文

《2024年浅谈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趋势》范文

《浅谈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背景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了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谈,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现状1. 地下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北京地铁、地下通道等地下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此外,地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地下商业设施也得到了充分开发,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休闲场所。

2. 地下管网建设逐步完善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的地下管网建设逐步完善。

水、电、气、热等各类管线的布局更加合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地下空间利用多样化除了交通和管网设施外,北京的地下空间还广泛应用于商业、文化、体育等领域。

例如,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购物中心、停车场等设施,丰富了市民的消费选择。

三、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1. 规划滞后,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北京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规划滞后,缺乏统一管理。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

2. 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地下空间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如老旧管网的泄漏、地铁隧道的安全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关注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关注。

如何在保障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下空间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趋势1. 强化规划引领,实现统一管理未来,北京将加强地下空间的规划工作,实现统一管理。

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明确地下空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序进行。

2. 加强安全隐患治理,确保安全运行针对地下空间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北京将加强治理力度,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运行。

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2020年)

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2020年)

维普资讯
【 t it l Ci pco i 】 y r a
展辊罐 安排 地T 空 目的
靠 局 和 重 点 地 区 的 丹
井 进行 了 多专业 的 综台
研 了 地下 空 间 的布 局 和 垂点 地 区 的分 布 地 下 交 通系 统 对
部 门台 作 总规 落实
利用 管理 规定 》和市政 府 的指示 E 市 划靛 从 2( 年 1 究 京 01 1 月
的组织 万 式
开始
刀 巨 年 编 制完 威 了本规 划 并 得到市 政 府的 批复 _时i 4
本 按 划的 编制 及时 统一 了思 想 协调 了备 专 业规 划 与总 体 规划 紧密 结台 指 明 了j 京地 下空 间开 发利 用 的羞展 方 向 E
维普资讯




北 京 中心 城 中心 地 区地下 空 间开发 利 用规 划 (0 4 0 0年 ) 2 0  ̄2 2
r Ⅶ Ti I
月 目}
为 充分
台理地 利 用地 下守 问 拓展 辅 市发 展空 间 实 现
术 规 划为国 内特 大城市 首攻 在总 体规 划层 面上编 制 的全市
地 下 市政
系 统 地 下里 间防 空 防兜
安 全挫 术 保 障 历 史 文化
名 城保 护 生 卷 环 境保 护
等 进行 了 系豌研 究
目前
依 据规划 研究得 判 了具 体藩 实
在 京商 务中 心区 中 *村 £ 西区 奥运 中心 区 金融 街
王府 井 商 业区 等 城市 重 点 地区 均 编 制了 地 下至 间于 千
发利 用的 洋细 规划
一 自一 T

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_2004_2020年_

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_2004_2020年_

162城市画刊[City pictorial]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缓解交通与环境等矛盾,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既定目标,根据建设部108号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和市政府的指示,北京市规划院从2001年1月开始,历时近4年,编制完成了本规划,并得到市政府的批复。

规划主要针对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的中心城中心地区,同时兼顾中心城及整个市域内的新城建设。

本规划具有创新性、及时性、全面性、统一性等特征。

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 ~2020年)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LAN FOR THE CORE AREA OF THE CENTRAL CITY OF BEIJING (2004-2020)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布局示意图地下公共空间发展轴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环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线地下公共空间节点边缘集团地下空间次聚集点本规划为国内特大城市首次在总体规划层面上编制的全市范围的地下空间规划。

工作中,采用“规划纲领——专题研究——规划综合”的工作方式和“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先期研究、部门合作、总规落实”的组织方式。

本规划的编制及时统一了思想,协调了各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紧密结合,指明了北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在大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科学评估地下空间资源,确定规划目标、原则和发展战略,预测合理的发163城市画刊[City pictorial]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层次规划图展规模,安排地下空间的布局和重点地区的分布,并进行了多专业的综合。

研究了地下空间的布局和重点地区的分布,对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市政系统、地下空间防空防灾、安全技术保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前,依据本规划的相关内容,一系列进一步的规划研究得到了具体落实,在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奥运中心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区等城市重点地区均编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详细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新”,主要有三点:
2014年6月,国办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中心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许多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集
类别2
2.快速干道下地的探索尝试
建设原因:城市交通压力的持续增加以及空间资源的约束
国外案例:
东京、巴黎已形成地下环路
波士顿、马德里等城市在滨水区将快速干道下地以换回地面的亲水空间,提
升地区吸引力
国内案例:
上海为保护珍贵的历史地区滨水公共资源和城市景观而修建的外滩地区地下
井字形通道
创造亚洲最大盾构直径的上海崇明越江双层隧道
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城市为保护水面景观(独墅湖、太湖、西湖、玄
武湖)或历史古城区而将车道下地等等
特色:
因地制宜,结合地质条件、景观环境进行地下快速干道建设
11


3.基础设施下地成为趋势
基础设施下地能解决传统基础设施占用土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和影响环境、 景观等问题,已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展速度和水平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实践 较多。


12


4.综合管廊建设的努力探索
综合管廊及其特点 综合管廊是统筹建设管理地下管线新模式,通过设置管线集中埋设和管理的综合廊道, 便于管线的维护和更换,因而能够延长管线使用寿命,节省地下空间,避免道路遭受 经常性的破坏。


13


5.信息系统建设刚刚起步
发展现状 •信息管理薄弱,制约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资源预测、建设管理 •存在管理机制,信息收集、信息更新、数据产权、平台建设主体等问题
地下空间开发中信息管理的作用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和需求预测的重要支撑 •地下立体空间模拟重现 •减少反工、避免设计错误和施工事故
14


(一)蒙特利尔地下步行网络
二、国际经验
繁忙的地铁、漫长的冬季和良好的地质选择了蒙特利尔地下城
公共政策鼓励、重大事件带动,历时三十年建成地下步行网络 第一阶段:1960年代早期,火车站改造触动地下开发 第二阶段:1960—1970年代,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形成地下网络骨架 第三阶段:(1980年代—至今),城市规划引导步行网络的完善
1962
1969
1979
1989
2003 15


政府民间共同努力,五次规划对地下网络发展的指引 1964年的总体规划 ——民间编制的规划
1984年蒙特利尔室内规划
1964
——私人机构编制,未提交议会
1992
1992蒙特利尔总体规划
——第一个政府制定的法定规划,提出区划法规措施及项目评估要求
2000年国际区总体规划
2000
—— 建立土地所有者联合会,负责沟通并集资
2004年蒙特利尔总体规划 ——地下步行网络成为发展战略
2004
16


独特的公共政策和激励措施,平衡了付出者和受益者的利益
法规明确责权利
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实现付出者和受益者的双赢 (1)1960年代的长期租用权和地价优惠政策 (2)1960-1970年代公共领域的占用许可 (3)1970年代的房地产计划审批自由栽量权 (开发协议或项目地役权) (4)政府和业主通力合作,各得其所
成熟的协商与评估机制,鼓励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 1)要想制定一个地下空间系统的终极方案,或者预测所有有潜力的发展项目,几 乎不可能的;因此应当鼓励富有创意的方案,政府的角色是为各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协商平台。

(2)综合评估对于新建、改建和增建等项目的决定性意义。

即使一些地下连接的建 设看起来是必然的,还是要通过严格的评估程序。


宜人的空间设计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艺术长廊”
(1)艺术专项资金
(2)人性化的标识系统和综合信息指示系统
(3)重视公共艺术宣传
17


(二)多伦多地下街道网系统(PATH)
金融区的发展和政府投入造就地下PATH系统 第一阶段:(1900-1930)地下通道 第二阶段:(1954-70年代初)地铁建设和金融区改造带来的地下空间开发 第三阶段:(1974之后) PATH廊道系统
没有大而全的规划——地铁建设、金融区改造和居民意愿使PATH系统不断完善
1917
1971
1993
2003 18


私人为主的管理模式——多伦多几乎所有的地下空间均为私有,并由其所有者 进行管理 PATH标示系统——多伦多市政府负责注册PATH名称和标志,设立PATH交通 标志和地图等工作
19


(三)芝加哥地下步行系统(Pedway)
地下网络是恶劣气候和拥挤交通的自然选择 地铁建设、灵活的投资和中心城复兴是Pedway的发展动因,规划引导和规范的法规是 其发展的保障 第一阶段:(1951—20世纪60年代末)地铁兴起触动Pedway的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中心城复兴迎来Pedway的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优化提升阶段
轨道
现状图
规20划图


31
谢谢!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