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戒录
戒酒赋

戒酒赋刘中华作吾初醉,年十二,因长兄婚宴代师拳酒而饮,初醉即吐,竟不悔,反饮三十年。
烟酒嫖赌毒,人间五大陋,吾唯嗜酒,饮酒之我:兴来取乐,悲来浇愁,闲作解闷,忙里放松。
饮酒之状:或群邀相饮,十几廿几,豪饮狂喝,吆五喊六,酣畅淋漓,洒脱快意;或三两对喝,交心会友,海阔天空,南北东西,诉公吐私,绵绵情意;或孤独单酌,杯邀明月,对影三人,酒心飘零,思亲念友,怀古想今!待兴起,一碗一碗又一碗,两杯三杯对一瓶。
自古爱酒者,君王将相,名人雅士,凡夫俗子,浩如繁星。
纣王淫酒,奢侈无度亡商国;曹操饮酒,横戟赋诗悲苦短;李白饮酒,绣口一吐诗百篇;子反醉酒误战事;焦大醉酒诳语出;柏芝醉酒艳照流;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醉酒性命丢;徐邈偶醉未得用;悟空醉酒闹天宫;八戒醉酒戏嫦娥;宋江醉酒写反诗;苏轼醉酒问明月;陶潜杯尽壶自倾;清照醉酒不识路;武松醉酒毙猛虎;金莲酒后乱勾情;鲁达醉酒拔巨柳,三拳打死镇关西;张旭醉笔走龙蛇;郑燮醉画兰竹真;史湘云醉酒大观园中瞎观景,芍药花间石上眠;刘姥姥醉酒东西南北分不清,男室误作闺房进……古今有例,饮酒虽可烘气氛,沟感情,解忧愁,把话添。
若无节,却伤身误事,遗恨绵绵……单言《三国》处处酒,引出多少悲与愁:刘备醉酒害黄忠;曹操醉酒斩刘馥;张松醉酒泄天机;陈鲍醉酒祭龙旗;典韦醉酒丢双戟;张飞醉酒失徐州;孙权醉酒纵皇叔;袁将醉酒失乌巢……谈罢古人说自己,酣醉频频惹痔生。
得痔十年,每有疼痛便起戒酒之心,然血疼一止,即昂扬酒桌,久又痔闹,疗毕再饮,反复之间逾十载,次数之多难计矣。
回思愚人醉酒之史,伤心之幕恍在眼前——吾曾因醉酒摔两次:肩脸沙堆擦伤一;送友夜归细雨蒙眼翻下菜地一;所幸均无大碍。
吾曾因醉酒浴池泡澡险晕倒;吾曾因醉酒动情泪流发酒癫;吾曾因醉酒酣卧茅厕不觉臭;吾曾因醉酒脚膝酸麻难入眠;吾曾因醉酒懒刷牙始坏,频频剔牙烦不停;吾曾因醉酒不知出丑态,烦友送行父挂牵;吾曾因醉酒误工作;吾曾因醉酒说胡言;吾曾因醉酒乱发信;吾曾因醉酒丢钱金;……更有那:过醉夜睡呼噜响,吵得爱妻难入眠。
最早的“诫酒”文

最早的“诫酒”文东晋道士兼名医葛洪(约283~363),又名抱朴子,精通炼丹术,也通医学。
司马睿为丞相时,用其为掾(yuan,古代属官的通称),后赐爵关内侯。
闻交趾出丹砂,他求为句漏令,携子侄止于罗浮山炼丹,并著书《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
其中《抱朴子·外篇·酒诫》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较为全面地阐述饮酒之害的论文。
全文2000余字,力述酒害,观点鲜明,对后世影响至深;但个别议论也难免落于偏颇。
文中对酒之害的论述虽有点危言耸听,却句句在理,深中肯綮: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鲜不及祸。
世之士人,亦知其然,既莫能绝,又不肯节,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
似热渴之恣冷,虽适己而身危也。
尤其文中对那些鲸吸牛饮者酒后无德、酗酒失态的描述更是惟妙惟肖,真实可信:或争辞尚胜,或哑哑独笑,或无对而谈,或呕吐几筵,或值蹶良倡,或冠脱带解。
……或奔车走马,赴坑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蚁封;或登危蹋颓,虽堕坠而不觉,以吕梁之渊为牛迹也;或肆忿于器物,或酗蒏于妻子,加枉酷于臣仆,用剡锋于六畜,炽火烈于室炉,掊宝玩于渊流,迁威怒于路人,加暴害于士友。
文中还引经据典,用大量史实力陈饮酒之害。
毫无节制地狂酌滥饮,当国君的,因荒于政事而导致亡国;做臣子的,因酒后失言而祸及自身;胸有大志者,因沉湎于酒而误其前程;体魄健康者,因恋酒贪杯而殒其生命。
诚如文中所言:昔仪狄既疏,大禹以兴;糟丘酒池,辛癸以亡。
丰侯得罪,以戴尊衔杯;景升荒坏,以三雅之爵;刘松烂肠,以逃暑之饮;郭珍发狂,以无日不醉。
信陵之凶短,襄子之乱政,赵武子失众,子反之诛戮,汉惠之伐命,灌夫之灭族,陈遵之遇害,季布之疏斥,子建之免退,徐邈之禁言,皆是物也。
世人好之乐之者甚多,而戒之畏之者至少。
但《酒诫》一文,也未否定酒之“消忧成礼,策勋饮至,降神合人,非此莫以”的作用,只是忠告饮者“节而宣之,则以养生立功;用之失适,则焚溺而死”。
戒酒的说说经典语录(经典10篇)

戒酒的说说经典语录(经典10篇)戒酒的说说经典语录篇一1、有时酒水便是祸水,戒了吧,不能让它伤及无辜!2、戒酒就得有副铁石心肠,就得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戒酒不放松。
3、戒酒时间:发布此宣言之日即刻生效直到生命截止。
4、喝了一辈子的酒,突然告诉你不能喝酒了,悲哀!原来戒酒这么简单!5、谁也不能动摇我戒酒的决心,如果有那么既分高下,也分生死!6、我要戒酒了,以后没必要的酒呢,我就不喝了!7、我可以把烟戒掉,也可以把酒戒掉,唯独爱你我戒不掉,是因为烟入的是肺,酒入的是胃,而你入的是我心。
8、翻看日历,已经一个礼拜没有喝酒了,之前的两场宿醉已经下决心戒酒,不想醉生不能梦死,白水最长情。
9、自小饮酒已成瘾,不觉已是中年人。
但愿余生能戒酒,健康体魄无病身。
10、以前我发誓戒酒,再喝就是狗!后来又发誓早睡,再熬夜就是猪!发现是人的日子越来越少!哈哈哈!11、戒酒一个半月,感觉自己毫无变化,看来酒精并不会影响我的身体状况和正常生活。
12、戒酒,戒酒,20某某戒酒吧!文明,健康,不误事!13、烟酒戒了,应酬少了,锻炼的时间多了,运动也上瘾了,你们有缘刷到我,我们就是一个圈子的。
14、人说戒酒消愁,为什么我越喝越愁,是因为我对你的感情太深么?15、不是所有喝酒的人都能戒酒,凡是戒了的都是英雄,敬仰,敬仰!16、我要坚决地、义无反顾地戒酒!戒酒!戒酒!17、说了不喝不喝又给满上了,所以交友圈子很重要。
18、为了给孩子们树榜样,也为了防备自己酒喝多了导致老了痴呆给孩子们添麻烦,这酒得戒了。
戒酒的说说经典语录篇二1、他,戒烟,戒酒,只是为了爱她。
我,吸烟,喝酒,只想戒了他。
2、男人没钱想结婚;女人因为没钱化妆给自己伪装……3、让自己健康一点。
戒嫖戒赌。
让生活充实一点。
贪吃贪睡。
让自己更胖一点。
一人两贪四戒努力……4、“如果我不戒烟以后比你死的`早谁还站在你身后”我承认,就凭这句话我等他我也值了。
5、“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是要让人们戒烟,真是比登天还难~~6、如果你想下决心戒烟戒酒,请找一个女朋友吧,到那时,你就没钱买烟买酒了!7、她发信息给他叫他戒烟。
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运动功能: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肌 力、肌张力、协调性等
自主神经功能: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脑电图:检查患者的脑电图,评估脑功能 状态
观察精神状态
添加 标题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昏迷、嗜睡等
添加 标题
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添加 标题
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
正电子发射断层 扫描(PET):可 以显示脑部代谢 情况,有助于评 估酒精戒断综合 征对脑部功能的
影响。
添加标题
单光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扫描
(SPECT):可以 显示脑部血流情 况,有助于评估 酒精戒断综合征 对脑部功能的影
响。
添加标题
04
心理评估
评估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的行为 和情绪变化
询问患者的感受 和体验
响程度
检查方法:抽血 化验
结果解读:根据 检查结果,评估 肝脏功能受损情 况,指导治疗方
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其他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判断是否有贫 血、感染等异常情况。
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中的蛋白质、 糖分、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判断是 否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异常情况。
肝功能检查:观察肝脏的酶活性、胆 红素和蛋白质水平,判断是否有肝脏 疾病。
肾功能检查:观察肾脏的酶活性、尿 素氮和肌酐水平,判断是否有肾脏疾 病。
03
影像学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
CT扫描:检查 脑部结构,判 断是否有损伤 或病变
MRI扫描:更清 晰地显示脑部结 构,判断是否有 损伤或病变
历代戒酒令

历代戒酒令一、引言酒,自古以来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酒精危害健康的问题也伴随着人们的饮酒习惯而存在。
为了控制酒精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历代统治者都曾颁布过不同的戒酒令。
本文将通过对历代戒酒令的探讨,了解中国人对酒精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
二、古代戒酒令1. 商周时期的戒酒令在商周时期,酒是供奉神明、祭祀祖先的重要仪式用品。
然而,古人已经开始意识到酒精的危害。
商周时期的戒酒令对官员的饮酒行为进行了限制,以确保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也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政治稳定的追求。
2. 唐代的戒酒令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酒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然而,随着酒类消费的普及,酒精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控制酒精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唐代出台了一系列戒酒令。
这些令章不仅规定了官员的酒醉行为,还对普通百姓的饮酒进行了限制。
唐代戒酒令的颁布,反映了唐朝政府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视。
三、近代戒酒令1. 清代的戒酒令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对于戒酒问题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清朝的戒酒令主要着重于厉行节俭、禁止饮酒作乐。
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他们认为酒精消费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2. 当代的戒酒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酒精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为了减少酒精相关疾病的发生,中国当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戒酒控酒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高酒类消费税、设立酒驾零容忍等。
当代戒酒令的出台,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于公众健康的高度重视。
四、戒酒令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戒酒令对个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以法规形式限制了个人饮酒的行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饮酒习惯。
通过戒酒令的宣传与制约,个人能够形成更加理性的饮酒观念,降低饮酒造成的健康风险。
2. 对社会的影响戒酒令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它们限制了酒精的流通与消费,减少了酒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酒驾、家庭暴力等。
戒酒令的实施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稳定。
戒酒令——精选推荐

戒酒令酒乃世⼈假以庆贺、哀愁、疏闷之物也。
喜以酒⾏,丧以酒事,痛以酒表,闷以酒解。
其害多矣,或令⼈醉、或令⼈狂、或令⼈失仪、或令⼈失智蠢笨闲散懒惰。
家有酒徒未见其家之兴,家有堕懒未见其家之盛,故斯民往往⽽是贫⽽愈贫,以致阖家颓败四壁⽆光,于是夫妇不合⼦孙不肖之始也。
酒后多狂徒,滋事于繁,失态尤多,不事产业,终⽇颓殆者犹耽于享乐。
⾮劳作以为本务,⾮贤德以为表率,⾮妻⼦以求和睦,⾮⼦孙以求天伦,⾮亲朋以求宾客,⾮兄弟以求结怨。
故饮酒者多伤⾄⾄亲、妻⼉、⼦孙,于是不求亲⼈⼉⼥⼦孙⾄亲之爱,为孤独夫鳏夫之徒为笑乡⾥。
独夫鳏夫,孤家寡⼈⽽已,⾃以为乐,⽽不知世⼈之唾也。
其⾐以破衫,⾜为敝履,⾐不浣,发不整,犹⾃⾔饮酒乃世间最⼤乐事,⽽⾮邻⾥节俭持家者,笑之哂之轻之⽽欲不重之。
⾔世⼈皆弃之,实不知其弃于众⼈也。
⼈之不弃奈何⾃弃,⼈之所爱奈何不⾃爱也。
吾庐之破,犹家⽗饮酒之始。
我虽⾃爱,奈何家庭不睦。
少年⽽发奋苦学,⾃乡学⾄县学,⾃⽐于同年⽽⽼成独⽴,犹养成寡于⾔笑之性格。
忆从往昔,吾家亦为耕农上乘之家,常资以伯⽗为商之资,⾃余记事前后⼗余载致⼗余万钱。
虽借还有数,⽽⽗⽇益⼼中不平,⽇渐耽于饮酒,不事稼穑。
不过数年,及⾄弱冠,⽽其发之愁苦致我之学业尽废。
⽗觉酒⾁事,能使其乐,于是其思之乱⽽家不治也。
不思经营,不计成本,⽽专爱饲猪豚,旁⼈⼏⽉可售,⽽其养每每⼀年。
遇炎夏猪豚死疫,胡作⾮为,⽽不知悔,当断不断,不知及时⽌损,从不纳谏。
其每⽇饮酒数,醉则卧榻,醒则谩母,所耽之事尽责于母,⾄于所事欲妇⼈多累,终⽆男⼦担当。
骄奢淫逸,好逸恶劳,全不为⼈夫⼈⽗之责。
吾劝之不听,吾母劝之不听,祖辈劝之不听,有乡⼈劝之亦不听。
其谩骂之词责于邻⾥,斥母之声遍传⼭野,邋遢之状闻名四⽅。
其于猪舍之内践之粪便⽽不洗,和⾐倒卧⽽眠,炎夏昭昭⽽不沐浴,试问有何妇⼈能忍其夫如此⽽同眠者乎?吾母何能忍其⽇⽇谩骂,⼜加之污⾔秽语之侮辱乎?由是想来,我庐之破乃是理当如此,我之学业不成也便有因果。
戒酒的经典语录

戒酒的经典语录
1. 酒不能解决困难,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2. 喝酒是一种自我破坏的行为,它消耗着你的生命。
3. 酒精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戒酒是必要的。
4. 人生很短暂,不要让酒精毒害你的时光。
5. 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成为酒精的奴隶?不如掌控自己的生活,追求更有意义的事情。
6. 记住,戒酒不是失败,放手去享受更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成功。
7. 酒精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只是一时的放纵和虚荣。
8. 当你戒酒后,你将会拥有更清晰的思维、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幸福的生活。
9. 真正的勇气不是在于继续沉迷于酒精,而是能够勇敢地把它拒之门外。
10. 戒酒不是轻松的,但你会发现,你戒掉酒精后你的心灵会更加纯净,更加坚强。
佛家弟子破酒戒故事

佛家弟子破酒戒故事
在佛家中,酒戒是很重要的一项戒律。
佛教中认为酒精会使人失去清醒头脑,容易引发暴力、欲望等问题,因此要求弟子坚守酒戒。
有一位佛家弟子,他在修行中曾经破过酒戒。
那一天,他接到了一位老友的电话,老友邀请他去喝酒。
虽然他很清楚这是违反佛家的戒律,但是他还是心动了,最终答应了老友的邀请。
他和老友相约在一个酒吧门口等待,等待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十分矛盾。
他知道如果喝酒就会破戒,但是又担心拒绝老友的邀请会让他们之间的友谊受到影响。
最终,他还是跟着老友进入酒吧,开始了一场饮酒的宴会。
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开始说一些话语不清的话语,还打了起来。
第二天他醒来时,意识到自己破了酒戒,感到十分懊悔。
他意识到,只有坚守佛家的戒律,才能真正走上修行的道路。
从此之后,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坚守酒戒,不再轻易地接受邀请去喝酒。
他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只有通过坚守佛家的戒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诫录
酒,自古以来是国人最重要的饮料,酒有“水的形、火的性”,寻常百姓浊酒一碗,舒筋活络,祛扰解乏。
多少文人墨客以酒为灵感生发了“灵丹”“李白斗酒诗百篇”便是佐证。
政治家则以酒为“政治饮料”,常以酒为媒、以酒搭桥、以酒润滑……
“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劝诫在我国古代几千年早就有人提出,在司马迁《史记》、班周《汉书》中都已用“酒色”为尺度来评价历史人物。
东汉杨秉将“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四戒”有诗云:“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墙里站,若还谁能跳出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古往今来,对“酒色财气”确实不能“量体裁衣”且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者而致国破身亡的屡见不鲜。
如:商纣王骄奢淫逸造酒池肉林挥霍无度致亡国掉脑袋;吴王夫差沉湎酒色而被越国所灭落得个国破身亡;董卓、吕布都为沉湎酒色引来杀身之祸;张飞也因酒醉后被反叛的部下所杀。
这些历史悲剧之惨烈不胜枚举,至今仍被后人所不齿。
郭沫若先生研究李白后说:“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死于酒”。
他隐居时饮酒,求仕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失意时饮酒,宾朋聚会时饮酒,独自一人也饮酒,有钱时饮酒,无钱时典当什物还饮酒。
他在给妻子的《赠内》诗写道:“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他常作客他乡时“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
古人称他为“醉圣”,其自称为“酒仙”。
李白之死据郭沫若老先生考证是由于嗜酒不休致酒精中毒患急性脓胸症而死的。
王定保《唐摭言》中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后人写李白的志、传、诗都说他的死与湎酒过度有关。
如“夜郎未归老,醉死此江边”。
但李白好饮,绝非一饮就醉,一醉便倒的酒徒、酒鬼,而是“醉中得句若飞来”的酒仙诗圣。
李白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霜”。
道出了李白是个有抱负,很有作为的人,只因人不逢时、屈辱终生,才使他常以酒消愁、对酒当歌以常常“一醉方休”。
对酒性李时珍在《本草钢目》写道:“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
指出“美酒饮致微醉后,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战国名医扁鹊也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
以醉翁自居的白居易说:“佳肴与美酒信是腐肠膏”。
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饮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
“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殒身躯命,其害可胜言哉”。
三国时刘备“煮酒论英雄”以豪饮称雄,导致他的儿子刘表兄弟都是弱智痴呆成为窝囊废。
致于李白的后人更从无人谈过。
因而,古人对饮酒要适量也有了许多告诫,如孔子在《论语》中就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说的是喝酒多少都行,不要喝糊涂就是了。
据现代医学家研究表明:饮酒过量、使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失控、飘飘然而忘乎所以,摧残人体、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心肝损伤,慢性酒精中毒、寿短十年以上。
古今常有些酒徒醉死在酒桌上成为“醉鬼”的,亦流传于世、成为人们的茶余饭后的笑料。
有生理学家研究结论:酗酒者,因过量饮酒、酒精长期破坏了人体对微量元素“锌”的吸收,而“锌”及许多微量元素是构成男人精子的主要成份,男人因缺锌而导致弱精、死精。
故酒后得子者这是弱智、痴呆儿产生的祸根。
所以节酒、慎酒是一个男人的品德修养、一个人自制力和个人风度形象的体现,更是对自己自爱、对家人、对后代负责的一种责任感,否则,因自己贪杯、而殃及后代留下“痴呆”后遗症、将终生痛苦,悔之晚矣!
另据医学家研究结果:酗酒者之所以行为异常,如:“耍酒疯”、嗜睡、萎靡不振等主要原因是大脑扁桃体区内上百种基因表达受抑制而导致酗酒者行为紊乱。
酗酒者脑扁桃体区内700多种基因表达失常不同于正常人,其中三分之二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久而久之导致神经细胞退化,生物钟紊乱,也令嗜酒者更沉湎“杯中物”而不能自拔,这是酗酒者反复酗酒以致行为异常、言语失控、步态踉跄,甚至出现暴力犯罪的原因。
还有科学家研究结论:酗酒者体内还因酒精破坏引起身体“乙酣脱氢酶缺陷症”导致肝丧失解毒能力,使人体降低免疫力而引发数十种病变和神经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
当今社会,酒风不正和一些人酒德缺失也是造成人酗酒、醉酒的罪魁祸首,名目繁多的“酒风”“酒规”“酒令”“舍命赔君子”的所谓酒胆,又客观上使一些人不顾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与酒量,千方百计以劝之灌之。
“打肿脸充胖子”超量饮酒。
如前人说的“一杯两杯人吃酒,三杯四杯酒吃酒,九杯十杯酒吃人。
”酒德不正者常采用“拂其意、逆其情,多方以强之百计以苦之”。
即使别不愿意再喝也用各种方法劝喝、压喝、直喝到“一醉方休”一败涂地、甚至一幕幕悲剧的发生。
鸣呼!人生的悲哀啊!
而古今文明酒德应循古人“适其量,顺其意,厚以待,以为敬”的酒戒为好。
广东人、美国人仍至世界各文明国家礼尚往来,都从不向客人劝酒,官方如是民间交往更如此。
周恩来总理曾劝许世友将军节酒时引用古诗:“好花乘着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时。
酒遇故人随人量,花当好处及时看”。
提倡赏花以半开为妙,饮酒以半醉为好。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人人都应自觉以伟人周恩来的劝诫为鉴,自觉破除不文明的酒风酒规陋习、遵守文明酒德,在任何应酬场合都应讲究个“度”,更应保持自己饮酒的“底钱”,倘若有人要超越你的“底线”,你应抱着得罪人也在所不措。
一两次下来谁也不敢再强求劝酒了,你不要命,难道也要我给你伤身搭命么?这已不是什么“感情深浅”问题了。
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你的后代和家人节酒莫贪杯,处处讲文明吧。
二00七年夏天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