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制造工艺系列讲座-分解炉温度的控制
水泥制造工艺系列讲座-分解炉温度的控制

水泥制造工艺系列讲座-分解炉温度控制摘要:分解炉有多种型式,其结构性能虽有差异,但要起的主要作用却是相同的:要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其中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极其迅速地进行,使入窑生料碳酸盐分解率提高,从而减轻窑的热负荷,提高窑的运转周期,提高产质量。
而分解炉的温度控制对整个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力分布,热工制度的稳定至关重要。
为此,作者对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有关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分解炉温度与燃料燃烧分解炉的温度取决于燃料燃烧过程的放热速率与生料分解过程的吸热速率。
当燃料燃烧放热速率慢,生料分解在接近平衡的条件下进行,分解炉的温度于860~920℃范围,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会迅速传递给生料,并被分解反应吸收。
但是,当燃料燃烧速率大于生料分解过程的吸热速率,燃料燃烧的热量大于生料分解所需的吸热量,此时分解炉的温度就会超过平衡温度范围。
从燃料燃烧的角度来看,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与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有许多不同之处。
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温度比分解炉内高得多,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明显是受扩散控制的,而分解炉内燃料燃烧则有所不同。
由于分解炉温度远低于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温度,故煤在分解炉内的燃烧时间受煤种类的影响比回转窑内的影响大得多。
如广东云浮水泥厂FCB分解炉容积偏小,结构上亦存在一些问题,当使用低挥发分、高灰分的低热值煤时,还原气氛十分严重,迅速导致结皮堵塞;而采用高挥发分、低灰分的高热值煤时情况则有所改善。
煤粉细度对于回转窑内的燃烧是相当敏感的,因为其是受扩散控制,即受边界层扩散时输送速率的控制;而煤粉细度对分解炉内燃烧的影响就没有在回转窑内那样敏感了。
问题还要回到分解炉温度与燃料燃烧的关系上来。
由于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是受扩散控制的,增减10~20℃对于燃料的燃烧影响是甚微的。
但在分解炉内则明显不同。
如有的分解炉容积偏小,煤粉燃烬时间不足,以至还原气氛重,而降低分解炉的温度,减少分解炉用煤量,以图改变煤粉燃烧不完全、还原气氛的问题,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基于模糊PID的水泥生产中分解炉的炉温控制(DOC)

智能控制技术报告题目:基于模糊PID的水泥生产中分解炉的炉温控制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研究生学号:学生姓名:2013年 04 月 29 日目录1 报告简介 (3)2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 (3)2.1 水泥生产原理 (3)2.2 水泥生产设备 (3)2.2.1 回转窑 (4)2.2.2 预分解炉 (5)3分解炉主要控制参数 (5)4 分解炉温度控制的系统结构 (6)5 模糊PID系统设计 (7)5.1 三维模糊控制器结构 (7)5.2 模糊控制规则 (8)5.3 计算模糊控制量 (9)6 实验分析 (9)7 总结 (10)8 报告参考文献 (10)1 报告简介随着现在水泥生产工艺的发展,生产中单机容量大生产连续性强,各个环节协调性高。
在水泥的一些生产步骤中,需要精细化的控制来控制产品的质量。
本报告中所讨论的控制是基于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主要的控制过程是分解炉的预分解过程中的稳定控制。
分解炉是预分解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水泥生产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承担了预分解窑系统中煤粉燃烧、气固换热和碳酸盐分解任务,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达到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大大减轻了回转窑分解系统的分解压力,同时大幅提高了回转窑单位有效容积的产量。
碳酸盐的有效分解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太高会造成预热器堵塞:太低则导致碳酸盐分解不充分,加大了窑系统的分解任务。
因此分解炉的温度控制对整个水泥生产的分解系统热工制度的稳定至关重要。
分解炉的温度是一个纯滞后、大惯性、非线性的复杂控制对象,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耦合性强,因而难以用常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实际生产中主要靠操作者凭经验来操控,当温度过低时,需要加大喂煤量,对于一个大时滞的系统,短时间很难看出温度的变化,在温度达到稳定之前,料量、三次风以及主排风机的波动.要求喂煤量作相应的改变,全凭经验操控,导致分解炉温度波动大,从而水泥生产率低,能耗高,质量不稳定。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

s y s t e m o f d e c o mp o s i n g f u ma c e h a s b e e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u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s o f uz f z i i f c a t i o n, f u z z y i n f e r e n c e a n d d e f u z z i i f c a t i o n i n t h e t h e
黄 贤林
刘洁琛 ( 山东智 和信 能源科 技有 限公 司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刘 红桔 ( 山东省粮 油工程 设计 院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6 3 )
摘 要:针对干 法水泥生产过程 中管理众多、操作 复杂、调节不准确等 问题 , 本文提 出了采 用模糊控 制 系统的解决方法。
ma ke t he s y s t e m o p t i mi z e s t he s t r e ng t h of wi nd , a m ou nt of c oa l n d a r o t a t e s pe e d o f k i l n. The r e f or e , t he s y s t e m c a n wor k s m oo t h l y a nd t he o c c ur r e nc e of a c c i de nt C n a be a v oi de d. Th i s s y s t e m ha s o pe r a t e d s uc c e s s ul f l y i n a c e me n t f a c t o r y . K ey wor ds: c e me n t d e c o m pos i n g f ur na c e; f uz z y c ont r ol ;t e m pe r a ur t e c o nt r o l
海螺水泥窑系统运行工艺热工知识讲座

2、煤粉质量不好;
2、降低煤粉细度,无烟煤小于2.0%;
3、油枪雾化不好;
3、清洗油枪头部雾化器;
4、系统用风不当; 5、各风道磨损窜风。
4、增加窑内通风量,保持合理的三次风挡 板开度;
5、必要时更换燃烧器。
1、窑尾电收尘要有 CO高报保护;
2、谨防窑尾结皮, 堵预热器和堆“雪 人”。
燃烧系统
六、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的风量调节和挡板调节只能起到微调作用。 ❖ 4、每次检修检查要仔细认真,及时对磨损部位和头部浇注料进行修复,保持燃烧器的完好性能。 ❖ 5、每次校正燃烧器的数据后要记录在档,便于日后的技术小结和故障分析。
燃烧系统
第三部分:预热器系统
❖ 一、预热器的工作原理 ❖ 二、预热器的功能 ❖ 三、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 四、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窑头燃烧系统的构成 由送煤罗茨风机,转子秤计量系统,一次风机燃烧器以及送风、送煤连接管道构成。
燃烧系统
二、燃烧器的结构特点 1、与普通三通道煤粉燃烧器相比,其旋风流量风速与轴流风风速均提高30%~50%,在不改变一次风量的情况下,
燃烧器的推动力得到大大提高。 2、旋流风与轴流风的出口截面可调节比大(6倍以上),火焰形状调节灵活,对煤质波动适应性强。
燃烧系统
四、燃烧器位置的确定(冷态位置)
❖ 1、燃烧器端面冷态与窑口平齐。
❖ 2、燃烧器中心位置控制在偏料、偏下10cm以内即可 (图中阴影部分)
❖ 3、燃烧器光点位置应为2/3L(窑长),约48±2m。
方法:把手电放入油枪管道的中心处,在窑内会有椭圆形 的投影,找到中心位置即可。
燃烧系统
五、燃烧器的燃烧原理 燃烧系统
预热器系统
二、预热器的功能 ❖ 3、旋风筒的作用 ❖ ⑴、主要作用是气固分离,提高旋风筒的分离效率是减少生料粉内、外循环,降低热损失和加强气固热交换的 重要条件; ❖ ⑵、影响旋风筒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 a.旋风筒的直径越小,分离效率越高; ❖ b.旋风筒的进风口的形式及尺寸。气流应以切向进入旋风筒,减少涡流干扰;进风口尺寸应使进口风速在16~ 22m/s之间,最好在18~20m/s之间;
水泥工艺系统培训知识(三)

水泥工艺系统培训知识(三)1.分解炉内的燃烧特点答:①辉焰燃烧当煤粉颗粒进入分解炉内,悬浮于气体中,经预热、分解、燃烧发出光和热,形成一个火星,无数的燃烧的小火焰充满全炉。
这种粉料颗粒散布于高温气流中,使粉料颗粒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固体颗粒发出光和热而辐射形成辉焰。
②分解炉内的温度分布由于炉内气流的旋流或喷腾运动,炉内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其特点为:分解炉的轴向及截面温度都比较均匀;炉内轴向温度由下到上逐渐升高,但变化不大;炉的中心温度较高,边缘温度较低。
③分解炉内的燃烧速度分解炉的燃烧速度影响着分解炉内的发热能力和炉内温度,从而影响着物料的分解率。
为适当加快燃烧速度,控制好炉温,应适当控制好燃料的种类、燃料加入点、燃料粒度、空气剩余系数等。
2.分解炉内和回转窑内的主要传热方式分别是什么答:分解炉内的主要传热方式是对流传热,其次是辐射传热;回转窑内的传热主要是辐射传热。
3.预分解窑物料运动的特点答:物料在预分解窑内运动的特点是流速均匀、时间较短,在窑内的停留时间约为一般回转窑的1/2~1/3。
入窑分解率的提高,减少了物料的窜动,为物料流速均匀创造了条件;高温带的延长和流速的稳定,为窑速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4.预分解窑的操作要求答:①预分解窑的操作要求保持窑的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要平衡与稳定;②要保持窑内烧结能力与窑的预烧能力的平衡与稳定;③预分解窑的热源有两个,预烧能力主要依靠预热器、分解炉来完成,烧结能力主要由窑的烧成带来决定。
④为了能达到上述两个平衡,操作时必须做到前后兼顾,炉、窑协调,保证烧结温度与分解的预热温度,稳定窑、炉的热工制度。
5.预分解窑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答:①烧成带的温度;一般要达到1300℃~1450℃才能顺利烧结反应。
通常用比色高温仪或辐射高温仪进行测温。
②窑尾的烟气温度;一般要控制在950℃~1100℃。
通常用热电偶或辐射高温仪进行测温,③分解炉的温度;一般为850℃~900℃。
水泥生产过程分解炉环节的优化控制研究

水泥生产过程分解炉环节的优化控制研究摘要:分解炉作为预分解窑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承担熟料锻烧过程中耗热最多的碳酸盐分解任务,其耗煤量巨大,约占水泥烧成过程的60%。
因此,从国内分解炉控制现状出发,泥熟料的正常生产和水泥企业实现节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实现分解炉的优化控制,对水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泥生产; 分解炉; 优化控制前言:我国水泥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我国的水泥产量达20.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同时,我国的水泥行业也是全国能源消耗大户,其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5%,颗粒排放物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30%,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行业平均节能减排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如何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成为当前水泥生产的研究重点与热点。
一、水泥分解炉工艺介绍分解炉作为预分解窑的核心设备,它的诞生和发展代表着国际水泥工业的先进水平,其主要功能就是来承担熟料锻烧过程中耗热最多的碳酸盐分解任务,保证进入回转窑内的生料分解率维持在90%以上。
CaCO3分解反应特性:CaCO3的分解反应为可逆反应,只有保证较高的化学反应温度、降低周围二氧化碳分压才能使CaCO3快速分解为CaO。
根据碳酸钙的特性可知,碳酸钙于600℃左右时开始分解,但由于反应温度较低,因此分解速度很慢。
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到800~850℃时,分解速度显著加快,到900 ℃左右,碳酸钙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分压可达1个大气压,此时,分解反应快速进行,因此绝大部分水泥企业将分解炉的出口温度控制在900℃左右,就是为了保证碳酸钙快速的分解,从而使入窑生料分解率达到90%以上。
同时,由碳酸钙分解反应方程式看出,碳酸钙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900℃时分解大约吸热1660kJ/kg。
二、分解炉出口温度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式在水泥生产中,分解炉温度对于水泥能否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泥生产中分解炉环节的优化控制分析

第9卷第16期黑龙江科学V3 9 2018 年 8 月HEILONGJIANGSCIENCE August 2018水泥生产中分解炉环节的优化控制分析白峰(双鸭山新时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双鸭山155126)摘要:水泥生产中的分解炉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设备,主要功能是对碳酸盐进行有效的分解。
文章阐述了水泥生产过程中分解炉的控制现状,研究了分解炉控制目标及控制难点和分解炉优化控制设定。
关键词:水泥生产;分解炉;优化控制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18)16 -0050 -02Optimization control analysis of decomposition furnace link in cement productionBAI Feng(Shuangyaslian New Era Cement Co.,Ltd. ,Shuangyaslian 155126,China)Abstract $The decomposition furnace in cement production is important production equipment,and its to effectively decompose carbonate.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trol status of the decomposition furnace in the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and s tudies the control objectives and control dificulties of the decomposition furnace and the optimization control settings of t!ie decomposition furnace.Keywords:Cement production;Decomposition furnace;Optimization control水泥生产过程中,分解炉作为核心设备,它的主要 分解任务是对熟料炼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碳酸盐进行有 效分解。
分解炉的控制方法

分解炉控制对于窑外分解窑来说,分解炉是其核心部分,它不仅承担了系统中燃料燃烧,气固换热,碳酸盐分解的任务,而且对整个烧成系统的热力分布,热工制度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应用的分解炉型式众多,结构各异,但其特点和具有的功能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属于高温气固多相流反应器,且具有悬浮床的特征。
对于中控窑操作者来说:分解炉温度(包括分解炉本体温度和出口温度)是最重要的检测控制参数之一,因为它不但表征了生料在分解炉内的预分解情况,也就是生料在分解炉中分解率的高低(分解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回转窑运转的稳定性和熟料产、质量以及能耗的高低);同时也表征了燃料在分解炉中的燃烧情况。
因此,作为中控窑操作员来说,要想操作好预分解窑,首先必须保证分解炉的热工制度稳定,要想使分解炉的热工制度稳定,就必须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燃料在分解炉中的燃烧传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2)生料在分解炉中的吸热分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3)气流在分解炉中运动对燃料燃烧放热和生料分解吸热的影响;(4)分解炉温度高低对回转窑煅烧的影响;(5)分解炉温度调节控制的原则与方法;(6)分解炉温度异常情况的原因与处理等。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与认识。
不足之处,尚请指正。
一、燃料在分解炉中的燃烧、传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1.燃料在分解炉中的燃烧特性在分解炉中,燃料的燃烧传热特性与回转窑内燃料的燃烧传热特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回转窑内燃料的燃烧是扩散控制的过程,其火焰必须与回转窑内的煅烧制度相适应,即要求有一定的火焰形状、长度和温度。
通常我们所说的火焰形状为“毛笔头状”、“棒槌状”以及不正常时形成的“球形”火焰,“舔料形”火焰等就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而当煤粉颗粒喷入分解炉后,在旋流和喷腾作用的影响下,使得煤粉颗粒浮游于热气流中,经过预热,分解——煤中的挥发分吸收热量放出氮、氢、氧等,燃烧发出光和热,形成一个一个的小火星,无数的煤粉颗粒便形成无数个迅速燃烧的小火星,这些小火星实质上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火焰,它们在气流的悬浮作用下充满整个分解炉,从而在整个分解炉内都形成燃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制造工艺系列讲座-分解炉温度控制
摘要:
分解炉有多种型式,其结构性能虽有差异,但要起的主要作用却是相同的:要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其中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极其迅速地进行,使入窑生料碳酸盐分解率提高,从而减轻窑的热负荷,提高窑的运转周期,提高产质量。
而分解炉的温度控制对整个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力分布,热工制度的稳定至关重要。
为此,作者对分解炉温度控制的有关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分解炉温度与燃料燃烧
分解炉的温度取决于燃料燃烧过程的放热速率与生料分解过程的吸热速率。
当燃料燃烧放热速率慢,生料分解在接近平衡的条件下进行,分解炉的温度于860~920℃范围,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会迅速传递给生料,并被分解反应吸收。
但是,当燃料燃烧速率大于生料分解过程的吸热速率,燃料燃烧的热量大于生料分解所需的吸热量,此时分解炉的温度就会超过平衡温度范围。
从燃料燃烧的角度来看,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与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有许多不同之处。
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温度比分解炉内高得多,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明显是受扩散控制的,而分解炉内燃料燃烧则有所不同。
由于分解炉温度远低于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温度,故煤在分解炉内的燃烧时间受煤种类的影响比回转窑内的影响大得多。
如广东云浮水泥厂FCB分解炉容积偏小,结构上亦存在一些问题,当使用低挥发分、高灰分的低热值煤时,还原气氛十分严重,迅速导致结皮堵塞;而采用高挥发分、低灰分的高热值煤时情况则有所改善。
煤粉细度对于回转窑内的燃烧是相当敏感的,因为其是受扩散控制,即受边界层扩散时输送速率的控制;而煤粉细度对分解炉内燃烧的影响就没有在回转窑内那样敏感了。
问题还要回到分解炉温度与燃料燃烧的关系上来。
由于回转窑内燃料燃烧是受扩散控制的,增减10~20℃对于燃料的燃烧影响是甚微的。
但在分解炉内则明显不同。
如有的分解炉容积偏小,煤粉燃烬时间不足,以至还原气氛重,而降低分解炉的温度,减少分解炉用煤量,以图改变煤粉燃烧不完全、还原气氛的问题,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因在不减产量的情况下,分解炉用煤减少,分解炉温度降低,煤的燃烧速度随温度降低而迅速下降,煤粉始终是燃烧不完全。
适当增大分解炉的容积已成为一个发展动向。
在分解炉偏小煤质差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产量,而不宜降低分解炉的温度。
2 分解炉温度与燃料用量比例及三次风温
分解炉与窑头燃料用量的比例对整个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力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而分解炉的燃料用量又与分解炉温度控制有关。
以珠江水泥厂SLC窑为例,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下表是珠江水泥厂SLC窑在双列运转,熟料产量为3840~4160t/d,在一段期间内,分解炉喂煤量所占的比例、分解炉出口温度B55T1、炉列出口废气温度B50T1、窑列出口废气温度A50T1、三次风温B56T1、废气CO含量及煤耗的统计参数。
从表中可见,该预分解窑在一定的范围内,分解炉的燃烧用量比例存在着一个最佳值。
在该条件下,最佳值为约61.5%,此时其热耗最低。
大于或少于此值,热耗均增加。
也就是说,在一定产量范围内的某窑,分解炉喂煤量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
分解炉喂煤的比例与热耗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
有的统计得出两者的关系是线性的结论,认为窑头喂煤越多越好或分解炉喂煤越多越好,实际上是最佳值的某一侧,从而产生分解炉用燃料比例与热耗关系是线性关系的错觉而已。
为何对于某特定的预分解窑其燃料用量比例存在一个最佳范围,高于或低于此最佳范围热耗会增加?尽管对于不同的预分解窑相应的最佳范围是不同的,但都应有类似的关联。
当分解炉喂煤量比例增大,即窑头喂煤减少。
从表中可知,尽管窑列废气温度A50T1有所降低,但炉列废气温度B50T1都明显增高,炉列的废气量比窑列的废气量大,即总的废气带走的热损失是增加的。
另外,分解炉加过多的煤,使废气中CO含量增加。
反之,当分解炉喂煤量比例过低,同样也会使热耗增加。
窑头烧过多的煤,窑列废气温度A50T1明显上升,废气中CO含量亦增加,导致热耗增加。
而且这样做还会影响回转窑耐火材料的寿命,影响安全运转的时间。
虽然许多预分解窑并非是双系列的,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分解炉与窑头燃料用量比例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就可为预分解窑的合理热力分布提供好的基础。
分解炉燃料用量比例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
分解炉的燃料用量比例与分解炉温度控制又有何关联呢?具体对于珠江水泥厂SLC窑分解炉来说,是分解炉出口温度B55T1与其喂煤量比例的关联。
在该处设置了一个PID调节器,根据设定的温度由PID调节器自动增减燃料用量。
自动模拟PID调节器有三种调节作用:
P作用(Proportional):比例作用,调节器的修正动作与偏差成比例。
I作用(Integral):积分作用,调节器的修正动作随偏差存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D作用(Derivate):微分作用,调节器的修正动作开始时较大,随后变小,偏差渐趋于零。
总的来说,PID作用为,修正作用在开始时大(D作用)随后减少到一个数值,此值与偏差成比例(P作用),但随时间再度增大(I作用),而且在有偏差时一直存在。
但PID调节器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如窑皮垮落,篦冷机内熟料层厚度、风量变化,从而导致进分解炉的三次风温波动变化,而PID就不能及时适应此变化。
进分解炉的三次风温对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及分解炉的出口温度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表中可见,当窑头喂煤量下降,致使物料煅烧温度不足,一方面会影响熟料质量,另一方面使落入篦冷机的熟料温度亦降低,在同等的操作条件下,其三次风温降低。
三次风温降低就会对分解炉内燃料燃烧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挥发分低、灰分高的煤粉,影响就更为显著。
珠江水泥厂SLC窑分解炉的喂煤点与喂料点较接近,生料碳酸盐分解大量吸热,若三次风温低,进一步延滞了煤粉的燃烧。
此时即使在分解炉多加煤,煤粉燃烧也不完全,废气中CO含量增加,分解炉温度并不高。
适当提高及稳定三次风温,亦即提高及稳定了二次风温,对分解炉及窑头的煤粉燃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熟料温度、结粒情况及冷却用风量变化不大的情况,稳定一定的篦冷机篦底压力,意味着可保证篦床上的熟料层厚度一定,从而可得到稳定的二、三次风温,为良好与稳定的燃烧创造条件。
3 分解炉温度与末级旋风筒温度及物料、燃料情况
燃料在分解炉内燃烧放热,料粉在其中吸热分解;随后,气固两相流离开分解炉进入末级旋风筒,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后的物料进入回转窑,而气体进入上一级旋风预热器。
在正常情况下,煤粉在分解炉燃烧完全,分解炉的出口温度会高于最末一级旋风筒下部及其物料的温度。
但是,当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速度慢,燃料燃烧不完全,则未完全燃烧的煤粉在旋风筒内继续燃烧,此时则会使最末一级旋风筒下部及物料的温度比分解炉出口温度还要高。
如云浮水泥厂在1993年8月煤粉质量明显下降,灰分高、热值低,FCB型预分解窑窑头三通道喷煤管未能适应烧这些质量差的煤,熟料煅烧温度低,三次风温明显下降,而低的三次风温又进一步延滞了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可谓雪上加霜。
就这样,不完全燃烧的煤粉进入五级旋风筒内继续燃烧,五级旋风筒下部温度比分解炉出口温度还高。
在这种情况下,废气中CO含量高,还原气氛重,易结皮堵塞,而分解炉的平均温度并不高,入窑物料碳酸盐分解率亦较低,熟料产质量下降。
还需说明的是,分解炉的通风量对分解炉出口温度及末级旋风筒下部温度亦有影响。
即使分解炉的喂煤量、物料量不变,但通风量改变,亦会产生影响。
当通风量过大,分解炉内气流速度过快,燃料及物料在分解炉内停留时间不足;反之,当通风量过小,供气不足,燃料燃烧同样受影响。
总之,通风量的波动,窑风量与分解炉风量的分配不当,都会影响分解炉燃料的燃烧,从而导致分解炉出口温度与最末一级旋风筒下部温度的异常。
分解炉的温度控制还应考虑产量及物料的情况。
当产量较低,即喂料量较小,回转窑的转速亦较慢,此时应相应降低分解炉温度。
因分解炉温度过高,一方面会增加热耗,另一方面还不利于
热工制度的稳定,不利于熟料烧成。
反之,当产量较高,在分解炉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分解炉温度,减轻回转窑的热负荷。
但是,当设备富裕能力小,超产时窑系统的平衡是相当脆弱的,遇到小小波动亦难以调整,故提高分解炉温度,提高产量需适度为宜。
而当物料反应活性较差,如石灰石结晶状况较好,晶体尺寸较大,其分解温度较高。
此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把分解炉温度控制高一些,以保证入窑物料的分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