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一中2020-2021学年初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彭水一中2020-2021学年初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彭水一中2020-2021学年初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彭水一中2020-2021学年初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的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A.人文主义B.保守主义

C.封建主义D.专制主义

2.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3.16-17世纪的西方人眼中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材料中当时西方人看来,哥伦布的发现

①使人类历史进入了欧洲时代②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③追逐黄金、发财致富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

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英国议会组建“新模范军”

②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③查理一世被处死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5.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应是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正义性

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A.亚历山大B.麦地那

C.麦加D.大马士革

7.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

8.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的设计的历史人物

A.拿破仑B.罗伯斯庇尔C.克伦威尔D.华盛顿

9.下列人物中,因为打击西班牙殖民者而使多个国家获得独立,被誉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

A.B.C.D.

10.“某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神像手上的火炬也不例外,人们送给‘照亮世界的人’的美誉”。这位发明家是

A.贝多芬

B.爱迪生

C.马可尼

D.玻利瓦尔

11.1948~1984年,美国曾开展过四次“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林肯。这是因为林肯()

①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获得了自由

③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④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下表是有关“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内容,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A.A

B.B

C.C

D.D

1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它鼓舞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事件后?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失败

C.英国宪章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4.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

A.法国B.英国

C.美国D.中国

二、判断题

15.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玄理、留学僧僧旻(mín)、灵云、惠云等人,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C”。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三、识图题

16.(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葡萄牙B.英国C.中国D.印度E.古巴

______

四、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下面是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程,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主要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几倍、十倍的增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三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大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别指出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

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联系?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综上,俄、日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9.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境内西南部拉皮德城西南方的拉什摩尔山的东南坡上刻着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罗斯福的雕像。华盛顿、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材料二:在上述各州及区域内(叛乱地区),所有被视作奴隶的人立获自由并于以后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

(1)材料一中体现了华盛顿的哪些贡献?

(2)材料二最有可能出自哪部文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该文献所起的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不同?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知识,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D

【详解】

B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应该排除,A是思想方面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选D。

3.A

【分析】

【详解】

据题文材料所给信息: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据题意要求选出西方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作用,备选项中①使人类历史进入了欧洲时代,②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是正确选项,故选A。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1645年,英国议会组建“新模范军”;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1649年建立共和国后,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美独立战争,其中学生通过分析“北美大陆已经接受这个挑战”“诉诸武力是英国选择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B

【详解】

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与麦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称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地。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在麦地那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故答案选B。7.D

【详解】

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在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古希腊文明位于欧洲爱琴海沿岸,不属于大河流域文明。故选D。

8.A

【详解】

题目中涉及的有1804年帝国的建立,有远征和被赶下台,正好是拿破仑的人生经历,所以选择A项,BCD的人物没有这些经历。故选A。

9.B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被誉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故选。B项是印度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C项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D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克伦威尔。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0.B

【解析】依据题文这位发明家被誉为“照亮世界的人”,结合课本所学,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后,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B符合题意;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A不合题意;马可尼意大利发明家。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C不合题意;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林肯的主要功绩,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①和③所述是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12.C

【解析】

A项根据史实“俄国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是,获得自由时,要出钱赎买一块份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提是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题文中的结论“俄国农

奴制改革的前提是保护农民的利益”错误;B项根据史实“莱克星顿枪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故题文中的结论“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错误;C项根据史实“《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可以得出结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C项正确;D项根据史实“巴黎公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题文中的结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错误;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巴黎公社,鼓励无产阶级斗争,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这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

15.BCACA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可知,大化改新前后,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括号内填B。

(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材料没有涉及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括号内填C。

(3)依据材料信息: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可知,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括号内填A。

(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日本的文字体系,括号内填C。

(5)依据材料信息: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知,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括号内填A。16.EABDC

【解析】

学生注意本题填写选择一个顺序。依据图片提示词“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结合课本所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首先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其次是英国、法国;新航路开辟中,哥伦布从西班牙启程,向西开始横渡大西洋,达到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葡萄牙航海家,向东找到了通往亚洲印度的航路,发现了印度。从此欧洲殖民者开始对外扩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从左往右,美洲的古巴,欧洲的葡萄牙,欧洲的英国,南亚的印度,东亚的中国。填写EABDC。

17.(1)迅速增长;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成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从材料一中两幅条形图的数据变化看,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煤炭用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石油产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大量使用,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上升幅度大;煤炭用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石油产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大量使用。

(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具体影响。材料二讲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大大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于人之间的交流,使英国形成了两大敌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并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材料三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出现城市化问题,带来环境污染,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但是工业革命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8.(1)支持改革农奴制;农民革命的威胁,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解决。

(2)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材料二是结果)

(3)日本明治维新

(4)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民、还是沙皇,他们对于农奴制的态度是都主张废除;通过材料,我们可筛选出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

(2)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这次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世纪90年代初和60年代相比,无论是棉花加工还是冶铁,产量都有了显著增长,这是因为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3)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在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而且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的强国,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明治维新。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原则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9.(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开启了美国的民主制。

(2)《解放黑奴宣言》取消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军队英勇作战,战争形式骤然改观。

(3)原因不同:第一次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要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是在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二次是南北战争,是要取消黑人奴隶制度,是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开始的。影响不同:第一次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的胜利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1)依据材料一“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反映了华盛顿起来反抗。结合课本所学,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枷锁,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的发展,领土的扩张。依据材料一“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结合课本所学,建国后华盛顿领导颁布了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领导人选举产生。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开启了美国的民主制。

(2)依据材料二“上述各州及区域内(叛乱地区),所有被视作奴隶的人立获自由”,反映了废除叛乱地区的奴隶制。结合课本所学,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中,战争初期北方接连失利,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取消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军队英勇作战,战争形式发生改变,有利于北方。

(3)本问是历史事件比较题。“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不同”,只需要找出不同点。历史事件的发生基本遵循:背景、原因、开始、经过、结果、影响六步。所以学生首先考虑两次战争发生的背景是否相同,背景是事件发生的大环境,大趋势,背景不同,则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英国极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故独立战争的原因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南北放的经济都有发展,南方的黑人奴隶制是北方缺乏劳动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北双方两种经济制度的不同;原因决定了事件的任务、目的,美国独立战争为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美国南北战争为实现国家统一;任务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故学生们可以从原因、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不同点。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本题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仍然由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三大部分组成,重点突出,知识点全面,和中考试卷题型相吻。从全班级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120分以上有10人,110-119分有13人,90-109有8人,90分以下9人。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突出抓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复习课。所以从学生试卷中可以看出,基础知识的题,以及作文都较好。 二、试题分析 所谓“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字音,改错别字、成语,修改病句、仿写句子、古诗默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诗句默写,由于我们在课上、复习的时候再三强调,狠抓默写,争取做到能拿到的分数坚决不失,所以,这道题大部分同学答的还是很不错的。第三小题考察的是成语,这几年对成语的考察加大了力度,通过学生的失分现象可知,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成语,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不能准确应用,因此要加强平时的练习。如第六题是选错误的注音,出现的是一些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部分同学判断失误。这类基础知识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教师应加强引导。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只要我们重点抓了的,就立马好起来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是由记叙文和说明文、文言文三部分组成。《十三岁的那两杯牛奶》是记叙文阅读,这是本份试题的重点失分阵地,全班满分有3人,少者扣掉3、4分,多者十分以上。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记叙文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到现在才学了一篇

记叙文。虽然试题出的很规范,都是中考考点,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确实是有困难的,这不怨学生。相信在复习了本单元之后,学生们准确掌握了记叙文文体知识,再做起来,就不这么费力了。 说明文《超薄的混沌皮为什么是黄色的》,答题情况大体不错,我们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就是说明文,学生对这一文体知识和考点,以及答题格式都是熟记于心的。主要失分是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答题不够完整,还是考虑不全面。 文言文部分,考的是《送东阳马生序》考试之前我们对文言文进行了重点复习,所以学生们答得还不错。 第三部分,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是以《藏在——的回忆》为题,半命题目进行写作。这类题目写的较多,又加上学生们善于写人。所以,他们有话可写,基本上没有走题的。但缺点还是暴露了出来,比如思路狭窄,大家的思路拘囿于自身不可自拔,无外乎就是吃喝、穿戴,这些小事,只有极少的同学写到了有关成长、人生,写到了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老师等等。可见,视野不开阔导致他们思路狭窄,导致文章缺乏新意;另外,语言表达也伯仲分明,好的文章,字字句句都经得起推敲,值得品味。差文章真的是,粗看还不错,细看却是平淡无味,如同嚼蜡。还有写作技巧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三、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1、继续坚持我们语文组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对诗句默写的严格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上的细讲、详讲、讲透,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重视词语积累,特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得也比较合理 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30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三)问答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任课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人教版政治九年级1—3课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55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两类。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总的来说这次考试的难度较小,对基础问题的考查力度较大。在考试中有个别的题有理解上的不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失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2、答题情况: 本套试题,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比较明显,优秀的学生可以接近满分,而个别稍差的学生得分仅70分左右。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但在这之中,也有共性问题,现详细分析如下:选择题: 6题考查了应以什么态度对待人生中不得不承担的责任的知识,学生一是对课本该知识点印象不深,一是本题表述稍失严谨,造成失分较多。 17题考查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学生不能做到深刻理解教材知识,不能正确认识我国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失分较多。 24题考查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学生失分都是由于不能理解选项的表达。 27题考查了国家统一问题,学生都背过了相关知识,但不细心,只看一半的表述对,就匆忙选择而丢分。 29题考查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有两个选项都正确,但只按一个对,导致失分。 非选择题: 31题(2)问、33题(2)问需要学生稍做发挥,但这两个问题失分很多,可以看出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是机械记忆,且有的记忆还不可靠,没有与课本做到一模一样。 32题考查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基本国情,可能是阅卷标准不太一致,导致相当学生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 其它问题,都是对记忆的考查,失分就是因为记忆不牢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意见 1、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认识到背诵对学习政治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没有认真理解消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差。不懂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答题出现答非所问,作答时三言两语,丢三落四,答案很不完整。同时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综观学生的主观题答案,回答问题“口语化”较重,“大白话”的倾向较重,答案没有运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这一现象制约了考试的优分率的提高。 2、改进措施: 综合这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问题也是很多,但是一次考试就有一次的收获,一次考试就要得出新的经验。把每次考试当成下一段教学的指明灯,把我们的缺点照出来,把我们的优点继续发扬。为此,我们还有新的措施: (1)更加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夯实基础。 (2)加强学生对知识概括能力的培养。 (4)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同学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 (5)抓重点和难点训练规范答题,提高解题能力。 (6)教学中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结合,要多贴近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提供较大发散思维空间,创新颖的思考的问题的情境,更新理念,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性。 田志栋 2014.9.29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50分,实行闭卷考试,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世界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25%,中档题占15%,稍难题占1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历史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从总体上说试卷难易适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为中考打下基础。题目基本上包含了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基本知识的基础有所提高。在试卷题目中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达到了测试目的。同时结合热点,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思考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最高分45分,最低分12分;成绩一般,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8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失分最多的是第13、14、15题,涉及到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题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不理想。 2、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4题读图明史,由于学生没有仔细的审阅材料中的图片,以致把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混淆,出现了丢分现象。第25题的中日关系永远是命题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记忆上的欠缺从而出现了不少的丢分。第25题的材料虽然没有见过,但是答案就在材料中,学生们往往不仔细看材料,使得本题总体得分不高。 从试卷中还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三、改进措施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八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及历史素养。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中招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考中处处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八年级的学生应该早做准备。 4、另外今后教学中大家要格外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切记不要“眼高手低”,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严要求等。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245 人,平均分29.4 低于全县平均分0.8分 最高分:47 最低分:5 其中43分以上30人,特优率为6.94%,低于全县的8.37%; 40分以上57人,优秀率23.27%,低于全县的25.73%; 30分以上133人,及格率54.29%,低于全县的55.13%; 18分以下66人,过差率13.06%,高于全县的10.5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除了常见题型小作文外。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经过简单分析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需要经过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答案,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第12题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这道题,需要学生对资产阶级额革命有深刻的了解擦可以掌握。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加以归纳才能的得到答案。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例如第21题,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结合在一起;第22题,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

组合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客观题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可以。 失分最多的是第12题,得分率仅为31%,为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表格不够理解,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区分: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包括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知的巩固和扩大主要包括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其次是第13题,得分率为53%,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选择,没有注意题目的提示;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主观题中第22题,第1题,材料一中设计的三个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原因是?结合本次阅卷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理解不到位,不能做归纳,多数学生的答案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少部分是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把握核心;第2题,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决定性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一大部分学生的失分在于,将《权利法案》写为《权力法案》第24题,第4题,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一道题比较灵活,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能写出答案的,需要在基础知识上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简单地记为:独立统一是前提,法律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为驱动,人才教育需牢记。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分。 2、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生在做题时就出现概念模糊,混为一团,做题时出现错误。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班和309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

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2018—2019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1、试题的基本情况: 本次历史考试卷分值为75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共四道大题,19个小题。本套试题设计突出能力立意,重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历史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难度偏大,重视主干。本套试题在选择题部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察最为明显。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选择题的1、2、3、4、5、8、11、12、13、14、15题、简答题16题、材料解析题17题的1、2、4小问。 (2)重视基本能力考查。在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试卷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功能,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选择题第6题、简答题16题的3小问;材料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归纳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材料解析题17题3小问和18题,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题目设计明确。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特点,试卷的设计比较明确简练。选择题的题干的阅读量小,问题的提问要求比较清楚。材料信息丰富多样。主观试题中除了文字材料外,增加了的插图,例如16题、19题。 二、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同学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例如选择题(除6小题)16、17、19题。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例如选择题的 3、7、9题.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0分,10%左右的学生能得到满分,其中第6和11小题失分较为严重。 第二大题是简答题,满分10分,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得7分及以上。失分严重的是3小问。印度独立的原因答题不完整。 第三大题是材料解析题题(第17和18小题),满分20分,其中第17题1、2、4问得分情况良好,第3问失分较多。第18题3、4小问得分情况较好,1、2小问失分较多。个别小问如第1小问有部分学生不能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第四大题是探究题(第19小题),满分15分,失分较为严重的是第1-3问。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分类不准确,答题和语言的组织不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史论结合。比如3小问,举例谈谈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举例或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静宇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5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校八年级(2)班参加考试人数38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9.9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17分。及格人数9人,不及格人数29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五、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苏素华 2018.5.29

九年一模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上看,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紧扣书本侧重队历史基础只是的考察,题目设计具有发展性和起飞现在那个,试卷难易程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满分50分,基础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选择题综合分析的题答得不好,说明学生队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 2.非选择题满分50分. 有些同学不能够认真阅读材料,有的答案可以直接在教材中找到,但他就答不上来,一些同学态度不端正,空白卷现象很多. 三.建议 1.加强做题技巧的讲解,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防防,尤其是材料题. 2.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没有看题就放弃不答,告诉他的学习历史的简便烦不烦,使他的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3.注意审题能力培养,认真读题,审清题再答. 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该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保障,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为前提,尤其对于学困升,一

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初三物理试卷分析 侯杰 2018.5.29

九年级物理二模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难度适中,题意新颖,试卷紧衔生活,立足誓言,看中基础又注重理解,能区分不同能力的学生,有难有易,体现差别. 答题情况分析 1.筑基不稳.基础不稳,不扎实,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由物理知识点多,碎,相互无联系,只能独成系统,难成一个大的统一体,有些知识在做题时很少出现,时间一长,难免遗忘,是其主因,另外学生的懒惰,懒翻书本是其辅因. 2.缺逻辑,少思维,学生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混乱导致了他们在解答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客观的分析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导致丢分. 3.习惯差,轻审题,审题不认真.部分学生整张卷纸看上去一团糟,写的密密麻麻,但是错误百出.让阅卷老师无法看清,画图室没有用规范的工具操作,有的学生甚至是凭手乱画. 4.能力差,难结题.没有较好的解决能力,面对一个问题缺少一种合理的方法,表现出解决问题能力差的问题。例如实验30题(3),很多同学无法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 5.综合分析差,同样,在最后的大题中充分体现了综合运用只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分值,解决思路中发现,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能力也很不够。 通过试卷的分析,我们教学上要按照大纲或新课标的要求,有正确

初三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九年级历史月检测考试已结束,为便于以后的教学,在此对本次作以下的分析。 一、考情分析 1、题型:本试卷总分值60分,共19题,主要包括三类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通过此试卷达到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等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试卷也首先体现了这一特点。本试卷所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并且考查的面广,能够考查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下,本试卷也力求难易适中,符合初中学生考试的要求,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涉及的是《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包括1—15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但得满分的学生没有。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小题、第4小题和第8小题。在解答第1、4、8小题时,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解答第8小题时,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不能很好的区分各个地理位置,得分率最低,只有百分之四,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也应加强历史和地理的有机结合。 2、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包括16、17题和18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 3、第19题,是得分率比较低的一个题,我这里要深入的谈谈。可以说这张卷子上,学生也好,老师也好,体会最深的就是这道题。这实际上是一道横向比较材料题。题中的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三个时期的世界历史格局,问一简单,但许多学生由于对课本的理解不够,在课本上找答案时,找不到最准确的句子。问二,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要求,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什么是根据材料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等要求。问三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对时间的概括,对“大约是在什么时期”理解出现偏差,第二小问,不会分析应该是找两个事件的共同点,综上所述,可见学生读文献的能力较低,且对事件与事件间的联系不能很好的把握,更不善于历史事件之间的对比区别。这是今后教学中尤其应注意的地方。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学科,学生在平时学习是不重视,这种教学现状,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很挠头。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谈一些我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调研测试试题试卷分析.doc

九年级历史调研测试试题试卷分析 白莲河中学田斌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共有57个考生,其中32分以上1人,占1.8%;24分以上17人,占29. 8%;均分19.0分。最高分32分,总体来看,学生的分化现象严重,及格率和均分都较低,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二、试题分析 这份试题总的来说,是一份成功的调研试题。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份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30题、31题、32题试题的难度系数接近中考,且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只是学生没有经过综合训练,所以成绩不理想。 2.试题灵活,侧重能力。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试题总的来说, 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9题、11题、12题等考查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体现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总之,这份试题可能对正在进行课本复习的初三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分量,加之学生没有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所以总的来看,分数不是很高,不及格的学生占一半以上,但试题是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满分1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2分左右。出错较多的是12、13、16儿个小题。12题考的是近代化问题,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出错。第13题,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学生的时间记忆不准确,所以出错率较高。第16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认真读题,导致失分。

U (二)材料题 30题为材料题,(1)题出错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没审清题,导致 答非所问,要不就是语言表达不准确失分;(2)题属于难度系数较大的试题,学生需要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且需对两次工业革命记得牢,理解好。 31题为材料题,试题第一问比较容易;第二问,有很多学生看不憧材料,因而不会答题;第三问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能力没有形成,所以对问题不会归纳,从而造成失分。第三问学生的得分情况是满分3分的学生为10%, 70%的学生得分2分,20%的学生0分。 32题题型较新颖,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她有判断,有阅读,有分析,还有逻辑,更重要的是还有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学生最为头疼,所以得分情况最为不好,大部分学生只有2到3分。 (三)失误原因 表现在(1)基础知识记不住,(2)是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根本不认真读材料、读题,所以导致答案出错;(3)题学生能力达不到, 造成失分现象严重。 四、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面对屈指可数的40天时间,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务实高效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儿点: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要从落实知识要素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反复记忆,重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分;另外,现阶段教师应重视对知识的查缺补漏。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换、整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2016--2017学年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上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测 试卷分析 一、考情分析 1、题型:本试卷总分值100分,共34题,主要包括三类题型: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通过此试卷达到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等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同时体现了历史考试的特点,避免大面积的生搬照抄。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第一至第三单元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4、成绩:本次考试共有171人,最高分99分,最低分6分,班级之间成绩差距较大,班级平均分最高与最低相差9分,多数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30题,共6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小题、第11小题、第12小题和第14小题。在解答第10、11、12、14小题时,(1)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3)特别是解答第14小题时,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不能很好的区分各个地理位置,得分率最低,只有百分之(4)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也应加强历史和地理的有机结合。 (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从考试实际情况看,本题答得普遍较差,(2)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34题的第二个问题,只回答问题的表面,没有回答问题。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中考是闭卷,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谈一些我们的认识: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