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

52 诊断酶学

一、概述

(一)酶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酶的本质和特征

⑴酶的化学本质: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有些酶是核酸和酶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极少数酶是核酸。

⑵酶除了具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般催化剂的共同性质外,还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特异性(specificity)及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等特点。

⑶由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⑷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作用的核糖核酸。

(二)酶的催化作用机制

1.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执行催化功能部位

酶分子中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酶活性中心是由空间上彼此靠近的化学基团组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

2.酶反应的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 fit hypothesis)

在酶促反应中,酶与底物结合时,底物首先和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相结合,形成酶-底物中间复合物(ES)。在构象上相互诱导,致使活性中心与底物完全紧密结合,这一过程称为诱导契合学说。(三)酶的分类与编号

1. 根据酶所催化反应类型可将酶分为六大类,即:

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水解酶类(hydrolases)

裂解酶类(或裂合酶类)(lyases)

异构酶类(isomerases)

合成酶类〔synthetases或连接酶类(ligases)〕

2. 国际酶学委员会将每种酶用4个数字加以系统编号。数字前冠以EC,数字之间用黑点隔开。第一个数字表示酶的类别,第二个表示

亚类,第三个表示亚-亚类,第四个表示酶的编号序数。

(四)同工酶的概念与特征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这为同工酶用来诊断不同器官的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工具酶参与的指示反应

通常把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常用工具酶多为氧化还原酶类。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许多项目的测定均有工具酶参与,最常用的有两类分光光度法:

一类是利用较高特异性的氧化酶产生过氧化氢(H2O2),再加氧化发色剂比色;

另一类是利用氧化-还原酶反应使其连接到NAD(P)-NAD(P)H的正/逆反应后,直接通过分光光度法或其他方法测定NAD(P)H的变化量。

附:酶循环法

酶循环法(enzymatic cycling methods)采用两类工具酶进行循环催化反应,使被测物放大扩增,从而使检测灵敏度提高。目前临床上已应用于总胆汁酸、HCY的测定。

(六)代谢物浓度的酶法测定技术

1.终点法

在代谢物酶促反应中,随着时间的延续,待测物浓度逐渐减少而产物逐渐增多,一定时间后反应趋于平衡,测定反应达到平衡后待测物(底物)或产物变化的总量,即终点法(又称平衡法)。

(1)直接法:如果待测物与产物在理化性质上有可直接进行检测的差异,如吸收光谱不同,则可直接测定待测物或产物本身信号的改变来进行定量分析.

(2)酶偶联法:如果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无可直接检测的成分,则可将反应某一产物偶联到另一个酶促反应中,而达到检测的目的,即为酶偶联法。

2. 动力学法

根据米氏方程,当[S]<

(一)、定时法测定酶活性

定时法是根据固定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活性,这是早期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方法。用定时法准确测定酶活性浓度,必须了解不同酶促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应先做预试验找出酶促反应速率恒定的时期,确定线性时间,然后在这段时间进行测定,避开延滞期和一级反应。

(二)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

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称为连续监测法。

1.直接法在不终止酶促反应条件下,直接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底物或产物理化特性的变化如吸光度、荧光、旋光性、pH、电导率、粘度等计算出酶活性浓度。

只有底物与产物之间,在理化性质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时,才能使用直接法。

2.间接法采用酶偶联反应是间接法测定酶活性的主要技术特点。反应。

(三)干扰因素

1. 其他酶和物质的干扰

2. 酶的污染

3. 非酶反应

4. 分析容器的污染

5. 沉淀形成

(四)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的条件的优化

测定酶活性浓度方法所选择的测定条件应是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即指在所选择温度下能使酶促反应的催化活性达到最大。主要与下述一些因素有关:

①如底物、辅因子、活化剂、缓冲液和变构剂种类和浓度;

②指示酶和辅助酶的种类和浓度;

③反应混合液的pH和离子强度;

④其他可变因素,如已知抑制剂的去除。

1.方法选择尽可能采用连续监测法;尽量减少操作步骤。

2.仪器和设备明确规定仪器和设备的各种性能规范。

3.试剂化学试剂必须具有一定纯度;试验用水最好是纯水或双蒸水。

4.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的设置

(1)方法类型终点法或连续监测法。反应方向分正向/向上/+(吸光度增加)或负向/向下/-(吸光度减低)。

(2)波长选择酶促反应体系吸光度最大的波长

(3)样品量与试剂量应考虑测定的灵敏度和测定上限选用合适的样品与试剂体积比。一般推荐样品与试剂体积比为1:10。

(4)稀释水量

(5)反应时间线性反应时间范围愈宽者,愈适于临床应用。(6)孵育时间

(7)延迟时间

(8)监测时间酶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至少90~120s或至少4点(3个),少于3个不能称为连续监测法,因为不能计算线性度(不知是否为线性反应)。

(9)试剂吸光度上、下限

(10)底物耗尽限额

(11)线性度

(12)试剂空白速率

(13)线性范围按试剂质量而设置,超过范围应增加样品量或稀释后重测。

(14)计算因子F值(或系数K)

(五)部分分析前因素对酶活性测定的干扰

1. 溶血部分酶在红细胞膜或红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如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等),少量血细胞的破坏就可能引起血清中酶明显升高。

2. 抗凝剂

草酸盐、柠檬酸盐和EDTA等抗凝剂为金属螯合剂,可抑制需Ca2+的AMY,也可抑制需Mg2+的CK和5’-NT;

草酸盐既可与丙酮酸或乳酸发生竞争性抑制,又能与LD及NADH或NAD+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催化的还原或氧化反应。

柠檬酸盐、草酸盐对CP、ChE均有抑制作用。

3. 标本储存温度大部分酶在低温中可稳定较长时间,标本如在离体后不能及时测定,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并置冰箱冷藏。

(六)酶活性浓度的单位

1.酶活性单位

(1)惯用单位

(2)国际单位

(3)Katal单位1979年国际生化协会为了使酶活性单位与国际单位制(SI)的反应速率相一致,推荐用Katal单位(也称催量,可简写为Kat)。即在规定条件下,每s时间内催化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1katal=1mol·s-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的酶催化活性单位为katal,其对血清中酶量而言显然过大,故常用单位为μkatal或nkatal。1katal=60×106U,1U=1μmol·min-1=16.67nmol·s-1=16.67nkatal。

2.酶活性浓度单位临床上测定的不是酶的绝对量而是浓度。酶活性浓度以每单位体积所含的酶活性单位数表示。

(1)表示方法目前在临床化学中,各国学者几乎都习惯用U/L来表示体液中酶催化浓度。1U/L=16.67nkatal/L。

(2)酶活性浓度单位的计算用连续监测法进行酶活性测定时,不需作标准管或标准曲线,根据摩尔吸光系数很容易进行酶活性浓度的计算。摩尔吸光系数(ε)的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波长的光,光径为1.00cm时,通过所含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00 mol/L时的吸光度。

3.参考区间和正常上限倍数的应用

(1)参考区间

由于临床实验室进行酶学测定时所选仪器、试剂和方法不同,加之生物学变异等对酶活性影响,常常导致实验室之间所得参考区间差别甚远,应根据各自情况对各种酶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表5-4列举了几种临床常用酶的成人参考区间。

(2)正常上限倍数的应用

正常上限倍数是指把酶测定值转换为正常上限值的倍数。在分析酶学报告时,除传统测定的报告方式(U/L)外,也提倡用正常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 ULN)倍数作为酶活性浓度的表示法。临床常用血清酶的测定方法与参考区间(37℃)

(七)系数K值的计算与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一酶,条件固定时,从理论上来讲V、v和L均为固定值,ε为常数,K为酶活性浓度定量系数(或称为常数),主要用于临床酶活性测定的计算与校准。

1.系数K值的意义与设置

系数K值对于酶的测定十分重要,过高虽然测定的线性较宽,但重复性差,反之,虽然精密度好,但检测线性窄。

K值的设置应考虑测定酶的参考范围上限及测定时间两方面,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

2.系数K值的类型与计算

系数K值只能供用户通过计算式及求实测K值时参考,不能直接用于酶活性浓度的计算。

常用指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cm2·mol-1)与用途

指示物

主波长 次波长 用途 NADH ε340nm 6.22×103 ε380nm 1.33×103

测ALT 、AST 、

LD 、α-HBD 等 NADPH ε340nm 6.22×103 ε380nm 1.33×103

测G6PD 、CK

对硝基苯酚 ε405nm 18.5×103 ε476nm 0.20×103

测ALP 对硝基苯胺

ε405nm 9.9×103

测γ-GT 5-硫代-2-硝基苯甲酸 ε405nm 13.6×103 ε476nm 2.80×103

测ChE

(八)、酶质量测定

1、免疫化学法测定酶质量原理

利用酶蛋白的抗原性,制备特异性抗体,然后以免疫学方法测定酶蛋白质量。质量单位多以ng/ml 、μg/L 来表示。

(1).放射免疫测定(RIA ) 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

直接法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酶分子与相应抗体作用产生沉淀,然后将沉淀分离并进行定量测定。

(2).其他方法 主要有免疫抑制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 )、酶免疫测定(EIA )、荧光酶免疫测定(FEIA )等。国内曾有用免疫沉淀法(单向扩散法)测定酶活性的报告,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测定。

2、酶质量免疫化学测定法的优缺点

与传统的酶活性测定法相比,免疫化学测定法的优点主要有: ①灵敏度高,能测定样品中用原有其他方法不易测出的少量或痕量酶;

②特异性高,几乎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如酶抑制剂、激活剂等 的影响;

③能用于一些不表现酶活性的酶蛋白,如各种酶原或去辅基酶蛋白,或因遗传变异而导致合成无活性的酶蛋白的酶测定;

④特别适用于同工酶的测定。

酶免疫化学测定局限性:

①要制备足够量的提纯酶作为抗原和具有免疫化学性质的抗血清常常是很困难的,且工作量较大;

②测定步骤多,操作繁琐;

③测定成本高。

(九)、同工酶检测

临床同工酶(或亚型)的分析大致可分为两步,即首先精确地分离

出某酶的各同工酶(或亚型)组分,然后测定酶的总活性和各同工酶(或亚型)组分的活性。

常用同工酶(或亚型)的分析方法

1、电泳法

同工酶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不同,电泳迁移率也就不同,据此可用电泳法分离鉴定。

常用于分离同工酶电泳方法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AE)、琼脂糖凝胶电泳(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

※以LD同工酶为例,H亚基含酸性氨基酸比M亚基多,在pH8.6的碱性缓冲溶液中带负电荷较多,电泳速度比M亚基块,电泳结束时由正极向负极依次有LD1、LD2、LD3、LD4、LD5共五条同工酶条带。电泳结束后,可用含乳酸、NAD+、酚嗪二甲酯硫酸盐(PMS)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的染色液将区带染色,染色原理为:LD 催化乳酸脱氢,脱下的氢由NAD+传递给PMS,再由PMS传递给NBT,NBT还原为紫红色的化合物而使区带染色。染色后洗脱支持介质背景染料,用光密度扫描仪扫描区带,或将区带切下洗脱比色测定。

用电泳法进行同工酶分析时,如显示的区带数与同工酶数不一致时,要特别注意巨分子酶的存在。

2、层析法

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常用于同工酶的提纯与制备,也可用于临床同工酶常规检测。

3、免疫分析法

由于同工酶的一级结构不同,因而免疫化学性质也不同。利用纯化的同工酶免疫动物制备特异性的抗血清,此抗体只与该同工酶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抗原决定簇不同的同工酶可用特异的免疫反应来识别。应用较多的免疫分析法有免疫抑制法、免疫沉淀法等。

4、同工酶的其他分析方法

(1)底物专一性分析法不同的同工酶底物专一性不同,Km值也不同,如同工酶之间Km差别足够大,可通过测定其Km值加以鉴定。(例:AST)

(2)选择性抑制法同工酶各亚型对抑制剂敏感程度不同,或同一抑制剂对不同同工酶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例:前列腺释放的酸性磷酸酶ACP)

(3)pH分析法不同同工酶可有不同的最适pH,如同工酶之间最适pH差别足够大,可通过调节缓冲液pH,使待测同工酶维持完整活性的同时,其它同工酶活性受到抑制。

(4)热失活分析法利用不同同工酶的耐热性不同进行分析与鉴定。(例:CK)

三、常用酶及同工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一)、血清酶

1、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

(1)血清酶的来源

(2)血清酶的去路

血清酶的半寿期是指酶失活至原来活性一半时所需时间(T1/2),一般以半寿期来代表酶从血中清除的快慢。

几种血清酶的半衰期与分子量

2、血清酶的生理差异

(1)性别

多数血清酶的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但少数酶如CK、ALP及

-GT等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差异也见于同工酶,年轻女性因含雌激素较多,血清LD1 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和各年龄段男性。

(2)年龄

新生儿血清中ALP略高于成人CK在出生后24h内可达成人的3倍,1~12岁内保持较稳定的水平,青春期再增高,以后逐渐降低,直至20岁后趋向恒定。

(3)进食

血清中大多数酶不受进食的影响。但高脂、高糖饮食后血清ALP活性升高。而酗酒可使血清-GT升高,禁食数天可导致血清AMY下降。

(4)运动

激烈的肌肉运动可使血清中多种酶活性升高;长时间剧烈运动,血清酶活性升高幅度最大;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清AST升高出现的时间最早,当运动停止后,酶活性逐渐下降,其中ALD和CK 恢复最快,AST和LD次之,而ALT最慢。

(5)妊娠

妊娠时随着胎盘的形成和长大,胎盘组织可分泌一些酶进入母体血液,如耐热ALP、LD、LAP和ALT(少数)等,引起血清中这些酶升高。

(6)其他

血清中有些酶与同工酶有种族差异,此外,一些酶活性还与体重、身高的增长、体位改变、昼夜变化及家庭因素等有关。

3、血清酶的临床应用

(二)、尿液酶

正常尿液中含酶量极少,当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时不同分子量的酶蛋白滤过肾小球或从肾小管、泌尿道上皮细胞分泌。目前对尿液中了解较多的酶约有40余种,如AM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白细胞酯酶(leucocyte esterase)、溶菌酶(lysozyme,LZM)、丙氨酸氨基肽酶(alanine

aminopeptidase,AAP)、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RS)、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LD、ALP、γ-GT等。

1.AMS 主要由唾液腺或胰腺分泌,有S-型(唾液腺型)和P-型(胰腺型)两种同工酶,P-型同工酶在尿中比例较高。急性胰腺炎、急性腮腺炎时血、尿AMS活性均升高。

尿液淀粉酶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应排除肾病和巨淀粉酶血症;

②考虑尿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因素;

③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肠梗阻或溃疡时,亦可使AMS结果升高。

2. NAG 主要来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子量约130-140kd,尿NAG活性升高,除可能有前列腺炎和精液混入原因外,是各种肾实质早期损伤的敏感标志物,也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和病程监测的重要项目。

另外,尿NAG升高直接反映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并有重要的随访意义。

尿NAG及其同工酶对肾盂肾炎、上下输尿管等尿路感染反应灵敏,对治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强烈,并在肾脏重金属毒害、肾移植排异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白细胞酯酶细胞质含嗜苯胺蓝颗粒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含有白细胞酯酶。尿白细胞酯酶活性升高(或定性试验阳性)提示尿路炎症。

(三)、脑脊液酶

临床上常用的有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溶菌酶、ADA、CK及脑型同工酶(CK-BB)、LD及其同工酶、ALT、AST、谷氨酸脱羧酶(GAD)、α1-抗胰蛋白酶(α1-AT)、磷酸已糖异构酶(PHI)等。

1、CSF-ALT、CSF-AST

正常脑脊液ALT、AST活性约为血清酶活性的二分之一,CSF-ALT、CSF-AST升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

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CSF-LD及其同工酶

正常CSF-LD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新生儿略高,CSF-LD升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患者CSF-LD明显升高。CSF-LD同工酶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和病情判断的指标。

癌性脑膜炎和大脑转移瘤患者CSF的LD1/LD2平均比值小于1,而原发性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癫痫、病毒性脑膜炎、椎间盘突出等该平均值小于1。

3、CSF-NSE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烯醇化酶是细胞代谢过程中参与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由α、β、γ3种亚基组成αα、ββ、αβ、γγ、αγ5种同工酶,其中γγ型烯醇化酶被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定位于脑灰质神经细胞和末梢神经元。正常情况下,CSF中NSE含量极低,当神经元受损以及血-脑脊液屏障破坏,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NSE被释放入脑脊液。CSF-NSE可用于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病灶大小、脑损伤程度及预后。

CSF-NSE是癫痫持续状态(SE)后脑损伤的敏感指标,癫痫发作60min CSF-NSE升高到基础值的3-4倍,而此时血清NSE变化不明显。4、CSF-ADA

临床上多采用自动化仪器酶法连续监测法测定。ADA 来自T淋巴细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性质的脑脊液,且其阳性率可达80%~90%,因此测定脑脊液中ADA可用于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CSF-CK、CSF-CK-CK-BB

正常脑脊液CK活性低于血清,升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化脓性脑膜炎尤为明显。

四、同工酶的诊断价值

临床诊断常用的同工酶有LD同工酶、CK同工酶、ALP同工酶、ACP 同工酶、AST同工酶、糖原磷酸化酶(GP)同工酶、芳香基硫酸酯酶(ARS)同工酶、醛缩酶(ALD)同工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同工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同工酶、淀粉酶(AMS)同工酶等,它们在心肌梗死、肝功能损伤、恶性肿瘤、肌肉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酶学复习题1总结

一、填充题 1、酶分子修饰生物法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改变蛋白质,即基于核酸水平对 蛋白质进行改造,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对DNA或mRNA进行改造和修饰以期获得化学结构更为合理的蛋白质。 2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吸附法、包埋法、 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 3、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 中最简单的方法。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 和离子吸附法。 4、重氮法是将酶蛋白与水不溶性载体的重氮基团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固定化的 方法,是共价键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5、酶反应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游离酶进行反应,即均相酶反应器;另一类是应用固定化 酶进行的非均相酶反应器。 6、酶联免疫测定(即ELISA)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两点:(1)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 物与酶连接;(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二、名词解释 1、同工酶:同工酶的命名: 同工酶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这种分子形式差异是由于酶蛋白的编码基因不同,或者虽然基因相同,但基因转录产物mRNA 或者其翻译产物是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产生的。 2、产酶促进剂:产酶促进剂是指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少量物质,能显著提高酶的产率,这类物质称为产酶促进剂。 3、酶活力: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1961 年国际酶学会规定,l min 催化lμmol 分子底物转化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 ( 国际单位 ) ,温度为25 ℃,其它条件(pH 、离子强度) 采用最适条件。 4、溶菌酶:溶菌酶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简答题 1、酶学对食品科学有哪些重要性? 答:(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2、在酶的纯化方法中,酶和杂蛋白根据它们的性质差异有哪些分离方法? 答: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的分离方法根据这个基础分为: (1) 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如离心分离法、筛膜分离法、凝胶过滤法等。 (2) 根据溶解度大小分离的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等。 (3) 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聚焦层析法等。 (4) 按稳定性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选择性表面变性法等。 (5) 按亲和作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亲和层析法、亲和电泳法等。 3、固定化酶有哪些优点? 答:固定化酶的优点: (1 )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 )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最新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诊断酶学.docx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诊断酶学 一、 A 型题 1. 转氨酶的作用需下列哪一种维生素() A.烟酸 B.泛酸 C.硫胺素 D.磷酸吡哆醛 E.四氢叶酸 2.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通常可用于确定() A. 酶反应线性范围 B. 适宜的 pH C. 适宜的酶量范围 D. 反应线性的时间范围 E. 底物的浓度 3. SI制中酶活性单位为( ) A.U/L B.Katal C.g/L D.ml/L E.pmol 4. 下列哪一种辅因子的生成可通过测定340nm处吸光度的降低数来表示() A.FADH2 B.NAD+ C.NADH+ D.FMN E.NADPH 5. 人体含 ALT 最丰富的组织是() A.肝细胞 B.心肌 C.骨骼肌 D.红细胞 E.肾脏 6. 用 ACP诊断前列腺疾病时,为防止红细胞干扰,应加入何种抑制剂() A.苯丙氨酸 B.L- 酒石酸

C.尿酸 D.EDTA E.L- 半胱氨酸 7. 为保证酶动力学分析,要求底物浓度必须是() A.>Km值 10 倍以上 B. 与 Km值相同 C. 等于 1/2Km 值 D.<1/2Km 值 E.<1/10Km 值 8.LD 测定的全部方法中,所必需的物质是() A.丙酮酸 B.2 , 4- 二硝基苯肼 C.乳酸 D.NAD+或 NADH E.氢氧化钠 9. 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酶是() A.ALT B.LD C.CK D.AST E.ALP 10.血清肌酸激酶比色法,即利用磷酸肌酸 +ADP→肌酸 +ATP反应测定肌酸生成量,在试剂中加入半胱氨酸,其目的是() A.激活剂 B.调整缓冲液的 pH C.维持缓冲液的 pH 稳定 D.提供 -SH E.提供高能磷酸基团 二、 B 型题 A.AST B.LD C.α - HBD D.CK E.ACP 1.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血清酶是() 2.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最大的血清酶是() A.LD2>LD1>LD3>LD4>LD5 B.LD5>LD1>LD2>LD3>LD4

食品酶学_样卷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下列哪种剂型的酶最方便于在食品生产中使用: A.液体 B.粉剂 C.颗粒 D.纯酶结晶 2.酶制剂的生产主要来源于: A.动物组织提取法; B.植物组织提取法; C.化学或生物合成法; D.微生物发酵法; 3.蛋白酶按其活性部位分为: A.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 B.肽链端解酶、肽链内切酶C.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D.水解酶、裂合酶4.酶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 裂合酶等,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水解酶 B.裂解酶 C.异构酶 D.连接酶 5.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 A.范德华力 B.疏水相互作用 C.双键 D.离子键

6.根据酶的电荷性质进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 A.离子交换 B.电泳 C.等电聚焦D.离心沉淀 7.有关米氏常数Km叙述不正确的是: A.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B.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C.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D.某个酶的Km值已知时,无法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Vmax的百分比。 8.下图表示的是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不可逆抑 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 B.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 曲线3为不可逆抑制剂 C.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无抑制 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 D.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 制剂;曲线3为无抑制剂 9.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什么酶的作用,会使这些食品 缺少维生素B。 A.硫胺素酶 B.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 10.在科技文献中,当一种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明酶 的: A.系统名 B.数字编号 C.酶的来源 D.生产商 11.下列有关SOD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 B.SOD存在于几乎所有靠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从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直至人体均有存在; C.SOD分子中不含赖氨酸,芳香氨酸也很少,能抗胃蛋白酶水解; D.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在照射前供给外源性SOD,可有抗辐射效果。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ptConvertor

诊断酶学 目的要求:熟悉酶在体内的病生变化机制; 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酶活性测定方法; 掌握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临床酶学:指临床实验室应用酶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学科。包括基础酶学、诊断酶学、治疗酶学 基础酶学:注重酶的动力学研究; 诊断酶学:应用酶、酶试剂对疾病进行诊断; 治疗酶学:利用酶制剂进行疾病治疗; 一、复习酶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1.基本概念酶是活细胞的产物,是生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高度不稳定性;(2)催化效率极高; (3)高度特异性;(4)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 2.结构与功能 (1)酶的化学组成 单纯酶 结合酶酶蛋白 + 辅助因子=全酶 辅基结合紧密 辅酶结合疏松 (2)酶的活性中心 指酶分子表面的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特定区域,该区域由酶的必需基团所组成。 酶的活性中心被占据或构象发生改变均可导致酶的催化效率下降或消失。 二、血浆(清)酶分类 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作用,其降低表示合成该酶的组织受损。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含量较低且无任何功能 (1)外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其浓度与分泌的腺体功能有关 (2)代谢酶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参与物质代谢; 血清中大量出现时提示细胞受损; 代谢酶分为:一般代谢酶器官特异性酶 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生机制 过多 细胞内酶生成过少 变异 K2 K1 K3 组织间隙血管内 K4 K8 抑制抑制 酶激活酶激活 变化变化 K7 K5 K6 图示说明: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酶进入血中的途径不同;

不同的酶其清除方式不同; 控制血清酶水平的因素: 1.酶在细胞内的合成速度 2.酶从细胞释入血清的速度 取决于三个方面:细胞内外酶浓度差; 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存在形式; 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酶从胞内进入血液的途径: (1)直接进入血液 (2)部分直接入血,部分进入组织间隙 (3)经淋巴系统入血 4.酶从血中清除的速度 可用酶的半衰期表示 *血清酶从血清中消失的速率因人不同,因酶而异,随疾病过程的不同时间而变化。 5.其它 注意激活剂或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五、其它影响血清酶的因素 1. 生理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进食、运动、妊娠等 2.测定方法的影响方法的不同(速率法、终点法) 测定条件的不同 单位的差异 3.标本的影响 (1)最好用血清(2)溶血的影响 (3)尽快、及时分离(4)样品的存放 4.其它因素对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2)抑制剂的影响 (3)样品中酶浓度的影响(4)反应体系中其它物质的影响 其它酶和物质;工具酶的污染;非酶反应;容器的污染等。 第二节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一、酶活性的概念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v):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单位时间(t)内底物(s)的减少量或产物(p)的增加量。 v = - d[s] / dt v = d[p] / dt 注意:强调单位时间的变化量 二、酶促反应进程

第五章 酶

第五章酶 (Enzyme)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功能以及酶专一性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而讨论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思考题? 第一节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酶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第四节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和 高效催化的策略 第五节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重要的酶类及酶活性的调控 第七节酶工程简介 目录 第一节酶概念及作用特点 一、酶的概念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类别和组成 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生物反应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及核酸;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的专一性 易失活 活性可调控 有些酶需辅助因子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催化效率很高: 比较Fe3+和H2O2酶同样条件下的催化效果: 1mol/L H2O2酶 104M 1mol/L Fe3+ 10-6M 酶促反应比非催化反应高10-1020倍; 比一般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 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在一定温度下1mol 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

0℃,分解H2O2量 2、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是指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十分相似的反应。底物(substrate ,S):酶作用的物质。 酶专一性类别(P332) 酶专一性类型( p332) 1 、结构专一性 概念:酶对所催化的分子(底物,Substrate)化学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选择。 类别: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2 、立体异构专一性 概念:酶除了对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有要求外,对其立体异构也有一定的要求 类别: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不作用于其它任何物质。 相对专一性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比上述绝对专一性略低一些,它们能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 1)键专一性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而对键两端的基团并无严格要求。 2)基团专一性另一些酶,除要求作用于一定的键以外,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要求,往往是对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基团则要求不严 格。 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 (苯丙.酪.色-COOH) (精.赖-COOH) (脂肪族) 胰凝乳蛋白酶 胃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羧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羧肽酶 3、酶易失活: 凡使pr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破坏, 酶在温和条件下作用。 4、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第1章考试题

第1章考试题 1 某水泥厂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现改产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原包装袋未变,客户投诉水泥重量不够,请分析原因。 答: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堆积密度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小,由于包装袋的容积一定,因而质量变小。 2质量为3.4kg,容积为10L的容量筒装满绝干石子后的总质量为18.4kg。若向筒内注入水,待石子吸水饱和后,为注满此筒注入水4.27kg。将上述吸水饱和的石子擦干表面后称得总质量为18.6kg(含筒重)。求该石子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石子的质量为m=18.4-3.4=15.0(kg) 石子的堆积体积为V oˊ=10L, 石子所吸水的量为m w=18.6-18.4=0.2(kg),水的体积为0.2L 开口孔隙体积为石子吸收水的量,即V k=0.2L 注入筒内的水的体积为Vˊw=4.27L, 该体积等于石子间空隙的体积与石子开口孔隙之和。V s+V k=4.27L 故,石子的质量吸水率为 W m=m w/m=0.2/15×100%=1.3%石子的体积吸水率为

V v =V k/V o = 0.2/(10-4.27+0.2)×100% = 3.4% 石子的堆积密度为 ρodˊ=m/ V oˊ=15/10=1500(kg/m3) 石子的表观密度为 ρod=m/V o=15/(10-4.27+0.2)=2530(kg/m3) 第3章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胶凝材料 2 气硬性胶凝材料 1 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错。 2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二、问答题 1 建筑石膏制品为何一般不适于室外? 答:因建筑石膏制品化学成分主要为CaSO4·2H2O,微溶于水;且建筑石膏制品内部含大量毛细孔隙、水或水蒸汽易进入建筑石膏制品内部,加快二水石膏晶体溶解于水的速度,特别是晶体间搭接处易受溶液破坏,强度大为下降。正因为其耐水性差、吸水率高、抗渗性及抗冻性差,故不宜用于室外。

临床化学--诊断酶学练习题

临床化学--诊断酶学练习题 一、A1 1、血清ALP活性升高最常见于 A、急性肾炎 B、骨肿瘤 C、恶性贫血 D、甲状腺功能低下 E、梗阻性黄疸 2、肌酸激酶组织含量最高的是 A、肺脏 B、骨骼肌 C、肾脏 D、红细胞 E、肝脏 3、有助于诊断骨骼和肝脏疾病的血清酶是 A、AST B、CK C、ALP D、ACP E、LPS 4、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 A、小于1 B、大于1 C、等于1 D、大于3 E、大于2 5、在人体组织中ACP含量最多的是 A、肝脏 B、心肌 C、红细胞 D、血小板 E、前列腺 6、酒精中毒时血清酶活力升高最明显的时 A、GGT B、ALP C、CK D、LD

E、ALT 7、急性心肌梗死时,下列血清酶最早升高的是 A、ALT B、LD C、CK D、AST E、ALP 8、肝病时血清LD同工酶升高最明显的是 A、LD1 B、LD2 C、LD3 D、LD4 E、LD5 9、ALT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是 A、肺脏 B、心肌 C、脑组织 D、红细胞 E、肝脏 10、孕妇血清中酶活性增高最明显的是 A、LD B、ALP C、CK D、AMY E、LPS 11、LD5主要组织来源是 A、心脏 B、肺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12、心肌酶谱不包括 A、ALT B、AST C、CK D、α-HBD E、LD

13、肌钙蛋白由几个亚单位组成 A、2 B、3 C、4 D、5 E、6 14、LD由H和M亚基组成几种同工酶 A、2 B、3 C、4 D、5 E、6 15、胞质中CK的同工酶有几种 A、2 B、3 C、4 D、5 E、6 16、CK同工酶由几个亚基组成 A、2 B、3 C、4 D、5 E、6 17、心肌中主要含有的CK同工酶是 A、CK-BB B、CK-MB C、CK-MM D、CK-BB和CK-MB E、CK-MM和CK-MB 18、关于乳酸脱氢酶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两种亚单位组成 B、有5种同工酶 C、在肝脏中含量最高 D、具有“冷变性”的特点 E、血清中LD的增高对任何单一组织或器官都是非特异性的 19、转氨酶的辅酶是 A、烟酸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 一、血清酶 (一)血清酶的分类 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如胆碱酯酶、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大多数在肝内合成。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 (1)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血液中分泌酶以失活状态存在,不发生催化作用。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代谢酶(细胞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酶。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血浆中酶活性很低。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时,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其下降的临床意义很少。 这一类酶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1.血清酶生理变异 (1)性别: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2)年龄:碱性磷酸酶(与骨生长发育相关)。 (3)进食:酗酒可引起γ-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5)妊娠与分娩:妊娠时ALP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2.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 (1)酶合成异常: 血浆特异酶大多数是在肝合成,当肝功能障碍时酶浓度常下降。如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有肝功能障碍时可能下降。 由于酶基因变异也可引起特定酶减少或消失,如肝-豆状核综合征患者血中铜氧化酶活性可明显下降。如有骨细胞增生时,血中ALP可上升。 (2)细胞酶的释放: 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影响细胞酶释放的主要原因有: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2)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的形式; 3)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释放的速度和分子量成反比。例如LD分子量大于CK,而当有心肌梗死时,LD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就晚于CK。

食品酶学复习题(1)

1.酶的特性有哪些?(1)催化效率高:比一般的酶高106-1013倍;(2)酶作用的专一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3)易变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酸、强碱等破坏(4)酶的催化条件温和;(5)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8. 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酶学委员会提出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作为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 要依据,每一种酶都给以三个名称:系统名,惯用名和一个数字编号。 2、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不同?脂肪酶水解脂肪,产生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脂肪氧化酶催化顺,顺-1,4-戊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的氢化氧化作用。4、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Km值代表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优点: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的使用;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稳定性显著提高;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败的速度;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26.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操作稳定性(2)贮藏稳定性(3)热稳定性(4)对蛋白酶的稳定性(5)酸碱稳定性。 27.什么是糖酶?常见的糖酶有哪几种?(四种以上) 糖酶:裂解多糖中将单糖连接在一起的化学键,使多糖降解为小分子,催化糖单位结构上的重排形成新的糖类化合物的酶。 常见的糖酶: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乳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最常见的微生物产酶发酵类型是液体深层发酵 2. 琼脂糖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法等纯化酶的机理各是什么? 琼脂糖凝胶过滤:不同式样通过凝胶时,能进入颗粒状凝胶的微孔的小分子被阻滞,不能进入微孔的大分子未被阻滞,改变颗粒状凝胶的微孔大小可能改变凝胶量分级分离范围。(琼脂糖凝胶过滤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 离子交换法:改变PH或提高溶液离子强度,根据酶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的能力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开。(离子交换法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5. 一些乳制品中为什么添加乳糖酶? 乳糖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冷冻乳制品中容易析出,使得产品带有颗粒状结构,乳糖部分水解可以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酶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图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对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来讨论诸如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 酶制剂的保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 温度:在低温条件下(0-4℃)使用、处理和保存,有的需要更低的温度,加入甘油或多元醇有保护作用。(2) pH与缓冲液:pH应在酶的pH稳定范围内,采用缓冲液保存。(3) 酶蛋白浓度:一般酶浓度高较稳定,低浓度时易于解离、吸附或发生表面变性失效。(4) 氧:有些酶易于氧化而失活。(5) 为提高酶稳定性,常加入下列稳定剂:如钙离子保护淀粉酶,锰离子保护溶菌酶,二巯基乙醇保护巯基酶。(常加入下列稳定剂:①底物、抑制剂和辅酶,它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局部的能级水平,使酶蛋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扭曲部分转入稳定状态。②对巯基酶,可加入-SH保护剂。如二巯基乙醇、GSH(谷胱甘肽)、DTT(二硫苏糖醇)等。③其他如Ca2+能保护α-淀粉酶,Mn2+能稳定溶菌酶,Cl-能稳定透明质酸酶。)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11)

第五章诊断酶学 《考纲要求》 1. 血清酶熟练掌握 (1) 分类、生理变异与病理生理机制 (2) 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3) 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 2. 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掌握 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亚型 孚L 酸脱氢酶及同工酶 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 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 丫 -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 淀粉酶及同工酶 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 3. 酶促反应动力学熟练掌握 (1) 酶促反应 (2) 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 一、血清酶 血清酶的分类 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酶活性和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酶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 工具酶 标本采集要点及酶活性表示法 同工酶和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酶的分类: 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清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两大类。 1. 血浆特异酶 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凝血酶、纤溶酶、胆碱酯酶(CHE 、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1) 大多在肝内合成; (2) 以酶原状态分泌入血,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活; (3) 有的可以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部分。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 非血浆特异酶: 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又可分为两种。 (1) 分泌酶:指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 如a -淀粉酶(AMY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ACP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 高。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 代谢酶:(细胞酶) 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酶。 (1) (2) (3) (4) (5) (6) (7) (四) (五) (六 、脂肪酶(LPS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ALP 等。 来源增加或排泄受阻时,血浆中此类酶活性增

第五章 酶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酶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体内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都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 E.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并加速反应的进行 2.有关酶的辅酶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的金属离子B.分子结构中不含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C.在催化反应中不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D.在反应中参与传递氢原子、电子或其他基团E.是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3.酶和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下列特点,例外的是 A.具有更强的催化效能B.具有更强的专一性 C.催化的反应无副反应D.可在高温下进行 E.其活性可以受调控的 4. 酶能使反应速度加快,主要在于 A. 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增加反应的活化能 C. 减少了活化分子 D. 增加了碰撞频率 E. 减少反应中产物与底物分子自由能的差值 5. 在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无机离子 B. 溶液pH C. 酶蛋白 D. 辅酶 E. 辅助因子 6.酶的特异性是指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7.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酶分子的空间构象B.酶的电泳行为 C.酶的活性中心D.酶的基因来源

E.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8. 在心肌组织中,哪一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含量最高 A. LDH1 B. LDH2 C. LDH3 D. LDH4 E. LDH5 9.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A. 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B. 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C. 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D. 具有高度特异性 E. 能降低活化能 10.关于活化能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初态底物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 B. 是底物和产物能量水平的差值 C.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程度与一般催化剂相同 D. 活化能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 E. 是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过渡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11.酶与一般催化剂具有下列共性,例外的是 A.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度 B. 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 C.降低反应活化能 D. 反应前后自身没有质与量的改变E.由特定构象的活性中心发挥作用 12.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具有下列作用,例外的是 A.稳定酶蛋白活性构象B.中和阳离子 C.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D.连接酶和底物的桥梁 E.中和阴离子 13. 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时 A. 只有酶的构象发生变化 B. 只有底物的构象发生变化 C. 只有辅酶的构象发生变化 D. 酶和底物的构象都发生变化 E. 底物的构象首先发生变化 14.有关酶蛋白或辅助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有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可与多种辅助因子结合成全酶 C.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特异性的全酶 D.酶蛋白参与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作用

食品酶学试卷

一、填空题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 2、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的。 3、有竞争性抑制剂参与的米氏方程为。 4、α-淀粉酶耐酸,不耐;β-淀粉酶,不耐。 5、根据作用模式蛋白酶可分为和。 6、根据其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和。 7、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其纵轴截矩为,斜率 为、横轴为 。 8、酶的比活力是指,比活力越高,表明。 9、酶的活性中心由和两部分构成。 二、名词解释( 1、同工酶; 2、电泳; 3、包埋法; 4、酶电极; 三、判断是非 1、除甘氨酸外,所以的氨基酸都是具有光学性,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D型。() 2、酶反应器和生化反应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酶反应器的生产条件为低温、低压、和能耗低。() 3、羧肽酶B可以除去苦味肽。() 4、脲酶的专一性很强,除作用于尿素外,不作用于其他物质。() 5、当底物浓度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处于限速浓 度时,酶促反应将随时间而降低。() 6、某一酶反应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都是恒定的,是酶的特征常数。() 7、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是最小的。() 8、K+能维持淀粉酶的最适构象,从而使酶具有最高的活力。() 9、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 10、辅基和辅酶的区别只在于它们与蛋白质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并无严格区别。() 四、选择题

1、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A、活性中心学说 B、诱导锲合学说 C、钥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2、变构酶是一种。 A、单位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3、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作用条件温和 D、都有辅助因子参与 4、下列关于同工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工酶的结构、组成不尽相同 B、不同的同工酶Km值不同 C、同工酶在电泳中迁移率不同 D、同工酶的功能不同 5、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 D、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降低 6、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反馈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底物抑制 7、胰凝乳蛋白酶仅能水解R1是。 A、酪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B、酪氨酸、组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C、蛋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D、精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8、巯基蛋白酶存在于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是。 A、Cys、His、Met B、Cys、His、Asp C、Cys、Asp、Met D、Tye、His、Met 9、下列关于多酚氧化酶,叙述错误的是。 A、一元酚羟基化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 B、邻-二酚氧化生成邻醌 C、两类反应都需要有分子氧参加 D、邻-二酚氧化生成邻羧酸 10、下列关于酶与水分活度,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酶制剂的水分活度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B、不同的酶对水分活度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酶的代谢4

第五章诊断酶学 第五章诊断酶学 (一)A1型题(标准型) 1.诊断AMI的金标准是: A.AST B.CK-MB C.LD D.CK E.ChE 2.血浆特异酶的是: A.LD B.CK C.ALT D.ChE E.AST 3.属血浆非特异酶的是: A.AST B.ChE C.LCAT D.脂蛋白脂酶 E.铜氧化酶 4.肾脏中含量最多的酶是: A.γ-GT B.LD C.AST D.AMY E.ALT 5.心脏中含量最多的酶是() A.AST B.CK C.ACP D.LPS E.LD 6.肝脏中含量最多的是: A.ALT B.CK C.LD

D.LPS E.ACP 7.女性高于男性的酶是: A.AST B.CK C.LP D.LDH E.LD 8.雌激素可抑制下列哪种酶: A.ALP B.CK C.LD D.γ-GT E.AST 9.新生儿比成人含量低的酶是: A.AMY B.ALP C.CK D.LD E.AST 10.心肌酶谱常用的除下列哪种酶: A.CK B.AST C.LD D.LPS E.ACP 11.肝酶谱常用的除下列哪种酶: A.AST B.AMY C.LD D.ALT E.CK 12.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 A.肝脏 B.胰脏 C.肾脏 D.肠 E.肺

13.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 A.AST B.LD C.γ-GT D.ALT E.CK 14. 标本发生溶血时对酶测定不产生影响的是: A.AST B.ALT C.CK D.γ-GT E.LD 15. 可判断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的酶是: A.γ-GT B.AST C.ALT D.LD E.CK 16. 可用于判断乙醇中毒的酶是: A.γ-GT B.AST C.ALT D.LD E.ACP 17. 在常用心肌酶中,AMI时升高最迟的是: A. CK B. LD C.AST D.γ-GT E.ALT 18. 判断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 A.ACP B.ALP C.AMY D.CK E.LD 19. 人体胰腺中含()最多 A.ACP

食品酶学第五章 蛋白酶2002

第五章蛋白酶及其应用 PROTEINASE 水解蛋白质中肽键的酶。 水解类型: 外切蛋白酶---从肽链的任意一段切下单个的氨基酸。蛋白质被分解为单个的氨基酸。 内切蛋白酶---与蛋白质内部的肽键反应,水解蛋白质为多肽类或肽类。 地位: 蛋白酶是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一类酶。 应用广泛:如干酪生产、肉类嫩化、植物蛋白质改性等大量使用。 存在广泛: 植物:papaya, fig, kiwifruit, pineapple, etc. 动物:消化道---胃蛋白酶、胰凝乳酶、羧肽酶、氨肽酶等。 微生物:蛋白酶等。 第一节蛋白酶的特异性要求 一、对R1和R2基团性质有要求 例如: 胰凝乳蛋白酶仅能水解:R1是酪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胰蛋白酶仅能水解:R1是精氨酸或赖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胃蛋白酶和羧肽酶对R2基团有特异性要求,如果是苯丙氨酸残基的侧链,水解速度最快。 二、氨基酸的构型 蛋白酶的底物---蛋白质和多肽是由L-氨基酸构成的。 三、底物分子的大小 一般没有要求。 但酸性蛋白酶有严格要求。 四、X和Y的性质要求 肽链内切酶:X和Y必须继续衍生出去,X可以是酰基或氨基酸残基,Y可以是酰胺基或酯基或氨基酸残基。 肽链端解酶:X和Y分别是-H或-OH 羧肽酶:要求Y是-OH,R2侧链结构的要求上,X不是-H时,才表现出高的活力。 氨肽酶:要求X是-H,并不优先选择Y不是-OH。 五、对肽键的要求 多数蛋白酶不仅能水解肽键,还能作用于酰胺(-NH2)、酯(-COOR)和硫羟酸酯(-COSR)等。 第二节蛋白酶的分类 一、根据来源分类: 如papain, ficin, 胰蛋白酶,胃蛋白酶(pepsin ),凝乳酶 二、作用模式分类 肽链端解酶:从肽链的一个末端开始将氨基酸水解下来。 羧肽酶: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开始。 氨肽酶:从肽链的氨基末端开始。 肽链内切酶:从肽链的内部将肽链裂解。 三、活性部位的化学性质分类 1、丝氨酸蛋白酶

_2_X_考试方法的探讨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计划0项目,华中农业大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收稿日期:2003-07-07 作者简介:陈福生(1965)),男,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发酵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高等农业教育,2003-11,11:53-54H 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3-11,11:53-54 /2+X 0考试方法的探讨 陈福生,张 俊,王小红,谭 军,陈吉忠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高校考试模 式存在着诸多弊病。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考试模式)))/2+X 0考试模式,详细介绍了这种考试方法的内涵、实施过程和考试成绩的评定办法。关键词:考试方法;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03)11-0053-02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因人施教的大环境下,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层出不穷,而考核考试方法的改革则相对滞后,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瓶颈0,阻碍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众所周知,一定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有对应的考试和考核方法相匹配,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有对应的考试考核方法与之配套,否则教学方法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难以维持。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势在必行,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们一直对如何克服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进行探索,并尝试着各种新的考核考试模式。本文将介绍一种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考核考试方法)))/2+X 0考试方法。 一、/2+X 0考试方法的内涵 为了摒弃传统考试中形式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应考的弊端,以及受因人施教和我国高考/3+X 0考试模式的启发,我们设计了/2+X 0的考试模式。通过这种考试模式的实施,我们希望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因人施考0,即学生可以根据本身的情况,自由地选择考试方法。 在这种考试模式中,我们将一门课程的考核考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指所有的同学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的最基本的知识,是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的考核考试内容,也就是/2+X 0考试模式中的/20,它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平时的表现,包括课堂 表现、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占总分的20%。另一项是对一门课程基本概念和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考试,为闭卷考试形式,占总分的30%。/2+X 0考试模式中的另一部分考试内容是/X 0,它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而设置的,可选择考试内容或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考试方法或内容,这项考试内容占总成绩的50%。下面将以笔者所主讲的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为例,就/X 0的内容进行叙述。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与食品发酵有关的各种设备以及各类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以往的考试方法由于形式单一(闭卷考试),又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考试内容方面难免出现偏颇。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以该课程作为试点,率先进行了/2+X 0考试模式的改革。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将可供学生选择的/X 0部分考试内容分为口试、笔试、实验设计和文献综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种进行考试。每一种考试形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例如,笔试又可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口试又可以分为答辩式口试和辩论式口试。 答辩式口试,是指按照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口试,简单的过程是,考生首先抽取题目,宣讲对题目的理解,回答评委和其他同学的提问,然后评议委员会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辩论式口试,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设计一系列有对抗性的题目组,例如,在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中,我们以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为一个题目组,以小曲酒和大曲酒为另一个题

食品酶学A及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 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immobilized enzyme: 3、chemical modification: 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 α-淀粉酶活性。( )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 V 正常 可逆

不可逆 〔E〕( ) 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经热烫的罐装或冷冻蔬菜在保藏期间产生的不良风味的原因? 3、简述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脱糖的机理? 4、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机制及营养保健机理?

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β-淀粉酶、异淀粉酶的作用位点(即水解键)及其产物?以支链淀粉为原料,应用酶法制造果葡糖浆的工艺流程? 2、酶促褐变的机理?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 3、举例说明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食品卫生学自考试题

《食品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食品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食品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食品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食品化学和食品生物化学 (一)水 1、熟悉水的结构特性;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 2、掌握水分活度;水分活度对食品加工的影响。 (二)碳水化合物 1、了解糖的结构与功能;单糖、低聚糖结构特性。 2、掌握糖的典型物理和化学性质;美拉德反应;焦糖化。 3、熟悉淀粉的糊化和老化。 (三)蛋白质 1、掌握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等电点。 2、了解蛋白质功能特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四)油脂类 1、了解油脂的分类。 2、了解油脂氧化与氢化和品质评价。 (五)维生素 1、了解常见维生素的分类、缺乏症和主要的食物来源。 2、了解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对维生素的影响。 (六)微量元素 了解铁、钙、锌、碘的主要功能、缺乏症和主要食物来源。 (七)食品酶学 1、掌握酶促褐变的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2、了解食品中常用的酶制剂 (八)食用色素 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及应用。 (九)食品营养 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二、食品微生物学 (一)原核、真核微生物 1、了解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细胞结构、菌落形态及繁殖方式。 2、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 (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 1、掌握微生物生长的六大营养要素及其功能;环境因素(温度、水分、pH值、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