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转移途径
肺癌的转移途径

肺癌的转移途径肺癌是指肺部组织内恶性肿瘤的生长,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肺癌的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经血管、淋巴管或直接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过程。
肺癌的转移途径对于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肺癌的转移途径进行详细介绍。
1. 淋巴转移途径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系统侵入淋巴结,形成淋巴结转移。
肺部与气管、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等淋巴结相邻,因此肺癌通过淋巴转移的途径比较多。
分为纵隔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淋巴道,而颈部淋巴结转移则会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淋巴转移在肺癌的早期就可能发生,一旦淋巴结转移,病情通常属于晚期。
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发现对于肺癌的治疗非常重要。
2. 血行转移途径肺癌的血行转移主要通过肺静脉系统进入全身循环,最终到达其他器官。
肺癌最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包括肝脏、骨骼、脑部和肾上腺等。
肺癌转移到肝脏的比率最高,而血行转移到骨骼也较为常见。
一旦肺癌发生血行转移,病情往往处于晚期,治疗难度也会加大。
预防和及早发现血行转移对于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3. 直接蔓延途径肺癌还可能通过直接蔓延的途径转移到周围组织和器官。
肺癌位于肺胸膜表面时,肿瘤细胞可以直接侵入胸腔壁、心脏、纵隔等部位;而位于肺门的肺癌可以直接侵犯心脏或大血管。
肺癌还有可能直接侵袭邻近的肺叶、肋骨、食管等结构。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并干预肺癌的直接蔓延非常重要。
4. 胸腔转移途径肺癌的胸腔转移通常是指肺内肿瘤直接扩张侵犯到胸膜腔,形成脊柱、肋骨和胸膜的转移灶。
肺癌胸腔转移通常会导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腔炎症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胸腔转移会使病情加重,治疗和护理上也需要更加细致的关注。
5. 其他途径除了上述几种途径外,肺癌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转移。
淋巴管外蔓延、肺内肿瘤向周围淋巴结蔓延、支气管内下方蔓延等。
这些途径的转移对于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肺癌的转移途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干预呢?对于肺癌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吸烟者和职业暴露者,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和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肺癌病灶。
胃癌的转移过程

胃癌的转移过程胃癌的转移过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高。
胃癌的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这是胃癌治疗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转移过程,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胃癌的转移。
胃癌的转移途径胃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蔓延转移、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1. 直接蔓延转移直接蔓延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的过程。
胃癌的直接蔓延转移主要发生在胃壁内,包括浸润性生长和腺癌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形成新的癌灶。
腺癌浸润性生长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向胃壁深部扩散,形成腺癌。
2. 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淋巴管道向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胃癌的淋巴转移主要发生在胃周围淋巴结、胃门淋巴结、脾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和胰头淋巴结等部位。
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向远处器官转移的过程。
胃癌的血行转移主要发生在肝脏、肺部、骨骼和脑部等部位。
血行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胃癌的转移过程胃癌的转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癌细胞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才能成功地扩散到其他部位。
1. 癌细胞的侵袭和浸润癌细胞的侵袭和浸润是胃癌转移的第一步。
在这一过程中,癌细胞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组成,使得癌细胞能够穿过基底膜和周围组织,进入到血管或淋巴管中。
2. 癌细胞的入侵和逃逸癌细胞的入侵和逃逸是胃癌转移的第二步。
在这一过程中,癌细胞需要通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壁膜,进入到血液或淋巴液中。
同时,癌细胞还需要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以便在远处器官生长和扩散。
3. 癌细胞的定植和生长癌细胞的定植和生长是胃癌转移的第三步。
在这一过程中,癌细胞需要在远处器官中定植并生长。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等。
肿瘤的转移和浸润演示文稿

• 效应蛋白:IV型胶原酶、组织蛋白酶和与细胞运动相关的细
胞因子
现在是24页\一共有75页\编辑于星期日
CD44v:肿瘤转移促进基因
• CD44是广泛分布跨膜糖蛋白分子 ,能与细胞外基质中透明质酸结合、参 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CD44V1-10,分子量约85-160KD,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D44v6。 • 其正常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Ⅰ、Ⅳ等,主要参
Biawy报道67%舌鳞癌E-Cad表达下降。E-Cad(-)者淋
巴结转移发生率远高于E-Cad(+)者。以携带E-Cad mRNA
的质粒转染高侵袭性的癌细胞,可使其侵袭性消失。因 此认为E-Cad是一种抑制侵袭转移的因子。
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的转移都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
Gunji N等报道E-Cad表达与原发性胰腺癌肝转移不存在显著 关系。
• 侵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血管进 入肺静脉,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脑、 骨、肾、肾上腺 )
现在是19页\一共有75页\编辑于星期日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体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 参与基质胶原酶的代谢,使其失活。
• 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主要在侵袭阶段。
• 还具有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
Kiss-1基因:编码产物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能使胞内Ca2+浓度增加,同时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 迁移和侵袭。
现在是28页\一共有75页\编辑于星期日
(二)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
metastasis的名词解释

metastasis的名词解释肿瘤转移,也被称为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
该过程指的是原发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在那里形成新的肿瘤。
一、关键机制肿瘤转移是一种复杂而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关键的机制。
首先,癌细胞必须从原发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
这个过程称为侵袭和入侵。
一旦进入循环系统,癌细胞必须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以便在其他器官定居并生长。
最后,转移肿瘤细胞还必须通过附近的组织扩展,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转移途径肿瘤转移通常通过两种主要途径实现: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
对于某些类型的癌症,例如肺癌和乳腺癌,血液循环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可以经由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并通过血流分散到全身各处。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系统则是主要途径。
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并通过淋巴液传播到其他部位。
三、影响因素肿瘤转移的成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以及确定其侵袭和入侵能力的细胞特征。
研究表明,高度侵袭性的肿瘤更容易转移。
此外,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影响转移的潜力。
肿瘤越大,侵袭周围组织的可能性就越高。
此外,癌细胞的突变状态和表观遗传学变化也会影响其转移能力。
四、转移的过程一旦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它们可能会通过血流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然而,只有少数细胞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或其他体内屏障定居在其他器官。
一旦定居,癌细胞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环境条件有利于其重新生长和扩张。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依赖于癌细胞与周围组织进行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其生长和扩张的细胞信号。
五、临床表现肿瘤转移通常是恶性肿瘤最危险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肿瘤转移到重要器官(如肝脏、肺部、骨骼或脑部)时,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病人可能会经历疼痛、肿胀、呼吸困难、骨折、神经学症状等。
早期识别和治疗转移是关键,可以改善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导语:人体中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但肿瘤细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可以侵入周围组织或进入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来转移,导致癌症的恶性化。
而肿瘤转移的机制,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结果论述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I. 转移机制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转移,主要分为肿瘤细胞间转移和血行转移两种方式,其中血行转移是最常见的途径。
1.肿瘤细胞间转移肿瘤细胞间转移指的是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渗透间质细胞或组织间隙,进入周围组织和空腔。
渗透过程包括肿瘤细胞脱离肿瘤团块、侵入基质、侵入血管或淋巴管等。
一种机制是通过胶原酶、蛋白酶等酶类分泌蛋白,降解基质并促进侵袭。
研究发现,某些基质控制因子,如紧密连接蛋白、支架蛋白等分子,能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单个肿瘤细胞进入血管被称为微转移瘤,这是肿瘤细胞间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微灌注条件下,肿瘤细胞表现出更高度的移动能力。
2.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转移途径,约占已转移瘤的85%。
肿瘤细胞离开原始肿瘤,在血液中运输,随后落户在远处器官组织。
此外,也包括对肺、肝、脊柱、胸膜等局部转移的一些病例。
如何在血管中存活下来成为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关键。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通过从中央分化转化成专门的转移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流体动力学特性。
II. 侵袭机制肿瘤细胞侵袭指的是肿瘤细胞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或器官。
肿瘤细胞的侵袭包括细胞形态学改变、糖内分子表达和信号转导。
1.细胞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侵袭会引起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包括细胞内骨架的改变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肿瘤细胞侵袭的特点是细胞膜的前缘形成突起,称之为肢突,这种肢突可以弥合新形成的裂口。
2.糖内分子表达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还与许多糖内分子调控因子有关。
其中,小谷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的胶质酸清分泌酶,可以促进细胞运动以及羟化胶原的分解,从而加速细胞侵袭。
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肿瘤的多步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抑制。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需要适当的分子环境和微环境。
以下是肿瘤多步骤转移的基本过程的详细介绍:1. 肿瘤启动(Tumor Initiation):肿瘤转移的第一步是肿瘤的启动,这是由单一或短暂的暴露于致癌因子引起的。
这些致癌因子可以激活原癌基因和/或抑制肿瘤抑制基因,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失控。
在这一阶段,细胞开始获得一些与正常细胞不同的特征,如无限增殖能力和抵抗凋亡的能力。
2. 肿瘤促进(Tumor Promotion):在肿瘤促进阶段,细胞继续暴露于促癌剂,如炎症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等。
这些促癌剂可以进一步增强原癌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突变的几率,并促进肿瘤干细胞群体的形成。
这一阶段通常是长期的,并且可能是可逆的。
3. 肿瘤进展(Tumor Progression):肿瘤进展阶段涉及从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的转变,并进一步演变为更具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在这个阶段,肿瘤细胞开始获得侵袭和转移所需的特性,如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的产生、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促进等。
4. 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Tumor Cell Detachment and Invasion):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周围基质是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克服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力和基质的物理障碍。
这通常涉及到细胞黏附分子(如钙粘连素)的表达下降,使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力降低,从而容易从原发肿瘤中脱落。
5. 肿瘤血管生产(Tumor Angiogenesis):肿瘤细胞需要新的血管来供应营养和氧气,这就是肿瘤血管生产的过程。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管生成,如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
新血管的形成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营养,还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途径。
6. 肿瘤细胞进入脉管系统(Tumor Cell Entry into Vasculature):肿瘤细胞必须进入脉管系统,才能被带到远处器官。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侵袭和转移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侵袭是转移的前奏,转移是侵袭的结果。
二、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包含有转化细胞的生长、实体癌的细胞解离、周围组织侵袭、穿入脉管进入循环、循环中存活并聚集、毛细血管床处停留、穿出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以及新病灶处生长,最后形成转移癌。
(1)原发肿瘤(和转移瘤)既包含有肿瘤细胞成分,也包含有宿主其它细胞成分。
(2)转移过程对肿瘤细胞而言是具有选择性的,要经历侵袭、栓塞、循环中存活、远距离毛细血管停留、从血管穿出并在器官中生长等过程。
(3)转移瘤仅发生在特定器官,不同器官的微环境(土壤)可能具有生物学独特性。
另一个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概念:肿瘤侵袭
5.癌栓形成: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大多数被杀死破坏;极少数转移倾向极高的细胞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
6.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
癌细胞到达特定的继发组织或器官时,通过粘附作用特异性地锚定在毛细血管壁上,并穿透管壁逸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这些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局部非特异免疫杀伤作用,在各类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增殖生长,最终形成转移。
3.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一种物质,使粘附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增加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肿瘤病灶上脱离形成游离细胞。脱落细胞分泌各种蛋白溶解酶如纤维蛋白溶解酶、丝氨酸蛋白酶等,破坏细胞外基质,突破结缔组织构成的屏障。
4.进入脉管系统:肿瘤细胞诱导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为其侵入基质进入循环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
2.血道转移: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如骨肉瘤很早就可以出现肺转移。原因是肿瘤血管很丰富,且多数血窦之壁本身就是瘤细胞构成的,很容易脱落进入血流,发生转移;其次还有低分化肿瘤、癌症中晚期及肿瘤局部受挤压后(如按摩时常有发生)均可出现血道转移。
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

思考题:1.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几种?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2.肿瘤的形状有哪些?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如何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目前临床上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一般只用于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级:I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II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III级为分化很差,属高度恶性。
4.肿瘤患者饮食治疗需要注意哪些?肿瘤患者饮食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
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当然,这里说的运动是负离子运动,即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吸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可以更多的吸入负氧离子,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氧离子带负电荷,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细胞缺失的电子,消除自由基,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另外,通过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
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题.资料
肿瘤的转移途径:
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
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
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
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
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
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
如:肺癌胸膜腔;
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此例的转移方式:
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
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
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第3题
(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5)疼痛:由于癌组织压迫或侵犯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晚期肝癌、胃癌都有剧烈疼痛。
另外,癌症继发感染后,也可以引起疼痛。
(6)发热: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以及继发的细菌感染,都可以引起癌症病人发热,一般表现为中低度热。
(7)恶病质:恶病质也有人称为"恶液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它是癌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2题
1.胃、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
2.胃、肺发生出血、坏死、溃疡、脱落
3.出现浸润性生长
4.
胃肝肺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差,异型性大分化差,异型性大分化差,异型性大
核分裂多多无
生长速度快
继发改变出血坏死,溃疡形成坏死、毛细血管破损生长方式浸润性,外生性浸润性,外生性浸润性,外生性
包膜无无
境界不清楚清楚清楚
转移有有有
对机体影响阻塞,出血,转移肝功能受损,肝区疼
痛,转移压迫,阻塞,出血,转移
所以,胃、肝、肺均为恶性肿瘤。
第1题
1.根据病史,患者于五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隐痛、不适。
三月前腹痛加重,伴呕吐、黑便。
体检检查,腹膨隆,有移动性浊音,腹胀,有腹水。
胃小弯近幽门局部隆起,黏膜皱襞消失,中央有一4㎝*3㎝的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切面灰白色、质硬,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
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可诊断为胃癌。
2.根据病史,呕吐、黑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体检,慢性病容,营养不良,腹膨隆,肝区叩痛,脾未扪及。
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偏低。
B超,肝脏有多个大小不等强的回音。
死亡经过,患者进行性消瘦、贫血,腹胀及腹水。
肝体积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结节内为不规则腺样细胞巢,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现象。
可诊断出为肝癌。
3.根据胸片,肺部多发散在、界限清楚的圆形病灶,多靠近胸膜,之间可见散在模糊片状阴影。
出现咳血、咳浓痰及呼吸困难。
肺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散在的灰白色结节,镜下病变与肝同。
双肺下叶还可见散在黄白色1㎝实变病灶,镜下见病灶内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坏死渗出物,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细支气管周围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及液体渗出。
可诊断为肺癌。
4.根据左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质硬。
胃周边、肠系膜、大网膜、纵膈、肝门、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镜下病变相同,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内见腺样细胞巢。
可诊断出淋巴癌。
5.卵巢,双侧均有多个灰白色大小不等结节。
镜下与肝内结节相同。
可诊断出卵巢癌。
病理诊断:胃癌肺癌
肝癌淋巴癌
卵巢癌
死亡原因:胃癌转移,浸润到身体各个器官,导致肺、肝、淋巴结功能严重受损,最后由癌
细胞、各种细菌感染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