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2023·重庆质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上游来水以及区间来水(如嫩江漫水和人工生态补水)等。

乌裕尔河沿线分布着50多个村庄,且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

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

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且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为扎龙湿地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2.退化的湿地转化为盐渍化土壤,下列原因与此关系最小的是()A.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B.大水漫灌,地下水位抬升C.内流区域,盐分无法外泄D.气候较干,地表蒸发旺盛3.关于土壤表层盐分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返盐—气温回升,蒸发增强B.夏季返盐—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C.秋季脱盐—气温下降,蒸发变弱D.冬季脱盐—土壤冻结,阻隔地下水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4~6题。

4.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A.生态价值B.经济价值C.旅游价值D.文化价值5.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6.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湿地退化的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第十六章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一、思维导图
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的分布和现状
(1)分布
(2)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拓展延伸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生态功能
湿润、半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削弱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三、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湿地的保护措施
(1)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④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2)下表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保护森林和湿地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保护森林和湿地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面积 占国土面积 的 2 .3 41 %。被誉 和 破坏 哪 一 个 系统 ,都 会影 响 地 了许 多 新突破 。一 是 以加 强湿 地 为 “ 球 之肺 ”的森林 和 “ 球 球 的生态 平衡 ,影响地球 的健康 , 保 护和 修复 为重点 ,有效 遏 制 了 地 地 之 肾 ”的湿 地 ,既互 相依 存 ,又 危及 人 类生 存 的根 基。有 科学 家 湿 地面 积缩 减 的趋 势。 实施 了全 互相 作 用 ,共 同构筑 了我 国 国家 断 言 ,假 如森 林和 湿 地从 地球 上 国湿地 保 护工 程规 划 ,完成 湿地
地保 护和修 复工作。
象。认 真 实施 《 湿地 公 约 》相 关

系列 决 策部 署 ,决定 着 力建 设
“ 一五 ”期 间 ,全 国每年 新 决议 ,连续两届 当选为公约常委会 以森林 生 态 系统和 湿地 生 态 系统 十 增 湿地 保护面积 3 0多万公顷 ,恢 成员国 ,在公约形成相 关决议过程 等 为主要 内容 的 “ 十大生态屏 障” 。 复 湿地 1万 多公 顷 , 自然 湿 地保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在亚洲履约 中 其 中 ,将 以维护 湿地 生 态 系统健 护率从 “ 十五 ”末的 4 % 增加 到 发挥了领导作用。加强了国际重要 康 为 主要 目标 ,正确 处理 保 护 与 5
0 0 生态 安 全 的强 大屏 障。森林 是 一 消失 ,全球 9 % 的淡水 将 白自流 保 护 与恢 复工 程项 目 2 1个 ,建 陆地 9 % 的生物将灭绝 , 立 了长 江、 黑龙 江等 流 域湿 地保 O 座绿色 “ 库 ” 水 ,具 有 巨 大 的 蓄 入大海 , 5 水功 能 ,可 为湿地 提供 持 续 的水 生 物固氮将减 少 9 % ,生 物放氧 护 网络 ,湿地 自然 保 护 区达 5 0 0 4 0 源保 障。 森林 是 陆地上 最 大 的吸 将减 少 6 % ,同时将 产生 温室效 多处 ,国家湿地 公园达 1 0多处 ,

阐述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阐述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阐述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与其他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仅影响着人类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笔者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利用方法作详细论述,旨在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确保其利用的合理性。

一、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培育是森林资源利用全过程的首要环节,在森林资源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培育的最大作用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大规模培育不仅能提高森林资源总量,还能建立或形成森林,起到恢复生态的作用。

森林资源培育可采取以下措施:1、借助科技力量开发展林业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其中一个基本战略是科技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点,林业培育人员可采用科技技术实施林木培育,以此提高林木或森林资源的再发展能力。

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环境和经济协调,二者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借助科技力量。

一方面借助科技技术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推动经济,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提高林木培育科技含量的方式来促进林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保护湿地,实现湿地的合理开发湿地是林木生长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有效性培育的前提是湿地开发与利用,只有做好了湿地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目前可采取的湿地保护与湿地开发、利用对策有:(1)停止对湿地地质的改变与破坏。

湿地是林木生长的必要要素,我国应该立即停止对湿地地质的破坏,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来恢复湿地;另外,还可根据湿地面积、类型合理编制出湿地分布图,对现有濕地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更加健全、完善的湿地保护与开发计划。

(2)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被开发利用之后不仅具备了社会经济功能,其本身还具备强大的生态功能。

湿地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湿地生态系统越健康,便越利于森林资源的生长与培育。

所以在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视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在对林业发展模式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

高一地理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一地理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
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 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 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
3.
特点
人工湿地:水库、池塘、稻田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沼泽
滩涂
河流
湖泊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 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 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草; 防止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是海绵,她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 单之蔷
青海湖鸟岛
三江平原沼泽
活动一:读图,说出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水库
长江中下游稻田
洞庭湖湿地
海南红树林
一、湿地的含义
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 1.或水含义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 咸水水体,也包括低潮时水位不超过6米的水域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活动三:阅读洞庭湖湿地景观图地图册 p21和书p42-43,探讨湿地的重要功能。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 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其南有湘、资、沅、澧四水汇 入,北与长江相通,犹如一个 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 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突出问题
产生原因
湿地数量不断减少 围垦湿地、泥沙淤积 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过度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大量排放污染物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经典课件)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经典课件)

3)雨林的物种(生物)资源丰富
--“基因宝库 ”(绚丼多姿、丰富多彩的动 植物王国 )
4)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 --“医学宝库”
三、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1.优越性
终年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形成雨林群落。 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具很高生产力。
2.脆弱性
土壤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 上植物体内。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资源及现状
1.重要的自然资源
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燃料、木料、 药材和其它生存物质 。
2.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大气: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 吸烟除尘、减弱噪音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 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1)土地肥沃; (2)耕地面积广大;
(3)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 模机械化;
(4)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5)夏季日照时间长,水热配合较好。
2.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2)保护湿地的措施
A、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 B、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C、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 D、防止水污染 E、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 生动物,
我国湿地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广泛;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地之一 返回
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
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 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基础落实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答案】1. B 2. D 3.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西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1题详解】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而秘鲁寒流对亚马孙雨林没有影响,因为秘鲁寒流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亚马孙雨林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2题详解】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与当地的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有关,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开始肆意破坏雨林。

迁移农业也会破坏雨林,但因为雨林中的土著居民较少,破坏力相对较小。

【3题详解】,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点睛】一味地保护并不能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4.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

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④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西部山地为太行山,森林的环境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①、②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提高造林存活率 ③促进区域可持
续发展 ④提高林地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减少
解析 第 8 题,从材料中种植的数目类型,可推知林业发展的 战略目标,防护和绿化是为了生态文明建设,果品和用材是为了促 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树木的类型和林地的存活率及林地的生产力无 关。第 9 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苏省的造林种类中,用材为主的 杨树林面积比重降低,木材的供给量降低,木材供需缺口有所加大; 以防护和绿化为主的杂阔林面积比重升高,树种的多样性随之增 加;以果品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比重略有增加,果品供应能力随之增 加;材料中仅给出面积比重,并没有提供总面积的变化,无法证实 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措施。
术了解或实地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
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
护、治理措施。
基础清单 一、森林的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刚果河流域
目前世界森林急剧减少,原__始__森__林__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_自__然__资__源_,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_环__境_资___源_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 功效。
角度Ⅳ.某地区森林减少的原因、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试/题/调/研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 10~11 题。
10.1650~1780 年该区域( B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11.进入 20 世纪该区域( D )
A.气候持续干旱
(2)开发计划与影响。
亚马孙横贯公路 亚马孙平原
(3)雨林的保护。
保护性
自然保护区 选择性采伐
环境教育 缓冲区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 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归纳】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①森林类似海绵,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 ②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 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 作用。
【图示】 雨林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功能
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 生物循 生物生 群落生 强烈 → 环旺盛 → 长迅速 → 产力高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 土壤___贫_瘠____。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 第 5 题,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依据表中植株数 量一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有明显 增加,则植株密度改变,依后面两个地上、地下生物量可看出生物 量总体提高,故①③正确,即 A 项正确。第 6 题,本题考查获取数 据信息能力。表中地下生物量一栏显示:灌木植物数量逐年减少, 而草本植物数量逐年增加,呈现此消彼长态势。故 D 项正确。第 7 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 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 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 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 缩。
5.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A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
布改变Βιβλιοθήκ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
长竞争的是( D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7.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 化趋势是( D )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试大纲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
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把
区域存在的环境 导致环境问题的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
与发展问题及其 进而发现产生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症结,从
产生的危害,以及 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有关的治理保护 2.地理实践力:可利用网络和地理信息技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要保护;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 高生活水平来看,要开发。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 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1)“资源的宝库”——具有较高的__生__产__力__和丰富的生物资 源。
(2)“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 (3)“天然空调机”——__调__节__气__候______,美化环境。 (4)“天然水库”——涵养水源,_调__蓄__洪__水_。 (5)“_地__球__之__肾_”——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6)“鸟类的乐园”——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 条件。
角度Ⅱ.植物生长与环境 试/题/调/研
(2014 课标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 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 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 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 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 为每年 9 月 30 日)。读表,回答 5~7 题。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植__物__体___内, 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___养__分___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 难恢复。
5.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 (1)雨林被毁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__口__增__长 __和__贫__困____,以及由 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
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A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华南地区
解析 第 3 题,b 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速 度,拦截径流和泥沙;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是 径流量不会增加。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植被以灌丛为 主,缺乏森林,说明气候比较干燥,降水比较少,与西北地区吻合; 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相对湿润,都有森林分布。
【提示】 土壤肥力高低并非只看有机质的多少 土壤的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 程度。有机质只是肥力大小的一个指标,不能通过这一个指标来看 土壤是否肥沃。 【思考】 为什么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 漠”? ①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 ②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 复相当困难。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 第 10 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变化的影响。 由图可知,1650~1780 年该区域原始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小,耕地面 积大幅度增加,可知该地区此时经历了移民开垦,故 B 项正确。根 据图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不能判断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农 业结构的特征,故 A、C 项错误。该地区对原始林地进行毁林开荒, 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故 D 项错误。第 11 题,本题考查 区域生态变化过程。20 世纪后(1900 年后),该地区次生林地面积逐 渐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可知该地区注重生态保护,实施了退耕还 林,故 D 项正确。根据图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不能判断该地区气 候状况和种植业产值的变化,故 A、C 项错误。大力发展畜牧业会 导致图中草地和灌丛地所占比例显著改变,与图中所示现象不符, 故 B 项错误。
②具体原因。 a.开辟大__型__农 __场 __: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 取经济收益。 b.商业性___伐__木___: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c.过度的__迁__移__农__业__: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d.采矿、修路、城__镇__建__设__: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 地和就业机会。
宜选择(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 1 题,观察四幅图中距地面 6 米高度以内风速的大小, 最大风速依次约为 1.3 千米/小时、3 千米/小时、3 千米/小时和 6 千 米/小时,因此该范围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第 2 题,华北平原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 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4.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1)中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分布__广__泛____,__东__部多,__西__部少。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①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②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生态环境问题。 ③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 生态环境和水源。 ④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 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能力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角度Ⅰ.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