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高一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说课稿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欧洲民间音乐

《欧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指导老师:教学年级:高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二节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二节,共分为两大块。
第一块主讲欧洲的乐器,如:苏格兰风笛,从形制、音色、作品、历史这四个方面展开;罗马尼亚排箫从形制、音色和表现力上展开。
另外还拓展到了其他种类的乐器,学生可以在熟知苏格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之外还可以认识其他多种类的乐器,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二块内容主讲声乐方式,以美声、欧亚唱法和约德尔唱法为主。
美声与欧亚唱法对比欣赏再分开介绍。
鉴赏约德尔唱法的同时学唱约德尔唱法。
欧洲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介绍学习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不仅要尊重多元文化而且还要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熟悉苏格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并能听辨欧洲其他乐器的音色;2、感受并能体会欧亚唱法、美声唱法的特点以及模仿约得尔唱法;3、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欧洲的人文、历史、艺术等对欧洲民间音乐的整体风格或局部风格进行探索和评述。
充分地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亮点:1、引导学生从人文方面去理解和感受苏格兰风笛这件有历史的乐器;2、课堂每个主题内容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用对比的方式感受抽象的欧亚唱法;4、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接受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结合人文历史去感受和思考民间音乐;2、体会并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音频《跳舞的泰迪熊》并提问音乐具有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2、介绍苏格兰风笛二、作品介绍《优雅》1、欣赏作品,并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将作品分好句且模画出旋律线;2、从听觉和旋律线的视觉上感受作品,为作品命名(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揭示作品名称;3、感受苏格兰风笛的音色,将乐器与苏格兰历史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独特的苏格兰风笛;4、简单介绍爱尔兰风笛和爱尔兰哨笛。
高中音乐鉴赏《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和cross-cultural music understanding。
3. 通过音乐鉴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欧洲音乐:a. 古典音乐:介绍交响乐、室内乐、独奏等形式b. 浪漫音乐: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人物c. 现代音乐:介绍20世纪音乐的新风格、流派及代表人物2. 拉丁美洲音乐:a. 民间音乐:介绍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及代表形式b. 爵士音乐:介绍爵士乐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人物c. 现代音乐:介绍拉丁美洲现代音乐的新风格、流派及代表人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人物。
2. 鉴赏法:播放经典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欧洲音乐鉴赏:a. 古典音乐:播放经典交响乐、室内乐、独奏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b. 浪漫音乐:播放经典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如肖邦的《夜曲》c. 现代音乐:播放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3. 拉丁美洲音乐鉴赏:a. 民间音乐:播放经典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作品,如墨西哥的《美丽的赛吉托》b. 爵士音乐:播放经典拉丁爵士乐作品,如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c. 现代音乐:播放拉丁美洲现代音乐经典作品,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及价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音乐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欧洲的民间音乐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欧洲的民间音乐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高一上册音乐课程中的欧洲民间音乐,包括其起源、特点、代表曲目等。
通过学习欧洲的民间音乐,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欧洲的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熟悉欧洲的不同地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
3. 培养学生欣赏欧洲民间音乐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通过合唱或乐器演奏等形式表达音乐。
教学内容:1. 欧洲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欧洲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特点;3. 欧洲民间音乐的代表曲目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欧洲民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欧洲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15分钟)介绍欧洲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历史背景、影响因素等。
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演变过程。
第三步:欧洲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特点(25分钟)选择欧洲各地的民间音乐进行介绍,包括苏格兰的民谣、爱尔兰的凯尔特音乐、希腊的迪斯科拉、意大利的塔兰塔等。
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简要的历史背景介绍,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
第四步:欧洲民间音乐的代表曲目欣赏和分析(30分钟)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如苏格兰的《爱丽斯之旅》、爱尔兰的《爱尔兰旅行者》等,进行音乐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表现力等特点,并从中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韵味。
第五步:音乐表演(20分钟)组织学生合唱一首欧洲民歌或使用乐器演奏一段民间乐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素质安排合适的表演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奏中。
第六步:总结和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培养音乐鉴赏和表演的兴趣。
第6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2)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设计【学生】高一年级【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内容】《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一课时欣赏课《雄鹰之歌》《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教学目标】1、感知安第斯山脉印第安人的音乐及乐器——排箫、盖那笛;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独特的节奏、“松”的歌舞表现形式;感受个性鲜明的——探戈的节奏与旋律。
2、体验拉丁美洲热情、奔放的音乐及对其文化的认知。
3、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融合”的原因及意义。
【教材分析】:最具代表性的三首拉丁美洲音乐作品:《雄鹰之歌》、《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雄鹰之歌》是一段关于印第安人音乐的视频,人与音乐、自然融为一体的温馨画面,柔美的淳朴的印第安音乐,突出了排箫、笛子演奏的印第安音乐——质朴、自然、唯美。
《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
抒情浪漫的音乐表达了年轻人美妙、缠绵的爱情。
《小伙伴》是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舞曲。
特殊的节奏音型,起伏跌宕的旋律和特有的动作,表现出徐缓、深沉又紧张激越的矛盾音乐情绪。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亚洲、非洲、欧洲音乐之后,再来学习拉丁美洲音乐,对拉丁美洲音乐融合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铺垫。
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与文化,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分析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旋律、节奏、节拍、音色),唱旋律、打节奏、做动作,感受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以历史文化为背景,阐述印第安音乐、欧洲民间音乐、非洲黑人音乐相互融合的意义。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命之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题曲歌手瑞奇马丁——拉丁美洲音乐风潮的标志性人物,国际拉丁流行乐团的新天王。
充满激情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拉丁美洲的热土。
今天我们将走近拉丁美洲,了解那里的音乐。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四个地区。
第6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课前伴着音乐循环播放一组拉丁美洲风景图片。
提问:刚才看到的风景来自于哪个大洲?(拉丁美洲)出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旅。
观看图片,感受拉美风情。
激发学生对拉美音乐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回忆搜索记忆中对拉美音乐的点滴印象。
拉美歌舞音乐特点探究:一、拉丁美洲地理文化知识(一)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社会等印象。
(二)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二、探戈(一)播放探戈乐曲《小伙伴》视频提问:音乐主旋律的演奏乐器有什么?(小提琴,低音提琴,手风琴)(二)介绍探戈乐队主要组成乐器(小提琴,低音提琴,手风琴,钢琴,都是来自欧洲的乐器,从探戈音乐的演奏乐器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探戈音乐里融合了欧洲的音乐风格)提问:音乐舞蹈有什么特点?(音乐:以 2/4 拍为主,切分节奏突出且样式多样。
旋律徐缓、深沉,节奏强烈,既有平稳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
舞蹈: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舞蹈中融合了欧洲华尔兹舞蹈多旋(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回答)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总结观赏视频后对其音乐和舞蹈方面的特点通过思考和讨论,结合学生在历史和地理课中掌握的拉丁美洲的地理文化知识和课前的准备,更好的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歌舞音乐是拉美音乐的灵魂音乐。
从歌舞音乐特点入手了解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阿根廷是三个国家中欧化的最明显的一个,从乐器的了解中就能明显的感觉到。
从音乐和舞蹈双方面找寻探戈歌舞集合和欧洲音乐风格的特点。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教学设计:《拉丁美洲音乐》年级;高一课型:欣赏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六单元第十三节一、教学理念:音乐欣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音乐整体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真正实践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计思想:音乐欣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因此在选材中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选取了拉丁美洲中最有代表性的声乐、器乐、及歌舞音乐三种音乐体裁进行赏析。
学生平时对拉丁美洲音乐接触甚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听、看、议、比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运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材分析: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
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四个部分。
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
在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
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文化艺术。
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
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
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
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千姿百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高中音乐《欧洲民间音乐》说课稿.doc

高中音乐《欧洲民间音乐》说课稿下面是一篇由的高中音乐《欧洲民间音乐》说课稿,是不错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音乐《欧洲民间音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承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那么,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气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和感受音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承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局部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本课的教学目标;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1) 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答复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2) 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3) 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答复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比照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4) 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答复;风笛.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比照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5) 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答复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6) 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答复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答复,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7) 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总结: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那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第6单元第12节欧洲民间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

《欧洲的民间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用欧亚唱法延长的保加利亚民歌,歌曲采用了自由的喉音和类似金属声的二度音层,既是甜蜜的,又是强烈的有力的;既是压抑的,又是富有冲击性的。
2、风笛音乐《优雅》——苏格兰最著名的风笛曲,旋律用五声音阶,气势宏伟又不失优雅。
3、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乐曲描绘了鸟儿在森林中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乐舞蹈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动、演、赏、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感悟、探究、比较、模唱等活动,提高即兴性、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2、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不同唱法的风格特征,以及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民间音乐;2、风笛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等。
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
当然,欧洲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二、欧洲民间音乐:声乐篇:欧洲多彩的民歌1.美声唱法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声乐唱法有哪些?(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关于欧洲声乐的唱法,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享誉全球的——美声唱法。
提起美声唱法,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的音色——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
(视频)边听边思考,美声唱法有什么风格特征。
2.欧亚唱法教师:归纳了美声唱法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听另外一首歌曲,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跟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播放保加里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一欧洲民间音乐一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苏格兰风笛音乐原属于战争音乐,用于行军、召集高地人、哀悼亡灵。
风笛音乐也属于和平的音乐,用来跳斯特拉斯佩舞、与小提琴、手风琴和奏,用来庆祝、也用来表达爱意。
爱尔兰的风笛演奏方法与苏格兰有所不同;b5E2RGbCAP
罗马尼亚一直保持用排箫奏乐的悠久历史,并将排箫的演奏艺术提升到高超的水平,整个排箫有点向外拱弯,一般定成D或G大调音阶。
排箫音色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plEanqFDPw
排箫音乐:空灵、优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声部的重唱中常出现不谐和音程(如二度),旋律音域不宽,却富有表现力,各种各样的装饰音、滑音层出不穷,十分丰富,给音乐增加了特殊的色彩;DXDiTa9E3d
约德尔唱法: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
如“依”、“哦”、“莱”、
“咿呀”等。
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
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RTCrpUDGiT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组合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
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弓I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
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5PCzVD7HxA
四,教学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高二段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了,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
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jLBHrnAlLg
六,说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本课以谈话法导入,引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富有民族特色的器乐作品和民歌,弓I导学生了解、认识不同于我国的各种音乐文化,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又拓宽视野,认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XHAQX74J0X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弓I起学生对本课的亲
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LDAYtRyKfE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
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Zzz6ZB2Ltk
3)完整播放V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dvzfvkwMIl
4)完整播放V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风笛•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
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rqyn14ZNXI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
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EmxvxOtOco
6)完整播放V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
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SixE2yXPq5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
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6ewMyirQ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