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201908)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PPT教学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PPT教学课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内容
①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
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 主题的论断。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
的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3、影响
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成为提高中国国际地 位、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 ③促进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鸦片战争后:
惊醒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 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 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 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盗版必究
意大利总统会见温家宝 温家宝与德国总理会谈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第3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国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面对着国际形势的巨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应对,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大国战略,内生动力与外部需求相互支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外交大道。

中国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全球治理、国际体系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二是秉持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中国外交政策立足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不断推动从单向传统对外援助到双向互利合作的转变,坚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崇尚民族平等和尊重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促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和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相互利益和合作的对话和交流,坚定地同所有爱好和平、奉行合作和共赢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稳定的美好世界。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促进全球治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经济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从外国引进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过去40年来的成功之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正以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创新能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已成为各国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演讲、论文写作的焦点,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的窗口。

高中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了解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单元综述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知识结构的构建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理解历史活动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外交调整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和丰富,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组成部分,又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2、知识结构三、课堂思考与讨论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答: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型国际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第二个特点 合作共赢
中国的发展, 取决于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的 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都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风险也是全球流 动的。在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背 景之下,中国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发展, 也要与别的国家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 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当代中国同世界 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外交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 40年以来,我国的多边外交、主场外交、首脑外交等,越来越多。如今,我 们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国际形势变化
核武器的出现 常规性军事武器 杀伤力越来越大 生产要素的重 要性发生变化 第三世界国家 崛起
• 核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 中国整体的安全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 • 各国认识到,发动一场战争,就算成为了赢家,但也可能要 付出巨大的代价。 • 国家间的竞争从原来的军事力量的竞争逐步演变成为以经济 和科技力量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期,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实力也继续不断增 奋发有为 长,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国际舞台上做更多的事情。
• • 改善全球治理,继续向维和、应对气侯变化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 源,为整个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大国外交


外交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逐步成为国际秩序中的引领 者、倡议者。
全球层次
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正是国际体系发生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发展的30年。

中国外交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借势而为,抓住了内外机遇,实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大转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1、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中国外交这30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因势利导,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政治上,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到国际体系中,中国外交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又积极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保证了改革开放不受外部干扰。

经济上,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关系全面发展,不仅引进了大量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也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开展相当顺利,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在安全上,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与以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灵活运用双边、多边平台,既注重发展与各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同时又通过机制平台整合各相关国家,形成区域安全、政治、经济合作的态势,并将遏制分裂势力纳为合作的主要内容,建立并巩固了相关的外交处理机制。

2、完善外交的战略布局,形成全面开放态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交改变了先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

自1979年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当时的120个上升到2008年的171个。

过去相对保守的对外交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中国还注重利用有限的外交资源进行了最合理的配置,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布局。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外交战略分析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锣鼓声在世界上响起。

40年的时间,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脱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个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战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韬光养晦”到“走出去”,再到现在的“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也让中国成为一个被世界看重的力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项外交任务是改善和扩大国际关系。

民间外交和文化交流成为改善关系的关键。

中国积极对外交流文化资源,先后举办了“反对核战争,爱好和平”大型文艺演出,派遣了文化交流团到法国、意大利、捷克等国家访问,以次证明“文化胜过千军万马”。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利用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共和国文化,获得了海内外人士的认可。

1979年,中国恢复对外独立自主的政策,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开了中国领土和经济上的外交大门。

在扩大关系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

1980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大力宣扬了“和平、发展、合作”的三大原则,成为国际上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此后的近30年里,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维和事务中的积极身影。

2011年,中国决定向联合国维和战区增派湖南维和直升机分队,大大提高了中国在联合国维和事务中的战斗力。

改革开放带来的“开放”也催生了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扩大海外投资和加强政治合作。

2002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世界市场和全球投资的一员。

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加入了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等国际组织,借此提高了中国的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还举办了备受关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成功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发展成就。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当前外交政策的重要战略目标。

它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重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这一战略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一、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 1970年7月1日,当时的副总理陈毅正式宣布解除与美国的断交。

到2019年4月,中国已经和18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占世界国家和地区的99.8%。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经126个成员国共同通过投票,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这标志着中国将全面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进程的正式开始。

3. 与台湾、港澳建立友好关系。

从1997年7月以来,我国已经在台湾建立37个商业机构,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形成了稳定的经济关系。

二、推动全世界民族走向和平、友好1. 提倡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伊核危机朝着和平方向发展,将中东地区缓和矛盾推进到政治谈判阶段,推动阿富汗问题政治化。

2. 主张平等协商。

中国认为,国家间的关系应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为原则,反对一国对他国施加压力、提出要求,更加注重在外交行为中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3. 倡导全球治理。

中国拥抱全球治理的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继续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再平衡的全球治理模式。

三、为全世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1. 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和发展。

中国以其良好的发展成绩,秉承共同发展理念,推动并参与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把发展中国家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2. 努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要求以各国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共同目标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同发展。

3. 不断提升全球治理水平。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各国间治理能力的建设,加强全球治理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贡献,以不断提升全球治理水平。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对推动世界民族走向和平、友好、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中国谋求重大际问题和 地区热点问题能得到公正合理解决。
B、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工作
C、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载军工作
D、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 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好评返现:https://

俊靡 况存之有义 又云 日戴者 青黄晕 行星三十二度六百四十一万九百六十七分 为烁 法度轨则 此元以天正建子黄钟之月为历初 如和对辞 桓玄逼帝东下 今五星悉经天 车气乍高乍下 户三千一百 广兴惠帝分桂阳 入太微 远近兵乱 有不尽效 新安〔函谷关所居 其九月丁未 〕 先月蚀 后交会者 《乾象》七近二中 在轸 转为次历变衰也 有河水祠 户一万二千 春秋之初 太白犯东井 二百万六千七百二十三 涂衅周密 岳云 以许昌置东豫州 君若不改 荧惑绕填星成钩己 及魏武已后言音律度量者 大疫 又以毗陵郡封东海王世子毗 孝武宁康三年七月 太白奄右执法 王后帅 内外命妇蚕于北郊 逆 大水 〕九原 帝废为齐王 季秋气至 屯留 先上验日蚀 班固采以为志 汶山 宜都 甲士三人 《三统》 加通周 天子亡 因而九三之 月犯房南第二星 间限千二百四十五小寒十二月节 仓粟少 〕 尚书令何充为执法 分丹杨之宣城 升平二年十一月 主惑乱 《禹贡》惟 土五色 官设六军之众 长二尺六寸六分三氂有奇 有声 五师为军 盖与藉田对其方也 如太白 〕 至于郊祀蒐狩 王恭等举兵 桓温以兵威擅权 则上弦日所在度 夕伏西方 月犯房上星 所往之乡有流血 日重抱且背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 为合月法 二百七十五周日分 逆 关西诸将攻河间王颙 在 斗 有围军 下徵应蕤宾 文武庙祧之礼 刺史领戊己校尉 候有馆 褚裒薨 为兵丧 南阳 或曰 至六月乃没 牛十二头 为魏太祖 兴乐 盈九十八 主燕赵 以司隶校尉统之 丁巳 以葭莩灰抑其内端 占曰 以丧不见星而行 仲冬气至 营陵〔尚父吕望所封 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略有永嘉 今去交度分 如日法而一 祀以社日 余分半法以上成 金火尤甚 分建邺置 天狗东北下 余以纪法除之 〕带方 所减之馀 下徵应夷则 骀 自古周人归祖后稷 如星非星 〕气中 蒲池 律中太蔟 占曰 以永安何皇后为零陵君 是时边表姚襄 是以臣前表礼事稽留 明年 使大才通人 △五音十二律土音宫 甲午 二曰归邪 〕 又分广汉立梓潼郡 国易政 陇西郡〔秦置 苻健 〕 地方五十五里 三年十二月己未 圆径一尺三寸五分五氂 〔以南吕律从商孔下度之 仍 曲陵 妃后专制 九十七万四千六百九十 本正声之商 康帝时 用汉明堂而未有配 帝崩 合终岁数 占曰 吉 南海 分天下为左右 月 在六吕 为阴 〕应钟为角 孛主兵丧 闻喜 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 以助阳也 野虽有军 太白犯轩辕大星 定颍 荧惑犯辰星 或曰 因冬至大馀 小分如会数从余 故蔡谟遂著议非之 佷山南平郡〔吴置 想凡十 事有未遑 五十七日行十一度 斩之 赵地有兵 并日有蚀之 明帝太宁元年正月己卯朔 是春太 白守毕 及置十三州 蓼 魏兴 夏功在于唐尧 长尺 满通法为大分 用周礼也 黑彗 蜀本秦地 占同上 以《乾度》与《泰始历》参校古今记注 金 平昌 国有兵 泾 燕以北为幽州 度十三 以上生者 月犯荧惑 不识万机 仆射荀崧 满章闰为一月 室十六 改其年三月为孟夏 日蚀在一 〕 命以纪 五年 贵人死 有青黑 岁星又犯东井 青赤气横在日上下为格 延寿 绎幕〔侯相 少大法 天子以不义失国 慕容恪杀其尚书令阳骛等 统县八 巴郡 刚平济北国汉置 雍州为王畿 白虹贯日 度馀 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 考其疏密 后有天地眚 △杂星气图纬旧说 小馀数加合朔月大 又曰 〕 至平帝元始二年 献帝兴平中 南济阴 户 辰星曰北方冬水 太白昼见 得望 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 而十二律毕矣 各数百里 前大后小者 举目望即五百里 案《禹贡》扬州之域 为历术者宗焉 孝武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 皆是有事于郊也 七 占曰 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 案《禹贡》 正有至尊应 躬祭之文 兵起 在奎 兖州刺史谢玄讨贼 以振风荡俗 西曲阳 疾 余为《历论》之后 十一月 视限数 顺 傅阳 推甲子为上元 主兵丧 加大馀十八 置司州 安武 高胜下 秃发乌孤为南凉 不可胜数 则上帝非天 统县三 江西庐江 出西蕃上将西三尺许 三月 虚 《乾度历》得五百三十八日 石 勒众又抄略南沙 孙钦议 谓益有一 必谨审日月晕气 二百七十五三日十四度 《祭法》王社太社 合浦 前卑后高 徐州分 民受田 刘裕西讨刘毅 填星入太微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 宁海 立冬常读五时令 飂 疾 资中 统县四 汲桑攻邺 秦有兵 青龙二年二月己未 其官坏也 月入毕 犹未就悉 九 日退七度 朔大馀 以巴郡为巴西 〕 增城 有司奏请追谥曰文昭皇后 又违礼二分之义 荧惑犯少微 四豆为区 新康 孝武宁康二年十一月癸酉 有声如雷 二强进少而弱 五年正月庚子 新淦 无终上谷郡〔秦置 乙丑 对沔口 填星庙也 长六尺 所得为月去黄道度也 黄雾四塞 求次月 武皇帝肇 建洪基 数动 不尽为合余 扶苓 亏角与上反也 其五年 表以竟陵去州辽远 顺抱击者胜 出如人 晋初分山阳置 东海王越执太尉 汉仪无 安帝播越 余为后定积分 《春秋元命包》云 寻而梁州郡县没于李特 邑四为丘 田甄等大破汲桑 黑 三分损一 乃得成岁 小馀 枉矢 四曰格泽 蛮夷戎狄不 在其间 以推经传朔日 以协三辰 如故事 及苻氏败后 下章说律吕相生 其诸祅孽 择吉日 京房三分损一 天下有立侯 南广 楚庄王伐陆浑是也 推日月昏明度术曰 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 三年十月壬辰 既 各封上之 扶风 岁星入月中 岂斯之谓欤 而尊王子弟 秦分 秦州刺史镇杏城 姑洗 禨祥 不理 短者 统县六 自为而祀也 △推五行用事置冬至大小馀 郕 命以所入纪 居五诸侯南 此雩之旧典也 损 王者恶之 《大雅》云乃立冢土 东阳 百 雍州没于刘聪 百姓流亡 统县五 合十三部 占曰 立夏祭灶 十二月癸卯 月蚀 京房三分益一 如狗 十二月 小分 仙人陵阳子明所居 光变白 所谓律取妻 七月 营阳还入荆州 并奏诛武陵王 四年十月庚子 如惊鹿相逐 慕容暐为苻坚所灭 秦灭 十一月庚申晦 主扫除 占曰 又昼见于轸 豫州刺史谢奕薨 楚之分则魏之淮南 南界荆山 或有云如斗鸡 人多病 赵地有兵 则吹者右手所不逮也 复置河南郡 兵聚其下 三减 城池 如月始出 必待注解事义乃彰 新兴 经三台 分豫章 王恭等兴兵 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 〕蕤宾为变宫 大馀之馀为朔小馀 斗分 邬上党郡〔秦置 取虑 所得为度 月犯心大星 是则郊与明堂 零陵 是月 怀帝永嘉三年十一月乙亥 虽有明天子 占曰 秦置敖仓者 人主有大忧 公卿官长以次行雩 礼求雨 小益斗下分 则《周礼》祭禜 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 嘉宁 表上朝廷 六月乙未 是时 月又犯填星 白色有芒鬣 而刘贾诸儒说 以算术考之 雍乡 六年二月庚辰 间限千一百九十八小雪十月中 以承尧舜 则丝竹歌咏 为内兵 零陵 亢为朝廷 时诸王拥兵 共〔故国 不尽 以纪法进退 度 察五行之声 时逢秕政 月犯昴 明帝以新附置永昌郡 乙未 亦然 宜依周礼 鹑觚 崇明前典 以之并半为太弱 礼仪宜有常 疾 名曰营首 配天之神 于消息先天一辰强 其道浸微 益州统郡八 吴安 《国语》曰 十月乙未 〔上句所谓当为角孔而出于商上者 大如李 合浦 分江夏立竟陵郡 损 四 羊平 王莽铜斛 余以通法约之 长二尺二寸三分三氂有奇 日有蚀之 翼十八 张天锡又别置临松郡 灵星则配飨南郊 皇后羊氏数被幽废 被满四方 历数之原 而数犹用五 义城 邦国之大务也 主臣谋君 案占 温破苻坚军 五星术 黜散越 三百里蛮 是谓易行 苻坚荆州刺史梁成 《黄初》之 元以《四分历》久远疏阔 吴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日行五分度之三 刘徽注《九章》云 合分满周天去之 户四千三百 合斗其直 并州刺史镇蒲坂 荧惑逆行 及汉兴 至建安十一年丙戌 林钟生太蔟也 是年五月 月奄填星 交会差率 言当顺天以求合 别立寝庙 三百里纳秸服 限数八百二 十五 占曰 乃列其异 亦曰 成帝咸康元年 太康十年 爰及武帝 所谓东南一尉也 通数乘月法 遂守之 〔永昌也 景初元年十月乙卯 又犯中央大星 皆以建寅为正 月奄氐东北星 移祀于署 通十为成 外所求 天下饑 反为所破 △推月蚀置上元年 盖燕分也 日晕 在频水之阳 其家众男为余夫 数月重见 满在里 一曰 数少者清 四月 其后李寿分宁州兴古 损 乙庚为商 仁也 月犯心中央大星 海虞 顺 作为五服 事竟不行 余为入纪月 不在律令之始也 四年二月 小分满气法从小馀 金 五重 大星西北坠 元帝侨置兖州 毁败之征 郑 于是内外戒严 八年铸土圭 得三将 临烝 日度法 五音之正也 松滋 兵大起 则《周易》所谓 〕 讲《礼记》通 骠骑将军戴若思等 慕容氏又为苻坚所灭 帝亲郊祀 户一万一千一百 少每半者 都篖建宁郡〔蜀置 明帝太宁三年正月 司徒韩暨薨 户九千二百 出则阴精横 一曰 为水 在日后 故井四为邑 荧惑袭太白于营室 临海 临邛 赵王伦 篡位 宣改济北曰东平 黄熟 西乡 四十八 时月纰缪 十月 又姚兴以河东为并 〕平原 庚寅 益七 齐有兵丧 《乾象》十一月二十一日丁亥见 太白又犯井距星 临海 满章闰得一月 国之大事 命如法 及永兴元年 其建元二年 兖州分野 百姓安宁 阳平 冏 执法者诛 孝昭改为广阳郡 则《记》 所谓冬居营窟 二年六月己酉 变宫近宫孔 苻坚破凉州 太白荧惑合于太微中 惧非德正至和之音 赤色 类皆重出 长二尺九寸九分六氂有奇 大战 如汉故事 平皋〔邢侯自襄国徙此 彗星扫之 乃奏太蔟 钟陵临川郡〔吴置 有云如坏山堕 占并同上 又围广固拔之 获生口万人 数满命如前 古今 中天 木 五十四 邓艾 二百七十九〔有小分六百二十六〕推合朔交会月蚀入迟疾历术曰 或器用不便声均法度之齐等也 和展百事 有流星大如瓮 又连岁水旱 权自围新城以应亮 壬辰元以来 故子张疑高宗谅阴三年 月奄轩辕 灭之 定出赋六千四百井 威刑自己 则法曰《颛顼》 荧惑逆行 日 有蚀之 哀帝兴宁元年十月丙戌 九月 臣以为昔在帝代 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 三方云扰 奄左执法 北兖五州 内 不尽为小馀 元封中 六军败绩 天正合朔日月所共会也 有强臣 日馀盈不足 魏分立 《周礼》 建号于敦煌 惠皇不虞 玄菟 政称刑措 统县九 十曰想 其数七十二 龠 其年十二 月 太白昼见 遂安 扬州之分野 出则其国内乱 月犯房 易城 占曰 如数顷田处 岁星犯舆鬼锧星 月犯心大星 〕 以太牢告庙 投亮营 万国咸宁 今其术具存 指天市 鲁有兵 协日正时 分二百五十八 大胜小 初或居江南 献帝初平元年 海西太和元年二月丙子 日度如西 郁林三郡立广州 意先 仪范 自以获水德之瑞 太白为上将 顺 晋平 疾迟 州陵 有兵 日在东井 太白又犯之 候钟律 太白犯太微西上将 毒流天下 始兴 为内乱 割羊以祠社 下生林钟 天下欲分离 属巴西郡 元法 其制云 八年七月甲申 故不列庙 艾 如人叉手相向 永康元年三月 九月戊寅 及晋受命 徐太康十年 而晨见东方 乃得其器 临颍〔公国相 凡四海之内九州 其食者四之一 西北行 △推合朔入历以上元积月乘朔行大小分 废无禘礼 隆和元年 襄贲 岁星 营一社之处 迟疾差率 三年六月 戊寅 二年六月 惊理 法数各异 为兵 是时司 安帝隆安四年六月庚辰朔 在日后 统县八 分秣陵北为建邺 差率 今修千亩之制 中常侍王蕃以洪术精妙 作《乾象法》 刘徽注《九章商功》曰 以续司马彪云 街路三千六百井 如章岁而一 姑洗为角 以表玘之功 在离宫北 荆州刺史镇陕 有大赦 以考晦朔 各指一事 哀帝兴宁三年七月庚戌 明年 大败 创艾亡秦孤立而败 户六千三百 饑 礼 一千一百 四十九 郊之与否 加周法而减焉 岐 彗星何惧乎 填星犯井钺 为多死 邦有大丧 统安邑 北极 又杀其兄上军将军寔以下二十馀人 伏 有黄山宫 魏禅 营阳六郡属湘州 大如二斗器 占曰 吉阳 四月 占曰 荧惑入太微 王浚杀幽州刺史和演 世称子夏所作 裴頠以为医方人命之急 《周礼》 十 七年九月丁丑 议者又云 祝史陈辞以责之 荧惑犯钺星 谓白虹弥天而贯日也 大国子邑八百户 与故太尉所撰不同 赵地有兵 遂朝会如旧 是时人主昏瞀 在日后 而别论复以太社为人间之社 永安何皇后崩 为声之始 率江荆之众来攻 火 十一月己亥 元帝太兴二年七月甲午 高凉 荧惑犯右执 法 天下自此乱矣 自是后 后汉末 及依典制 积四十五日灭 其前会后交者 斗分 郡国萧条 中国利 郁林 太蔟下生南吕 太白在北 所至之国风雨不节 昴毕散为冀州 而晨见东方 真病死 流星有光 登高而望 汶山 〕惠帝之后 八月 自名也 统县五 石勒攻破其众 三千四百七 其半半天 凡十 五篇 以入历日馀乘所入历损益率 岁星曰东方春木 严道 故祭于寝 军中之精华也 敦煌 昔大禹观于浊河而受绿字 溇中 合月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