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14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案教学理念:本课立意:“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智慧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探寻世界新秩序智慧的鲜明体现,为建立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贯穿于当代中国外交的不同时期中,是本课设计中当代中国外交的主线。

通过学习当代中国外交不同时期的形势变化及政策调整,构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感悟外交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教育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指导》中指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本课设计中首先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构建以问题为驱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结构和路径;其次解决问题的路径中,最具有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材料研习。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对历史问题的解释,不仅要运用史料,更要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操作,说明自己的看法。

在进行论述论证活动上,尤其注重学生的思辨活动,使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的第4课,从时序和逻辑关系上承接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其一同构成了本单元国家关系的部分,体现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

当代中国外交既体现了古代对外交往中和平友好的内涵,也体现了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近代外交带来的影响。

从横向看,当代中国外交还体现了国际法的影响,实现了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课包含“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重大外交成就。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取舍,也要注意分析时代背景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学情分析:首先,学生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已对新中国70多年不同阶段的历史脉络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这为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对本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政治制度史、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学习的基本,已经具备了一些政治学理论基础。

初中历史《当代中国外交》知识脉络

初中历史《当代中国外交》知识脉络

初中历史《当代中国外交》知识脉络第14课 当代中国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成就1.背景国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引发世界新的动荡与不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政治上不承认的政策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前提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2.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成就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②1954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④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1.六十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2.七十年代(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立。

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4)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背景: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就①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②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四、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与大国关系: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首要任务: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①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

课件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重要任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必要性: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表现:首先是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 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 含义: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 阵营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 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 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1954年6月,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7年9月在福建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指导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 2.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1)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 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 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 国家的关系。 (3)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 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1956年,又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 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a.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 点的建交高潮。 b.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 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1上册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1上册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知识点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国内:①新中国的成立;②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2)国际:①两大阵营对峙;②新中国面临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③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

2、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1)首先与苏联建交,与多国建交。

(2)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求异”方针。

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外交(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两个拳头出击)①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②成就: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2)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5、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自1970年起,与多个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6、意义:(1)结束旧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成就1、背景:①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做出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国际:a.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b.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与缓和并存。

2、成就(1)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以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 建交打破孤立,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先后与各国建交,拓宽了外交空间。

199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国际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推动多边主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还提出了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3. 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对外开放。

中国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进行谈判时,坚持维护本国利益,促进双边合作。

同时,中国积极主张“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和承包建设。

4. 友好邻邦,加强周边合作。

中国与大量邻国签署了特别关系协议,加强经贸和安全合作,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

与此同时,中国对周边国家积极帮助,提供援助和支持。

5. 应对挑战,维护国际和平。

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性威胁,如朝核问题、非洲疫情、气候变化等,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中国还积极推动各国间和平解决争端,实现以和平方式“互利共赢”。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参与的典型外交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和运用。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历史资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展示我国重大外交活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时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外交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外交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和平崛起”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结合我国近年来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合作等重大外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此外,我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苏联:大量援助
美国:政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外交上不承认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冷战
国内:新生政权需巩固和外援
外交诉求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总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70年代
站稳脚跟
1978
走向世界舞台
二、“走”向世界舞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历史背景,概括此时的外交诉求
时空背景八十国年际代:我和平们与要发做展的主要是三国件内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重对大霸调权整 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5)1956年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威胁国防安全
国内:阶级斗争思维影响
外交诉求 维护国防安全,冲破封锁
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远交
外交成就 (1)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 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
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
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涉及篇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16课1、成就: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上海APEC会议。

2、与近代丧权辱国的外交联系,比较: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综合国力的贫弱,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回顾: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
(我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的背景: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式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①世界格局由两极向方向发展
②阶级斗争向方向发展
2.调整的表现:
①出发点:与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最根本出发点:为中国建设提供有利的外交环境)
②基本准则:原则
③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全方位
继续改善和发展同的关系(一条线)
继续加强睦邻友好(一个圈)
增强与的团就和合作(一大片)
④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政策
⑤基本目的:强调反对,建立公正合理的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
1.表现:
①开展以为中心的
A国际重大问题作出贡献
a、维和行动
b、裁军安全行动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地区热点问题作出贡献
a、两伊战争问题(巴以冲突)
b、柬埔寨问题(阿富汗问题)
②活跃在中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B上海合作组织(2001)SCO
a、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斯别克斯坦
b、性质:以求、以求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作用: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对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起作用C东南亚国家联盟(未参加)确立了面向21实际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D欧洲国家联盟(未参加)
建立面向21实际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法国:建立面向21 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
注:年,东南亚发生严重,中国政府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承认和坚持不贬值,为缓解东盟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东南亚各国和整个世界的广泛赞誉
2.原因: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B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物中享有很大的发言权
C.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作出了恰当的调整。

各地区、各国家、各组织与我国关系良好。

重点问题
结合史实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建国第一年1949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得到另外部分国家的承认,迎来第一个建交高潮。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4.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亚非会议圆满成功,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5.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从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在国际上形成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7.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很多领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8.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据此回答:
1.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2.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A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改变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C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D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采取一种积极的外交政策。

据此回答:
3.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
A联合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D周边国家
4.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包括
A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 B推动裁军进程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世贸组织的成立
5.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加强的是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A俄罗斯与中亚 B日本与朝鲜 C新加坡与东盟 D印度与东南亚6.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

在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
②专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中国将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这是为了适应A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经济区域化的要求
C世界多极化的要求 D建立国家经济秩序的要求
8.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内在上的一致性是
①继续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10.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有
A 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 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1.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事物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①两伊战争②柬埔寨问题③欧洲一体化④亚洲金融危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欧盟各国中,与中国保持高层互访,并与中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的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荷兰
二、问答题
1.“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最大不同,会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晚清七十余年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晚清外交的特点:一是丧权辱国,二是半殖民地化。

请举出两例有关重大事件,说明晚清外交的上述特点。

(3)新中国成立10年时,我国外交取得哪些重大成就?到了20世纪70年代,外交工作又有哪些重大突破?
(4)与晚清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具有哪些崭新的变化?
(5)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增加了哪一项新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