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
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旧居
日本留学期间旳郁达夫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三弟兄
风雨茅庐
郁达夫手迹
《沉沦》第一版封面
二、有关名词概念
1、发明社:直抒情感,“主情主义”
1923年由一批在日本留学旳青年作家组织成 立旳文学社团。发明社主要组员有郁达夫、 郭沫若和成仿吾等。发明社旳作家从理论到 实践都强调小说旳主观性和抒情性。他们旳 作品大都有一种抒情主人公旳自我形象,作 者不着意于经过人物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 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旳强烈 感情,去打动读者。这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 是一全新旳样式,也是对老式小说观念旳一 种新发展。
所以买通了郑秀岳,买到了满口金牙旳青年 男子等。
大胆前卫旳恋爱理念,着重于肉体感官享有
“恋爱就是性交,性交就是恋爱,所以恋爱 应该不择对象,不分畛域旳。不论对方旳是 猫是狗,是父是子,一道玩玩,又有什么不 能够呢?”
美与丑,善与恶 对比强烈
强调主观抒情旳其他作家
叶灵凤(1905-1975) 《菊子夫人》、《姊嫁 之夜》
——成仿吾《沉沦旳评论》
2、《迷羊》:爱情旳迷失
王介生 体弱多病旳文学青年 谢月英 一种演老生旳女戏子 最终因为经济原因,谢月英离开了王介生,
跟随了一种有钱旳老头。 情欲?爱情?
《她是一种弱女子》构思1927年,1932年出 版,起初被政府指为“普罗文艺”被查禁, 后更名《饶了她》,并删节处理。
以新军阀混战为背景,塑造三位女性。女性 之间旳情爱关系,他们旳不同人生路向。
官宦之后:郑秀岳
清贫之家:冯世芬
土豪之女:李文卿
郑秀岳: 软弱贪婪
情感上依赖冯世芬,生活上羡慕有钱人。
逐渐在金钱和肉体旳引诱下被李文卿控制。
故都的秋作品介绍

故都的秋作品介绍摘要:1.故都的秋作品概述2.作品的主题与背景3.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影响4.作者简介正文:故都的秋是一部描绘民国时期北平(今北京)秋日景象的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郁达夫。
该作品通过对故都秋日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下面我们将从作品概述、主题与背景、文学价值与影响以及作者简介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作品概述:故都的秋是一部以民国时期北平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绘故都的秋日景色,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品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作品的主题与背景:故都的秋以民国时期的北平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品主题主要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时局的忧虑。
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动荡的时期,内忧外患,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绘故都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对时局表示了忧虑。
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故都的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写景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品中的描绘细腻入微,文字优美动人,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
故都的秋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也是新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郁达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被誉为“文学的良心”。
他的代表作品有《故都的秋》、《背影》、《春蚕》等。
综上所述,故都的秋是一部描绘民国时期北平秋日景象的小说,通过对故都的秋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

郁达夫的简介及作品特点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郁达夫

3
郁达夫的“卑己和自牧” 郁达夫的“卑己和自牧”: 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浙江富阳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 成长在国家极为衰败,民族备受凌辱的时期。 国家极为衰败,民族备受凌辱的时期。 卑己: 家庭贫困, 包办婚姻,患上肺病,这一 切不幸造成他既多愁善感又嫉恶如仇,既 刚强自尊又自卑自怜的复杂性格。特别到 日本留学后,更深切地感受民族歧视给弱 国子民带来的不堪忍受的痛苦和莫大的屈 辱。
文学院
郁达夫和他的小说 郁达夫和他的小说
一、郁达夫其人 二、创作成就—自叙传抒情小说 三、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 四、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内涵
2
一、郁达夫其人
在五四文坛上,郁达 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 家。即使在整个20世纪 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 位不能够忽视作家。在 五四文坛上,郁达夫的 小说仅次于鲁迅的小说。
10
四、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内涵
• (1)在内容方面,郁达夫小说鲜明地表达
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郁达 夫用抒情的方 式塑造出了真 实感人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
12
• (3)在艺术表现方面,其时代内涵要从郁
达夫所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中去把握。
13
谢
谢
!
14
着重心理剖析, 着重心理剖析, 开掘灵魂深层。 开掘灵魂深层。 (3) )
(4) ) 结构的散文化。 结构的散文化。
9
• 他的抒情文笔,是舒徐地,飘逸地,宛如 他的抒情文笔,是舒徐地,飘逸地,
悠扬的弦乐,韵律轻盈,从容。叙事时, 悠扬的弦乐,韵律轻盈,从容。叙事时, 他不慌不忙,娓娓而谈, 他不慌不忙,娓娓而谈,于行云流水间显 示潇洒地气度。 示潇洒地气度。 ——许子东《郁达夫新论》 许子东《 许子东 郁达夫新论》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

事物
颜色
声音
文章的结构
(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 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之情。 (3--1 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 议论两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 象,赞美北国之秋。 (1 2 --1 3 ):总括全文,强 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 北国之秋的眷恋。
清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 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 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 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 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 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 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 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 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郁达夫(右)、郭沫若 (中)、斯诺在一起
,
静
,
悲一 凉九 三 。四 年 八
月 北 平
秋
秋 闲 话
小 槐 树
秋 景
果
奇 景
蝉
啼
院
清
秋
雨
唱
落
蕊
晨
图
情 景 一 体
以 景 显 情
以 情 驭 景
选词填空:
静
夜
四
无
邻,
荒
雨 灯
A.绿
居
中 下BΒιβλιοθήκη 破旧业贫。
树, 人。
D.残
(黄 )叶 白
C.黄
头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 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 “掷”字,写出了秋风尽吹、 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枝叶繁密之状。 B.这首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诗 风,把红叶 人独具慧眼,发现“绿色”非 掷到脚跟前。 同寻常的意义。 噢, C. “经霜”一语双关,既是对 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指 秋天! 诗人经受的外部环境的考验。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D.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了 经霜后我才发 “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 现…… 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 所蕴含的一番情思。
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郁达夫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
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
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
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
郁达夫及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介绍

淦女士:《卷葹》
习
题 1. 怎样认识《沉沦》的思想内容? 2.试论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贡献。
青年时期郁达夫
1
2
[例1]
沉 沦
(节选)
郁达夫
……要跑出外面去,不得不由主人的房门口经过,因 为主人和他女儿的房,就在大门的边上。他记得刚才进来 的时候 ,主人和他的女儿正在那里吃饭。他一想到经过她 面前的时候的苦楚,就把跑到外面去的心思丢了。 拿出一本G.Gissing的小说来读了三四页之后,静寂 的空气里,忽然传了几声刹刹的泼水声音过来。他静静儿 的听了一听,呼吸又霎时急了起来,面色也涨红了。迟疑 了一会,他就轻轻的开了房门,拖鞋也不拖,幽脚幽手的 走下扶梯去 。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 ,他尽兀自的站在 便 所的玻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 壁,从便所的玻璃窗里看去,浴室的动静了了可见。他起 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 , 然而到了一 看之 后,他竟同 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
那一双雪样的乳峰! 那一双肥白的大腿! 那全身的曲线! 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会,他面上的筋肉, 都发出痉挛来了。愈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颤得历害,他那发颤的前额竟同 玻璃窗冲击了一下。被蒸汽包住的那赤裸裸的“伊扶”便 发了娇声问说:
“是谁呀?……”
他一声也不响,急忙跳出了便所,就三脚两步的跑上 楼上去了。 他跑到了房里,面上同火烧的一样,口也干渴了。一 边他自家打自家的嘴巴,一边就把他的被窝拿出来睡了。 他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便立起了两耳,听起楼 下的动静来。他听听泼水的声音也息了,浴室的门开了之 后,他就听见她的脚步声好象是走上楼来的样子,用被包
着了头,他心里的耳朵明明告诉他说:
“她已经立在门外了。” …… 他屏住了气息,尖着了两耳听了一会,觉得门外并无 动静,又故意咳嗽了一声,门外亦无声响。他正在那里疑 惑的时候,忽听见她的声音,在楼下同她的父亲在那里说 话。他手里捏了一把冷汗,拼命想听出她的话来,然而无 论如何总听不清楚。停了一会,她的父亲高声笑了起来, 他把被蒙头一罩,咬紧了牙齿说: “她告诉他了!她告诉他了!”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郁达夫,原名郁振铎,字达夫,号雨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将从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两个方面来介绍他。
一、生平事迹郁达夫于188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1902年,郁达夫考入了南洋公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在南洋公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1904年,他辍学回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第一篇小说《春蚕》发表于《新民丛报》,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1912年,郁达夫创办了《晨钟报》,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份以文学为主的报纸。
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社论,对当时的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9年,郁达夫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了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在运动中发表了《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具有强烈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927年,郁达夫因参加了南昌起义而被捕,不久后被杀害。
他的英勇牺牲,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成就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散文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
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
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
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
(西方文学影响)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
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
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
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
主张回到自然。
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
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
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性。
凡是人性天然具有的,都是美的和善的。
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按照外部的规定和习俗而生活。
激烈反对外部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他有个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就是以内心真实而著称。
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
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日本小说影响)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私小说的影响。
日本私小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
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
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
有一篇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私小说。
(民族意识)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
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
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弱国子民的身份,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
那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抒情风格)《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
它是一部抒情小说,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早形式,就是自叙传抒情小说。
(1自叙传)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
大胆无疑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的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
作者深信,透过”自我“的观照,能够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
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2主观抒情性)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
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
特别是内心世界中非常个人化的隐秘情感,甚至变态情感。
是灵与肉的冲突。
道德与欲望的冲突。
《沉沦》就是这样的内容。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主体对于客体的感受。
作家在写作是时候,不是写看到了什么,而是写感到了什么。
就是外部事物在心灵中的体验,所引起的感情。
那么,这里就需要对他的自叙传的文学观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的自叙传,并不是记录自我外部经历。
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
在郁达夫那里,文学就是心灵的东西,而不应该是所谓的写实外部世界。
(浪漫主义三大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主观性;二回到自然;三回到中世纪。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3、“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如《沉沦》中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
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确立的。
、(4朴素、质白的语言)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郁达夫的小说,笔触所及,都显示出“清、细、真”的特色。
淡远和清愁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有呼之欲出的情韵,有时着墨绮丽,甚至纤浓,却也不掩一腔真情,更多时是以朴素、质白取胜,随兴而至,平淡无奇的文字间,先出跌宕多姿的笔意。
(零余者)这个“零余者”、“多余人”的感受,给他的创作暗示了一个主题和一种渲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使他从自我的忧郁情绪出发,描绘,甚至夸饰“多余人”的种种病态心理。
(孤独痛苦表现在哪)与世人绝不相容——敏感于别人的目光——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到更孤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兄长。
在与人的相处之中,他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转嫁了,于是与所有人对立,气量极其狭小。
这正是他自卑的一种体现,他需要在不相容、疏远和仇恨中减轻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自卑感,从而缓冲自己的孤独、苦闷。
(对自然的眷恋)(看到女学生的表现)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面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⑤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产生病态心理的原因)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的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
祖国现状:长兄从日本W大学毕业回北京,在法部任职事实时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却受到忌惮、排斥——辞职,而在外鬼混几个月的人享受荣华安乐。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他无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沉沦的意义与价值)①谭国棠:描写的手法脱胎于《红楼梦》、《水浒》、《金瓶梅》等几部老“杰作” 。
②沈雁冰:《沉沦》的灵肉冲突,描写得失败了。
《南迁》与《沉沦》结尾有些“江湖气”。
③徐志摩:非难郁达夫是“浪漫作家”、“颓废文人”,④伪君子、假道学者:伤风败俗,庸俗下流,是诲淫之作……(思想内容)第一,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
第二,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从内心希望祖国富强起来。
第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
这种大胆暴露,一方面体现了对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道学家、伪君子们“感受着作假的因难”(郭沫若:《论郁达夫》,《沫若文集》第12卷第547页),另一方面却也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主人公的愤激和反抗,最终往往变成自戕,爱国心又常与个人欲望相联系,再加上作品笼罩着一层悒郁颓丧的气氛,就构成了《沉沦》的严重缺点。
这说明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的郁达夫不仅接受了欧洲资产阶级所谓世纪末文艺思潮的影响,而且沾染了中国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式的哀愁(郁达夫以放浪形骸的方式表示对统治势力的反抗和蔑视)。
(艺术角度)《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
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
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主观感情,带有浓重的浪漫气息。
2、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
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
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