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之节日篇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与俗一览表:节日名称:除夕时间:腊月三十说明:腊月的最后一天主要俗/象征意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除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以驱逐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节日名称:春节时间:正月初一说明:新旧迎新主要俗/象征意义:XXX《本命年的回想》中说:“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包括贴春联、年画、守岁、吃团圆饭、放烟花爆竹等俗。
节日名称:元宵节时间:正月十五说明:元又称“元日”、“新春”主要俗/象征意义:元宵节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节日名称: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说明:踏青、扫墓祭祖主要俗/象征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丰收。
节日名称: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说明:纪念XXX主要俗/象征意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XXX,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等。
节日名称: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说明:又称“乞巧”,中国的“情人节”主要俗/象征意义: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人们会穿针乞巧,向XXX乞求智慧和巧艺,祈求美满姻缘。
节日名称: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说明: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关主要俗/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传说中的XXX 奔月,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节日名称: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说明:现在被定为“敬老节”主要俗/象征意义: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登高、赏菊,祈求长寿、健康。
节日名称:腊八节时间:腊月初八说明:吃腊八粥、祭祀众神主要俗/象征意义:腊八节是为了祭祀众神,人们会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祈求XXX。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目前我国的传统的节日具体内容十分的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是咱们中华文化久远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构成部分。
在我国的传统的节日,毫无疑问并不是从远古传说发展趋势来的,从这种广为流传迄今的节日风俗习惯里,还能够清楚地看见古时候人民社会的精彩镜头。
农历正月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家中原始天尊华诞,佛家中大肚弥勒佛华诞,古时候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多样名字。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限。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药王孙思邈)华诞。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股市开市,神话传说中五路财神华诞。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被称为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家中阎罗王华诞,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家中玉帝华诞。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块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文化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万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二爷得道成仙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家上元节,是天官尧的华诞。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来源于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故事。
这一节日又与降水节令有关。
春分后的时节是降水。
古代人觉得,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雨天、故此谓天穿。
神话传说与节气像结合,就建立了天穿节这一民俗文化节日传统式。
天穿节的具体风俗习惯:煎饼果子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打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资源或祭磨神。
所说填仓,意思是铺满粮仓。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光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二月初二、青龙节,佛家中济公活佛观音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传说中文昌帝君华诞。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被称为花神节,百卉生日,仙女生日(开花期)。
5、二月十五:道家中九天玄女皇后娘娘华诞,道家中须菩提祖师、精忠岳王华诞。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中国传统文化篇一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中华文化对世界面临难题的启示篇二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性,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
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
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
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
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严密相连,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
在众多节日中,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的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纳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欢乐、五谷丰收、人畜兴隆,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闻。
随着社会的开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1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到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精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缔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的传统节日更是让世界为之瞩目。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介绍: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春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庆祝,包括了除夕、元宵节等多个节庆活动。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祭祖、互赠礼物和观赏烟火的时刻,还有狮舞、舞龙、放鞭炮等具有浓厚庆祝氛围的习俗。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在户外赏花灯、猜灯谜,也会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球状食品,象征着圆圆满满的团圆和幸福。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辟邪、防疫和祈福。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和插艾草来庆祝。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加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寓意着消灾和平安。
中秋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是古老而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月饼的节日,人们会一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月饼是一种具有浓厚节日氛围的传统糕点,被认为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的墓地扫墓、祭祖、烧纸钱,并且清理墓地。
清明节也是一种感受大自然的好时机,人们会到郊外踏青和欣赏风景。
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既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也是登高赏秋的好时机。
人们会登高、遥祭、赏菊花,还会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节庆食品。
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中国还有很多其他重要和有趣的节日,如寒食节、冬至、雨水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象征。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加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增强了人们的家国情怀。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中国传统节庆与俗一览表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简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1月或2月庆祝。
人们举行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包饺子等。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传统上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简介: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被称为“月圆节”。
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花灯、赏中秋卷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并且佩戴茱萸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简介: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前后- 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称为扫墓节。
人们会扫墓、祭拜先人、踏青等。
端阳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简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人们会以浪漫的方式庆祝,如放天灯、写信传情、赏星等。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简介: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
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简介: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拜年、赏红包、贴春联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赏秋景,佩戴茱萸叶。
元旦节- 时间:公历1月1日- 简介: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西方的新年。
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跨年晚会等。
教师节- 时间:公历9月10日- 简介:教师节是用来纪念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苏州端午风俗与众不同:宣扬伍子胥精神
端午起源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在民间信仰中 逐步奉其为江神、潮神、涛神,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有些文 献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如划 龙舟与食粽子。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 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 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 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 “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 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 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 蓝天后,便剪断牵线,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给自己带来好运。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四、 端午节(五月初五)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 等。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 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七夕节的习俗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穿 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 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 乞巧” 。
❖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 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 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 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 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 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 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即春节)齐 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祠(湖北秭归)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伍子胥简历
中文名:伍员 别 名:伍子胥、申胥 国 籍:楚国→吴国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楚国椒邑(今安徽阜南) 出生日期:前559年 逝世日期:前484年 职 业:吴国大夫、谋略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率吴军大破楚国;营造姑苏城 封 爵:相国公 结 局:被逼自杀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
窗户上所贴的各种剪纸。 ❖“福”字指福气、福运,倒
贴“福”字,表示“福运已 到”。
倒福的来历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挂贴年画
❖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 ,起源于“门神”, 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 民间艺术,它寄托着 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 祝福。 。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吃粽子
❖ 粽子,又叫“角黍” (用茭白叶包黍米成 牛角状)、 “筒粽”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 熟)。
❖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 年来,在中国盛行不 衰,而且流传到朝鲜 、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 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 ❖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
项目八 构筑“中国 风物特产精品屋”
项目九 “中国传统文化” 旅游篇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春节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一、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 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 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传统意义上的 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 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 为高潮 .中Βιβλιοθήκη 传统文化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春节习俗
❖祭灶 ❖扫尘 ❖贴春联 ❖年画 ❖守岁 ❖爆竹 ❖年夜饭 ❖拜年
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放爆竹迎新春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 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 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 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 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 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 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 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 和吉利。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
❖ 吃元宵 ❖ 观灯 ❖走百病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吃元宵
元宵节的习俗
❖ 元宵即“汤圆”,以 白糖、玫瑰、芝麻、 豆沙、黄桂、核桃仁 、果仁、枣泥等为馅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可荤可素,风味各 异。
❖ 可汤煮、油炸、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贴春联
❖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 联、对子、桃符等。
❖ 讲求以工整、对偶、简洁 、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 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 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
chǎng)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依其使用场所,可分 为门心、框对、横披 、春条、斗方等。 ❖ 和顺一门有百福 ❖ 平安二字值千金 ❖ 一年四季春常在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 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 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 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中国传统文化
曹娥庙(浙江绍兴)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 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 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 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 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 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 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 春联的由来——“桃符”的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
神荼(shenshu) 郁垒(yulv)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贴门神
❖为了祈求一家的 福寿康宁,一些 地方的人们还保 留着贴门神的习 惯。
❖据说,大门上贴 上两位门神,一 切妖魔鬼怪都会 望而生畏。
中国传统文化
秦叔宝
尉迟恭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 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苏州桃花坞,天津 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中国传统文化
天官赐福
年年有余
老鼠娶亲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拜年
❖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 ❖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
,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 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 投贺,发展为后来的贺 年片。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饮雄黄酒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 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 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 划船追赶拯救。
❖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 先后传入邻国朝鲜、日 本、越南等国。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 禁火
❖ 扫墓 ❖ 踏青 ❖ 插柳 ❖ 放风筝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
❖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 叫探春、寻春等。
❖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
(唐)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三、清明节(4月4日)
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 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 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 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 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观灯
❖ 元宵赏灯始于东 汉提倡佛教的汉 明帝时期(公元 58 — 75年)。
❖ 猜灯谜”又叫“ 打灯谜”
正逢马年元宵(打一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走百病
❖ “走百病”,又称“ 烤百病”、“散百病 ”),参与者多为妇 女,他们结伴而行或 走墙边,或过桥,走 郊外,目的是驱病除 灾。
中国传统文化
主讲 严磊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 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 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简单的说,就是通 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 俗,精神的总称。
香药,外包以丝布,清 香四溢。 ❖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 有避邪驱瘟之意。 ❖ 艾叶、菖蒲含有挥发性 芳香油,有杀虫灭菌、 净化空气的功效。